未来局势三重猜想

2011-10-26 07:58■文/赵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卡扎菲局势利比亚

■文/赵 旭 雷 闪

未来局势三重猜想

■文/赵 旭 雷 闪

利比亚危机将以哪种形式结束仍然扑朔迷离,我们有必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判断。

◎ 在扑朔迷离的中东北非局势下,国际油市将走向何处? 供图/东方IC

利比亚局势正在恶化。去年12月突尼斯、埃及动乱如同非典一样传染了北非和中东地区,游行、抗议和武装冲突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之后阿尔及利亚、巴林、也门、约旦等国先后爆发不同规模的示威游行和暴力骚乱,以利比亚为甚。如今,利比亚动乱已经演变为国际战争,美英法正在大举进军该国。

多国联军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表面是以动乱可能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为借口,实际依然紧盯中东的石油资源,随时准备通过重构地区亲美或亲欧政权来巩固石油利益。

利比亚危机将以何种形式结束仍然扑朔迷离,而该国的走势无疑是地区走向的关键,不同的结果将对国际油价、世界石油供应、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各国能源政策、石油公司投资策略等产生不同影响。

情境一: 利比亚政权更迭

如果多国部队军事打击致卡扎菲下台,则存在过渡期政府的不确定性。鉴于目前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奥巴马去年获得诺内尔和平奖,面对当前焦灼的局势,美国只可能通过代理人战争或小规模武装冲突的方式来结束卡扎菲的强权统治。目前美国对法国牵头的军事行动给予支持也是出于这层考虑。局势一旦明朗,在地区利益蛋糕重新划分的情况下,美国必然从幕后走向台前,最终美国扶持亲美派政权上台,利比亚可能成为中东地区的第二个伊拉克,美国将进一步加强其在中东的控制力。

突尼斯、埃及政变前后国际油价曾经从上涨趋势小幅回落,这说明即便利比亚现有政权垮台,过渡期局势稳定有序,待局势平息以后,石油市场也能够回归稳定。但是,在新的权力结构形成之前,考虑到西方石油公司均已大规模撤离其员工以及停止生产,并且大量石油基础设施处于未被保护状态,这些油田和石油设施将会受到多大破坏,还是个未知因素。因此,即使利比亚结束骚乱回归稳定,石油产量也要经过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重归稳定,该地区有石油权益的跨国石油公司的年度产量目标可能受到影响。因为政权更迭带来新任领导人的不确定,可能存在前任政府石油合同废弃或需要重新谈判的风险。世界主要的消费国通过此次事件的冲击,会加速国家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和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开发。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此种情境出现的可能性较大。不过,由于地区冲突的初衷主要是推翻内部强权统治及推进各项改革,阿拉伯国家并不愿意外国势力干预其内务,尤其是军事行动,所以多国部队的军事打击可能激起地区的反美、反欧情绪。此外,伊拉克战争的前车之鉴、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以及基地组织的暗中渗透,均会造成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在中东战略推进的阻力。

情境二:利比亚动乱长期持续

与情境一类似,面对西方国家进退不一的表态,美国的军事干预计划面临较高的政治成本和经济代价。另外,美国也开始担心一旦利比亚陷入混乱状态,“基地”恐怖组织可能在此得到立足之地。加之卡扎菲的强权与固执,美国的这种谨慎有可能使多国部队、利比亚政府军和反对派之间的对抗持续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中东北非地区必将牵扯美国更多的精力。

作为美国在中东战略的核心,“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依然前途未卜。不过,美国必将继续以埃及为样板扩大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如果能以类似的方式在伊朗和叙利亚实现政权更迭,或进一步扩展到亚洲和拉美一些国家,会极大促进美国在中东乃至全球的利益。即便未能扩展到伊朗和叙利亚等反美激进国家,仅在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实现政权更迭,也有可能帮助美国打造一个亲美自由派阿拉伯国家阵营,来帮助美国抗衡以伊朗为首的反美阵营。

如果最终卡扎菲负隅顽抗保住政权,国际社会必将对利比亚进行经济制裁。石油出口占到利比亚经济的80%以上,美欧重新禁止西方石油公司投资利比亚的可能性很大,最极端的选择是石油出口禁运。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只要重新启动投资禁令,卡扎菲近10年来对西方求和换石油投资的国策就全归于失败。利比亚供给增长因素一旦消失,油价将继续冲高并长期保持高位。

此前,卡扎菲的负隅顽抗已经招致了美国实施的经济制裁,各国银行都拒绝对利比亚石油贸易所支付的美元进行结算,摩根士丹利已经放弃了所有与利比亚有关的原油和石油提炼产品交易。由于摩根士丹利通常从利比亚采购原油满足英国和法国的需求,所以这将进一步加大欧洲地区的原油供应压力。

受制裁影响,目前利比亚港口每天发运的原油产量从动乱前的140万桶锐减到了50万桶~60万桶。高盛、美银美林则均已经调高了2011年的预测油价,国际投行吹响了新一轮油价“唱多”的号角。

尽管如此,国际能源署和OPEC的高级官员还是认为,国际石油市场足以填补利比亚占世界石油市场2%的产量空缺。首先,据国际能源署的评估,OPEC的闲置石油产量达到了每天4.7百万桶,远超出利比亚每天1.6百万桶的产量。其次,国际能源署的战略储备油在突发条件下足以提供为期两年每天2百万桶的石油供给。再次,现在的油价确实还没有暴涨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到目前为止,动荡局势对石油供给的冲击微小。利比亚的暴动只使全球石油供给减少了1%。作为石油市场“中央银行”的沙特阿拉伯,也有充足的备用产能代替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以及其他小的石油生产国。当然,前提是沙特保持相对的稳定。

如果此种情境持续,会对跨国石油公司在该地区的勘探开发及储量交易带来直接的冲击和影响。由于目前利比亚的油气生产处于半停产且不确定的状态,拥有该地区区块的石油公司的年度储量和产量计划可能无法实现,故而可能调整短期内的投资计划,转向其他地区或行业内的新兴门类,如非常规气、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等。

同时,地区的动荡会减少石油公司的新增产能投资,会出现该地区资产的剥离行为。因此,2011年度的储量交易会出现地区结构化差异,即在高油价的驱动之下,热点且稳定地区的交易频繁,但中东北非地区则呈现低迷态势。

在这种情境之下,原油自给率较低的主要消费国同样会继续加速能源来源多元化和发展新能源的步伐,而局势相对稳定的主要产油国可能借油价高企的时机制定或者修改其原油的财税条款,趁机将高油价的超额收益更多的归为己有。

情境三:地区动荡蔓延局势恶化

无论多国部队成功驱逐甚至处死卡扎菲,还是双方僵持战争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卡扎菲最终负隅顽抗成功,中东北非地区目前的动荡态势都随时可能如多米诺骨牌一般蔓延并导致局势全面恶化。

从已经出现动荡的国家来看,虽然埃及和突尼斯的石油产量相对有限,但局势日趋紧张的利比亚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之一,而且阿尔及利亚和伊朗也是传统的主要产油国,加之同样出现内乱的巴林和也门紧邻产油巨头沙特阿拉伯,所以一旦动荡的局势跨越边境,受到影响的将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原油供应地。

尼日利亚4月份即将大选,也可能成为冲突的引爆点。虽然IEA可能将其战略石油储备投放市场以降低油价动荡,但如果骚乱蔓延到沙特,将会对全球的石油供应造成严重冲击。供应短缺的强烈预期与运输通道的瘫痪可能导致油价在短期内暴涨,涨幅难以预料。更严重的是,恐怖势力可能借机壮大,从而导致恐怖主义在全球蔓延,不仅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面临重大危机,而且将对全世界的安全稳定带来巨大压力,任何国家也难独善其身。

中东的任何紧张因素都可能加速油价上升的步伐。原油价格的飞涨会成为全球通胀的主要推动力,给仍在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新的挑战,可能出现金融危机以来的二次衰退。

走势的关键在于,参与各方力量的预期是什么?对阿拉伯国家来说,是颠覆政权的示范效应预期,还是民生诉求获得解决的预期?对冲锋陷阵的法国来说,是保障本国在利比亚巨额投资利益的预期,还是如美国一般觊觎中东希望培植亲法势力的预期?对能源消费国来说,是动荡持续油价不断高企的预期,还是动荡的环境中寻求能源来源多元化解决渠道的预期?各方依据各自的预期采取相应的对策。

毫无疑问,此种情境之下中东北非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会面临新的调整,美国依然是左右事件发展的主导因素,而恐怖主义威胁则成为事态走势不确定性的主要因子。为避开地区的重要海上通道,热点地区的管道博弈将更加激烈。能源消费国会加速本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以及增加跨国石油管道的计划。对石油公司来说,部分公司在该地区的前期投入可能沉没。局势相对稳定的中亚、南美等资源富集区的油气资产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二次衰退,在油价急涨暴跌之后,资金链紧张的公司纷纷转让资产的情况可能重现。

启示与建议

此次事件让所有在该地区有投资意愿的石油公司均已深刻意识到,地区政治风险对石油公司跨国经营的重要性。这种政治风险一方面是地区政治格局动荡带来的资产损失,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国与目标国家的外交关系对中国石油公司进入该地区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中国油企在中东、北非地区的新项目收购和在执行项目的生产经营应多加注意。

新项目收购过程中,强调单纯的企业资本运作行为,尽量回避在中国能源外交大框架下开展油气合作,更多的时候以企业产业链优势互补、技术优势互补和“贷款换石油”等方式为主要切入点。

在油价还未脱离供求基本面且预期继续走高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有选择得购入优质油气资产,但步伐较之2010年需要放缓,因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依然很缓慢。

若情境三的假设出现,在油价已经明显脱离供求基本面的情况下,必须保持谨慎且有节制的区块购买和公司并购,要有严格的资本自律意识,以备在油价暴涨后回落时依然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改善油气资产结构。

中国油企应该密切关注中东及北非局势走势,包括该地区政治格局变化、美国影响力的变化、动乱国家的政局更替情况、部分国家的改革措施及民众的反应,抓住一切可能的有利线索和攻关方向,在局势稳定后的地区重建过程中获得谈判的先发优势。此外,中国石油公司还应在现有项目的国家和地区启动应急反应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动荡有所准备,特别要防范恐怖活动的间接破坏,随时准备撤离驻外员工和保护石油设施。

猜你喜欢
卡扎菲局势利比亚
联合国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纳卡战斗加剧局势彻底升级的威胁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卡扎菲女保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护他
约旦惊现“卡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