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支持广东“先行一步”逸事

2011-10-27 06:44东山涛
检察风云 2011年10期
关键词:蛇口胡耀邦改革开放

文/东山涛

胡耀邦支持广东“先行一步”逸事

文/东山涛

“文革”结束以后,中央决定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然而,作为一个地域庞大、情况复杂的国度,中国的改革不可能同时、同步进行。为此,需要选择一块合适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先行试验,为全国提供借鉴才行。几经斟酌之下,中央最终选择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作为先行“马前卒”。

到1985年前后,广东经过创业之初的艰难岁月,逐步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广东能够冲出计划经济的层层壁垒,得以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地“先行一步”,除了自身的锐意进取以外,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中央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作为当时中央领导层的重要成员,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自然功不可没。据有关人士回忆,胡耀邦在1980年至1986年的七年中曾六次到广东视察。此外,他还专门就广东的改革开放问题做出过多次批示和讲话。笔者特从中选取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摘要述之。

两次批示为蛇口开发区“解套”

1980年的7月至9月间,胡耀邦先后两次做出批示,亲自为蛇口新改革措施的推出‘解套’。第一次批示发生在1980年7月。这是针对曾闹得沸沸扬扬的‘四分钱奖励’制度所做出的批示。

众所周知,深圳是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而在1980年代前期,蛇口改革开放的尺度之大、力度之深则可以称得上是深圳之最。1979年初,早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前一年,国家招商局便在深圳与香港接壤的蛇口开启了新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的拓荒之路。在“改革先锋”袁庚带领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改革者汇集于蛇口这一面积仅为十余平方公里的边陲渔村。他们大胆借鉴国际理念,兴办企业,发展外贸,引入外资,短短几年间,劳动用工制、干部聘用制、薪酬分配制、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等新型经济管理体制,先后在蛇口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然而,辉煌的背后,经历过的往往都是不为人知的艰辛。起步之初,蛇口面对的除了国内外的万众期待和雀跃欢呼以外,更多的则是旧体制的重重障碍和旧观念的紧紧桎梏。由于蛇口每一项新改革措施的推出,几乎都要遇到传统力量或主动、或消极的反对,因此,各级部门针对蛇口的“卡脖子”现象可谓数不胜数。现在看来,如果这些“卡脖子”问题没有得到高层的关心而得不到解决,那么,蛇口的发展可能便会真的被“卡”死。1980年的7月至9月间,胡耀邦就先后两次做出批示,亲自为蛇口“解套”。

第一次批示发生在1980年7月。这是针对曾闹得沸沸扬扬的“四分钱奖励”制度所做出的批示。“四分钱奖励”,即指蛇口开发之初,管委会为提高工人劳动效率而提出的一种劳动奖励制度。1980年2月,蛇口管委会突破传统的“大锅饭”式劳动工资制度,在工业区建设工程中引入超额奖励机制,对超过定额的劳动者实施每超一车劳动量奖励四分钱的新措施。事实表明,新措施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工程进展取得飞速发展。然而,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却遭到了某些干部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的“钱”本位意识,不符合社会主义“公平”的本质。受这些流言蜚语的影响,有关部门碍于压力,下令蛇口停止实施这种奖励制度。超产奖金停发以后,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顿时又回落到了“大锅饭”时代,开发区各项工程的速度跟着就慢了下来。工程的再度停滞令袁庚等人心乱如麻。百般无奈之下,他决定提笔上书,将事实真相直接反馈给中央最高层。在袁庚的进言之后没多久,一份题为“关于深圳市蛇口工业区码头工程停止实行超产奖,造成延误工期,影响外商投资建厂”的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很快便摆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案头。看了清样内容以后,一贯认为改革要大胆突破禁区的胡耀邦很是不满,在批示中严肃地批评了某些干部的“守旧”思维。批示指出:“请谷牧同志过问一下此事。我记得中央讨论奖金时,中央并没有哪位同志同意奖金额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工资额的规定……为什么国家劳动总局能这么办,交通部也这么积极。看来,我们有些部门并不搞真正的改革,而仍然靠作规定发号施令过日子。这怎么搞四个现代化呢?请你顺便在财经领导小组例会上提一提。”在胡耀邦作批示的同一天,分管特区及广东、福建两省“先行一步”工作的谷牧副总理也作过类似批示:“既实行特殊政策,交通部、劳动局的这些规定,在蛇口就可以完全不执行。如同意,请通知广东。”胡、谷批示之后的第三天,蛇口便接到可以恢复定额超产奖励通知。

第二次批示发生在1980年9月。1980年7月,蛇口开发区管委会为了投资者与外部的通讯问题,决定自建海底电缆,建设直拨香港的程控电话。根据管委会与一家香港通信公司达成的协议:由香港公司负责供应及安装设于蛇口工业区的电话交换机以及连接蛇口与深圳两地的微波通信系统。在当时,通信是国家垄断的行业,因此,以公司的名义私自与海外企业办通信,显然是不为某些部门所允许的。果然,蛇口的这一计划报上有关部门以后,迟迟都得不到批复落实。于是,作为蛇口当家人的袁庚不得不再次将事情“捅”到了中央。幸运的是,蛇口又一次获得了胡耀邦的关注。9月3日,胡耀邦通过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得知蛇口遭遇“卡脖子”问题的情况以后,很快做出批示:“谷牧同志:中央现在决心坚决反掉各种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这个建区是否确有卡脖子的官僚主义,是否有拦路打劫的官僚主义,建议你抓住这个麻雀,弄个水落石出,必要时制裁一点人(最好是采取经济制裁),否则不但官僚主义克服不了,四化遥遥无期。”9月12日,根据谷牧副总理的指示,国务院进出口管理委员会组织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如何贯彻落实胡耀邦批示,为蛇口“解套”的问题。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最终妥善解决了蛇口发展所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数次接见改革开放“闯将”

除了亲自批示为特区建设解决实际困难以外,胡耀邦还多次在适当的时候接见、鼓励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闯将”们,对他们面授机宜,为他们树立信心。

1980年9月,主政广东两年多的习仲勋升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特区建设和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处于披荆斩棘的紧要关头,如何为广东选定一位“领头羊”,确保已经开了头的改革能够持续正常地走下去,无疑成为摆在中央领导层面前的一件头等大事。经过反复讨论和斟酌,中央最终决定,让辽宁省委书记任仲夷到广东去,继续带领广东人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闯”下去。在辽宁主政的几年间,这位闻名遐迩的“闯将”高举拨乱反正大旗,锐意创新,很快便在辽宁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此次,中央之所以选定任仲夷,看中的显然就是任仲夷的那股“闯”劲。然而,虽然在辽宁已经取得不少改革的经验,但是,广东与辽宁的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如何才能在这块全国瞩目的改革开放“试验田”中顺利耕耘下去,对于这一点,任仲夷心里也不是完全有底。于是,他决定借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几位中央领导接见之机,讨要一些治粤方略。面对任仲夷,胡耀邦当时主要说了两段话。与胡耀邦一贯文采飞扬,灵动鲜活的语言风格一样,这两段话都是以诗文形式来表达的。在讲到广东的发展潜力时,胡耀邦先用到了一句民谣:“千海万海,不如北海;千州万州,不如廉州”,紧接着,他又用自己写的一句“打油诗”解释了这句民谣:“千州万州廉州好,山水林田都是宝;四五规划巧安排,人均千元跑不了。”在这里,胡耀邦一方面说出了广东在山、水、林、田等方面的优势,以此来加强任仲夷的信心;另一方面,又为他谋划了一条广东应采取多元化开发的道路。最后,胡耀邦还巧妙地改了一位伟人的一副对联,以此来勉励任仲夷。对联原为:“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胡耀邦将原联的“蜀”字改为“粤”字,寄语任仲夷到广东后凡事都要以调动民心和科学决策为上。

任仲夷赴粤之后没多久,胡耀邦在中南海接见了蛇口开发区的掌舵者袁庚。见到胡耀邦之后,之前曾两次把困难“捅”到了中央的袁庚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为此,他主动对向胡耀邦的两次批示解围表达了谢意。听了袁庚的话以后,胡耀邦说:“处理这些问题是我们的职责!”接着,他又主动谈到了新华社内参上曾刊登的一则关于广东交通厅某处长利用职权故意延误蛇口工业区专用公路工期的事情:“那位公路局的什么处长真是可恶之极!”见胡耀邦再次就这个问题表态,袁庚干脆说出了自己心里的不安:“这种同志还不是个别的,但我们不能什么难题都升级到中央书记处来解决,我深知国家领导同志日理万机,以这些小事不断干扰中央领导,我心里实在不安。”为了消除袁庚的担忧,胡耀邦淡淡而又坚定地说:“应办的事还是要办!”

1982年前后,“先行一步”的广东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先行一步”的改革使得物价上涨厉害,加上相关监督机制的滞后,东南沿海一度成为走私分子和“投机倒把”活动的“天堂”。这些情况反馈到中央以后,在领导层中产生了震动。1982年春节刚过,中央便下达紧急通知,点名要求广东尽快遏制经济领域内的严重犯罪活动。高层震怒之下,任仲夷和省政府负责同志被召到北京汇报情况。在汇报的过程中,虽然大部分中央领导认为,只要两省及时总结经验,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不会改变中央对两省的既定政策的。但是,也有少数中央领导说了一些“狠”话:广东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广东“放羊”了,对下面管理不严,物价改革放任自流……群众意见反映强烈。越开放,对干部、对党内越要严……要准备一年开除多少人,杀多少人。宁可业务上受到损失,也要把这场斗争进行到底。听了这些话以后,任仲夷心中很是忐忑:这些话,回去要不要传达啊?要是都传达了,会不会在广东干部群众和海外人士中产生“要变天”了的思想混乱呢?带着这些疑问,任仲夷找到了胡耀邦。对此,胡耀邦回答得很干脆:哪些可以传达,哪些不可以传达,由你自己决定。于是,带着胡的指示,任仲夷回到了广东,着手布置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以贯彻落实中央的会议精神。谁料,任刚刚回到广州没几天,胡耀邦的电话又来了。电话中,胡耀邦说,因为有领导认为你还没有把广东的事说清楚,麻烦你再来一趟北京,说一说情况。到了北京以后,胡耀邦再次接见了任仲夷。谈话中,胡耀邦单刀直入地问任仲夷:仲夷同志,你是否讲过提倡投机倒把的话?任仲夷愣了愣,当时有点想不起来了,要求先回去查一查再回答。(回到广州之后,任仲夷才查到。原来,在一次对外经济工作会议上,他说过:“我们总是在甘蔗丰收、国际糖价下降时出口糖,而在甘蔗歉收、糖价升高时进口糖,很吃亏。应该反过来,争取低进高出。国内不许搞投机倒把,在国际贸易中要学会搞点‘投机倒把’。”后来,任仲夷借进京之际向胡耀邦解释此事。没想到,胡耀邦轻描淡写地回答:这个问题不存在了,是小题大做。)会谈的最后,胡耀邦恳切地要求任仲夷:仲夷同志,你给中央政治局写个自我检查好不好?随后,他两手一摊,说:我都检讨了啊!见到胡耀邦如此坦诚,他也同样爽快地回答:“当然可以。我到广东工作才一年多,缺点肯定是有的。”在胡耀邦的鼓励之下,任仲夷写了他生平唯一 一次向中央作出的检讨,正是这一检讨,让广东在危机中顺利过关,“先行一步”的大局得以继续维系。

亲临现场为改革者加油鼓劲

改革开放以后,胡耀邦曾数次亲临广东视察,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1983年初春的那次南粤之行。

1983年2月6日,胡耀邦从北京乘专机到韶关视察,随行同志包括时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的郝建秀、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王兆国以及当时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李鹏、甘子玉、周杰等人。2月7日,胡耀邦一行在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省长刘田夫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位于韶关的南粤名刹南华寺考察。在当地人士的引导下,胡耀邦边走边看,频频点头,赞扬南华寺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然而,当他听到寺里有一块蒋介石题写的匾额破损得厉害时,立刻停下脚步,决意要求看一看。于是,在当地领导引导下,他在一个角落见到一块裂成了四块、布满灰尘的镏金题匾,匾上四个正楷大字“宣扬佛典”依稀可见。看到这一情形,胡耀邦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才对随行的当地领导说:“把它修复起来,保管好,以后有用。”半年之后,题匾修复完毕。许多海外同胞来到南华寺参观,见到这块题匾,都感慨不已。他们将这一讯息带回海外,顿时在海外华人中产生强烈反响,显然,此举于无形之中对中共新时期的统战政策进行了一次生动宣传。

离开韶关后,胡耀邦一行还马不停蹄地视察了深圳、珠海、海南、湛江等地。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他深入农村、厂矿、市场、景区,多次留下精彩妙语,为改革者打气、加油。

编辑:黄灵 yeshzhwu@gmail.com

猜你喜欢
蛇口胡耀邦改革开放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蛇口半岛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蛇口,梦开始的地方
——致敬改革开放40年》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蛇口精神”奠基者——袁庚(二)
胡耀邦夜宿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