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制作及教学应用

2011-10-30 08:36张大新张宪丽邓瑾嘉任云徽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1期
关键词:全功能液囊考核成绩

张大新,余 珊,荣 桦,张宪丽,王 青,邓瑾嘉,任云徽

(昆明学院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制作及教学应用

张大新,余 珊,荣 桦,张宪丽,王 青,邓瑾嘉,任云徽

(昆明学院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目的 制作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并且应用于护理学静脉输液实训练习,提高学生静脉穿刺输液技术水平。方法 按照临床静脉输液规范操作要求,设计制作静脉输液手臂练习模型,应用于护理学静脉输液实训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分析其对护理学静脉输液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 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模型仿真程度高,完全达到临床静脉输液所要求的人体模型条件,能明显提高学生静脉输液操作能力及操作考核通过率。结论 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模型的制作科学、先进,且适用性强,在高仿真方面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为医学院校教学及医院护士培训提供了良好的静脉输液操作模型。

静脉输液手臂;仿真模型;护理实训教学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技术,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基于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在办学规模的扩大及护理岗位对护士操作技能要求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教学和医务人员岗位培训中练习静脉输液时无法在人体上多次重复操作。为解决这一难题,市面上出现了“仿真静脉输液手臂”。但从国内外对该类模型的研发应用情况来看,其制作原理及材料都未达到完全符合临床输液模式的高度仿真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我们最终成功研制了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现已证明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模型功能完全符合临床静脉输液操作要求,能显著提高静脉输液操作的教学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制作材料及模型结构

材料:合成硅橡胶、PVC、塑料、塑料泡沫。

结构:仿真手臂外套、静脉网、储液囊、单向阀、补液储液囊、手臂内衬、回流静脉。

1.2 工作原理

(1)静脉网开口1与储液囊连接(储液囊内有单向阀),储液囊又与补液储液囊连接;静脉网开口2与回流静脉连接,回流静脉又与补液储液囊连接,形成一个单向循环。将该循环系统置于仿真手臂外套内即成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

(2)使用时在手臂腕关节上端任意位置用止血带结扎,给储液囊加压,同时也阻断了静脉回流;单向循环受阻,静脉网内血液充盈压力增高、静脉凸起,用输液穿刺针穿刺;穿刺准确进入静脉网时,由于静脉网内压力高于输液器内压力,便可见穿刺针内有自动回血。当松开止血带即解除了储液囊及回流静脉压力,恢复单向循环。静脉网内压力低于输液器内压力,松开输液器调节阀,液体自动注入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并被补液储液囊储纳。

1.3 教学应用方法

2010年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在静脉输液实验课教学中进行了该模型应用的实验研究,选取中专二年级护生420名,随机分为210名传统教学组及210名模型教学组,2组学生年龄、平时成绩无显著差异。每组教学时间为4课时,传统教学组前2学时经老师讲解并在模型上示范,然后由2名学生在身体上互相进行静脉输液练习;模型教学组前2学时教师讲解并在模型上示范,然后由学生在模型上练习静脉输液。后2学时2组均配对相互在对方手臂上操作进行静脉输液。观察2组学生一次穿刺成功率,并使用白建英、余珊主编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材中的静脉输液技能考核表对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技能考核成绩结果进行分析,比较2组学生教学效果的差异[1]。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技能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

2 结果

2.1 2组学生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1)

表1 2组学生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2.2 2组学生静脉输液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2组学生静脉输液考核成绩比较(±s)

表2 2组学生静脉输液考核成绩比较(±s)

传统教学组 210 72.0±3.1模型教学组 210 86.0±4.3组别 学生人数 考核成绩 P<0.05

3 讨论

3.1 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教学与传统教学学生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传统教学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略高于模型教学组。但2组相比,χ2=0.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方面的教学效果相仿。程红梅使用其他品牌国产静脉输液手臂进行护生静脉输液教学时,发现使用模型组学生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护生相互穿刺练习的对照组,这与所使用的模型血管触感不明显、穿刺进针角度比真人大、仿真度不高有关[2]。而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可以结扎止血带,看到静脉凸起,血管触感弹性真实,穿刺进入血管有明显突破感,与真人输液手感差异不大。因此,护生可以通过模型穿刺训练获得类似于真人穿刺的感觉经验,在进行真人静脉输液技能考核时,可以达到与对照组相似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说明,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在仿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2 全功能高仿真输液手臂教学与传统教学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表2显示,传统教学组护生静脉输液考核成绩平均分低于模型教学组护生,t=9.84、P<0.05,2组有显著性差异。传统的静脉穿刺及输液实训教学方法,采用学员在彼此身体上进行静脉穿刺及输液练习,这势必给被穿刺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及健康风险。而练习者也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在练习中精神高度紧张,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规范的操作要求,且相互穿刺练习的次数十分有限,无法在短期内熟悉操作程序,1~2次练习后对其马上进行考核,可能出现由于遗忘导致手慌脚乱,难以取得优异成绩。而用全功能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进行实训,解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可轻松反复进行练习,在2学时的同一时间内穿刺练习次数要远多于传统教学组。模型仿真程度高,学生在穿刺时可获得近似真人手臂穿刺时的感觉,穿刺准确后便可进行输液练习。从静脉穿刺到输液操作护生都能在几乎无心理压力的状态下轻松完成,保证了其穿刺的准确性,熟练掌握输液程序,在考核时取得较好的成绩。

研究证实,高仿真静脉输液手臂能显著提高静脉穿刺及输液操作实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成绩,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在仿真度方面有突出优势。因此,笔者认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在各医学院校及医疗机构应用推广后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白建英,余珊.护理专业技术实训[M].西安:第四军医大出版社,2009.

[2]程红梅.探讨“手臂输液模型”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6,5(3):69~70.

G484

B

1671-1246(2011)21-0102-02

注:该模型已获国家专利(ZL2008 2 0199878.2)

猜你喜欢
全功能液囊考核成绩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全功能数码播放,简洁且高素质 Moon by simaudio 390流媒体播放机与330A立体声功放测评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图书馆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全功能”服务
滑液囊支原体对产蛋鸡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肘关节周围滑液囊病变的超声诊断
超声引导下液囊空肠管留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