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大案何惧艰难险阻药监十大优秀人物刘恒讲述药监大要案侦破历程

2011-10-30 08:13薛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药监刘恒药监局

文 薛龙

前不久,在北京药监十大优秀人物表彰仪式的颁奖台上,作为药监稽查队伍年轻人的代表——北京市药品稽查办公室医疗器械执法监督科科长刘恒手捧鲜花和奖杯分外引人注目。刘恒告诉笔者,10 年来,像他一样,战斗在打假一线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百折不挠的药监稽查人员还有很多。他们在摸爬滚打中创新侦察手段,探索破案技巧,打掉了一个又一个犯罪团伙。他现身说案,讲述了两起大案侦破过程,可谓艰苦曲折,令人由衷赞叹。

假扮家教引得嫌疑人信以为真

2007 年7月23 日,正值京城盛夏酷暑。北京市药监局石景山分局接到匿名线索,反映湖北籍人员鲁某利用邮政信箱寄递假药,且数量巨大。北京市药监局及石景山分局领导研究认为应该抓住机会,主动出击追查假药来源。

8 月1 日,北京市药监系统抽调稽查执法骨干,成立以药监石景山分局为主的“7•23”专案组。刘恒当时就在该分局工作,并成为专案组的一员。在随后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专案组分3 组对目标人员鲁某进行了24 小时的全天候监控。

第一组是住宅监视组。负责监视鲁某住宅的是通州分局的吴云燕、门头沟分局的唐强和北京市药监局稽查处的岳敏。三个人精心设计,从头到脚乔装改扮,拿了一块做家教的广告牌子,扮成师范大学学生,以做家教为名,设点蹲守,观察鲁某的活动规律以及接触的同案人员。

鲁某居住的小区拥有完善的保安措施,居委会大妈的防范意识也很强。和他们首先遭遇的不是鲁某及其同伙,而是带着红箍的居委会大妈。一位大妈上下左右打量审视了三人一番:“看年龄你们应该念博士了吧!”三人中有的谎称自己上学晚,有的则说看上去有点老完全是打工累的。不愧是办案人员,面对大妈们几番盘问,竟然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可面对家长和学生,没有真本事,不动真格的,根本就无法蒙混过关。幸亏学校的功底扎实,三个人用两天的时间把初中化学、物理、几何、代数、英语等功课都挑重点粗略地复习了一遍,还真像模像样地干起了家教,不但没露馅,还意外地赢得了赞誉。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鲁某本人竟然找到他们,要求这几位耳闻具有很高水平的家教老师给他补习成人英语。

第二组是库房监视组。监视人员有北京市药监局稽查处翟祎,北京市药监局房山分局张志强,宣武分局李仲婴,丰台分局何俊勇,亦庄分局刘云杰等11人。他们分3 班24 小时不间断地监视假药库房往来人员的一举一动。

监视点设在假药库房对面简易楼顶楼的一间小屋里,只有七八平方米,大伙挤在里面,狭仄局促。这11 个人简直是酣畅淋漓地“洗”了两个月桑拿。薄薄的楼板阻挡住了空气的流动,为了安全和保密,不仅门窗要紧闭,连窗帘都不能拉开。小屋没有空调也没有地方洗澡,上趟厕所都要走很远。40℃的桑拿天关在小屋里不分昼夜,一工作就是12 个小时,11 个人中,有的中暑了,有的腹泻了,有的发烧了,没人叫苦,没人退缩。

第三组是跟踪保障组,刘恒就在这组。这一组还有北京市药监局石景山分局王东波、唐华茂、侯杰和王瑞平。他们24 小时待命,根据前两组提供的信息,对相关人员、车辆等线索进行跟踪,并负责前两组的后勤保障。

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线索,他们把家安到了单位,最紧张时他们曾连续工作27 天没回家,真真正正地做到了每天24 小时待命。

刘恒开玩笑说:“那段时间经过两个月的24小时待命,学会了睁着眼睛睡觉。”

“那是我记忆中最为漫长闷热的夏天,在充满兴奋与煎熬等待、喜悦与苦闷迷茫的日日夜夜里,‘7·23’专案组的成员经历了高温酷暑等考验,用稽查执法人员‘受得起委屈,负得起责任,顾得全大局,担得起风险,对得起社会’的精神实实在在地捍卫了维护首都医药市场秩序的誓言!”刘恒在自己的工作记录中曾这样写道。

实战苦练修成跟踪高手

经过两个月的监控,专案组摸清了鲁某的活动规律,掌握了其同伙人员情况,成功地跟踪送货车并发现了其他假药窝点,同时拍摄下了犯罪分子活动情况的影像视频资料,为进一步查办案件积累了丰厚的证据资料。

当年9 月16 日,石景山区公安分局对此案立案侦察,正式介入调查。在药监局“7·23”专案组的基础上,充实两名公安侦察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案做进一步侦察。

调查组成员李旼、李仲婴、刘恒、唐华茂等人分别驾车进行跟踪,张志强、翟祎、侯杰、何俊勇、王瑞平、王东波等人负责监视、摄像、贴近调查和后勤保障。

刘恒说,车辆跟踪、化妆侦查、秘密走访、蹲守监控等侦查方式即使是公安人员,没几年的工作实践都很难熟练掌握,但是我们的药监稽查人员没有上过一天的警校,有的内容也没有实践演练过,因为工作需要,竟然无师自通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了。

熟练的车技,逼真的化妆,随机应变的机智,缜密的逻辑思维,顽强的意志,超人的耐心,充沛的精力,旺盛的工作热情,药监稽查人员让一起工作的黄警官啧啧称叹。刘恒很自豪地说,与黄警官谈及参与侦破工作的药监局同事,这位干了20 年刑警的老侦察员常由衷地称赞道:“牛!药监局真牛!”

经统计,办案期间共驾车跟踪400余车次,280 余次成功盯至终点,成功率高达70%。化妆买药以及侦察9 次,成功率100%。

一项项感人的专案组专项记录在案:

单车跟踪记录——李仲婴、张志强,从早到晚盯送货车辆一天,跨门头沟、石景山、海淀、丰台4 区,不丢车,不暴露。

饿肚子记录——翟祎,靠一瓶矿泉水持续工作12 小时未进食。

化妆侦察记录——李民,变换不同角色,成功侦察5 次。

发现窝点记录——唐华茂,一天跟踪发现假药窝点3 处。

独自蹲守时间最长记录——何俊勇,孤独地注视假药库房24 小时。

……

在联合调查组的不懈努力下,生产窝点、分销窝点、幕后老板依次浮出水面。这个以湖北天门人为主的生产、销售假药团伙规模庞大,以亲戚、同乡为纽带,以邮寄、快递为手段,分工明确、组织严密。

2007 年10 月25 日,联合调查组实施抓捕行动,抓获涉案人员36 人,捣毁2 条假药生产线,端掉假药分销网点12个,扣压涉案车辆5 辆,查封扣押假药生产设备8 台,假药49 种4 万多瓶,散装假药胶囊82 万多粒,原料药3 千多瓶及药粉300 多公斤,空药瓶8 万多个,空心胶囊92 万多粒,假药标签16 万多张,说明书7 千多张,包装盒1 万多个,还有信封、特快专递和邮政票据、会员卡、各种报刊广告等大量用于邮寄假药的材料。据公安部门初步统计,涉案金额1500 万元。

▲药监稽查人员在破获假劣药案现场

冻疮痱子成为办案人员寻常事

2008 年9 月18 日,奥 运药品安全保卫工作结束的前两天。

刘恒此时还在药监石景山分局负责稽查工作。他突然接到市局稽查处通知,要立即为查办一起涉及刑事犯罪的假药案成立专案组,并任命他为专案组组长。

“这一干就是不舍昼夜的7个月。”刘恒回忆起那段特别时期的那个特别行动,让人感觉到面前的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在那次行动中就像一场持久战中冲在最前面的指挥官,伤痕累累,百折不挠。

办案初期,取证十分困难,每天都要在小汽车狭窄的空间里跟踪排查线索。为摸清嫌疑人的活动规律,他早晨6 时前就要在嫌疑地点守候,晚上11 时以后确认嫌疑人已经休息才收队回家。每天最多只休息五六个小时,无法按时吃饭。白天跟踪车辆,几乎每天都要开上百公里的路,晚上回家时已精疲力尽。

为了不引起目标的注意,和专案组其他成员一样,刘恒经常连续几天几夜坚守在狭小的汽车驾驶座上。因嫌疑人警惕性非常高,为避免打草惊蛇,车里从不开空调,高温闷热,汽车成了铁笼子,闷罐子,刘恒身上长满了痱子。最艰苦的是寒冷的冬季,他的手脚冻出了一个个冻疮。

在取证初期,曾有很长时间无法获得具体线索,案件调查陷入僵局,季节轮转,斗志不变。刘恒说当时的工作状况真是太艰难了,“但我下定了追查到底的决心,将苦闷、迷茫、焦躁全部抛开,探索取证新途径,创新执法手段,最终获取了大量的证据和线索,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及车辆。”

根据这些线索,刘恒带领专案人员加大跟踪力度,分成小组开展双向跟踪,迅速查出电话咨询地及多处假药库房。

案情渐渐清晰,这是一个盘踞在北京南部地区的特大假药销售网络。

2009 年4 月14 日,北京市药监局、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共出动50 余名药监执法人员、80 余名公安干警及40 余辆执法车采取联合行动,一举破获了这个制售假药的特大犯罪团伙,抓获包括主犯李志国、李彬等在内的涉案人员149人,刑事拘留131 人;捣毁了10 个隐蔽制售假药窝点,包括1 个生产窝点、5 个销售窝点和4 个电话咨询中心;扣压涉案车辆10 辆,查扣一条已生产121 个品种,10 余吨假药的生产线,还查获大量假药标签、票据等证据。

“4·14”专案成功告破后,卫生部等部委将“4·14”专案作为全国打击假药专项工作的典范,在全国范围内的卫生、药监、公检法等系统推广。

猜你喜欢
药监刘恒药监局
药监政策速览(第32期)请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Plasmonic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graphene-coated wedge porous silicon nanowires with Ag partition*
吉林省药监局公布吉林省2020年第1期化妆品质量公告
陕西省药监局渭南分局挂牌成立
知识追踪综述
莫让语文空对月
基于博弈论分析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策略Δ
河北省食药监局发布汛期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药监延庆分局服务窗口建设成效显著
药监昌平分局“行刑衔接”工作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