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医疗影视精品力作
——首都医药卫生界《医者仁心》观后座谈会侧记

2011-10-30 08:13费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仁心医者座谈会

本刊记者 费菲

▲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史炳忠(左一)向《医者仁心》 总制片人之一、编剧徐萌赠送纪念牌/张正尤 摄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发言/张正尤 摄

2010 年12 月23 日下午,电视剧《医者仁心》播出结束两天后,一场别开生面的观后座谈会在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举办。对首都医药界而言,此次举办文化影视内容的座谈会还是第一次,而这正是成立不久的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组织的第一次大型文化活动。

被誉为国内首部真实反映当今中国医疗界医患矛盾和困境的巨作,编剧徐萌5 年磨一剑的33 集电视连续剧《医者仁心》开播以来引发社会热议,有医学院教师甚至将该剧推荐给学生,作为入行前的一门“必修课”。

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药监局等部门有关领导及首都医务工作者代表近百人出席座谈会。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袁林,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会长王怀增等参加了会议。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史炳忠主持座谈会。

医护工作者:这部剧说出了我们心声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对该剧的编剧、导演、演员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剧真实、客观、感人,看后发人深省,回味余长,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医疗界现实,使天平两头的医患得到更多沟通和理解的机会,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医疗影视精品力作。

北京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首都十大健康卫士陈敏华说,“剧中人物钟立行和武明训有很多回答病人问题的镜头,每次钟立行和武明训还没回答,我就先替他们回答了。家里人都说你怎么跟编剧似的,回答得一模一样?我说:我知道医生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回答,医生在这种情况下就得这么回答。”她说:“希望这些电视剧能缓解目前的医患矛盾,让我们的患者和医生之间能互相体谅,让医生能没有后顾之忧地一心投入到患者治疗上,就像20 多年前一样。”

同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的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梅雪感慨地说,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很少能拿出定点时间看电视,《医者仁心》他也没看几集,在座谈会现场他把剪辑的片段看了3 遍,感动得想掉泪。他坦率地表示,“如今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与以往某些媒体对医生不真实不客观的报道有关,我们医生护士工作可能有时会有失误,也有沟通不到位的情况存在,但对此的夸大会造成深刻的医患矛盾。”梅雪希望编剧能帮助医疗界探究和挖掘出医患矛盾存在的更深层次原因,把它表现出来让公众了解,帮助医生和患者走出目前的困境。

北京安贞医院ICU 护士长、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刘淑媛坦陈,还差7 天她从事心脏外科护理工作就满50 年了,心脏外科飞速发展,但仍有局限性,某些情况下确实是回天乏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特别高,以为“手”到病除,其实是做不到的,有时会由此引发纠纷矛盾。她认为,从事护理工作,要认真倾听患者诉说就医的艰辛,永远把患者当做老师,感谢他们给了自己实践机会。要尽可能和患者加强沟通,每天工作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抱着谨慎的态度,注重人文关怀,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医患关系改善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北京胸科医院肿瘤科护士长王秀华说,“这部电视剧是用艺术的方式架起了医院和社会沟通的桥梁,在医护人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非常贴近我们的工作。我担任了17年的护士长,感慨非常多,比较关注剧中护士长刘敏的命运。” 王秀华认为,在现实工作中,医生护士付出很多汗水、劳作与艰辛,有时得到的还是不理解。然而,护理工作的理念是别人对你不好的时候,你还是要对别人好,这是一种人性的光辉。

社会科学界:难得的现实之作

▲邓海华、史炳忠、袁林、王怀增等领导在座谈会现场

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系教授王一方评价,《医者仁心》的剧名即回答了医学是人学的问题,是一部有助于社会理解医学、理解医院、理解医生的优秀艺术作品。这部戏是600 万医护工作者与13亿人民的一次大沟通,这种大沟通是“心灵的甘泉”,十分必要。目前,医生的处境尴尬至“屈打成妖”。《医者仁心》剧中钟立行在法庭上的陈词,武院长与刘律师的对话和争吵,丁院长最后的公开演讲为医务人员作了社会性的辩护。

健康报社社长、总编辑王硕谈到,用文艺的形式反映现实,突出的社会矛盾可以用软着陆的方法展现出来,讲个故事给全社会听,该剧这一点做得很好。社会不能漠视600 万的医护工作者群体,在医改大背景下,期待更多作品展现医生曲折的人生轨迹,让群众增加对医疗行业的了解。

主创团队:要为时代说话

《医者仁心》主创团队在座谈会热烈发言。《医者仁心》总制片人之一、编剧徐萌直言,不为时代说话,不表达人民的心声,不配做艺术工作者。她说,写作这样尖锐敏感的题材,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感谢在创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支持和帮助。不管是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验生活时,还是剧本创作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干涉说,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写,或是说你要把医生写好一点,高尚一点。

现场气氛友好热烈,不少发言引来一片笑声和掌声。导演傅东育笑着说,作为协和医务工作者的后代,他对医药界这个圈子并不陌生,从小就是随母亲在协和医院的值班室里长大。这个戏开播后的来自各界的反馈使他受宠若惊,超乎预料。“我们需要反映中国当代的现实主义作品,《医者仁心》无疑就是这样的作品,有影响力,就会有观众来挑刺。”网上大量对导演的批评,傅东育表示全部接受,他说,这证明观众看了,喜欢了,所以挑刺了。剧组里所有人都是捧着心来的,对这个戏有极高的忠诚度。扮演武明训的尤勇接到剧本后第一个电话不是谈钱和拍摄周期,而是“我朗诵一段台词,你听听,这个意思对不对?”

《医者仁心》中钱宽扮演者李丹军透露,自己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看完33集,一集不落,感受是“震动、感动、激动”,和普通观众一样经常掉眼泪,心中一阵一阵的热流在涌动,这种感动久违了。编剧导演能把这样一块“很硬的骨头”啃下来,实在很不容易。李丹军说,有朋友给他发短信说,你在片子里看起来面目怎么那么狰狞啊。他回答说,在剧中我的爹死了能不狰狞吗,花了100多万元,觉得应该能买回爹的命,而事实上有的病是无力回天的。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李汀披露,这部片子反响热烈、收视率也不错,能真实地听到医务界的反映是非常重要的。拍好这部戏很有难度,当初有些考虑,现在看来这些问题都处理得比较好。一是敢不敢真实面对现实生活,既要有社会效益,也要有经济效益,把握不好不行;直面现实的作品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东西能不能成功是个问题,因为真实就可能不完美。我们有没有勇气去开掘和面对这复杂的一切?这个反复思虑过程一直持续到播出。该剧表现了复杂的医改进程,分寸处理不好,把握失控,很可能就是另一番光景。二是敢不敢面对复杂尖锐的难点问题,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声音和立场,编创者要深入去表现不是轻松的事情,需要勇敢和坚定。三是表现手法也很重要。编剧、情节、表演、镜头都经受了考验,也得到医药卫生行业领导和医务界各个部门的强有力的支持。

医药界领导积极评价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袁林谈了三点感想:一是该剧应运而生,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歌颂了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弘扬了正气和社会主旋律;二是情节跌宕起伏,这种吸引力和感动能引发更多思考;三是该剧体现了灵魂的闪光和人性的光辉,医务人员对职业的热爱和奉献,他们仍然是人民信任和依靠的力量,呼唤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注、了解和支持。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谈到,反映医疗行业的作品不多,人们与这个行业好像隔着一层雾,能看到又看不清,更多的是想象。该剧真实地反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生活、想法,促进了公众与医界的理解,这在当下医改推进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医改需要600 万医务人员发挥主力军作用,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透露,陈竺部长、张茅书记曾亲自审看样片,播出期间陈竺部长曾亲自打电话给编剧徐萌长谈近半小时,又几次在部务会上提到了这部剧。邓海华指出,该剧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引发了医务人员的共鸣,社会反响强烈,首播取得成功。他代表卫生部感谢全体演职人员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医务界的现实。该剧将在全国各地电视台陆续播出,然后再回到中央电视台进行重播。

猜你喜欢
仁心医者座谈会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中国少年仁心大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烈火仁心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