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的炮制鉴别

2011-10-30 08:13陈瑞生陈相银张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中总有机酸黄酮类

文 陈瑞生 陈相银 张荣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切片、干燥。

性状鉴别与炮制工艺

生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擅长活血化瘀,消食作用亦强。临床上生山楂多与不同的药物配伍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山楂浸剂有降压及扩张血管的作用。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 ~2.5cm,厚0.2 ~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 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甜。山楂中总有机酸的含量以枸橼酸计不少于5%。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切片,干燥,筛去脱落的核。

炒山楂酸味减弱,药性缓和,对胃的刺激性稍缓,善于消食化积,健脾开胃。在临床上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常,纳谷不香,大便不实等脾虚食滞或食积停滞者。外观形如山楂,表面颜色较深,果肉黄褐色,偶见焦斑,气清香,味酸微甜,有机酸含量以枸橼酸计不少于4%。炮制取净山楂片,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变深。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可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渴,多用于食积泄泻或湿热痢疾。外观形如山楂,外面焦黑色,内面焦褐色,气清香,味酸、涩,有机酸含量以枸橼酸计不少于4%。炮制取净山楂片,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内面黄褐色,喷水少许,灭尽火量。

山楂炭味微苦涩,有收涩之功,偏于止泻、止血,可用于脾虚泄泻,胃肠出血。炮制取净山楂片,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水少许,灭尽火量。

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山楂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有脂肪酶、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磷脂类成分。不同的山楂炮制品之所以“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各不相同,与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改变直接相关。

▲山楂原植物

▲生山楂

对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有机酸具有消食开胃的作用,但山楂生品中有机酸含量较高,对胃肠刺激作用大。山楂炮制后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总有机酸的含量,减少了对胃肠的刺激作用,保证了临床疗效的发挥。实验结果表明,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随炮制时间的延长、炮制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炒山楂、焦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分别保留了82.65%和46.42%,而山楂炭中总有机酸几乎全被破坏。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山楂和焦山楂中熊果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炮制前后熊果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对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与有机酸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相似,山楂中总黄酮类成分含量在炮制过程中,随受热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焦山楂与山楂炭中总黄酮类成分分别保留41.9%和25.8%,炒山楂总黄酮成分保留约80%。

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4 个品种中钙、钠的含量均较高,炮制后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炒山楂中钠、铂含量增加约1倍,其他元素的含量变化较小。焦山楂中镍增加约80 倍,钠、铂增加约1 倍,其他元素的含量变化不大。山楂炭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焦山楂相似,但铁、钛、锂、钠、镁、钡、硼、铅、铂含量增加值高于焦山楂。这表明炒制程度对山楂中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影响。

对总磷脂含量的影响 用薄层扫描法和铝蓝比色法测定山楂及其6 种炮制品 (炒黄、炒焦、制炭、土制、红糖制、蜜制山楂炭)中总磷脂含量及磷脂组分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炮制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延长,总磷脂含量明显下降,炒炭品尤为突出,与生品相比下降了62.65%,说明高温炮制会造成部分磷脂成分的破坏。以各炮制品磷脂成分的分布来看,随炒制温度的增加,溶血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酸的含量有所增加,而其他磷脂组分则有所降低。前者与磷脂酰胆碱受热易氧化成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性质相吻合,后者提示高温炮制可使部分其他磷脂组分分解生成磷脂酸。

猜你喜欢
中总有机酸黄酮类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金银花总有机酸纯化工艺的优化
天冬中总氨基酸及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果酒中的有机酸
白茶中的有机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正交试验法优化苦豆子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蒲公英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牛大力中黄酮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