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医学类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分析

2011-11-03 06:25杨新华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医学类大理高校教师

顾 悦,杨新华

(大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大理学院医学类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分析

顾 悦,杨新华*

(大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肩负着社会的重托,承担了很多身心压力,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采用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理学院医学类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依据所得结论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大理学院;教师;心理健康;建议

国内外关于教师心理压力的研究表明,教师是一个存在着不少心理问题的职业。本研究对大理学院医学类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力求为深化高校管理以及提高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大理学院医学类教师,共681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资料。

2.访谈法

以口头交流的方式与部分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询问。

3.问卷调查法

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后,制订了与本研究相关的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的检验,符合调查研究的要求。通过向大理学院医学类教师群体抽样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02份,回收有效率为84.2%。

4.数理统计法

应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了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202名教师(其中3人问卷职称内容有缺失项)中:男性100人(占49.5%),女性102人(占50.5%);30岁以下占17.9%,31~40岁占38.1%,41~50岁占37.1%,50岁以上占6.9%;具有大专及以下文化占12.4%,本科占48.5%,硕士及在读硕士占32.7%,博士占6.4%;正高职称级占13.4%,副高级占26.2%,中级占36.5%,初级占23.3%。

(二)教师教学工作压力状况分析

1.教学工作量对教师的影响

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任课时数的多少与对其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任课时数的多少与长时间从事工作身心疲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任课时数>300课时时,12.1%的教师经常感到疲劳,84.8%的教师偶尔感到疲劳。③任课时数的多少与教师上下班路途奔波而产生的疲劳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任课时数>300课时时,57.6%的教师经常感到疲倦,身心乏力。显然,不同程度的教学工作量使教师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访谈调查得知:①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的压力。②因高等学校课程的调整,评定职称所需要的科研成果等压力,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③中年骨干教师超负荷工作,导致健康透支,有时还不能够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故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差,教师压力增大,恶性循环,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1〕。④青年教师因教学量少,认为学校不重视。又因职称低,待遇偏低,产生郁闷,缺乏激情〔2〕。⑤教师多为医疗工作者,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高,医患关系普遍紧张。

2.教师身心状况的分析

根据图1的统计分析,所调查的202名教师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分析如下:①教师想不被淘汰,就得终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因而长期处于疲惫状态。②医学行业风险压力,包括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这使得医学类教师心理负担加重,也容易引起焦虑情绪的蔓延〔3〕。③教师因常年授课,容易产生咽喉炎、视力下降、静脉曲张、慢性胃炎、肠炎等职业病。④教师的住宅距学校较远,乘车约需要30分钟。尤其在冬季,因赶乘早班车,易失眠、夜惊,来回路途的奔波也使疲倦感增加。

图1 大理学院医学类教师长期工作易患疾病图

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更为严重:①她们与男性教师同样承担着教学、科研、继续深造的压力,承担着学历的竞争,职称与职位的竞争〔4〕。②她们必须肩挑家庭重担,不得不花费许多精力承担家务劳动。③追求多重角色的完美和谐是高校女教师的角色理想和价值理想〔5〕。④许多女教师身心疲惫,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出现抑郁、孤僻、焦虑等症状,出现了大量身心健康问题。⑤女性教师要经历月经、怀孕、生育、绝经等生理过程,这些内分泌变化乃至失调必然导致植物神经功能代谢紊乱,出现情绪多变、敏感、易紧张激动及失眠健忘等〔6〕。⑥有59.6%的教师患有颈椎、腰椎疾病;有68.7%的教师出现睡眠质量差的现象;有78.7%的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疾病。

(三)教师参加科研工作因素分析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表1中以教师参与过科研课题为因变量,以学历、职称和科研压力为自变量,以及变量对应的Wald统计量值和它相对应的相伴概率。从表1中看出:学历、职称和科研压力是影响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因素,其中科研压力的相伴概率最小,为0.000,Wald统计量值最大,为48.728,说明该变量在模型中很重要。由访谈调查得知:①科研实力已经是高校生存发展和竞争名次,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②衡量科研工作的主要标准就是发表科研论文,科研工作需要不断创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脑力体力双重劳动〔7〕。③影响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因素就是科研成果,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要求必须在所规定的杂志发表多少论文或在出版社出版多少专著以及主持并完成多少经费的科研项目〔8〕。④在奖金分配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同样与教师的职称挂钩〔8〕。⑤年轻教师因发表科研论文数量少、质量差而感到压抑和焦虑。

表1 教师科研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四)教师家庭生活压力状况分析

根据统计学结果分析,薪水状况的满意度与购买住房压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62,P<0.05)。薪水状况的满意度与父母赡养和健康方面的压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1,P<0.05)。①合理膳食方面,多数教师难以做到合理膳食及营养搭配,占92.1%。②购买住房方面,多数教师感到压力较大,占61.4%。③有65.3%的教师感到长时间工作使身心疲劳。④当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授课质量会下降,影响学生的发展〔9〕。见表2。

表2 教师家庭生活压力状况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一)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营造教书育人的和谐氛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要求教师必须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议:①健全教学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与完善自己,尽职尽责,使教师真正从内心去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学生促进教学的局面。领导重视教学,从思想、政策、经费等各方面支持教学,保证教学过程中教师和教学条件的需要〔10〕。③根据每位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教学能力,合理公平地安排工作量。④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要重视培养,循序渐进地压工作担子,增加教学量,发挥出生力军的力量。⑤各类评比竞赛活动、教案资源可适度整合和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⑥领导要善于给教师宣泄的机会,让其把对学校的建议、意见及时反映出来,使不满情绪得到释放。如召开民主生活会、座谈会,都是教师合理的宣泄途径。⑦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要对教师的身体状况予以特别关注,定期组织体检,负责为每位教师建立健康档案;二要加强心理环境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心理环境;三要鼓励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将引导、鼓励教师参加体育活动作为工作的组成部分。⑧鉴于教师住宅区距学校较远,可适当增加交通车班次,进一步为教师提供方便。

(二)正视科研工作的压力,关注教师健康

正视科研实力是高校生存发展、排名和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也是教师职称晋升重要依据。建议:①教师在面临艰苦的科研任务时,决不能畏难退缩,唯有知难而进,奋力拼搏,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才能适应科研的需要。②深化教育改革,健全考核评估制度,力求做到公正、客观、规范和科学,根据不同层次教师职务所承担的教学量,应保证同一类型、同一层次的人才在同一起跑线上角逐,对于有较高职务的教师应该设立更为严格的考核标准〔8〕。③学校在分配教师的工作量时,可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地分配教学任务、科研工作和行政工作的比例及份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工作。④依据每位教师的职务和各自的岗位职能,以人性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统一完整的标准,考核的内容应能反映高校教师工作主要特征〔7〕。⑤提示和引导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注意劳逸结合,自我的身体监测和心理调整。学会合理调控情绪,并正确认识与对待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得与失的关系〔11〕。

(三)以人为本,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建议:①高校教师的家庭生活压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正确地对待。近年来,薪酬水平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将来必然会有更好的改善。②近年,国家对老百姓的住房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已经在实施建造大量的保障房,这些都将极大地有利于解决教师购买住房的困难。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能有效地减少和缓解教师的身心压力。家人应给予更多的支持与理解,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给予最大限度的关爱〔12〕。④家庭温暖和谐,收支平衡,子女教育得法等,都会给予教师们力量与成就感。⑤教师应尽量做到工作与生活平衡,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经常参与户外活动,利于大脑放松,养成良好心态,使适应力和生理调节能力得到提高,健康快乐地享受生活,过好每一天。⑥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宽广的胸怀对待挫折与困难,才能持续地拥有健康的心理。

(四)教师自身也应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

建议: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要多样化,多食米、面、马铃薯等谷薯类食物,注意清淡膳食〔13〕。②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③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自身抵抗疾病的免疫力。体育锻炼既可以消耗人体内的肾上腺素,促进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同时它又是良好的抗抑郁剂,可以调节人的情绪状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14〕。④统筹安排工作,制订好学期、月、周工作计划,完成好每一天的工作。⑤学会组织分层负责和监督,把工作任务、责任合理分解,发挥集体的力量,而决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⑥年轻教师要学会适应,面对选择,首先学会生存;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同时,要懂得学会放弃。古人说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放弃有时也是一种美,更是一种智慧。

〔1〕韦雁仙.影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要素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3-24.

〔2〕袁银梅.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1-32.

〔3〕杜正光,杜磊.医学院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6):735-737.

〔4〕龚咏梅.高校女教师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85-186.

〔5〕刘秋玲.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3):218-219.

〔6〕黄丹.论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维护〔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2):68-70.

〔7〕孙佳,刘志成.高校教师科研压力来源及对策〔J〕.教师,2010(15):39-40.

〔8〕刘志成,孙佳.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及其缓解措施〔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67-70.

〔9〕周雅婷.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关系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J〕.中国商界,2010(8):317.

〔10〕张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着力提高教师质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147-148.

〔11〕易法建,杨丹艳.心理医生〔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208-209.

〔12〕周玉.心理健康:自我健康新概念〔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190.

〔13〕孙长颢,孙秀发,凌文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4-265.

〔14〕傅健,马爱民,健身运动处方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47-748.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Dali University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GU Yue,YANG Xinhua*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Carrying the trust from the society,college teachers bear some physical and mental pressure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consequently,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has attracted a major social concern.After literature study,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e paper investigates into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med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Dali University and then proposes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Dali University;teachers;mental health;suggestion

G4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1)09-0097-04

大理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9051)

2011-05-13

顾悦,2007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

*通信作者:杨新华,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杨朝霞)

猜你喜欢
医学类大理高校教师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想念大理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