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万物四时同
——瑞昌剪纸

2011-11-04 13:20蔡勋
创作评谭 2011年1期
关键词:绣花纹样剪纸

□蔡勋

剪出万物四时同
——瑞昌剪纸

□蔡勋

瑞昌剪纸名片

1988年,江西省瑞昌市召开了第一次剪纸研究会,成立了“瑞昌剪纸研究会”。2005年,出版《瑞昌剪纸珍品集》,同年,瑞昌剪纸作品在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节中获得金奖。2006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欢乐神州》栏目专门介绍了瑞昌剪纸这朵江南奇葩。2007年,瑞昌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保护中心”。2008年,瑞昌剪纸作品作为北京奥运会指定文化礼品之一,并经国务院批准,“瑞昌剪纸”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6月,瑞昌市建立江西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为剪纸艺术的保护和创新传承搭建了一个高新平台。

一剪之趣夺神功

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当“纸”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剪”的艺术早已存在,只不过表现为剪帛、剪锦、剪金属、剪箔等装饰物。当纸在瑞昌一出现的时候,瑞昌的民间剪纸也就应运而生了,距今应该有1900多年的悠远历史。1972年11月,从瑞昌境内发掘的西汉古墓砖纹饰上就找到了瑞昌剪纸的雏形。

民间剪纸艺术属于即逝艺术,之所以能流传、沿革,主要是依靠“传承”来达到的,即上辈人通过言教手教,把一些民俗文化观念和剪纸中的艺术符号(即纹样)以及自己在剪纸创作中的创新和体验传给下一代,这个下一代也可能是自己的子孙后世,也可能是村邻友舍,不计报酬,完全开放地一代又一代地不断向下传递,从而传承、整合、发展至今。女性情感细腻,手工巧致,故一般而言,剪纸艺术的传承主要是通过母性社会的礼仪来实现的。

瑞昌历来素有“三里一乡风、五里一人情”之称。因而瑞昌剪纸自古以来则一直被广大的劳苦大众视为艺术珍宝,长期用来表示他们“祈事禳灾、祈福增寿、祈求富贵”等美好祈求,并以此来表示对节日的庆祝、对宗祖的崇敬、对婚嫁寿诞的美好祝愿、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悼念、对未来理想的追求等等,可见其涉及面广、应用量大,早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领域,内涵极其丰富多彩。其大量应用是随着民间习俗展开的。

年节习俗:过年,即阴历春节及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大量的节日喜庆活动派生出民间剪纸的运筹应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厅堂居室剪纸拉花。大部分人家通过应用“梅兰竹菊、莲藕荷花、金鸡报晓、鱼跃龙门”等剪纸图案,以示预祝新年吉祥、万事如意、年年有余、四季平安、迎春纳福等美好愿望。

婚嫁习俗:按瑞昌旧时的婚嫁习俗,提亲前媒人必然会找机会首先让女方向男方显露剪纸绣花的才艺。彼此相中后,女方大抵会主动向男方赠予一双巧夺天工的绣花袜垫或布袜垫或布凉鞋,作为爱情信物。在瑞昌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好曲(酿酒用的“酒曲”)烧好酒,好米锻好粑;求亲要巧姐,玲珑会剪花。”婚嫁中一般常用的剪纸绣花内容有“蝴蝶戏瓜,喜鹊采梅、牛郎织女、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观音送子、金童玉女、榴开百子”等等纹样,祈求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寿祝习俗:庆祝寿诞在瑞昌一直非常流行,从呱呱坠地时就开始了,先是庆出生、庆满月、庆周岁、庆十岁,然后从庆三十大寿以后,每十岁一大庆。每逢寿庆活动,“寿星”的衣、帽、鞋、寿堂、寿帐等,全靠剪纸作品进行装饰。其主要的剪纸绣花内容为麒麟送子、松鹤同春、松鹤延年、寿比南山、长命富贵、福寿双全等等。

农事习俗:在诸多农事中,一般都属纯生产活动,然而瑞昌有两项活动与剪纸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每逢打摘新茶的季节,家家户户的女性村民几乎全部上山采茶,这一天,她们将着力的打扮自己,用亲手精制的各种剪纸绣花服饰进行“全副武装”。对于这种强度不大的体力劳动,村姑们当作一种难得的社交和娱乐机会,相互尽情的交谈、嬉戏及对歌赛歌。此时如有男人路过,她们就会用歌或笑来进行“挑衅”并着意显露自己最漂亮的一面,以便取得男人们的赞赏。其二是插田在农民心中的分量。插田在农村中采用互助的办法,与采茶略同,只不过这是男人的事。此时如有女村民路过,男人们则会用插秧号子来取笑嬉骂她们。开秧的时候,必须在田边插上若干束剪纸小花以示庆祝。

在瑞昌,“手艺”是被人们普遍认同的,剪纸艺人的享誉更是非比一般,倍受人们喜爱。正因为如此,剪纸和绣花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未婚姑娘的“必修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婚配中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男家择偶一般有两条标准,一是粗工,二是细工。粗工是指女性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可以干农活,细工则是善于剪纸绣花。人们把这个作为考核青年女性智商高不高的标准。否则,只能视作次等姑娘,而次等姑娘是不可能嫁到一个好的婆家,选择到一个好的丈夫的。也许,这也是瑞昌民间剪纸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剪出万物四时同

瑞昌民间剪纸艺术在悠远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特征,它既不同于以粗犷见长的北方剪纸,也有异于纤巧取胜的南方剪纸,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题材的选取上,最恒常的主题是使用阴阳搭配或称为阴阳交合的主题多于任何其他题材。

——纹样的使用,其主要功能并非为了审美的需要,而是完整地保留了传统中的隐喻内容,如象征女性的纹样有各类花卉及织女、金婵等,象征男性的有鱼、蝴蝶、蜜蜂、神仙、金鸡、牛郎等,象征小孩的纹样有花生、骰子、石榴、猴子等,象征老人的纹样有神仙、寿星、松、柏等,象征吉祥的有竹子、酒壶、红枣、花生、蝙蝠、佛手等,象征驱邪消灾的有狮、虎、钟馗、秦琼、敬德、公鸡、花瓶等。

——剪法表现中的特征:一则“随意”,造型上不受真实的限制、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解剖学的限制、不受透视的限制。可以看出受道家美学思想影响较深。二则在剪法上既有北方雄劲厚重的特征,又有南方灵动细巧的特征,只是根据剪纸的用途不同而有所侧重,用于小孩身上的往往采用厚重手法,以喻示小孩易长易大,生命力强盛。而用于姑娘本身的装饰则以流利的曲线、玲珑剔透为多,抒情柔美。三则在构图布局上用均衡的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对称图式使用极少。

瑞昌剪纸艺术有时会采用一种非镂空的手法,这在南方和北方剪纸中都是罕见的。专家研究认为,由于瑞昌的特殊地理位置,既有黄金水道长江带来的东西交通便利,又是南北通衢,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磨合,最终被兼容和消化,从而形成了新的面目而立于世,再加上瑞昌在历史上属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战国起至解放战争,几乎战祸连绵从来不断,老百姓一直生活在动荡之中,经济封闭落后,导致了瑞昌民间剪纸在传承中的变异和整合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基本上保留了传统民间剪纸的“原汁原味”,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

剪下春秋谱新章

《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等都以专题新闻形式介绍过瑞昌民间剪纸,如2006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欢乐神州》栏目就介绍了瑞昌剪纸。

瑞昌有不少剪纸名人,如生于1937年的瑞昌乐山传统剪纸顶尖高手之一的刘诗英,聪颖精巧,凭借一把剪刀,在当地获得民间艺术家殊荣。一片废纸,一块边角布料,都成为她创造艺术杰作的材料。14岁时她便在当地颇有剪纸名气。她善剪花鸟鱼虫,作品构图饱满,线条细致流畅,剪工细密,刀法明快、干净利落,当空一剪,落霞缤纷。她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展览活动并获得诸多奖项,以卓越的创作成就和优良的师仪作风,当之无愧地成为瑞昌剪纸领军人物。

同时,民间剪纸艺术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也面临传承与繁荣的考验。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民间艺术在各地均得到当地政府不同程度的保护和扶持,然而,相对于主流文化,它的发展壮大存在着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拿瑞昌剪纸来说,一是民俗民风的改变甚至消亡,使民间剪纸失去了它原有的土壤;二是审美观念和情趣的改变,使民间剪纸艺术渐受冷落,曾在广大乡村风靡许多世纪的民间剪纸和绣花装饰的花衣、花鞋等,已越来越被遗弃;三来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民间剪纸的功利价值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艺人的创作积极性受到了挫伤,年轻一辈不乐意去学这种无关紧要的手艺,从而造成青黄不接,面临失传的危险。

所幸的是,开明开放的瑞昌各级党委政府立于文化兴市的长远思路,在人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各种举措,有效探索文化产业新路,奋力抢救,大力弘扬,使瑞昌剪纸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

通过系列活动,如对全市进行民间剪纸普查登记,授予剪纸艺人“民间艺术家”光荣称号,在瑞昌多所城镇小学成立“小花剪纸小组”等,使剪纸艺术在这里受到良好的礼遇与尊重。

瑞昌剪纸,这朵轻盈而厚重、灵光而菁华的江南奇葩,必将迎来一个无比璀璨的绽放时代!

责任编辑 陈蔚文

猜你喜欢
绣花纹样剪纸
拯救“濒危”花纹
下“绣花”功夫:让古都洛阳换新颜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大嘴蛙学剪纸
早春,就着一条绣花裙
剪纸
剪纸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剪纸鉴赏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