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员竞技动机研究

2011-11-06 06:59王存文
武术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被试竞技动机

王存文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系,上海201701)

散打运动员竞技动机研究

王存文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系,上海201701)

文章采用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散打运动员进行调查,在了解不同运动员竞技动机差异的基础上,对运动员竞技动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散打运动员的社会认可成就目的分数比常模分数低,娱乐目的、感性体验目的分数比常模分数高。在社会认可、娱乐以及努力取向等三个维度上,显示人口统计学因素方面的差异。在性别变量上,男性运动员的社会认可目的比女性运动员高,说明男运动员通过运动和比赛成绩获得社会承认、获得地位、获得教练队友满意的愿望相对较强。

散打运动员竞技动机

1 运动员竞技动机阐释

在运动员成就动机的研究中,除了阿特金森强调成就动机倾向外,更多学者致力于一般文化的成就动机研究。Maehr和Nichols认为能力志向的成就动机、课题志向的成就动机以及社会承认志向的成就动机是三个基础的、一般文化的成就动机,这些成就动机不受某种文化的限制,存在于多种文化之中。Roberts、Maehr和Nicholls着眼于这三个成就动机中所含的成就目的方面的内容,倡导了一个从成就目的理解运动成就行为的运动成就动机理论。在Roberts看来,理解运动员的成就行为的关键是要把握其成就目的。Maehr和Nicholls提出的三种成就目的在运动中就体现为运动能力志向、运动熟练志向以及社会承认志向这三个基本的运动成就动机。了解运动员的主导成就目的和由此产生的成功和失败的标准,就成为了解他们成就行为的关键。

2 散打运动员竞技动机分析

2.1 散打运动员竞技动机各维度分数与常模分数的比较

表1 散打运动员竞技动机各维度分数与常模分数的比较

散打运动员在社会认可、竞技水平提高、娱乐、感性体验维度上与常模分数有显著差异,其中社会认可的分数低于常模,竞技水平提高、娱乐、感性体验分数高于常模。

2.2 不同性别被试的竞技动机分数的差异检验

表2 不同性别被试的竞技动机比较

表2说明,在社会认可动机上,男女有显著差异,男性散打运动员的分数比女性被试要高。

2.3 不同教育程度的被试竞技动机的差异检验

表3 不同教育程度被试的竞技动机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教育程度被试在娱乐动机上有显著差异(见表3),事后比较显示高中组的分数比另外两组分数都低。

2.4 不同训练年限的被试竞技动机的差异检验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训练年限被试在娱乐目的上有显著差异(见表4),事后比较显示,训练年限在七年以上两组被试的娱乐动机分数比4—6年组的被试分数要高。

2.5 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的被试竞技动机的差异检验

表4 不同训练年限被试的竞技动机比较

表5 不同运动等级被试的竞技动机比较

F检验表明,在努力取向动机方面,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的分数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一级和二级运动员的努力取向动机显著低于普通组。

3 运动员竞技动机与心理耗竭、心理控制源

3.1 散打运动员成就动机与心理耗竭、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1)不同性别、教育程度、训练年限和运动等级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比较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教育程度、训练年限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在疲劳量表的三个维度上的分数没有差异。

(2)不同性别、教育程度、训练年限和运动等级运动员心理控制源的比较F检验显示,在心理控制点方面,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的分数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事后检验表明,运动等级类属普通组的被试,在控制点量表上的分数显著低于一级和二级组的被试。

表6 不同运动等级被试的心理控制感比较

不同性别、教育程度、训练年限运动员的在内外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2.2.4 配备安全防护用品 半专业扑火队每名队员每2年阻燃服、手套、毛巾、作训鞋、挂包各1套(双、条)。手电、灯具和水壶各1个(把)扑火装备,二号扑火工具20把、风力灭火机2台、油箱2个,油锯1台,背包1个(背包内有打火机、火柴、创可贴、风油精等应急用品),每个队配有防火宣传禁火旗10-20面,防火装备置物架3-4个,应急报警宣传喇叭3-4个,防火宣传警示教育铜锣铜钟2-3个等。对配置的装备、机具统一放置,登记造册,专人管理,防止损坏丢失,保持完好备用。消防队负责消防器材管理,使之保持良好状态,做好快速应急准备、积极主动高效出击。

(3)心理耗竭、心理控制源与散打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关系

表7 心理耗竭、控制点与成就动机的相关

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心理耗竭的三个维度与追求成功倾向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倾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控制源量表分数越高,追求成功倾向越高,避免失败倾向分数越低。

3.2 心理耗竭、控制点对竞技动机的影响

表8 心理耗竭、控制点与竞技动机的相关

散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高、感性体验的动机越强烈,心理耗竭的程度越低;努力取向程度越高,成就感降低以及情绪与体力的衰竭体验越少;娱乐动机与对运动的负评价呈现负相关。控制感量表分数与竞技水平提高、感性体验以及努力取向三个维度呈负相关。按照心理控制感量表分数从高到低的排列,我们将受试者分为三组,以上下各27%的被试的分数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划分标准(ansie≥17,ansie≤10),分别称做外控组和内控组,其余的为中间组,考察其对被试心理耗竭的影响,结果见表10。

表9 不同控制感水平的被试在心理耗竭量表上的平均数、标准差及F值

F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控制感水平的被试在情绪/体力衰竭以及对运动的负面评价两个维度上的分数有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发现,在情绪/体力耗竭分量表上内控组与外控组、中间组有显著差异,其余组之间没有差异;在对运动的负评价分量表上,外控组与内控组以及中间组有显著差异,其余组之间没有差异。

3.3 人口统计学因素、心理耗竭、控制感对竞技动机的预测

以运动员背景资料、心理耗竭三个维度以及心理控制感作为影响变量,以竞技动机中的社会认可、竞技水平提高、娱乐、感性体验、努力取向作为被预测变量,进行同时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其中,性别、受教育程度、运动员运动等级为分类变量,先将它们转换为虚拟变量,然后引入回归方程。同样在性别中,女性为参照变量,在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为参照变量,在运动员运动等级中,普通组为参照变量。统计结果见表10。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预测社会认可动机时,纳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是运动员运动等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预测竞技水平提高动机时,纳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有心理控制感和运动员运动等级,其中运动员运动等级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预测娱乐动机时,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三个,其中对运动负的评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运动员运动等级和教育程度变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在预测感性体验的动机时,纳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有六个,其中运动员运动等级具有负向预测力,控制感、成就感降低、对运动负的评价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在预测努力取向的动机时,成就感降低和心理控制感具有负向的预测解释力。

表10 被试竞技动机的多元回归分析

运动员运动等级对社会认可动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能解释0.4%的变异;运动员运动等级变量对竞技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内外控倾向对竞技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它们能联合预测竞技水平提高动机29%的变异;运动贬值变量对娱乐动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运动员运动等级和教育程度变量对娱乐动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它们能联合预测娱乐动机23%的变异量;运动员运动等级变量对感性体验具有负向预测力,控制感、成就感降低、运动贬值对感性体验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它们能联合预测感性体验动机45%的变异量;成就感降低和控制点对努力取向具有负向的预测解释力,能够联合解释19%的变异。

4 结论

(1)散打运动员的成就动机程度较低,总体来说,避免失败倾向强于追求成功倾向;

(2)散打运动员的社会认可动机分数低于常模。竞技水平提高、娱乐、感性体验等动机分数高于常模。

(3)不同性别的运动员,社会认可动机有差异,男性运动员高于女性运动员;

(4)不同教育程度和训练年限的被试在娱乐动机上有差异;

(5)心理耗竭、控制点与成就动机倾向、竞技水平提高、感性体验、努力取向存在显著相关;

(6)运动员运动等级、受教育程度、心理耗竭、心理控制点对竞技动机具有预测作用。

[1]田麦久等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2]过家兴等编著.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6.

[3]过家兴,田麦久等编著.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6.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专业参考教材,1999:6.

[6]聂志强.对世界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年龄特征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9(2).

[7]高炳宏,赵光圣,郭玉成,等.优秀散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界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2004:311.

[8]李士英编著.武术散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0.

[9]虞定海,王俊法,李卫民.上海市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类)一二三线运动员选材指标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65.

[10]隆璐娟.我国拳击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1993(2):35-38.

[11]李相如.世界与中国优秀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的比较[J].田径,1998.

[12]王健主编.运动生理学研究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27、38、39.

A Study of Competition Motivation of Sanda Athletes

Wang Cunwen
(Department of Criminal Justice,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s and Law,Shanghai 201701)

With the methodsof investigation,statistics,literature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he paper investigates Sanda athletes about their competition motivation differences,then does the analysis and finds out that the Social acceptance achievement goal of Sanda athletes get lower score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mode,while their scores of entertainment purpose,perceptual experience purpose are higher than normal modes.In the three dimension of social acceptance, entertainment and efforts show the difference of demographic factors.In the gender variables,male athletes have higher social acceptance than female ones,which show that male athletes have stronger desire of gaining social acceptance,status and recognition of coachesand team membersthrough sport and competitions.

Sandaathletecompetition motivation

G85

A

1004—5643(2011)06—0063—03

王存文(197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被试竞技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研究
竞技精神
花与竞技少女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Positive Solu tions of Non linear Ellip tic Prob lem in a Non-Sm ooth Planar Dom ain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