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的那艘船

2011-11-07 01:59撰文莫知
海洋世界 2011年12期
关键词:弗吉尼亚丹尼陆地

撰文/莫知

1900的那艘船

撰文/莫知

“弗吉尼亚号对于1900来说,是一座孤岛。这座岛,永远与陆地隔离,永远处在漂浮状态,永远将他的世界限定在茫茫海洋当中。”

曾经有这样一艘也许并不存在的船。

1900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载满了旅者的邮轮弗吉尼亚号在纽约港靠岸。

一位末等舱的客人透过层层雾霭第一个看到了自由女神像的一角,他兴奋地大吼道:“美利坚!”顿时,正在“1900”的伴奏下欢舞的人们都不顾一切地聚拢在船舷边上开始欢呼雀跃,全然不顾背后仍然继续弹奏优美舞曲的“1900”。弹琴的人确实名叫“1900”,这个奇特的名字也注定了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是一个特别的故事。

故事从潦倒的小号手麦克斯的独白中开始。正当他要变卖掉心爱的小号时,一段唱片中的钢琴独奏勾起了他脑海中的无限往事。故事发生在一艘名叫“弗吉尼亚”的船上。这艘船也许比不上最有名又最不幸的泰坦尼克号,但是,从船内部的装饰和结构来看,它至少也是一艘能在当时排得上号的高级邮轮。

“邮轮问世于150多年前的19世纪中叶,并因其巨大的载客能力而成为海上交通运输的主力。之所以称之为“邮轮”,是因为为了 能确保帮其运载信件和包裹,当时的政府部门时常出资来维护船舶的日常运行和保养。这一行为令原本只是载客的远洋船舶,变身为名副其实承运邮件的重要交通工具,“邮轮”一词便由此诞生了。”

在电影中,1900年新年第一天,客人们都下船后,添煤工人丹尼·巴德曼偷偷跑到餐厅去捡漏,但是收获并不大。正在失望时,钢琴架上一个漂亮婴儿的哭声吸引了他。这个干惯了重体力劳动的黑人壮汉温柔地抱起婴儿,是一个漂亮的男孩子。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男孩子怎么会被遗落在船上?这个身世之谜,或许是弗吉尼亚号所隐藏的诸多谜团中最难解的一个吧。丹尼·巴德曼收留了这个孩子,并给他起名叫“丹尼·巴德曼 T.D. 雷蒙1900”,以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在丹尼粗中有细的照顾下,1900自由地成长。但是可恨的编剧很快就让老丹尼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之后,1900无意间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第一次见到了钢琴。入夜,1900悄悄溜入舞厅,坐在钢琴前,1900的钢琴传奇自此便开始了。

在弗吉尼亚号到港靠岸之后,客人们迫不及待地踏上自由之土,喧嚣过后留在这艘豪华巨轮上的是一片狼藉。看着遍地凌乱的物品,不能不让人心生些许落寞。但这种落寞似乎更多地属于那些习惯了陆地生活的人们,而对于天生与陆地绝缘的1900来说,他感受到的也许应该是不解。

弗吉尼亚号日复一日地在海上航行,运载着无数从自己生养的土地出发,前往梦想之地的人们。每个人都在心中幻想坐着这艘船,跨过一片大洋,达到幸福的彼岸。而弗吉尼亚号对于1900来说,是一座孤岛。这座岛,永远与陆地隔离,永远处在漂浮状态,永远将他的世界限定在茫茫海洋当中。他可以说是这艘船真正的主人,就仿佛一个岛主。但这种主人的感觉,又只能在所有的浮华全都散尽,万物归于宁静的那一刻才能体现出来。正如在电影的最后,当弗吉尼亚号将被炸掉拆解的时候,貌似废墟的巨大船体,昔日的繁华都已不再,只有1900藏身其中,这时的他,才真正成了一个城堡或者宫殿的君主。

船这种载体,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似乎承载着一种“孤独”和“命运”的隐喻。在大海的包围和阻隔之下,船的出现以及利用,是人们籍以摆脱现实命运的有效手段。最早乘船出海的人,永远不知道在海的另一边,究竟有什么在等待着他。而他需要在漫无方向和边际的漂泊中,克服各种恐惧和失望,等候命运之神赐给他一片陆地。谁也不能保证即将出现的陆地就是改变命运的圣土,更不能保证海上的漂泊换来的是陆上的安宁。

邮轮正是随着移民和旅行的需求激增,才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功利性极强的工具。1840年,苏格兰人建造了一艘名为“不列颠”的蒸汽机邮轮。这条船总长63.1米,宽10.4米,具有传统的三桅和风帆,飞剪式船艏和镀金的艉,配备了巨大的明轮推进装置和高耸笔直的烟囱。1840年7月4日,“不列颠”号从英国利物浦搭载63名旅客开始了处女航。这艘船有4层甲板,绝大部分位置都存放着供船行驶必用的煤。船上第3层的甲板设置了115个小型客舱,只有少数一些身份显赫的人有资格享用,大部分旅客都集中在甲板上。就当时来说,有这么多客舱已算得上相当豪华了。尤其是船上还在机舱后部和舯部位置设置了女士客舱,除了沙发等物品之外,美观的装饰灯和木质敷板让人难免不产生虚荣的感觉。

“大东方”号船是从1854年开始建造,历时6年,到1859年完工。它是史上第一艘铁质邮轮,因而被载入邮轮的史册。该轮长210米,宽25米,可载客596名,散席2400名。这艘船不仅是当时最大的,而且较木质船壳来说,安全性能也有所提高。

1889年,苏格兰又建造了“巴黎”号和“纽约”号船。这两艘姐妹船的建成标志着大帆船时代的结束。虽然,船上还保留了传统的桅和风帆,实际上帆的作用已被两只螺旋桨替代,风帆的退出促使船上增加了建造上层建筑的空间。随着推进装置的改进,航速达到20节,打破了跨越大西洋邮轮的航速纪录,比“不列颠”号要快一倍多。

接下来,邮轮的建造者们开始对船体材料、船体水密结构和建造工艺等方面有所追求。由于邮轮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移民,他们更看重低廉的票价,对客舱、餐厅、公共场所等设施并不感兴趣,因此舒适性还不是船东和造船者的首选。

“陆地,太大了,它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

1900曾经有过一次离开弗吉尼亚号到陆地上去的尝试,但是这个尝试极其短暂,就在观众还没来得及思考他是不是真的打算走上陆地的时候,他已经转身回到了船上。船对于他的人生来讲太重要了。在船上,他拥有他所需要的全部世界,而真正的大全世界,在他眼中显得那样复杂和愚钝。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它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没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在弗吉尼亚号的一等舱舞会上,貌似翩翩君子的各色人等中隐藏着谋杀亲夫的老妇人、沉湎于往事的中年人、看破红尘的妓女、偷穿不合体礼服的三等舱乘客……他们带给1900灵感,即便他从未接触过这些市井中的凡夫俗子,也可以自如地用音乐去演绎他们的惶惶内心与人世的繁华与落寞。尘世就像那些奔波的乘客一样,戴着伪装和面具,上船,下船,再上船,下船,周而复始。而1900也根本无需亲身前去探寻,就可以描绘出那些旅者家乡的情景,就仿佛他亲眼见过一般。这似乎才是正常人生的最高境界。

1900就在弗吉尼亚号这座漂浮的孤岛上,用88个琴键搭建着他自己的世界。他的命运,早已与这艘船捆绑在了一起。他不想在特别繁复的选项中去挑选答案,只希望在一个简单的命运历程中追逐自己的真爱——也许是音乐,也许是那个至纯的女子。

我们要在意1900的选择究竟是否符合社会伦理的常规吗?究竟是应该选择离开那艘即将被炸毁的船,还是选择与那艘船一起被炸毁?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是对于1900来说,他的世界仅仅是弗吉尼亚号这艘他与生俱来的船,这艘船的命运即他的命运。而我们,面对世界时,选项颇丰,哪怕只是戴上面具,选择也难以穷尽。这究竟是我们之幸还是不幸呢?

20世纪虽然先后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但都没有阻止邮轮建造业的迅速发展。

1920年新年伊始,美国的禁酒令生效,未曾想,这个禁令对邮轮的设计建造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原因在于法条并不干涉美国人在公海上喝酒。于是各轮船公司便在航行于公海的邮轮上推出了各类酒水服务,吸引了大批美国人乘船到公海上去旅行,大大刺激了航海旅游文化业务的发展。正有一艘挂英国旗的客船名为“弗吉尼亚州人”号,据说,这是一艘散发着古老乡村酒吧醇香的船,也不知它是否就是电影中的那艘弗吉尼亚号船的蓝本。

20世纪初第一个10年内,英国建造的“路西塔尼亚”号达到了31550总吨;1913年德国建成的“帝王”号达到了52117总吨;1935年法国建成的“诺曼底”号达到了79280总吨。法国为争夺最大邮轮的头衔,1936年将“诺曼底”号总吨增至83423总吨,成为当时邮轮中的巨无霸。

“玛丽女王”号由英国肯纳德公司在1936年建成,它横跨大西洋仅需4天时间。该船总长310.4米,宽36米,总吨为80774。虽然没能在总吨位上超越“诺曼底”号,但此船的航速却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31.6节,取得了大西洋蓝绶带奖,并将纪录一直保持到1952年。

二战以后,邮轮建造市场迎来了新一轮建造高潮,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船舶问世。但是,随着航空业的崛起,邮轮公司深刻意识到在速度方面他们不可能超越飞机,必须另辟溪径。自此,远洋邮轮不再追求征服高航速,乘坐邮轮在海上旅行也从移民手段逐渐转为了休闲手段。

猜你喜欢
弗吉尼亚丹尼陆地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课例
乌龟丹尼
原谅那个保罗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弗吉尼亚就是爱
世界末日
治病强身的百字经:《陆地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