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亚健康症状研究与中医理论分析

2011-11-08 06:45陈俊红孟令权文海斌马德库刘东海孙清河
河北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心身廊坊市亚健康

陈俊红 孟令权 文海斌 马德库 刘东海 孙清河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疗纠纷的增多,临床医生所承受的工作强度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因而成为亚健康的易感人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廊坊市三甲医院临床医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亚健康状态”的筛查。将符合“亚健康状态”入选标准的224例临床医生的症状测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以探究亚健康状态身心症状特点,为临床医生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提供相关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廊坊市三所三甲医院(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廊坊市人民医院、廊坊市中医院)的全体在职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参照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和有关健康的内涵以及中华预防医学会制定的第三状态量化表[1],结合廊坊市临床医生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学历、职称、所在科室等。(2)研究项目:包括与亚健康诊断相关的症状(30项)以及亚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28项)。调查中采用不记名方式,以医院为单位集体发放调查表,医生自己填写并当场收回问卷。

1.3 纳入标准 按第三状态量表所含检测30个项目中,排除疾病的情况下(既往无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器质性病变,或虽患过上述病变但近两年内无复发,目前无症状,并经体格检查正常者),阳性项目达到6项时即可视为进入“第三状态”,纳入亚健康人群范围。

2 结果

2.1 亚健康状态发生率 共发放问卷522份,回收506份,有效问卷484份,有效回收率92.72%。被调查的484名临床医生,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9)岁,男226人,女258人;处于亚健康状态224人,亚健康发生率46.28%。

2.2 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症状频数分析 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极其复杂,涉及到躯体、社会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其中出现频率为60%以上的主要症状有10项,如乏力、疲劳、懒于交往,易激动、孤独、苦闷,腰酸背痛、晨不愿起、记忆减退、紧张焦虑,不易入眠等,其中阳性症状发生率最高的症状是易感乏力、眼易疲劳(91.52%)。出现频率为40% ~59.9%的常见症状有9项,如头昏脑胀、肢软无力、注意分散、兴趣变淡、手脚易冷、易患感冒、食欲不振、鼻塞、咽痛等。阳性症状发生率小于40%的少见症状11项,如心悸、消化不良、便稀便秘、腹胀、耳鸣、口舌溃疡、胸痛胸闷、低烧盗汗等。见表1。

表1 临床医生亚健康症状发生频数 n=224

2.3 临床医生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影响临床医生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中,消极(91.96%)、睡眠质量差(90.18%)、很少休闲活动(85.27%)、社会人际关系不满意(80.36%)所占比例最高。见表2。

表2 临床医生亚健康主要影响因素 n=224

3 讨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协调以及自身阴阳的一种动态平衡[2],而亚健康则是人体的阴阳失衡。有调查显示,越是社会精英阶层、高学历的脑力劳动者,亚健康问题越趋严重,而且心身失调起主导作用。心身失调常源于负性情绪,《黄帝内经》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临床医生的亚健康状态正是因为平素紧张与高压的工作生活导致心理环境出现了偏倚,长期的负面情绪影响导致交感神经、植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随之发生紊乱,从而出现躯体化的不适症状。中医强调“不妄作劳”,而临床医生动辄熬夜加班,通宵达旦,加之竞争激烈,致劳心忧思,精神俱疲,“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可见,亚健康实质是一种心身失调的失衡状态。

本研究表明,临床医生亚健康症状的发生中心理症状所占比例很高,如懒于交往,易激动、孤独、苦闷,紧张焦虑,不易入眠等。同时本次调查还显示,在影响临床医生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中,消极(91.96%)、睡眠质量差(90.18%)、很少休闲活动(85.27%)、社会人际关系不满意(80.36%)所占比例最高。可见社会心理因素在亚健康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防治亚健康要重视精神修养和提高心理素质。

国外最新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表明,患者病前人格倾向于完美主义者,神经质,感觉被误解、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差,认为对其防治应重视精神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与友情支持[3-6]。国内研究认为,亚健康的发生及转归和临床表现也取决于人的个性与体质类型。预防的关键是根据个性、体质的具体类型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分型及有针对性的调理,社会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和改善生存环境亦为预防亚健康的必要措施[7,8]。

1 沈澄,杜莜丽,崔常英.空勤疗养员“第三状态”分析探讨.中国疗养医学,2002,11:103-104.

2 陈孔斌,金灿道.《内经》“治未病”理论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250-251.

3 Jason LA,Roesner N,Porter N,et al.Provision of social support to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 Clin Psychol,2010,66:249-258.

4 Fukuda S,Kuratsune H,Tajima S,et al.Premorbid personality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s determined by the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Compr Psychiatry,2010,51:78-85.

5 Van Campen E,Van Den Eede F,Moorkens G,et al.Use of the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TCI)for assessment of personality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Psychosomatics,2009,2:147-154.

6 Vandenbergen J,Vanheule S,Desmet M,et al.Unexplained chronic fatigue and interpersonal problems:a study in a primary care population.Int J Psychiatry Med,2009,39:325-340.

7 杨秋莉,徐蕊,于迎,等.中医个性、体质类型与亚健康.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383-384.

8 孟华,曹勇,黄进.亚健康与中医心身相关理论的关系.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59-160.

猜你喜欢
心身廊坊市亚健康
我受够了!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从心身角度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证体会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肝硬化患者的蒙医心身护理及营养饮食对症治疗
猪群亚健康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