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疏导对有机磷中毒患者所致精神障碍的作用

2011-11-08 06:45侯建花
河北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服毒有机磷中毒

侯建花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毒疾病,重度中毒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常以误服或自服多见。它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进入体内后能迅速与胆碱酯酶结合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从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1]。我省农村广泛使用有机磷作为农药除害,大部分人对其毒性不十分了解,因各种原因不时有中毒的现象发生。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中毒均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作为医务人员不仅要积极治疗躯体的疾病,同时对此类中毒患者更应重视心理反应及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因此,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3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及需求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性别、年龄构成:男21 例(39.6%),平均年龄(37 ±19)岁,女32例(60.4%),平均年龄(35±18)岁。男女比例约为0.66∶1。

1.1.2 中毒种类、剂量:敌敌畏 20例(37.7%);乐果 17例(32.1%);甲胺磷等16 例(30.2%)。服药剂量6 ~160 ml。

1.1.3 文化程度、吸收途径:53例中毒患者中,大专以上8例(15.1%);初、高中 25 例(47.2%);小学 7 例(13.2%);文盲13例(24.5%)。全部为口服吸收中毒,轻中重中毒均有。

1.1.4 中毒原因 因对生活、未来失去信心7例(13.2%);因矛盾、纠纷恐吓亲人 20例(37.7%);因一时冲动 21例(39.6%);因误服5 例(9.4%)。

1.2 典型病例

病例1,男,40岁,因去帮助邻居家割稻,主人一时大意将未曾用完的敌敌畏瓶当酒瓶盛酒请客,发生中毒,我们了解原因后立即进行洗胃等对症处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痊愈出院。

病例2,女,42岁,当发现丈夫确有外遇而争吵后,一气之下,口服甲胺磷,被送到急诊室,她拒绝一切抢救治疗,医护人员了解服毒原因后,友好的开导她,面对现实,也为了孩子好好生活。经过心理辅导,她开始配合抢救治疗,有了生活的勇气并希望能活下去,经住院治疗,痊愈。

病例3,女,31岁,因多次劝告丈夫戒赌未成,无奈之下,用吓唬的手段,当着丈夫口服农药。急诊室检查无有机磷中毒明显症状,然而农药味却很浓。经护理人员多次关心及耐心的反复的询问,她趁丈夫不时,才悄悄说出实情,只喝下一点儿农药,,但倒在衣服上的很多,了解了其服毒原因后,一面批评她丈夫不应该不听劝告去赌博,以至差点丧失人命,另一方面也劝她不该选择服毒的方法来达到目的,丈夫也深感后悔,表示以后不再去赌,这样夫妻和好,考虑到皮肤也能吸收毒物,给予更换衣物,清洁皮肤,对症治疗,观察后,痊愈。

病例4,男,17岁,因被女友抛弃口服乐果被家人发现送医院,拒绝治疗,后在众多亲友的规劝下,勉强接受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女友未来看望,他情绪低落,我们也曾做过劝导,安慰工作。他表示感谢,也配合治疗,我们理解为他已经想通了,因此没有继续了解他内心活动,给予进一步的心理护理。出院后,他留下一份遗嘱,自缢身亡,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1.3 紧急抢救措施

1.3.1 迅速清除毒物:患者就诊后立即更换衣服、催吐、选用有效的解毒溶液进行彻底洗胃、活性炭灌服及导泻。

1.3.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在洗胃的同时要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急救给药、抗胆碱药(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等解毒药物、补充液体、血液灌流,加速毒物排泄、提高胆碱酯酶活力、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1.3.3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做好抢救记录。防止反跳现象的发生,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4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有患者不同中毒原因及入院后心理反应及需求情况方面的内容,调查者直接与被调查者交谈,充分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及填写要求,无文化及文化程度低者由调查者代被调查者填写,发出问卷53例,全部收回,回收率100%。

2 心理分析

患者自杀是他们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精神崩溃处于极度状态下而发生的一种行为[2],并且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因此,必须对每个患者了解其自杀的真实原因及对其入院后心理变化进行观察和了解,并进行心理分析,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护理。

2.1 中毒原因 服毒患者中可以分为误服和自服。而在自服患者中又可分三种情况:(1)服毒是一时冲动;(2)服毒是假象;(3)服毒是因为对生活失去信心,想结束人生。根据以上不同情形,有着各不相同的心态。由于服毒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素质不同,为此,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

2.1.1 误服农药的患者:如例1,因缺乏心理准备,表现为精神极度的紧张,恐惧不安,他们并不想服毒,更不想离开人间,求生欲望强烈,他们把生命寄托给医护人员,期望尽快得到救治。

2.1.2 自服农药是一时冲动:如例2,这种病人源于经济原因,夫妻不和等因素,这类人的内心状态是矛盾的,痛苦的,他们对抢救治疗不配合,也不愿告诉服毒原因,医护人员只能通过知情人了解,或猜测分析。

2.1.3 服毒是假象:是一种手段,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这种人内心充满矛盾又无奈,如例3,目的是希望丈夫不赌博,其特点,口服量不大,均为轻度中毒(有的甚至没有服或口服极少)。

2.1.4 自服农药为了结束人生:如例4,这类人由于某种难以说清的原因,忍受不了感情、经济、生活等折磨,精神状态消极,抢救治疗不但不配合,甚至拒绝反抗,虽然经过我们的心理护理,他们接受了治疗并表示感谢,但是由于我们心理学知识掌握不够,从表面现象看问题,未能真正了解患者心理活动,以至于再次发生悲剧。

2.2 入院后心理反应 由于人们的行为与性格息息相关,不同性格的病人入院接受治疗后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有些病人在冲动过后有些会后悔,有些依然顽固不化,有些会产生无望的想法等,所以医护人员要根据中毒患者入院后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见表1。

表1 中毒患者入院后心理反应

2.2.1 非常后悔心理:从表1可以看出此类患者占88.67%,是入院后非常突出的心理反应,多有忏悔、失眠等心理,因一时冲动,不仅给自己的躯体造成伤害,同时也给家庭、亲人造成了伤害,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非常内疚、后悔。

2.2.2 依赖心理:表1中希望亲人陪护的占47.16%,迫切希望能得到来自亲人及朋友的关注、照顾、关心,取得他们的谅解和尊重,对他们的探视表现出渴望、自尊与自卑等极其复杂的心境,情绪极不稳定。

2.2.3 悲观绝望,恐惧:从表1中此种心理反应占37.73%,其中以中青年居多,他们在社会家庭中肩负责任。治疗有机磷中毒,无特效药及特殊治疗办法。因此患者会产生极度悲观绝望,表现出担忧能否治愈,牵挂家庭、担心费用。因大多事发突然,无思想准备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就诊乃至住院期间对中毒当时的记忆深刻,加之医院陌生的环境,治疗的疼痛,自身的不适都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刺激。

2.2.4 渴望获得疾病的相关知识:此组中毒患者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普通农民占大多数。此组90%的患者希望医护人员多讲解中毒的有关知识,疾病的预后等。

2.2.5 有再自杀的倾向:表1中有16.98% 患者一心寻死,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入院后有再自杀的倾向,表现为情绪非常对抗,拒绝治疗及护理,拒绝单位代表、亲朋好友的探视,用头部撞击床档,挣扎下床去寻死。

3 心理疏导

3.1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法是护士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对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和引导,以消除心理问题,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过程。心理疏导的理论模型:不知—知道—认识—实践—效果—一般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3]。心理疏导的过程:护士以语言为工具,帮助和指导病人学习有效的应对技巧,把自己从痛苦的经历中解脱出来。(1)护士通过对患者个性、意志、情绪和认识的了解,主动制定护理方案。(2)帮助患者分析已存在的心理压力,使患者能够自己解决问题。(3)护士在了解患者心理问题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4)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其能正确地面对现实。(5)帮助患者改变自己,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3.2 心理疏导的意义 其意义是调动患者自身的潜能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3.2.1 使患者客观了解自己境况,使患者了解自己的处境和承受的压力,以及内心需求,分析自己产生紧张的原因是否与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有关,提醒其正确认识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适应客观要求,把期望值调整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程度,不要回避矛盾而是针对确实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3.2.2 帮助患者了解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护士要提示患者目前的处境,使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根据其健康状况来评价自己的能力而做出适当的符合自己客观情况的选择。

3.2.3 鼓励患者建立适当的心理宣泄途径,建立宣泄途径是疏导患者心理压力的一个有效方法。人承受心理压力是有限的,过高的压力不仅会导致人情绪、行为的改变,严重时还可导致人格解体和精神崩溃,甚至自杀。护士在发现患者心理压力过大时应及时鼓励患者宣泄,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3.2.4 引导和帮助患者培养稳定的情绪,引导和培养患者形成稳定的情绪是心理疏导的目标。护士在察知患者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时,除了指导患者采取一定的宣泄途径外,还要帮助其分析影响自己疾病好转的一些客观因素,避免不利的因素,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转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强调个人应对的能力,使其明确自己的问题还须自己解决。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经过一段生死经历后大都有很强的求生欲望,医务人员应为其创建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同时应注意自身心理品质培养与业务技术培训,有高度责任感、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过硬的技术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取得信赖,使患者心理得到安慰,行为得到正确引导,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对护理工作和患者康复起到不可估量作用。

1 刘文真.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抢救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496-3498.

2 秦爱华.自杀未遂171例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9-80.

3 周郁秋主编.护理心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4-119.

猜你喜欢
服毒有机磷中毒
酒店的服毒者
中毒
服毒谜案
服毒案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方法探讨
天哪!我中毒了!
有机磷改性纳米SiO2及其在PP中的应用
有机磷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