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经皮肺穿刺技术在肺占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1-11-08 06:45黄艳王红阳喻昌利李球兵
河北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介入性病学穿针

黄艳 王红阳 喻昌利 李球兵

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是肺外周病变的快速诊断有效的方法。通过增强CT检查平扫CT值≤30 Hu,增强后40~60 Hu,通过穿刺及时获得病理,避免延误患者及丧失治疗最佳的治疗时机。在CT引导下活检枪切割针经皮肺穿技术对于肺外周病变具有快速有效的诊断优势。50例肺占位病变的患者,根据其病变大小、部位,采用了增强CT与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进行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因发现肺外周占位病变接受增强CT检查的患者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30~75岁;病灶直径3.0~12.0 cm。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功能正常,多数患者均在外院经痰脱落细胞学、细菌学、常规支气管镜等检查无阳性发现,但增强CT检查平扫CT值小于等于30 Hu,增强后40~60 Hu。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和心电图检查,并进行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仔细观察X线胸片和CT片,了解病变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进行了CT(西门子256层螺旋CT)引导下活检枪切割针经皮肺穿100例次,每个患者穿刺2次,全部获得标本成功,恶性病变阳性率为80%。见表1。

表1 患者肺占位情况及病理结果比较 n=50,例(%)

2 结果

2.1 活检过程中并发症及发生率 本研究50例患者共行CT引导经皮肺自动弹性穿刺术100例次,5例咯血,1例气胸,无缺氧、窒息,肺炎,肿瘤沿针道皮下种植和气管种植等并发症。

2.2 肿瘤的病理类型为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明确病变来源。见表2。

表2 患者肺活检情况及病理结果比较 n=50,例(%)

3 讨论

经皮肺针吸活检是诊断肺周围性占位使一些早期肺周围性病变也能得以诊断[1,2],通常支气管镜不能获得病理诊断,保守治疗使患者延误治疗,丧失治疗时机,我们研究显示:50例后纵隔病变的患者经皮肺穿针吸活检共100次。结果:经皮肺穿针吸活检获得诊断者40例,诊断率为80%,且均为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细胞,可大大提高阳性诊断率[3,4]。经皮肺自动弹性穿刺切割活检术的并发症主要为术后气胸,出现1例,少量咯血4例,但是样本例数较少,未出现其他并发症,CT引导下对病变部位行CT平扫部位精确,对患者创伤性小,阳性率高,操作简单快捷,综上所述,增强CT和经皮肺穿针吸活检的结合可明显提高肺外周性病变的诊断率[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洪武,杨仁杰主编.肿瘤微创治疗技术.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6.

2 Gasparini S,Ferratti M,Secchi EB,et al.Integrtion traansbronchial and percataneous approach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pulmonary noaules or masses Expetience with 1,027 consecutive cases.Chest,1995,108:131.

3 曾军,何玉国,钟维农,等.CT引导经皮肺活枪术在肺周围性肿块的临床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5,21:517-518.

4 赵江,党强.CT导向下经皮肺活检42例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375.

5 李为春,朱银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周围型肺部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肺科杂志,2006,11:395.

猜你喜欢
介入性病学穿针
分析经导管介入性治疗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
优质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效果分析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张英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我学会了穿针
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穿针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