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平 高英英
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反映胎儿生长发育的指标,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反映卫生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1]。为了解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就井陉县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至12月在井陉县医院出生的、孕妇年龄为22~49岁、孕周为37~44周、无重大出生缺陷的单胎活产儿2 864例。
1.2 方法 用末次月经法计算孕龄(周),出生体重为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测量所获得的体重(g)。记录产妇的年龄、孕龄、身高、体重、产次、职业、文化程度和新生儿性别、体重及出生时间。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性别与体重 2 864例新生儿出生体重(3 352±418)g,其中男1 522例(53.1%),出生体重(3 403±441)g;女1 342例(46.9%),出生体重(3 302±413)g,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巨大儿 341 例(11.9%),低出生体重儿 52 例(1.8%)。
2.2 出生月份与体重 11、12月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重,
2、3月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轻。最高的12月份较最低的2月份重101 g,月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图1。
图1 出生月份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2.3 孕周与体重 不同孕周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明显差别,随着孕周的增长,体重明显增加(P<0.05)。见表1。
表1产妇孕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x±s
2.4 母亲职业与体重 孕妇职业为农民占91.0%,平均体重(3 357 ±422)g,巨大儿的发生率 94.1%(321/341),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96.2%(50/52)。工作人员(包括干部、教师和医生等)占9.0%,平均体重(3 309±417)g,巨大儿发生率为5.9%(20/341),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 3.9%(2/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5 孕母年龄 孕母的年龄与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6 文化程度与体重 高中以上(包括高中)文化程度的孕母其新生儿体重为(3 337±386)g,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孕母其新生儿体重为(3 368±425)g,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产妇年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x±s
2.7 孕母身高与体重 身材高大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也相应较高,说明新生儿体重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见表3。
表3产妇身高与出生体重的关系¯x±s
研究表明,出生体重与婴儿期的营养不良、死亡有关,与成年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有关[2]。因此,出生体重可以成为反映婴儿生存状况、预测儿童生长发育和成年期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县出生体重高于全国抽样调查平均水平(3 148±462)g[3],应引起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男婴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女婴平均体重,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比率,与国内其他研究的结论相同[4]。
出生体重月份分布显示,出生体重最高月份出现在4、11和12月份,最低月份出现在2和3、9和10月份。提示妊娠晚期经历气温较高的月份出生婴儿体重相对偏高,妊娠晚期经历气温较低月份的出生体重相对偏低。这可能和不同月份的运动量大小、饮食习惯、营养供给等有关。
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密切,是围产医学研究的重要的研究因素或研究结局,但两者的因果关系,意见不一。本文分析来看,出生体重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长。
母亲为农民者,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出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农民经济收入较低,营养不均衡有关。母亲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出生体重没有明显影响。同时发现产妇身材高大其新生儿体重较高,可能出生体重与母亲的遗传有关。
由上可以看出,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出生体重的发生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应增强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相关因素的认识,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围生期保健,降低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对于降低我国疾病负担、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杨淑英,刘辉.新生儿体重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河北医药,2010,32:2194-2195.
2 Barker DJP,Martyn CN,Osmond C,et al.Growth in utero and serum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 in adult life.BMJ,2003,307:1524-1528.
3 米杰,林良明,刘玉琳,等.1998年中国活产儿出生体重抽样的调查结果.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154.
4 江莉莉,宋桂香,孙亚玲,等.2004-2005年上海市活产儿胎龄别出生体重分布.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