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2011-11-11 03:17岩,高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本土化国际化经营

王 岩,高 鹤

(1.长春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 130022;2.长春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

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王 岩1,高 鹤2

(1.长春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 130022;2.长春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环境日趋良好,国内扶持政策的不断推出,以及自身优势的突显,中小企业必然要走国际化道路。然而,要实现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就必须选择正确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要以品牌化、专业化、本土化、边缘化、信息化等战略为切入点,构建其自身的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战略选择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成为企业面对世界舞台的重要形式。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输出产品和服务,尤其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广泛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优化组合和重新配置,以获取最大的比较经济利益。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9年末,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达到了1042万家,个体工商户3130万户,占国内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国GDP的60%,上交的税款占全国税收收入的50%,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8%,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这些数字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稳定和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带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更加强调“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这给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在走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融资困难。这是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障碍,制约着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人才匮乏。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需要大量的懂得国际商务知识、具有管理经验的综合型人才,而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缺乏这样的人才,同时在人才的培养上也严重不足。再次,信息不畅。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基础薄弱,信息化水平低,难以及时得到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不仅丧失了大量企业发展的机会,还给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巨大风险。最后,竞争力弱。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意识差,没有形成品牌观念,产品层次较低,国际竞争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以指导中小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1 自身优势是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基础

首先,具有生产专业化的优势。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相对有限,很难进行多种经营或者对某种商品形成规模经济。它们往往会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生产经营,使得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具有独具特色的产品优势。中小企业一般在生产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这些产品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可为中小企业广泛享用。再次,具有经营灵活的优势。中小企业最典型的特征是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快捷,信息反馈速度快且较准确,比较容易形成领导核心力,因此在经营决策和人员考核等方面有较大的弹性。

1.2 经济全球化是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客观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被人们称为“地球村”,原本相对独立的国家经济主体之间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在逐步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跨国公司的大量产业进入我国市场,我国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行业竞争主体日渐多元化,国内的市场空间在逐渐变小,企业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国内的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发展缓慢,更多依赖国内市场,面对竞争它们必须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加快发展的步伐,走出去,进入到国际市场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可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生产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管理国际化、投融资国际化,是推动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1.3 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契机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经济舞台创造了便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中小企业可以抓住机遇,利用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并积极地“走出去”,虽然要面临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但有助于其树立起国际化经营的意识,增加与国际知名企业交流的机会,迅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速其国际化步伐。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可以更多地利用他国更为廉价的自然资源,为企业创造比较优势,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1.4 政策扶持是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保证

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也给予大力支持。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确立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法律地位,将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上升到法律的高度。2009年9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方面有很多突破,操作性强,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层面举办了如中法、中意、中日中小企业博览会以及一年春秋两度的广交会,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通过举办文化节、经贸节、洽谈会等形式,为推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2 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经营模式选择

随着现代国际经济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空间和地域更加广阔,以及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可以选择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类:贸易模式、契约模式和投资模式。

2.1 贸易模式

贸易模式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普遍的方式。由于其具有风险小、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90%的中小企业都选择贸易模式来进入国际市场,并参与国际竞争。2005年我国出口总额为7619.9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73.83%,中小企业出口额达到了5181.59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68%,其比重在逐年增长,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03年~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贸易模式可以分为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和对销贸易三种方式。间接出口是通过中间商或代理商实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贸易方式,具有资金投入少、风险小的优点,同时也具有国际化进程较慢、对中间商或代理商的依赖性强、利润大量流失的缺点。直接出口是企业自身将其产品销售给国外的客户,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有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对市场的控制力强,增强商标、信誉等品牌形象的优点,但直接出口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管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对销贸易一般不使用货币结算,买卖双方以产品换产品,在买方缺乏支付能力时,这种贸易方式能有效促进交易的达成。

2.2 契约模式

契约模式也是中小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通过签订契约,向对方企业提供技术、工艺、管理、销售渠道等,以实现获取利益的目的。契约模式包括技术授权、特许经营、承接外包、OEM(贴牌生产)等方式。技术授权是企业将生产技术、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作为商品来作价并进行转让的方式。一般在外国市场空间小、开放程度低、技术本身更新速度较快的情况下采用,其明显缺点是可能培养起潜在的竞争对手。特许经营是企业将自身拥有的商标、产品、专利、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的一种方式,具有标准化、专业化、简单化的特点,风靡全球的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就是以特许经营方式迅速发展起来的。外包是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为进一步巩固其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中小企业通过承接大型企业集团的外包业务,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为企业实现国际化奠定基础。我国浙江万向集团就是通过承接外包发展起来的,1984年杭州万向节厂(万向集团前身)与美国舍勒公司签订向美国出口万向节合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美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企业。OEM是指拥有品牌的企业自己并不生产,而是委托同类企业代为生产的合作方式。中小企业一般都不具备品牌优势,通过OEM方式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积累资金,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为自身的国际化提供支持。我国的格兰仕就是以OEM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典型代表。

2.3 投资模式

这里所说的投资是指直接投资,即企业将资本投入到国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并获得经营管理控制权的方式,是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高级形式,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独资经营是企业投入全部资本,独资开办企业并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方式。独资经营具有经营控制权独立,技术、信息保密性高,财务决策弹性大,利润独享的优点,但所需的投资相对较大,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相对较高。合资经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投资方式。我国的中小企业总体实力较弱,采用独资经营的方式较少,一般多采用合资经营方式。采用合资经营方式可以缓解资金压力,学习合作方的先进技术、管理经营,利用合作方的销售网络扩大销售市场,同时经营风险相对较小。

3 中小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

3.1 品牌化战略

品牌化战略就是中小企业将品牌作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获取差异化利益的经营战略。可使用的具体战略包括:贴牌战略(OEM战略)、特色经营战略(USP战略)、企业识别战略(CI战略)。OEM是企业实现品牌化最为简单的一种方式,即可以获得代工生产的利益,也可以从代理其他企业品牌中学习经营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知名度,为自身品牌的建立奠定基础。USP战略是将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别具一格的特性、个性宣传出去,借助这个卖点来实现快速销售的品牌战略。例如,50年代的M&M's巧克力,是第一家在巧克力外包有糖衣的巧克力糖,并以此迅速成为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CI战略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三个方面,主要是用来构建企业文化内涵的,企业的品牌体现在先进的文化理念上。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注重对品牌文化的培养,只有将品牌赋予先进的文化内涵,才能迎合消费者,才能提升品牌形象,才能在国际市场上长期拥有竞争优势。

3.2 专业化战略

专业化战略就是企业将所有资源都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上,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并且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优势。首先,专业化能力可以加强企业的差异化,增加企业收入,减少投资风险;其次,专业化企业通过业务模块化、消除非关键业务组件、利用现有外部专家等特点,可以快速感知并响应意外的市场环境及客户需求的变化;最后,专业化企业的效率也远远高于采用传统业务模式的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是有限的,所以无法像大企业那样全面地、综合型地发展,必须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中小企业在实施专业化战略时,必须准确找到自身的优势,合理定位企业的发展目标,集中全部力量推动企业核心业务的专业化发展,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以产品质量、企业信誉赢得国际市场。

3.3 本土化战略

本土化战略是企业将其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全面融入到当地经济的过程。本土化战略有利于企业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有利于企业降低昂贵的跨国经营费用,有利于企业降低当地社会的抵制情绪。本土化战略包括管理方式的本土化和管理要素的本土化两个方面。所谓管理方式本土化主要是指企业在其日常经营管理方式中,如组织方式、生产方式、营销方式、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等方面都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采用适合当地的管理方式。而管理要素本土化主要是在人、财、物等方面实现本土化,即人才本土化、资金本土化、采购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品牌本土化、销售本土化等等。

3.4 边缘化战略

边缘化战略是为了避开与大企业、先进企业的正面竞争,在国际市场中寻找、发现那些大企业、先进企业忽略或放弃的小市场,开发和生产适合这些小市场的产品,并占领市场的战略。中小企业实施边缘化战略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实施边缘化战略所选择的市场应具有一定的人口,具有足够的市场潜力和购买力;②实施边缘化战略必须选择利润增长速度大于销售增长速度、销售增长速度大于成本增长速度的市场,同时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成本;③实施边缘化战略所选择的市场对那些大企业、先进企业不具有吸引力;④实施边缘化战略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总之,中小企业只有善于发掘市场机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

3.5 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是依托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所需的一切信息,帮助企业作出最有利的决策,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有助于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的改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销售竞争、服务竞争、信誉竞争、品牌竞争等等。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的信息化时代,使得这些竞争也都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信息化的竞争。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具备了上网能力,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却十分有限,大多都没有建立信息系统,当然也就无法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全球的市场信息,也就无法规避国际市场风险,从而无法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所以,我国中小企业要实现国际化发展,首先应实施信息化战略。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成功加入WTO,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中小企业必然要面对国际竞争,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其必然选择。

第二,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环境,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中小企业要成功实现国际化经营,就必须正确地选择国际化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

[1]王鹏飞.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障碍及应对措施[J].特区经济,2010(6):205-207.

[2]郭赞伟.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策略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16):110-111.

[3]王蔷,丁振.基于天生国际化的中小企业发展道路新探索[J].国际经济合作,2008(10):32-39.

[4]刘仓.中小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10(4):47-48.

The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iz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WANG Yan1,GAO He2

(1.College of Economics,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2.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y construction.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bette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the coming out of domestic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their highlighted advantages,it is inevitable to carry out internationalized management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o realize the success of internationalized management,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to select correct management modes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including taking brand,specialization,localization,margin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strategies as starting points to construct their ow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internationalization;management mode;development strategy

F276.3

A

1009-3907(2011)01-0014-04

2010-10-25

王岩(1978-),男,吉林四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合作研究。

责任编辑:沈 玲

猜你喜欢
本土化国际化经营
聚焦港口国际化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