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源县良种肉羊杂交试验

2011-11-15 03:21李正春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812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湟源县特藏赛特

李正春 (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 812100)



青海省湟源县良种肉羊杂交试验

李正春 (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 812100)

对引进品种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和青海藏羊杂交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生长阶段,相同饲养条件下,陶藏和特藏F1羔羊的体尺和增重都高于当地羊,说明杂交优势显著。

无角陶赛特 特克塞尔 青海藏羊 杂交 体重 体尺

湟源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最西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最西边的一个县,南北长62km,东西宽41km,全县总面积1509km2,全境海拔2,470~4,898m之间,湟源县深居内陆,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处,年平均气温3.7℃,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127.5万亩,有利于发展肉羊业,全县绵羊饲养量44.53万只,饲养品种主要有青海藏羊、细毛羊、半细毛羊等。自2008年本县引进无角陶赛特、特克赛尔等优质种羊,在本县对环境适应性、采食能力、疾病抵抗力、繁殖能力等进行实验观察,并建立和扩大绵羊改良人工授精站,开展引进品种与青海藏羊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成果。通过人工授精,共完成杂交改良6450只,为本县肉羊品种引进推广及开展经济杂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使本县绵羊改良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养殖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养羊业在畜牧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已成为本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引进品种: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本地品种:青海藏羊。

1.2 试验内容 对引进品种在本县高寒地区养殖,进行环境适应性、采食能力、疾病抵抗力、繁殖能力等观察,改进饲养管理方式。

选用引进陶赛特、特克塞尔品种为父本,青海藏羊为母本,进行陶×藏、特×藏、2个品种的杂交组合试验,研究观察其杂交后代在高寒地区的生活及生产性能,选择适于本县养殖的优良品种。

1.3 试验方法 观察记录引进品种环境适应性、采食能力、疾病抵抗力、繁殖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

选择6群(6户)160只年龄在1.5~6岁全身无重大缺陷的健康的供试验用青海藏羊母羊,随机选择120只,平均分为3组(2组为试验组,1组为对照组),每组40只,进行陶×藏、特×藏杂交组合试验。对各组存活的后代羔羊从初生、1月龄、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共测定陶藏F1和特藏F1羔羊各30只,并做了详细记载和数据统计工作。同时,测定当地藏系羔羊30只,与陶藏F1和特藏F1杂种羊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据测定,陶藏和特藏羔羊的初生、1月龄、3月龄平均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详见下表。

陶藏和特藏F1体重、体尺测定统计表 (kg、cm、只)

项目数量年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 陶藏F130初生32.33±2.1731.50±2.7234.25±3.124.79±0.823.50±0.45 1月龄40.80±2.1640.50±2.1844.17±3.115.71±0.727.15±0.47 3月龄51.92±2.7352.08±2.1752.42±2.786.20±0.7810.25±0.52 6月龄54.86±2.6354.12±1.9654.96±2.276.36±0.4217.12±0.83 8月龄58.78±2.3858.69±2.4366.76±1.786.86±0.4222.96±0.76 12月龄64.95±2.1765.32±2.0773.75±2.077.08±0.6525.96±0.85 特藏F130初生29.30±1.8130.45±1.6532.55±2.154.74±0.533.35±0.48 1月龄40.35±1.8240.00±1.7643.50±2.215.08±0.627.14±0.39 3月龄49.90±1.9550.00±1.8254.10±2.325.98±0.6712.81±0.52 6月龄54.20±1.7853.85±1.9858.45±2.176.28±0.3816.81±0.75 8月龄58.60±1.7258.55±2.3266.05±1.756.53±0.3422.88±0.82 12月龄64.45±1.6465.10±2.4573.25±2.187.05±0.3225.81±1.32 当地羔羊30初生26.25±1.8725.92±3.2428.83±2.193.29±0.692.48±0.39 1月龄30.50±2.6230.5±2.8534.08±2.174.13±0.634.75±0.98 3月龄42.92±2.1843.42±2.9248.50±2.145.08±0.706.28±0.89 6月龄47.80±1.9847.85±2.6054.95±2.135.39±0.6812.22±0.78 8月龄52.65±1.6851.75±2.4259.55±2.175.89±0.5215.00±0.69 12月龄57.15±2.7556.50±2.5665.30±2.196.85±0.4819.24±0.71

无角陶赛特×藏羊杂交组合。对陶藏F1初生重、体尺测定,各项指标均与藏羊后代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月龄体重、体尺陶藏F1均比藏羊高;6月龄和8月龄体重、体尺陶藏F1均比藏羊高。12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分别比藏羊后代提高7.8cm、8.82cm、8.45cm、6.72kg,差异显著(P<0.05)[2]。

特克塞尔羊×藏羊杂交组合。初生体重无显著差异,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特藏体重分别比藏羊提高6.53kg、4.59kg、7.88kg、6.57kg,差异显著(P<0.05)[2]。

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生长阶段,相同饲养条件下,陶藏和特藏F1羔羊的体尺和增重效果都优于当地羔羊,说明杂交优势显著。同时,从体型外貌看,陶藏F1羔羊肢体健壮,体区丰满。

3 采食情况

2个杂交组合试验存活后代羔羊,都具有耐粗饲、采食性广的特点,经过饲喂观察,羔羊每天采食干料1~1.5kg、青料1~2kg、精料0.2~0.3kg,成年羊每天采食干料1.5~2kg、青料2~3kg、精料0.4~0.8kg[1]。

4 疫病防制情况

按照免疫程序定期对试验羊进行注射疫苗和驱虫,圈舍清扫消毒,有个别羊只患常见疾病外,未发生传染病,表明引进品种羊均有较强的疾病抵抗能力。

5 环境适应性

经过饲养观察发现,2个引进品种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均有良好的适应性,特别对高寒牧区有较好适应性,适宜于干旱及降水量较少地区养殖,耐粗饲,采食性广,宜于饲养管理,抗病力强,无特定遗传性疾病。适应性观察表明,在标准饲养管理条件下,羊群在高寒牧区能健康生长繁殖[1]。

5 小结

2个引进品种及杂交后代对高寒牧区的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很好地发挥优良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可以作为优质肉羊品种全面推广。

在饲养试验中,用引进肉羊品种和本地良种杂交生产肥羔羊,当年出栏,既利用了杂种优势,也保存了本地品种的优良特性,探索出“稳定基础、多向发展”的思路。为高寒牧区引进肉羊品种和开展经济杂交提供了实践依据。

[1] 黄永宏, 肉羊高效生产技术手册[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3.

[2] 阎明毅, 特克赛尔肉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试验[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9, 6: 1-3.

(2011–06–20)

S826.3+2

A

1007-1733(2011)09-0001-02

猜你喜欢
湟源县特藏赛特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湟源县农牧民草原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调查报告
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探讨
湟源县畜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近湟源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及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赛特 低调直销路
赛特斯SDN经验谈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
基夫赛特直接炼铅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