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功利心理的调查*

2011-11-17 06:07瞿建国姚美雄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欲求利己功利

瞿建国,姚美雄

(怀化学院 教育系,湖南 怀化 418008)

当代大学生功利心理的调查*

瞿建国,姚美雄

(怀化学院 教育系,湖南 怀化 418008)

采用《大学生功利心理调查问卷》,抽取了中部、西部、东部三所高校大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理性与欲求两个方面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理性与欲求方面在文理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道义与名利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利远与利近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功利心理各维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功利心理;大学生;调查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

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转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现代人逐渐改变传统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价值观念,而计较得失、在乎名利的功利价值观越来越突出,功利思想实际上成了一种价值导向。这也导致了“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道德冲突与困惑日益加剧”[1],研究当代大学生功利心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目的是对大学生功利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功利心理的表现特点,从而希望能为对大学生的功利心理的科学认识与教育对策提供参考意义。

二、研究的方法

1.被试

考虑到学生的地域 (沿海、中部、西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五邑大学 (广东省)、四川理工大学 (四川省)、怀化学院 (湖南省)三所大学在读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 600份,收回 564份,有效问卷 532,有效率 94.3%。

2.测量工具

(1)大学生功利心理问卷

调查采用瞿建国编制的《大学生功利心理问卷》[1],包括四个维度:利他与利己、利远与利近、道义与名利、理性与欲求。该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χ2/df=1.96,RMSEA=0.057,IFI、CFI大于 0.9。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α=0.723;分半信度为 0.803(p.001)[2],符合研究使用。

(2)数据处理

采用 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功利心在性别上的特点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大学生功利心理的四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功利心在利他与利己和理性与欲求两个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利己与利他上,男大学生得分平均高于女大学生,男生表现为更追求“利己”。在理性与欲求上,男大学生得分平均高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更追求“欲求”的满足 (结果见表 1)。

表1 大学生功利心理的性别差异

(2)大学生功利心理专业上的表现特点

以专业为自变量,对大学生功利心理的四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文理专业不同的大学生的功利心在利他与利己和理性与欲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利己与利他上,文科学生得分平均高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表现为更追求“利己”。在理性与欲求上,文科学生得分平均高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更追求“欲求”的满足 (结果见表 2)。

表2 文理科大学生的功利心理差异

(3)大学生功利心理在年级上的表现特点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大学生功利心理的四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年级大学生和低年级大学生的功利心在利他与利己和道义与名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利己与利他上,低年级学生得分平均高于高年级学生,说明低年级学生表现为更追求“利己”。在道义与名利上,低年级学生得分平均高于高年级学生,说明低年级学生更追求“名利 ”(结果见表 3)。

表3 大学生功利心理的年级差异

(4)大学生功利心理在城市与农村生源上的表现特点

以生源地 (城市 /农村)为自变量,对大学生功利心理的四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与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功利心在利他与利己和利远与利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利己与利他上,城市学生得分平均高于农村学生,说明城市学生表现为更追求“利己”。在利远与利近上,城市学生得分平均高于农村学生,说明城市学生更追求“利近”(结果见表 4)。

表4 城市与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功利心理差异

(5)大学生功利心理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上的表现特点

以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对大学生功利心理的四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之间的功利心不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见表 5)。

表5 是否独生的大学生功利心理差异

四、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大学生功利心理的表现情况作一个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功利心在利他与利己和理性与欲求两个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当代社会男性的压力普遍大有关。当前,社会对男士的评价指标内容主要是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外显指标,这促使男士产生更多的“欲求”及更多的加强自身“利己”的心理。(2)文理专业不同的大学生的功利心理在利他与利己和理性与欲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研究提出“从国内高等教育的实践来看,其中选择理工科方向的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显得尤为突出。他们进入大学后,往往由于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过多关注专业学习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刘霞,2006),而实际上调查结果显示文科生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更明显。其实现在在选文还是选理本来就是功利思想的体现,再加上这些年来文科生的就业压力不断的增大,作为被认为“边缘化”的文科生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思想并不意外。(3)高年级大学生和低年级大学生的功利心在利他与利己和道义与名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体现了大学阶段的过渡性质。大学生生活是使大学生由文化人转向社会人的过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人际交往,视野更开阔了,心理有“我”也有他人了。(4)城市与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功利心在利他与利己和利远与利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生源的学生表现出比农村学生更追求利己、利近心态,这可能与农村的朴素生存主义及城市的快餐文化流行相关。(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功利心理各维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这结果再一次检验了有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否定了独生子女并非是“问题儿童”(叶奕乾),独生子女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

五、大学生功利心理的教育建议

1.科学对待大学生的功利心理

大学生功利吗?独生子女更功利吗?对于这样的回答,应该慎重回答。大学生当中,功利心理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确实在崇尚实用主义方面有明显的倾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较差,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中,往往着重考虑个人的感受、自身的利益与要求”[3]。但从另外的角度来讲,说明他们更务实了,这反映出和社会发展的同步性。另外,我们经常认为独生子女往往比较自私、功利,但调查情况表明在功利心理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并无显著性差异。

2.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价值观的引导具有必要性

调查发现,大学生功利心理并非是表现为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功利心增强,实际上是年级越低的学生,越追求“利己”。做好新生入学的价值观教育,将对学生很快地融入大学生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大学生活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目前的新生入学教育当中研究者更多的是强调适应性教育和专业教育,忽视了价值观的教育。

3.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研究要具有针对性

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性别、专业及生源的差异,告诉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研究有必要加强针对性。当前,我国高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较多,但关注层面大多集中在不同区域的研究、不同高校类型的研究等方面。

大学生功利心理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中存在的功利心理是大学生中价值观的体现,对大学生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大学生功利心理的研究结果可以广泛运用到我们的教育中来:如何引导、转化为学习动机;同时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提供指导、预测等。

[1]岑道权.新形势下大学生义利观教育探析 [J].教育与职业,2010,(10).

[2]瞿建国,陈红.大学生功利心理问卷的初步编制 [J].怀化学院学报,2010,(3).

[3]朱美芬.独生子女大学生价值观新探 [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3).

[4]叶奕乾.普通心理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G449

A

1006-5342(2011)07-0143-03

2011-05-09

本研究为湖南省怀化学院资助科研项目(HHLLY2008-44)

猜你喜欢
欲求利己功利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己”二面
概念辨析、条分缕析论述文走向“深刻”的策略路径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清华与古厚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清华与古厚
变化的时代与表达的欲求——从阿来《空山》中的文体试验论起
“饮食男女”是什么意思?
创业观念:利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