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构建

2011-11-17 01:25马晓雯
现代情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联盟联合共建共享

〔摘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构建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建设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联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分析为例,提出了构建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设想。

〔关键词〕联盟;共建共享;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联合

收稿日期:2011-03-25

作者简介:马晓雯(1966-),女,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发表论文数篇。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6.018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6-0065-04

Union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Case Study of Shandong University Libraries

Ma Xiaowen

(Library,Shandong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Law,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The University Library resources sha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ization,but in realit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building process.In this paper,the construc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 Sharing Alliance was analyzed,for example,proposed to build university library consortium envisage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 words〕alliance;sharing;information resources;university library;united

随着科技信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以及服务的方法方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共享资源也就是说馆际互借,再到馆与馆之间联合购买,馆与馆之间书目联合,接下来发展到今天的高校图书馆与系统、地方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联盟共建共享建设。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将一定的文献信息机构纳入一个有组织的机构中,按着互利互惠,互补互缺的原则方法进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活动。它的建立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IT技术的日益成熟而产生,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这已经成为在网络环境下建设信息资源以及服务的趋势和主流,这对促进高校全面发展以及提高整个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各种原因,高校共建共享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存在这样那样问题,对于共建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建设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建议,以便更好的达到建设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1 高校图书馆联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特点及意义 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的特点是通过网络环境根据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依靠网络工具,比如电子通信、计算机、因特网以及多媒体等科技手段,有效的描述数字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并且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及有效整合,提供给需求者所需的信息资源最终以信息网络载体的方式,以便服务更加快捷。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信息量增加迅速,对于客户需求的信息资源任何一个独立的高校图书馆不可能满足,因此就需要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统一规划,对客户提供全方位、宽渠道、整体化的快捷服务。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是广大用户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国的地域分布以及各个高校发展程度不平衡,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联盟,加强信息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减小区域间的差距,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 随着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对国家教育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光盘数据库等电子刊物大量的涌现出来。国家经费支持的中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它下设文理、工程、农学、医学4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华东北、华东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东北7个地区中心和1个东北地区国防信息中心,有152个高校成员馆,引进、自建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开展了公共目录查询、信息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络导航等网络化、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对保障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持科研创新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000年6月,国家教育部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启动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与服务体系(CLAIS系统)”工程,加入“211”工程,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核心联合所有进入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力求实现CALIS环境下文献资源共享。随后各省市高校,地方图书馆也纷纷建立了各种组织,寻求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江苏省图书馆系统组织开发的“汇文系统”江苏近100名高校安装了该系统,实现了全省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2002年河北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成立,并创建了统一的门户网站,这不仅加强了河北各高校之间的合作,也标志着河北省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阶段。同时也使河北省信息资源共享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又例如:广东省公共图书馆根据本馆的特点,大力建设的有特色的数据库,为广东省的资源共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它们有:国家文化部立项的文化科研项目——中文工具书知识库;重点科研项目——孙中山全文数据库,由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承建;文化部立项的潮汕地方文献数据库由中山大学和和中山图书馆、汕头市图书馆、揭阳市榕城区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共同参与完成;由深圳图书馆承建的特区文献数据库,它系统的收集和保存深圳经济特区及其它特区的各种载体的文献,形成特藏,为特区发展立下了汗马的功劳;由深圳南山图书馆承建的中国图书情报资源数据库收集了中国自1900年以来所有的图书情报学方面的论文、专著等书目信息,而且文献信息在不断随时增加中。虽然这些年全国各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高校和地方图书馆还存在很多不足。这种不足直接制约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 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分析

3.1 体制弊端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单一化、封闭式、区域性的管理结构模式。缺乏必要的行政管理机制与利益平衡机制,在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由于没有统筹协调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纯粹利他主义的馆际资源共享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一体制问题将会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联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2 各个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不统一

标准化对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但各个图书馆信息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不一,所建数据库质量参差不齐,著录不够标准,机读格式不统一,缺乏规范文档,这给今后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留下严重的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3 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低效浪费

以往高校图书馆都在建设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样的重复建设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也不利于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联盟共建共享的发展,这样就使区域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不能有效地协调,不利于将高校图书馆组织成全面的具有竞争力的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联盟。

3.4 重共建轻共享

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联盟共建共享过程中,重共建轻共享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其建设和发展。虽然大家都明白共建是共享的前提,更是共享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把共建放在首位,而忽视共享的重要,很少考虑共享这个问题。如在高校图书馆的联合目录中,客户查到馆藏信息后,想共享资源时,只有通过馆际互借这惟一方式来进行。

3.5 网络技术滞后

网络技术滞后是制约信息快速发展的顽疾,也是制约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突出问题,首先是高校图书馆技术人员不能正确更新、升级硬软件,造成网络速度过慢,客户按需求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所耗费的时间太长,甚至存在网面无法打开或因超时得到错误的提示;其次是图书馆信息面对数百乃至成千上万个用户同时检索时,存在信息传递堵塞,通道不畅通的问题。

4 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构建模式分析4.1 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早在2006年,山东省高校图工委协调各高校图书馆,实现了在省城20多所高校和省图书馆之间馆际互借,即办理一个借书证,就可以在以上图书馆中的任何一个借书。馆际互借只是实现了省城高校不同图书馆间借书,但另一个问题却不能解决:读者特别是济南以外的读者需要一种资料,但不知道哪个图书馆有收藏,逐个图书馆寻找则无异于大海捞针。为此,省高校图工委通过争取,依托山东大学图书馆设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山东省中心。无论你在山东省的什么地方,如果需要什么资料,都可以向该中心提出申请,由其查阅各个图书馆信息找到资料后,再将资料提供给读者。

山东是教育大省,拥有多所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教育厅在近几年工作部署中,把建设“山东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列入重点工作计划中,这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史上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举措。建设“山东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必将有效地整合我省高校教学、科研、人文、学术等特色鲜明且又极具价值的文献资源,促进省内各类型高校图书馆联盟合作组织形成,实现我省高校图书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山东信息化建设和打造“数字陕西“做出重要贡献。自20世纪未,山东省高校图书馆就开展了一系列的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活动,如:馆际互借,联合购买等活动,但由于山东省经济原因,馆藏基础条件、设备和技术力量差,加之各个高校发展不平衡、信息资源的差异性致使山东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进程缓慢。但山东省高校图书馆在有些方面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占有一定的优势。

4.2 构建山东高校图书馆联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优势4.2.1 共同的地理位置优势

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联盟是以整个山东省所有高校图书馆为其成员馆建立起来的一个联盟机构,它们具有共同的地理位置:共同处于中国山东省的管辖范围内,由于有共同的地理位置,因此各省内高校成员馆更能很好的沟通,也会有共同的政策向导,为这个联盟机构的创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4.2.2 共同的利益驱使

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构建目的就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会为各成员馆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共同利益的趋势下,为构建这个联盟机构打下了良好的利益基础。

4.2.3 共同的兴趣爱好

由于地处相同的区域,各成员馆会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例如对山东文化的爱好,会促使他们共建山东特色数据库等等。

4.2.4 共同的挑战

图书馆联盟在中国的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要构建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就会让山东省高校图书馆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这更有利于各高校图书馆的团结,也为此联盟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4.3 构建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4.3.1 成立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山东省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一个权威性的组织管理机构。山东省高校图工委设有6个专业委员会,没有专门的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委员会,由于图工委没有人事权、也没有财政权,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资源共建共享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根据山东省的具体情况,建议成立山东省高校联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委员会,成员可由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图工委、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省内各高校主管图书馆的副院长及馆长组成。职责是制定资源共建共享总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章程,规定用户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确立考核办法与标准。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4.3.2 争取经费保障

因为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文献资源、数据库和高效的联合检索网络等,这一切都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这还需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投资和支持,建议在共享的起步阶段,经费由政府的财政拨款来支持。在共享工程的运行阶段,维持经费可以考虑让联盟馆共同承担。这种分担不是平均分配,要综合各成员馆实力的强弱、共享程度的大小,制定相应承担经费比例的契约,以解决共享工程的后期维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4.3.3 开展联合编目、联合采购、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联合编目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加工效率,加快信息传递的最佳方法,各高校馆只要充分利用CALIS、国家图书馆联机编目中心的有利条件,从这两大编目中心下载书目、按照CNMARC著录标准进行编目,就能促进文献编目工作的自动化和目录数据的标准化,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书目数据的共建共享。

联合采购要求各系统各单位图书馆之间打破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本着兼顾统筹的原则,对本地区文献的采购工作统一调控,降低采购成本。

各成员馆之间可以发放通用借书证,开展馆际互借,相互提供文献资料,满足用户需求。

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扫描技术、数码照相技术把纸质文献转换为电子文献,再利用电子邮件或传真等技术传递文献信息。

4.3.4 建设特色数据库,形成数字图书馆

山东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如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孙子、墨子、管子,还有农学家贾思勰,军事家孙膑、诸葛亮,文学家刘勰、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等,他们作为齐鲁文化的优秀代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孔子故里曲阜市,由孔庙、孔府、孔林组成的“三孔”,1994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地域和历史的特点产生了丰富的特色文献,各个高校图书馆对这些特色文献长期积累与收藏,形成特点鲜明、优势互补的馆藏特色。要充分发挥特色文献的作用,就必须把纸质文献数字化,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实现信息共建共享。

“自建特色数据库是高校馆开展特色信息服务、转变低层次被动服务为知识增值型主动服务的体现。[2]”有了特色文献数据库,山东高校图书馆联盟加强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文献管理软件研发和应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构建信息资源收藏数字化平台、信息资源存贮数字化平台、信息传递平台等,构建数字图书馆运行体系,服务体系、安全体系、评价体系等,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和共建共享。山东高校图书馆通过数字图书馆中各相关标准、相关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山东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有利条件。

5 高校图书馆联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构想 通过对山东省构建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例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克服问题,借鉴共建共享模式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由于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在计算机网络化方面整体水平较低,并在地区和级别上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络自动化水平明显领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和名牌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自动化能力优于普通高校图书馆,甚至部分高校图书馆缺乏独立的建设数字化馆藏和开展网络服务的能力,而且图书馆之间难以搭建数据交流和共享的网络平台。根据一些国外实践经验表明,实现区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是目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采取的有效形式之一[3]。从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出发,提出建设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构想,以区域性全省图书馆共建共享体系的构建为主,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全覆盖的模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是网络环境下一种基于三级组织协调结构的总体框架。该体系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分布式网络建设模式,首先在地域协作式基础上,让同一地域内的不同规模的高校图书馆按照自身的需要目的而自发联合起来,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同时,根据不同诉求,将信息资源合理地分工,以集中投资建设、自行开发投资建设、分散存储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成本,从而形成一个“全国中心——地区/省中心——各个图书馆”三级互动的保障网络环境,组成一个三级组织分工协调网络框架,真正搭建一组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4]。

综上所述,通过山东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在全国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可行的,然而从理论和实践有很多困难,但我们相信,有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参与。各高校图书馆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目标一定会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朱卫东.获取最新:图书馆联盟:数字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模式[J].全国新书目,2006,(12):71.

[2]牟建波,陈少川.山东省高校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建设概况及发展对策[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11):41.

[3]刘光容,王真.图书馆联盟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354-356.

[4]赵晖.我国图书馆联盟协同机制构建的困境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9,(3):18-19.

猜你喜欢
联盟联合共建共享
建立高效有序的突发事件联合应急处置机制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