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研究

2011-11-17 01:25马文虎刘友华
现代情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教学互动

马文虎 刘友华

〔摘要〕教学资源的建设是目前影响网络教学发展的瓶颈之一,运用自组织理论能够解决传统教学资源建设中资源形式单一、更新速度慢、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本文将自组织理论引入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种网络教学资源的自组织建设模型及其系统的实施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网络教学资源的自组织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资源的自增长,从而解决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

〔关键词〕自组织;网络教学资源;教学互动;自增长

收稿日期:2011-02-20

基金项目:“985工程”重点资助项目“南京大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资助

作者简介:马文虎(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开发、数据挖掘。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6.043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6-0166-05

Study on Self-Organizing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Ma Wenhu Liu Youhua

(1.School of Management &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2.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bottlenecks that presen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aching.Using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can be abl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just like the lack of abundant forms,the slow rate of renewal,the weakness of pertinent,etc.Introduced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into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self-organizing construction model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ts systematic solution,and presents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e self-organizing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can promote teaching resources self-growing effectively,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scarcity of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self-organization;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teaching-studying interaction;self-growing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资源已成为网络教学的核心问题。然而,我国网络教学规模迅速扩张带来的教学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显现。尽管近年来很多高校十分重视教学资源建设,但大量课程仍缺乏适合成人自主学习的资源。同时,已经开发出的教学资源其应用程度远远不够,甚至很多处于闲置状态。传统的由教师主导建设教学资源的模式正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资源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师资力量有限,资源更新速度慢,缺乏时效性。基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自组织理论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动态研究视角。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有学者分析论证了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性质[1],提出自组织理论适用于教学系统,但是如何应用自组织理论解决教学资源的短缺问题仍然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目前有极少数学者提出可以运用教学资源的自增长特性,认为促进教学资源自增长能够有效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2]。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学生自组织创建资源,与教师创建的资源形成互补关系,从而将简单的、质量不高的教学资源转化为比较完善的、质量比较高的教学资源[3-4]。我们认为,网络教学系统具备自组织的特性,若将自组织理论引入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并设计实施一定的教学互动策略,便能促进教学资源的自增长,从而解决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理论基础展开研究,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模式,同时给出系统的资源建设方案。

1 教学资源中的自组织理论

1.1 自组织教学模式

自组织理论[5]是耗散结构理论与协同学理论的总称,它指出:对于处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内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通过涨落达到有序,即产生非平衡相变。按照该理论,我们定义,如果一个群体的网络教学活动基本不受外界干预,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该群体具备了比较稳定的结构和教学功能,则认为其教学模式是自组织的。在自组织的网络教学模式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提供者,教学资源却能够呈现出明显的自增长性。

1.2 教学资源的自增长

在运作良好的教学平台中,除了教师提供的资源之外,其教学资源也会随着时间推移、互动的增加自行增长,这个现象称为教学资源的自增长。教学资源的自增长性是自组织教学模式的主要特性之一,与教师创建的教学资源相比自增长的教学资源具备不同的优点:①自增长的教学资源具备更好的时效性;②自增长的教学资源来源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互,其问题都是来自于具体的学习过程和工作实践,有效性很强;③自增长的资源具备更丰富的内涵,既避免了教学资源来自于教师个人的单一视角,也使得它们更容易被学生吸收。由于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更快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因而这些资源更受学生的欢迎。

1.3 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理论模型

根据自组织理论,只要网络教学系统能够提供开放的和便于交互的平台,允许师生建设资源和评价资源,即可以看作是具有开放性和非线性等特点的自组织系统。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理论模型,即主要由师生通过协作方式建设教学资源并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的模式,它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自增长特性,从而克服传统的由教师主导创建资源模式的缺点。师生自组织建设教学资源的模式,可以为师生和资源的交互创造一个良好环境,通过协作、讨论以及在实际情境中实践的方式来对知识进行学习掌握,更能体现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图1 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理论模型

如图1所示,和传统的教师主导建设教学资源的模式相比较,由师生自组织建设教学资源的模式中新增加了3种关系:①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评价关系;②教师从教学资源中获取信息的关系;③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生对于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弥补教师建设教学资源的局限,同时学生的评价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更新。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资源建设和资源评价的过程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

2 网络教学资源的自组织建设方案

由于网络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自律和学习效率上都难以保证,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要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启发性和学习的自主性和交互性[6]。

2.1 面向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网络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理论模型,本文结合传统的网络教学的特点,给出了一种面向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网络教学模式,该模式实际上反映了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创建、积累和优化教学资源的一个过程。

如图2所示,面向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网络教学模式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它实际上是国外流行的“问题解决式”与“任务驱动式”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该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知识单元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为一个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同时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其次学生则需要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资料,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随时向教师求助,接受教师的帮助,并且学生之间也可随时通过网络交互协作学习,如相互讨论、推荐优质资源等;然后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将优秀的学习成果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收集到的优质资源进行审核、评价与适当补充,并与教师自己提供的课程资源一起作为候选教学资源,经过资源自组织模块收入教学资源库中;最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评价打分,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资源库。这样通过师生的相互合作,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进行还可以形成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库,保证了网络教学环境下资源的有效性、针对性。

图2 面向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网络教学模式

2.2 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的方案设计

在面向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产生了一系列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源,这些资源还不能称之为教学资源:一方面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保证资源的易使用和易共享;另一方面,这些资源需要经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反馈,不断补充和优化,最终形成教学资源。

图3 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的模型

图3给出了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的模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源的组织过程,主要包括资源的获取、筛选、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二部分是资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过程,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对资源的共享、管理、完善和评价。在整个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标准化规范化思想贯穿始终,并根据教学互动中学生的评价不断改进完善资源组织的各个环节,如此反复循环,实现教学资源的自组织建设。

2.2.1 教学资源的组织过程设计

(1)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

本文中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电子资源以及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教师提供的资源主要包括电子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平时学生作业的错误总结以及日常测验的试卷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完成的学习成果,搜集到的课程相关的其它优质资源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的问题总结均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来源。总之,教师和学生自主制作的教学资源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可能存在欠缺,但却能够真正满足教学和学习需要,其在实用性方面的优势是别的资源所不具备的。

(2)筛选

自组织建设教学资源的模式中,资源的提供者相对来说比较多,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却各不相同,这时系统需要对他们所提供的资源进行自动筛选,剔除掉重复的以及质量不高的资源。质量筛选的主要依据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资源的评价打分,打分的平均值越高,说明该教学资源质量越高。这里要注意的是,学生参与打分的次数越多,评价越客观。当学生参与打分的数量少于一定阀值时,由教师采用人工筛选的方式。

(3)属性标注和资源分类

在资源的组织中,规范的属性标注以及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可以使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加密切,提高资源的共享性和可复用性。这里依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提供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对教学资源进行标准化属性标注,同时根据学科、素材类型和适用对象3个分类属性对每个资源进行分类。

(4)重组开发

资源重组与开发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二次开发,提高资源的实用性和质量,使资源更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由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重组开发的教学资源实用性最强。由于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充分了解所教课程的知识体系,并且通过教学互动教师能够获得学生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资源,因此模型中把教师作为资源重组开发的主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问题讨论进行资源重组时,除了要问题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之外还应该具有实际参考价值,要包括问题正文、解答、参考资料和关键词等内容。

(5)检查与存储

教学资源检查主要由相应的教师审核完成,主要包括属性标注是否正确、规范,各种媒体素材的格式等是否符合规范中所规定的技术要求等。由于网络教学资源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因此要保证存储系统具备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并且能够根据不同资源类型的特点有区别进行存储。

2.2.2 资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

自组织构建教学资源的模式中,由于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开放性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资源、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互能够为教学资源的组织过程提供一个很好的评价和反馈,改进资源组织过程,从而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自组织建设。教学资源的自组织建设离不开交互的作用,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概括来说有3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生与资源之间的互动。

师生互动的方式具体可以包括发布作业、点评作业、问题解答、论坛交流、E-mail交流几种。通过师生互动,教师作为教学资源重组开发的主体,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整个教学设计的框架结构和问题的开放性,尽力营造一个开放的、宽容的学习交流环境,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导航者、学生发展认知能力的帮助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学资源的合作开发者[7]。

生生互动主要包括论坛交流、小组协作完成作业等方式。对于生生之间的学习互动,教师需要事先制定规则和设置相应的引导和鼓励策略,以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互动学习。生生之间开展的合作研究、共同探索,直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资源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在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积累、整合了相当一部分的优质资源,而这些资源恰好与教师提供的资源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

师生和资源的互动包括了学生与资源、教师与资源之间的互动,这里以学生为主。师生和资源之间的互动可以有师生对资源进行评价、打分以及打标签等方式。通过师生与资源的互动,可以实现学生自组织参与和教师共同协作完成教学资源的建设。师生与资源互动的过程和对于课程的学习过程在目标与内容上应该是一致的,而且在教学策略中,两者互动应该尽量保障资源建设的规范性和质量。

2.2.3 反馈设计

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资源之间的相互互动,系统将产生两种形式的反馈。第一种是师生对已有教学资源的评价,即师生通过打分、评价、贴标签等形式对资源内容、资源描述、组织方式是否标准、科学、易用等方面进行评价。虽然在资源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做到科学化、规范化,但是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师生将会对资源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和改进的过程,通过评价的反馈结果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某些资源或环节进行改进,有效提高资源的质量和建设效果。随着参与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评分和评价意见会越来越客观。

第二种反馈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产生的新资源,形式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学习心得、学习成果、问题总结和读后感等。学生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整合和利用,提炼出知识点并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形成了新的资源,这些资源大多反映了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身的学习状态,对教师和其他学生都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将互动产生的新资源不断加入到教学资源的组织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而且还使得教学资源的组织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问题资源为例,问题的提问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提问者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选择一些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回答进行打分和评价,并将问题的总结整理成新的文档。学生提问者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提问,提问者对答题者(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给出的解答进行打分和评价,并采纳评分最高的解答,最后整理成新的文档。

2.2.4 资源建设过程中的控制策略

学生自组织建设的教学资源在内容的多样性上有很大的优势,但这些资源可能不完全符合规范资源库的创建规范,需要教师在设置组织策略的同时不断调整改进。资源全部由学生以自组织的形式完成难度很大,管理复杂度也会增加。因此在实际的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互补利用学生的自组织和教师的他组织工作。在面向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体现在:①设置相应的教学策略,鼓励和督促学生协作学习,并以自组织建设资源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②对学生自组织建设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审核、补充、重组开发后,将其放入资源库。

3 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的评价

从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来看,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评价除了对资源内容的评价外,还包括资源的组织方式、表现形式等。本文在参考了教育部制定的《国家(网络)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网络课程相关指标体系和多媒体教学资源通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的过程,提出了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只有对资源建设的各方面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保证最终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从而促进资源更好的建设和使用,提高资源对教学的支持程度。

表1 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部分)

注:评价指标共计100分,除表中所列指标之外还包括资源平台界面设计的合理性、方便性以及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等指标共计27分。由于不是本文的重点,故未在表中列出。

4 结语与进一步工作

近几年,许多高校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各校教学资源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仍然无法适应网络教育的发展,许多资源媒体形式发生了变化,内容却是传统面授教材的翻版,缺乏教学设计,同时资源更新缓慢并且针对性、交互性差,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将自组织理论引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提出了教学资源自组织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资源建设的一般步骤给出了教学资源自组织建设的模型及系统的建设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网络教学资源的自组织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资源的自增长,从而解决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自组织建设教学资源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建设方法,并且在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库[8]的建设中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我们也体会到由于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数量众多,兴趣爱好各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孤独”学生的问题,这不仅影响教学资源的自组织创建,而且有的学生甚至很难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因此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将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自动有效地组织成一个个的学习社区,帮助其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进行协作式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教学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4):64-65.

[2]王莲,孙旭.论远程教学平台上教学资源的自增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16-18.

[3]贺东光,张殿龙.网络教学的互动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176-178.

[4]贺东光,孙博文,张殿龙.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创建模式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0):94-97.

[5]Haken H.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A Macroscopic Approach to Complex Systems[M].Berlin &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88.

[6]任为民.网络教学资源深层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18):26.

[7]徐建春,高玉宇.网络教学中教师、学生与IT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84-86.

[8]南京大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EB/OL].http://tres.nju.edu.cn,2010-12-22.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群体智慧与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