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体能与训练系统结构研究

2011-11-27 03:18
武术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技战术耐力体能训练

刘 洋

(黄淮学院体育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散打体能与训练系统结构研究

刘 洋

(黄淮学院体育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文章运用系统论观点对散打体能及其训练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散打体能系统的框架结构包括身体素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心理智能4个方面的子系统,而体能训练的运行结构体系主要由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3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子系统构成,对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进行分析,以期对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有新的认识,从而为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提供参考。

体能 体能训练 系统结构

体能是搏击对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竞技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的基础。作为大强度、高密度连续攻防,直接对抗性项目,散手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变幻莫测的对抗比赛中,反应敏捷、应变及时是运动员发挥速度的先决条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运动员取胜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速度是在比赛中取得时间和空间优势的重要因素,最能体现个人进攻的威胁性、防守的可靠性和防守反击的及时性,这一切的核心因素便是体能系统的合理强化训练。

1 “体能”的概念

“体能”最初是从physical fitness翻译过来的,美国健康体育休闲舞蹈学会对的定义是:个人运作的能力,[1]包括5个部分:Physical fitness、Emotional fitness、social fitness、Spiritual fitness、Cultural fitness。[2]香港学者钟伯光把fitness译为“适能”,是指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完整适能包括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和心理适能(Psychological fitness or mental fitness)两部分。身体适能简称体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能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体能概念的外延也逐渐扩大化,李福田认为,体能就是运动素质,是运动员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3]赵志英等认为,体能是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能力就是专项耐力。但是,这种定义就将体能的外延过于局限化了。田雨普认为,体能是身体的能力,是人体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是由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软度等组成。[4]厉丽玉认为,体能是有机体在遗传获得的基础上,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能和运动能力的总称。[5]熊斗寅对体能的研究认为,体能是个不确定的概念,有大体能和小体能之分,大体能即泛指的身体能力,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力、身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小体能是指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性项目等。[6]袁运平认为,体能是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形态结构、功能与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贮存与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7]2000年版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从训练学的角度对运动员体能进行了更为明确的定义:“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王保成认为,广义的讲,体能包括人的有形能力和无形能力,有形能力——身体能力,无形能力——心智能力,即体能是由身体结构、身体机能和智力意志3部分组成。[8]由于国内学者对“体能”的不同理解和表达,造成了目前“体能”概念的多样化。

在众多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体能”从概念上应该阐明以下几个要点:(1)先天遗传是基础,后天具有可训练性。(2)以运动能力为其外在表现。(3)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心理因素、技能、健康水平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等。“体能”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部分。身体形态和机能是体能的物质基础,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它是体能的核心,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素质。人体的健康水平、心理、技战术水平以及外在环境条件等因素都和体能的发挥和利用有关。体能可以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根据体能和专项运动的关系,它又可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

2 散打项目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

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划分子系统,分析各个子系统部分的配合。系统结构反映系统中要素之间的联络方式、组织次序及其时空表现形式。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结构是任何一个系统的具体构成形式,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系统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固定的和起决定作用的规律。在体能这个系统结构中,包括专项素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心理智能4个子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能框架结构如图1。

图1 散打体能框架结构

身体机能是反映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系统的功能,其包括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生理元素,通过肺活量、脉搏、血液等相关显性指标来表现,是体能的物质基础;身体形态包括高度(如身高)、宽度(如肩宽)、围度(如腰围)、长度(如手臂长度)以及质量等元素,是身体外在美的表现形式;身体素质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活性及平衡性等元素,是人体形态结构、机能与代谢状况、心理智能的综合表现,也是对抗搏击训练主要的针对性目标;而按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身体心理是不可分的,心理智能包括心理素质和智力因素,两者都是影响和制约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相关方面的重要元素。

在这个框架结构中,生理机能是体能的生理基础,身体素质是体能状况的动态表现,身体形态是体能状况的静态表现,而心理智能则是这个系统结构的调节剂。如从散打项目大级别运动员身体形态上的肩宽背阔,可以从侧面反映上肢或肩部力量的大小,而这些源自生理机能上肌肉、韧带的积极变化(肌纤维增粗、肌肉收缩力增强、韧带拉伸程度增强等);一个人耐力素质则主要取决于呼吸和心血管系统良好的功能,同时也需要其心理上具有较顽强的意志和韧性。

3 散手体能系统结构分析

3.1 力量素质

随着搏击技术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成为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发展的制约因素。[9]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基础,是动作变化的动力源泉。发展力量素质不仅可以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运动器官的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培养意志。根据散手的运动特点,通常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不同的类型。散手运动员在对抗中,“踢”、“打”、“摔”、“拿”等技击方法与力量的强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运动员的“重拳”与防守可以给对方以威慑力和破坏力,这与高质量的肌肉是分不开的,但打击对方的力量并非完全凭力气,而是集全身力量于发拳之中。力量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性问题,处理好力量和动作速度的关系。运动中的组合拳动作都是在高速中完成的,肌肉收缩速度快时,不但可以快速完成动作,而且可以产生更大的力量,这与肌肉绝对力量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运动员在练习力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对爆发力的练习。在运动员肌肉力量训练中,负荷的安排比较难掌握,尤其是在专项力量训练中,负荷量和强度的搭配以及重复次数和组数,在发展某一种力量训练时都有所不同。在力量训练开始阶段肌肉增长主要是神经中枢的调节,所产生的神经肌肉作用能更好地增强爆发力。

3.2 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也是技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素质。耐力素质可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肌肉耐力。在运动实践中,发展肌肉耐力对提高肌肉中血液循环和改善神经系统的调配能力都具有很好的效用。同时,可使人体的心肌发达,心肌收缩力增强,延长心脏搏动的间歇时间,使心肌得到很好的休息,心脏的潜能被充分挖掘,达到提高持久耐战的目的,最终来赢取比赛。在体能训练中,运动负荷要比平常所能忍受的要大得多,并迫使做出超乎寻常所能忍受的动作来,直至疲劳状态为止,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能迅速增长。[10]在散手比赛中,大部分运动员在比赛开始时,进攻十分凶猛,但在后几局,尤其是第三局的比赛中,体力大多下降十分明显,在体力分配上往往出现虎头蛇尾,只顾猛打猛冲,缺少分析对方的战术和体力,也忽视自己的体力如何,其结果必定一败涂地。实践表明,耐力强,搏击过程中的效率就越高,

3.3 速度素质

良好的速度是在比赛中取得时间和空间优势的重要因素,最能体现个人进攻的威胁性、防守的可靠性和防守反击的及时性,所以速度已日渐成为攻守战术能否奏效的决定性因素。速度素质是指由机体或机体的某部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11]速度素质是散手运动员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运动技战术都是以不同速度形式表现出来的,速度能力决定着技战术运用和发挥的成效。从物理学的动量定理可知,速度越快,动量越大。由于击打时都是瞬间接触,因此打击越大杀伤力越强。反之速度慢,既不能有效击中对手,还会被对手抢先,被动挨打,所以速度训练显得很重要。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应尽可能模拟比赛实况,在满足比赛需要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发展位移速度或动作速度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用最大强度重复完成练习,既要提高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又要专门提高反应速度。

3.4 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灵敏素质是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通过力量特别是爆发力量控制身体的加速或减速;通过速度,特别是爆发速度,控制身体移动、躲闪、变换方向的快慢;通过柔韧保证力量、速度的发挥;通过耐力保证持久的工作能力。灵敏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其表现内容是在时空急剧变化的条件下,能迅速表现出对动作的准确判断、灵活应变、快速反应的灵活速度、高速的自我操作能力以及迅速改变身体或身体某部位运动方向的能力。它与人对空间定位和对事件的感觉能力有关,也与速度和力量的发展有关,同时与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武术技击讲的是手足、膝肘、肩胯等运动的和谐,是心理和生理上的统一。散手对抗中身体不灵活或过于死板、步伐呆滞,都是技击之大忌。

3.5 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人体的一种重要身体素质。散手项目对运动员的柔韧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发展柔韧素质不仅可以加大动作幅度,使动作更加优美、协调,而且能加大动作力量,减少受伤的可能性。柔韧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一个是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关节的活动幅度主要取决于关节本身的装置结构。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则主要通过合理的训练获得。柔韧性训练为搏击必修之功,如要专练腿法,则更需要勤习之。进行腿部柔韧性训练可使腿部韧带、肌腱肌肉有很强的伸展性,同时也能增加髋、膝、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在实战中可使腿法灵活多变,攻击范围广,能充分展示腿击的威力。

3.6 心理素质

现代竞技体育越来越重视参赛运动员心理压力的系统调节和积极应对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是自信自控、意志坚定、行动果断但不盲目。在散手比赛中,优秀的运动员总能寻找出对手的弱点,并采取相应的战术,以己之长,克彼之短,战胜对手。正确地运用战术,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还可以弥补自身技术上的不足。但是,要在激烈的赛场上认真分析对手,并正确运用战术,不但需要头脑冷静、反应灵活,最重要的是做到针对不同类型的对手,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对抗战术。

4 技战术与体能训练的结构分析

散手实战对抗比赛的专项特征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体能保障,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就无从谈起。技战术水平相近的两名运动员,体能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比赛结果。运动的体能训练必须与技战术水平同步,只有在技战术达到一定水平时,运动员体能水平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仅仅坚持超负荷的体能训练,而忽视体能训练与技战术的结合是不会达到理想效果的,技战术与体能是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的统一体。现代搏击体能训练的发展方向就在于发展“实战比赛的体能”。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技术、战术、心理、体能等方面训练的不可分割性,要在提高技战术训练质量的同时发展体能训练。另外,在强调体能训练的同时应尽可能多地融进技术,把技战术训练放在高强度、高速度的实战对抗中,使搏击对抗技术更具活力和实战性。

不同项目所需的专项体能是不一样的。散手项目所需的是出拳、脚踢、摔、抗击打耐受力、移动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适合比赛的神经、内脏机能等。长期、有效的训练会使队员的肌肉、形态及内脏、神经系统都向着比赛的要求不断改进、提高与完善,为技、战术的发挥提供充分的身体优势与保障。

5 结语

散手是对抗性很强的项目,体能的优差直接影响运动员训练及比赛的结果。运动员既要有基础和专项素质,也要有较好的技术、战术水平,同时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的身体、最佳的竞技状态作保障,且能够随机应变地制定有效的战略、战术。科学合理地紧抓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的实质,重视运动员进攻技术、防守与反击技术的正确运用以及步法移动之间的结合能力,结合身体素质的特长和个人技术特征,制定科学的针对性强的个人训练计划,培养形成符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技术风格,将大大增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实战能力,为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有力的体能支撑与保障。

[1]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教师体适能指导手册[M].台北:台湾教育部印行,1987:46-59.

[2]张建平. 体适能概念辨析 [J]. 体育文化导刊,2002(6):33-34.

[3]李福田. 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 [J]. 世界田径,1996(25):5-6.

[4]田雨普.体能及相关概念辨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1-3.

[5]厉丽玉.略论体能及其训练[J].福建体育科技,1997(1):40-44.

[6]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1):1-3.

[7]袁运平,王 卫.运动员体能结构与分类体系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24-28.

[8]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2):3-5.

[9]田文学.浅谈公安院校力量和速度训练中的常见问题[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54-56

[10]朱家新.拳击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特征及方法的选择[J].四川体育科学,2002(2):37-38.

[11]编写组. 中国散打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353-356.

The Study of Physical Fitness and Its Systematic Training in Sanshou

Liu Yang
(P.E.Department of 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 Henan 463000)

Systematic theory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Sanshou(Chinese boxing)players and their training structure.The physical fitness system of the sport includes four branches:the quality,the form,the function and intelligence.The running of the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includes the basic,special and intensive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the analysisand study of which will provide a new way to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Physical fitness Physical fitnesstraining Systematic structure

G85

A

1004—5643(2011)05—0053—03

刘 洋(1982~),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技术教学。

猜你喜欢
技战术耐力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