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读情节结构入手深化小说教学方法

2011-11-29 07:58王泽森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8期
关键词:小说结构教育

王泽森

在中学语文课传统小说教学中的情节教学,便是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部分划分小说段落,这样使篇幅很长的课文便于分析;或者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一些注重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变换叙述的角色。品读小说的情节结构,不仅仅是了解故事的始末,也不仅仅是赏析它如何展示人物的性格,而是蕴涵着对作家的人生体会、心灵波澜、审美意趣和生命感悟。

一、中学语文课小说中的多元情节结构

1.线状结构

这就是指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顺序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虽然有时倒叙、插叙和补叙,但并不改变整个情节的线式格局。

传统小说中的故事,往往以主人公为轴心,按照其性格发展的逻辑安排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各种矛盾、冲突和纠葛。随着主人公的不断成长,故事步步为营、井然有序地向前推进。事件的发展总是沿着因果转化的线路从一个场景奔到另一个场景,小说也总是在“后来怎么样”的追逼下发展下去。

2.网状结构

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点,以人物的意识、心理活动为辐射线构成情节,其结构如蛛网般,就是网状结构。这是西方意识流小说所采用的基本情节结构形式,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中被称为“心理小说”的作品也采用这种形式。

鲁迅的小说《药》,通常被认为是双线结构,也可看成是一种网状结构。明线是华老栓一家的故事,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夏瑜一家的故事,揭示革命者的悲哀。这篇小说表现了“亲子之爱”或“夏瑜的英勇牺牲”,而通过双线交叉的方式,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最成功地表现了深刻的底蕴,即“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未能唤醒民众”的主题意蕴。

3.画面结构

鲁迅的短篇《示众》就是一篇典型的现代画面结构小说。这个四千字左右的短篇,除了示众者和巡警外,还具体地写了十三个各具形象特征的围观者,作者对所有人物的描写都是平均用力,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物得到较为着力的刻画,没有情节的发展和高潮,叙述的进展只是对一幅静止画面的描绘,整个故事浑然一体难以切割为若干具有较大意义单位的叙事板块,我们面对它,只有把“散落”在文本中的种种暗示捡拾起来,才能看出它在对“看/被看”的二项对立模式的寓言式的书写中具有丰富的意味。这种无声的艺术,在文本的表现中构成人物灵魂中的失语症。

这无声的哑剧时时在把大量外在的信息转化为隐含的意蕴,于是在艺术上造成诸多空白。形成了空间感强大的长镜头,画面结构使得小说在割舍了人物的真实性、情节的戏剧性、主题的明晰性之后,突出了基调的饱满性、氛围的充沛性、情绪的复杂性、感受的真切性。

4.象征结构

象征性情节结构,即全部情节单元紧紧围绕着某个形而上的抽象理念——意识、观点、思想、感觉而展开和进行,理念是情节的内核,是情节片断之间的连接线索。象征是艺术家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早在古代小说中就已有象征手法的运用,《红楼梦》中的“石头”“贾雨村”“通灵宝玉”等都颇具象征意义。在现代小说作家越来越不满足于那种小说以讲一个完整故事便万事大吉的传统习惯、而谋求更多言外之意的特质的时候,象征则成为保证这种特质实现的最好形式。象征方法所实现的寓意超越性,使作品充满了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艺术魅力。

5.散文化结构

在传统小说中,清晰明朗的因果关系组成的“情节线”,相对于变幻繁复的社会生活及人的情感世界而言,往往显得过于单一而难以尽抒人物性灵。而现代小说的“散文”结构,所追求的是自然天成的效果。如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一个落魄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与受欺凌的烟厂女工由陌生到相识、相恋的故事。叙事简洁明了,但作者却借抒情形象“我”的所遇、所见、所闻、所悟传达出“我”的率真之状、坦白之心、慷慨之情,对于贫弱女子的友善之爱以及对不合理、不公平世界的愤懑。整篇作品将情节描写融入真挚的抒情之中,做到了寓情于事、缘事抒情、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二、以提高阅读能力为中心深化中学语文小说教学

要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必须彻底消除中学语文课中小说教学的流弊,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读小说的能力,从而触摸到文学创作的脉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以文学观念为参照来思考语文教育

中学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应该让先进的文艺理论和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结为秦晋之好,以文学观念的变革来促动文学教育的改革。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教材中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以外小说的引入,更使得这种结合迫在眉睫。

2.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

由于语文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或带领,即自己先学习课文再去引导、带领和帮助学生走近文本,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意味、情感等,因此,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待不断接受新理论、新知识这一问题,把继续吸收新理论、新知识作为自己自觉的、内在的要求。

3.把鉴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阅读活动、审美教育中就不能越俎代庖,包办学生的阅读,作说教式的所谓审美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把作者、专家、教师所发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意义。

简言之,如果学习者从学习对象变成了学习主体,教育的民主化才是可能的,当教育采取了自由探索、征服环境和创造事物的方式时,它就更加民主化了。所以,从学生的角度说,虽不深刻但却是自己的认识,要比虽深刻但却是别人的认识更有价值。

(作者单位 河南省新乡县一中)

猜你喜欢
小说结构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