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带来的思考

2011-12-04 09:10欧阳祥娥
职教通讯 2011年8期
关键词:顶岗岗位单位

欧阳祥娥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82:1带来的思考

欧阳祥娥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82:1,这个数字是某高职学院一年内在江苏一家电子厂离职和留职的顶岗实习学生人数的比例。调查显示,顶岗实习初期存在学生大量离职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于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等方面。为此,应从学校教育、实习管理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实现合作共赢。

高职生;顶岗实习;离职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要将中职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顶岗实习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已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目前已在全国职业院校大力推广。为了深入了解学生顶岗实习实际,提高顶岗实习效果,近期,笔者与同事一起去长三角一带实地调查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调查结果却引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

一、82:1的由来

82:1,这是一年内某高职学院在江苏一家电子厂离职和留职学生人数的比例。在实习单位提供的这份名单中,2009年6月1日某高职学院共有83名顶岗实习学生到职,从2009年6月2日到2010年5月17日,共有82人离职,其中,前四个月离职的多达74人,占离职学生总数的90%以上,目前尚有1人作为技工留职。在实习单位提供的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82个实习学生离职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超过90%的顶岗实习学生选择在4个月之内就离开顶岗实习单位?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学校、实习单位甚至学生本人都不愿意的局面出现?如何实现顶岗实习的良性运行?

二、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初期大量离职的原因

学生在顶岗实习初期大量离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说是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共同造成了这一局面。

表1 学生离职原因

(一)学校方面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顶岗实习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顶岗实习的“岗”应该专业对口,即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至少应是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并且安排学生在不同岗位轮岗,由学校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或学校委托的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但目前的情况是,迫于就业压力,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将顶岗实习与就业连接在一起(所谓的实习就业直通车),通常将实习协议签订情况作为统计就业率的一个依据,导致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所依据的并不一定是专业学习的需要,所安排的实习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学校的实习管理和指导也不到位,少数学生甚至有过这样的抱怨:学生到单位实习,学校就撒手不管了,凭什么要收学费?干的活跟学的专业一点关系也没有,专业不是白学了?……因为不满岗位,不满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而离职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

(二)实习单位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习单位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体。从调查情况来看,实习单位之所以愿意接收实习生,主要是因为实习生能给其带来经济效益,而不是出于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因为实习期报酬低、实习学生又有一定专业技能,往往只需要培训十天半月甚至几天就可以低成本实习半年到一年,实习期不用缴纳保险,给学生支付的实习补贴还可以税前扣除,因此,接收实习生进行实习的积极性很高。但为了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实习单位并不愿意在学生上岗后继续培训,也不愿意让学生轮岗,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走上实习岗位以后,实际上就被当作普工(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使用,而且一些实习单位出于保密需要,不仅不让学生在不同岗位实习、全面提高学生技能,甚至不让学生相互打探不同工序的情况,不愿让学生参与所有生产流程,防备学生能独挡一面后跳槽。据所调查的实习单位人事部专员张女士反映,2009年该单位的实习学生月工资(即前文所说实习补贴)是850元至960元不等,每天工作12小时,基本不能保证休息时间,2010年8月进行了调整,实习期基本工资调至1 080元,三个月后1 130元,一年后1 180元,加上加班费(即每月不休息一天,每天工作12小时或更长时间之后)每月可以拿1 700元到1 800元。可以想象,这样单调枯燥的机械性工作,这样无休无止的加班,收入并不高,更重要的是在该单位基本看不到前途和出路。调查反映,实习单位也对实习学生大量离职原因做过调查,但基于单位利益考虑,无意提高工资待遇和提供通畅的晋升通道来改变这一状况,所采取的是再招工或从别的单位挖人的办法来弥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离职就不难理解了。

(三)学生方面

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生离职的具体原因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适应能力较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之道。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离开的。天气太冷或是太热,饭菜不合口味,工作单调、枯燥,管理过于严格,工作量大、体力吃不消,心情烦躁,不能与同事、上司很好沟通……,这种种的不适应都会成为学生离职的理由。表中的“旷工三天”、‘“个人原因“,以及部分学生所陈述的“暑期打工”、“继续学业”实际上都属此列;(2)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相当部分的学生把顶岗实习和工作完全等同起来,学校关于实习期间的纪律、要求等,往往走出校门就抛诸脑后了,稍有不如意掉头就走,以至于实习单位、学校最后都不知所踪。还有一部分学生比较计较薪资报酬,忘记了自己是来“实习”的。一旦待遇不如意,就选择离职;(3)思想不成熟,存在从众心理。学生离职发生的时间很集中,除了前面说的原因外,从众心理是很重要的方面。往往一两个人喊走,其他的随声附和,最后走掉一帮。

三、对策

顶岗实习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但从目前情况看,这种结合和合作还不够深入和具体。实习单位和职业学院虽然建立了联系,但这种联系更多停留在劳动力供求双方的位置上。所以,顶岗实习就变成了上岗工作,学校和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指导就都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以至于如果不是还要交1年学费,如果不是来年6月份还要拿那张毕业证,学生甚至会忘记自己还是“学生”。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把顶岗实习真正落在实处、取得实效呢?

(一)重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心理学有关理论认为,社会适应性是指个体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水平。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是指高职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之后,通过社会互动所达到的与社会相协调和谐的状态。由前可知,相当一部分顶岗实习学生在短期内选择离职,就是因为社会适应不良。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就显得十分必要。职业院校可以从两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高职学生增强社会适应性,克服悲观主义、“有色眼镜”和盲目乐观的弊端,提前给即将走入社会的学生打好“预防针”,从而避免学生初入职场就被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所吓倒而临阵脱逃,这是增强高职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基本前提。二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专业课和专业实训,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动手能力;通过社会能力训练课程、社团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适应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抗挫折能力;通过就业指导课引导学生认识职业,认识自己,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理想。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进入一家单位后经得起挑选,能够脱颖而出。即便暂时不被赏识,也能及时调整心态,与实习单位沟通,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等待机会。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上司或同事的的一句话不客气、因为在岗位分流时不如意甚至于因为饭菜不够合口味等就轻易选择离开。

(二)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时化解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顶岗实习学生有一重身份就是“学生”,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是高职院校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在学生走上实习岗位之前,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和纪律要求;在学生走上实习岗位之后,按照学校要求加强日常管理。当然,这种管理不仅仅是考勤和违纪处分之类,更多的是学校了解学生实习动态,加强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调查显示,实习学生在实习初期离职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缺少沟通,存在误会和不理解。笔者在调查过程中组织过四次小型座谈会,通过座谈会反馈的信息,学生心理郁结的很多问题其实都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单位明明有相关政策和措施,只是因为不知道要找谁、怎么找,结果心生怨气。这个时候,如果有带队老师及时沟通,很多问题就可以化解。

(三)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多方互动合作的学生管理机制

顶岗实习学生另一重身份就是“实习员工”,自然要接受实习单位的管理。调查显示,所有实习单位都有非常严格的员工管理制度,但管理方法比较简单,通常用批评、罚款直至辞退等方式来处理违规违纪的情况,很少进行说服教育,这和高职院校一直以来主要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相差较大,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进而影响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因此,校企应合作成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形成学校(企业)—带队教师—企业班组长—学生干部四级联动的管理网络。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各种安排应循序渐进,工作由易到难,时间由短到长,确保实习的内容、场合和管理方式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这一点在“订单”式培养中得到很好的尝试,效果非常好。当然,这要求企业既具有很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具有更长远的战略眼光。

实践证明,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符合高职教育发展内在规律,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是找准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这些都需要学生、学校、企业共同付出很大的努力。

欧阳祥娥,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 710

A

1674-7747(2011)08-0053-03

[责任编辑 方翰青]

猜你喜欢
顶岗岗位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协办单位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