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

2011-12-07 07:58曾播思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频度普通高校体质

曾播思,徐 焰

(广东金融学院体育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521)

现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

曾播思,徐 焰

(广东金融学院体育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52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普通高校实施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现状进行研究、讨论,认为目前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一定影响,针对评价体系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学生体质;关系

从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体质监测数据中看到,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已连续20年持续下降,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数据显示,全国学生总体营养不良与肥胖率的比例合计为15.21%,即3亿青少年中有4500万人不是营养不良就是肥胖,在学生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发育水平持续提高的情况下,学生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爆发力)呈继续下降的相背离局面[1],毛振明研究综合评价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是“软、硬、笨”[2]等特征,更为可怕的是在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同时,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品质也在弱化[3],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学界纷纷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许多成因,见仁见智,各有其说,但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本文期望从课程评价体系现状入手,分析探讨在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实际情况下,普通高校实施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全国11个省(市)34所普通本科院校,26所专科(高职)学校的学生、部分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对普通高校实施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对全国11个省(市)所属的26所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门实施的教学大纲、体育课程评价内容、方法、评价频度等资料及近10年来有关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的学术文献进行查阅。

1.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需要设计了三套局部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11个省(市)高校对三个群体(体育教师、本科、专科学生)进行调查,本科院校共发放学生问卷10200份,回收9003份,有效的8685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5.15%;专科(高职)院校发放学生问卷7800份,回收7483份,有效的684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7.8%;所有参与院校发放体育教师问卷730份,回收679份,有效的625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5.6%。

1.2.3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关的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数据进行收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情况

2002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第七条明确提出了体育课程评价包含的内容及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在目前的普通高校实施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在目的、内容、形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往往根据体育考试成绩来界定,教学水平达不到教学要求,不能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造成学生不能端正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目的。体育教师习惯性地将体育课考试成绩好坏来判断学生的体质健康、心理素质、运动参与状况和体育锻炼习惯是否良好,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目的变成了以学生运动能力的高低作为唯一衡量体育锻炼水平的方法,体育教学就变成围绕考试而进行,应试体育成了普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流,学生的体质健康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2 评价目的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

体育课程评价目的在于:“掌握学生健康的现状、发展和变化趋势,检查、评定体育锻炼效果,分析影响体育锻炼效果的各种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以便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水平,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形成终身体育思想”[4]。但从我们实地调研、查阅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所了解情况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目的现状是:受传统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影响,评价目标通常设定在学习结束时的一次性终结考核上,评价的目的在于甄别、定性和证明等功能上。其最大的局限在于:①评价内容不全面,仅局限于运动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与评价上;②评价体系人为地割裂了知识、能力、发展三者之间相互统一的关系,仅体现在技术达标、评述上,没有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上,没有体现“以人为本”,以“终身体育思想”为目的的指导思想上;③没有发挥评价应有的促进作用,评价的实质仅呈现在对学生表象的评述过程;④评价主体混淆,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呈现的仅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判、描述的状态,由于评价主体混淆、错位,没有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体系难以起到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作用。从上述局限性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现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目的与功能,基本没有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目标达成等原动力上。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44.34%的学生是为了获得体育课学分而去上体育课,68.28%的学生认为假如体育课没有学分,不要求必修就不会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由于现行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目的缺乏促进体育课学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动力,学生上课就是针对考试而学、而练,当期末体育考试通过后,学生的体育学习也就终止了,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更不要说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因此,学生的体质健康根本不会提高,只会降低。

2.3 评价内容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所有高校的体育课都是必修课,而95%以上的高校都制定了统一的考试大纲、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都以直观指标:力量、速度、高度、远度等来作为期末学生体育考试的评价指标。当前我国各高校体育课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大部分要求学生以全面掌握、提高技术动作为目的,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及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指导,评价内容、指标统一简单,对所有的学生实施同样的内容和标准,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如兴趣、个体差异和体育目标达成等因素)来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大多关注在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问卷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被动锻炼和抵触体育学习状况,44.5%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40.41%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内容不满意,57.71%的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的课程评价内容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但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却有59.4%,只因课外体育锻炼能满足个人兴趣,没有压力和要求。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兴趣具有连续性和持续性,没有满足兴趣所需要的条件,运动兴趣是难于形成的。如果学生在没有运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参与,而是被动参与体育课,学生的体质健康肯定得不到增强。

2.4 评价办法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

在调查中,68.3%的高校对体育课程的评价办法是:20%的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平时的随机测验成绩)、50%的专项技术考核(通常在所学技术动作中选择两或三项进行量化考试)、10%的体育常识测试(大部分以课外作业形式评定)、20%的素质考核(以体质健康测试或有氧健身跑的数据作评定),从评价结构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现行的课程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上,即仅限于认知因素的发展,而忽视学生情感、目标、意志和个性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作为“人”这一特性。在对“学生评价体育课程评价办法满意度”的调查中,仅有16.20%的学生对高校的体育课程评价办法满意,38.77%的学生不满意。2002年施行的《纲要》中明确指出,评价办法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课程评价要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终身体育形成为目的[5]。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评价办法(结构)与《纲要》存在偏差,因而直接导致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对体育课没有新意感,缺乏课外体育锻炼的动力。

2.5 评价频度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

在课题组的调查中发现:以每学期进行一次体育课程评价频度为标准的本科院校占98.3%,专科(高职)院校占88.7%,本科院校在两年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一般安排4次考核,专科(高职)院校一般在一年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安排两次的考核,即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代替体育课程考核的院校只有5.8%;每学期体育课考试项目为三项(含三项)以上院校占69.6%,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评价频度整体来看全部偏高。布鲁纳在《教学论探讨》中指出,“评价,最好被看作一种教育智慧,它是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的”。“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与发展,而不是证明”。促进与检验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是靠过度的课程评价频度来实现,而是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课程评价频度[6],只有科学的合理的评价频度才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绩效及获得成功体验的作用。过度的课程评价频度,造成高校体育教师及学生极大地反感和抵触。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在对目前高校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频度认同度的调查中,81.29%的学生、66.56%的体育教师认为课程评价频度需要进行改革,一年一次或整个体育课程教学安排一次较为适合,部分学生及教师还认为应该取消体育考试,23.3%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就是因为害怕每学期进行的体育考试,把完成每学期体育课程考试项目教学放在第一要位的体育教师占调查教师的73.44%,这一状况造成体育教学的实效太打折扣[7]。此外,目前传统的每学期一次体育课考试频度,在受到各高校大幅度扩招,体育场地、设施、师资严重不足,体育课课时无法得到保证等不利条件影响下,体育课程教学给学生的印象就变成:学习和学会体育课程考试项目,通过课堂定项练习顺利通过学期末考核,得到体育课学分。这就是王华倬论述“体育课程实效太差,大多数学生到大学毕业时,无论是体育观念,还是体育意识;无论是体育知识,还是体育能力;无论是体育运动的兴趣,还是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等方面,多数学生只能达到令人遗憾的低水平,基本上是学完丢光”[8],这也是造成学生近十年来体质健康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虽然2002年制定的《纲要》明确指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评价目标大多定向在体育课程结束时的一次性终结考核上;评价目的停留在甄别、定性和证明等功能上,基本上不能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目标达成等原动力上;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过于简单和统一,没有从学生实况出发考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没有具体参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体育目标达成等因素,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抵触学习状况。现行的课程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上,即仅限于认知因素的发展,而忽视学生情感、目标、意志和个性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作为“人”这一特性[9]。此外,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过度的课程评价频度对学生起不到检验学习效果,评价体育学习绩效和获得成功体验的作用,反而引起学生及教师的反感,造成应试体育的局面。因此,我们认为目前高校实施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纲要》提出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及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是造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应依托《纲要》,从研究和改革现行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开始。

3.2 建议

3.2.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不能独立于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必须依据《纲要》的要求,与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同步发展。

3.2.2 体育课程评价内容、评价办法、评价频度应构建在促进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健体、评价、适应、欣赏上,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甄别、达标,而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动力上。从评价内容、评价办法、评价频度进行改革研究,重点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目标达成为主要内容的评价结构,取消现行的每学期一次体育课考试,逐步实现以目标达成为评价目标,从源头上根除阻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外在因素。

3.2.3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在实际的评价中应该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这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会更客观,更有实效性。

3.2.4 在深化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同时,应加强学生的磨砺教育,需要学生明白体育学习不是欣赏文艺表演,不可能总是轻松愉快[10]。勤学苦练、吃苦耐劳、拼搏进取,不仅是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要,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更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需要。

[1]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N].中国教育报,2006-09-19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徐焰,郭鼎文,汤小康.广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J]. 体育学刊,2008,15(3):84 -86

[4]张瑞林,闻兰,黄晓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2-54

[5]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08-06

[6]徐焰.高校体育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4,11(6):88

[7]徐焰,余锦.关于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频度的构建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44(6):53-54

[8]王华倬.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4

[9]徐焰,曾播思.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成绩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1):45-47

[10]张燕杰.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磨砺教育[J].体育学刊,2008,15(8):61-63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er Education PE Course and the Healty Level of the Students

ZENG Bo-si,XU Yu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 510521)

This passage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documents,data statistics,questionnaires.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llege PE class evaluation system nowadays,the passage points out that the present system of evaluation can not tell the exact healthy level of the students and lists out some suggestions for dealing with the relevant problems.

PE class,evaluation system,healthy level of the students,relevant

G807.01

A

1007-323X(2011)03-0121-04

2011-03-11

曾播思 (1975-),男,广东兴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008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FLB080574)

猜你喜欢
频度普通高校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科学抵御“植物入侵者”
——入侵植物响应人为扰动的适应性进化方向探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