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休闲的异化及其表现

2011-12-07 07:58赵瑞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异化本质

赵瑞华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新闻系,广东广州 510500)

现代休闲的异化及其表现

赵瑞华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新闻系,广东广州 510500)

“异化”,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基本涵义是代表主客体的一种关系,即主体的产物成为异己的力量,反而与主体对立,控制、压迫、奴役主体。休闲的异化,就是休闲本质的外化和物化,即休闲违背自己的本质和规律而达到与休闲相反的目的。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生活实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总体上有明显增加,但从各种调查数据看,当下国人在闲暇时间的分配与利用上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并且呈现出鲜明的异化特征,将这些异化表现集中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休闲的娱乐化;二是休闲的消费化;三是休闲的标准化。

休闲;异化;表现

1 休闲及休闲的异化

“休闲,是生命个体摆脱外界的束缚而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下追求身心愉悦、幸福满足和自我发展的一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内心体验与行为方式的总和。”[1]无论中西,“休闲”一词最本初的意义都强调思想的纯洁、安宁及对自我的提升,具有深刻的文化精神内涵。自由性、审美性、创造性等是休闲的本质特性。在休闲中,生命个体可以扔掉种种心灵的枷锁,找到一个宁静、和谐、从容、欢乐的世界,从而安顿自己疲惫、浮躁和盲目的心灵。

自古至今,“休闲”的重要价值从不曾被忽略。我国当代著名思想家于光远先生认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美国学者Irwin Edman说:“检验一个文明质量的最佳方式是检验它的休闲质量。”[2]而若干年前,英国著名思想家罗素也曾说过,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然而,现代文明在取得丰硕的物质成就的同时,似乎并没有在如何用“闲”上变得更聪明。相反,极端膨胀的物欲使现代人日益陷入物化的泥潭,其休闲方式越来越远离精神的层面,并日渐趋向于普通的娱乐或消费活动,这完全背离了休闲的本初意义,是休闲异化的表现。

“异化”,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霍布斯、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都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异化,它的基本涵义是代表主客体的一种关系,即主体的产物成为异己的力量,反而与主体对立,控制、压迫、奴役主体。[3]休闲的异化,就是休闲本质的外化和物化,即休闲违背自己的本质和规律而达到与休闲相反的目的。[4]从休闲的本质规定性来看,休闲异化表明:首先,休闲不再是人追求和获得自由的途径,在休闲中,人不仅不能获得自由反而感到了与劳动异化几乎相同的束缚和规制;其次,休闲不再是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生活的雕琢,不再是人内在的一种身心或生命的状态,而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物的状态了,休闲本身不再是目的,反而成了别的甚或是极为物质性、功利性的目的的手段;再次,休闲不再具备创造性,不再是人自我开发、自我实现的手段和途径,而成了人获得纯粹感官享受和肉体快感的工具,成了人阻碍自己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了。简而言之,休闲异化就是人的异化在休闲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人自身彻底异化的一个标志。[5]

2 现代休闲的异化表现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生活实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从总体上看有明显增加,但闲暇时间数量和闲暇活动质量相比,后者更是薄弱环节。[6]从学者们的调查数据看,当下国人在闲暇时间的分配与利用上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并且呈现出鲜明的异化特征,笔者将这些异化表现集中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休闲的娱乐化;二是休闲的消费化;三是休闲的标准化。

2.1 休闲的娱乐化

休闲的娱乐化,是指现代人在休闲观念、休闲行为及休闲内容上的娱乐化倾向。对很多人而言,休闲甚至就等同于娱乐或消遣,不少人的闲暇时间被吃喝玩乐、看电视、打扑克、KTV、打麻将、玩电脑游戏、旅游等这些只为消磨时间、摆脱单调、寻求刺激的娱乐消遣活动充斥满满,他们以为这样就是休闲了。但实际上,“娱乐”与“休闲”并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与休闲相比,娱乐本身的意义非常具体而有限,但休闲的意义却比娱乐深远得多,它的本质在于思想的纯净与宁静。

从概念上说,娱乐是人类为了再生产劳动而进行的休息、转换心情的活动,是在辛劳过后,使身体及精神得到恢复的行为。[7]从与休闲的关系来看,娱乐的确属于休闲的一个层面,因为,从类别层级上说,休闲既包括某些积极、主动地发挥人的本质智力及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较高级的活动,这主要是为了身心的发展;也包括某些消极、被动的较普通的活动,比如休息、娱乐、消遣等,这主要是为了身心的恢复。但是,娱乐或消遣属于休闲较低层面的一类活动,因为,休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种活动中。[8]

因此,可以认为,娱乐是休闲的一种方式,但休闲却绝不仅仅是娱乐。休闲的娱乐化,是将“休闲”降格为“娱乐”,是休闲在现代的一种异化表现,因为它违背了自己的本质和规律而无法真正达到休闲的目的。虽然这些娱乐或消遣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和乏味,但它们远远不能达到杜马哲迪尔所说的休闲的更高的价值,即在超越现实的世界里自由地补偿自己命运的价值,这些价值包括自我尊重、挑战、自由、支配、成就、地位等等;也远远不能达到众多休闲学者对于休闲的本质期待:为人类构建一个意义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相反,现代人在享乐主义价值观主导下所热衷的以“吃喝玩乐”为主体的过度娱乐化的休闲方式中,感官的刺激、欲望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其间,使得现代人离精神的世界、意义的世界越来越遥远,甚至陷入到一种精神虚无主义的窠臼。在这样的窠臼里,除了茫然,就是无聊,就是空白,就是空白背后来来去去、生生灭灭的欲望和感觉,所谓的跟着感觉走。[9]对此,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的扉页上曾有过震慑心脾的警示——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

可见,现代人在休闲观念、休闲行为及休闲内容上的娱乐化倾向,违背了休闲的本质规定性,也不符合现代人的真正需要和目的,甚至背离了人的需要和目的,无法达成休闲原本的意愿,是休闲的异化表现。

2.2 休闲的消费化

休闲的消费化,是指现代人在当今社会所弥漫的消费主义语境下,其(尤其是都市人)休闲观念、休闲行为及休闲内容上的商业化、物质化倾向。即休闲越来越远离它最初简单、宁静、质朴、自在的本质,而越来越成为一种建立在经济购买基础上的行为。对于很多人而言,似乎谈到休闲,就意味着要花钱,只有花了钱的休闲,才算是一种较高级的休闲。于是,休闲本身的意义被不断抽空,成为一种消费的升级,休闲被等同于消费物质的一段时间,被异化为对金钱的挥霍。有时间就去消费,去购物吧!大型购物中心能提供给你所能想到的各种需求:吃、喝、玩、休息,一应俱全,这就是“美好”的生活。只要你有足够的钱,你将会享受到“上帝”的待遇。学者胡大平曾对美国的休闲消费化问题有过评论,他说:“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像美国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是对以休闲为导向的生活的总体描述。当看电视、购物成为美国这样发达国家最重要的休闲活动时,休闲便和消费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也开始大大偏离了它的原处含义。”[10]中国近些年来每到“五一”、“十一”、“春节”等假日时所迎来的假日经济消费潮可以很好地说明当前国人休闲状况的消费化趋向。总之,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与市场经济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合力,正在将现代休闲推向商业化与消费化的边缘。

客观地说,从休闲活动的结构协调度来说,商业消费型休闲活动和非商业消费型休闲活动都应该在现代休闲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历史地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整体上的商业消费型休闲活动较此前的人们大大地增多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符合人性对美好物质生活的追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刺激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现代休闲越来越需要以货币支出作为成本代价时,当商业化、消费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休闲的一种流行趋势时,休闲就走向了表面化和形式化,并且丧失了它所应有的文化精神内涵,成为一种单纯为满足感官需要的活动,成为一种炫耀“社会地位”、“社会价值”的手段,而再也不是“对生命之意义的探索”。在这样的休闲观念指引下,每一个休闲个体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向了消费主义,他们相信:物质欲望的满足,不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甚至可以实现精神上的自由。

当然,消费型休闲行为从表面上看,的确体现着一种自由,但实际上,其本质依然难以摆脱一种“束缚”,即物质占有欲对人自身的束缚。马惠娣在《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一文中认为消费主义给人们带来了两个欺骗性:“其一,它貌似给人提供一种普遍的幸福,甚至允诺人们都可以同样地进入消费主义的商店,但却使消费者由于过分追求高额收入而陷入即使用金钱都难以挽回的新的精神贫困之中。其二,消费主义设立了一个虚假命题:一旦你拥有了消费的自由,你就完全解决了自由问题,但事实上,在这里自由被降格为消费主义,把自由时间等同于无度的消费,似乎人在消费中完成了自我实现。人们欲望的无限膨胀和对消费的无节制追求,亵渎了人的真正本性,休闲被扭曲为对感官的满足。”[11]

实际上,把休闲仅局限于单纯的消费,当其中的乐趣更多地来自对物质的占有,而不是人的创造性时,休闲所进入的乃是一个虚假的世界,主体难免会陷入一个又一个美妙绝伦的消费陷阱从而被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所牵制、所奴役。[12]这样的休闲文化己退化为一种经济系统的附属物,一种工具,而不再是生活的目的,也不再为人提供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说,休闲的消费化是现代休闲的一种异化表现。

2.3 休闲的标准化

休闲的标准化,是指现代人在休闲观念、休闲行为及休闲内容上的模式化、趋同化、标准化倾向。但标准化绝不是休闲体验所应该具备的特征。自古以来,休闲就有它相对比较明确而高尚的精神文化内涵及目标,即追求内心的平和、宁静、愉悦、满足及对自我的提升,围绕着这个内涵及目标,休闲的外延无限宽广,它可以是一切能让休闲个体感到身心愉悦、幸福满足和自我发展的并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内心体验与行为方式的总和。从这个角度看,休闲的方式应该是多元、丰富、充满个性并富于创造力的。不同的人,由于其自身的喜好、条件、能力、环境不同,理应有自己独特的休闲方式,而不应千篇一律。正所谓“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代社会的主流休闲方式日益呈现出高度的、肤浅的趋同性及盲目从众、追逐流行的模仿性心理,缺乏创造性、缺乏个性,显现出模式化、批量化、标准化的样态。一谈到休闲,无非是无事休息、闲看电视、吃喝玩乐、逛街购物、K歌打牌、观光旅游或去各种娱乐场所等,这无疑背离了休闲的创造性、自由性等本质规定性,走向了休闲的反面,是休闲异化在现代的一种鲜明表现。正如托马斯·古德尔所说,在当代,人们越来越不愿意(或没时间)参与思考、诗歌创作和辩论活动,而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希腊人却将它们视为休闲的精髓。提到休闲,人们不再把它想象为尽可能减少外界干扰的精神状态,而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然而,这些活动越来越标准化了,对于休闲体验的消费者来讲,这些活动渐渐成了一些标准的休闲单元。人们追求的似乎不是快乐、独处、美感、个性或乐趣,而是追求打网球、航模、舞会或集邮等具体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标准化或形式化,使得个人的活动有如夹在一捆钞票里的一美元容易被人忽视。因为,在这个意义上,活动的标准化和形式化否定了个人在休闲体验中的唯一性。[13]

从各种迹象看,现在绝大部分人对休闲的内涵和意义并不了解,甚至有所误解。很多人虽然每天都叫嚷着“休闲”,但实际上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休闲”。跟风、盲从、追逐流行,使得标准化的现代休闲也同时深深刻上了娱乐化、消费化的烙印。闲来看看电视、逛街购物、K歌打牌、走亲访友、观光旅游等活动渐渐成为一种标准化的大众休闲单元。然而,这样的休闲单元似乎并不都是轻松和快乐,它也有可能让你更疲惫。所以,现在每次大假过后,很多人会出现短暂的不适应情况,患上所谓的“节日综合症”或“休闲综合症”。这正是由于我国的休闲文化还处于一种盲目自发的状态,缺乏对休闲的内涵、价值及本质的自觉性认识,大众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单调、贫乏、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缺乏个性、没有挑战性、没有目标、不能激励人,使得休闲个体很难在这些标准化的休闲单元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以致于让很多人感概道:放假比上班还累!

总之,现代人在休闲观念、休闲行为及休闲内容上的娱乐化、消费化、标准化倾向,违背了休闲的自由性、创造性、审美性等本质特征,难以达成休闲的自我实现及自我提升的目标,是休闲的异化表现。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以上论述并不是说,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休闲都是异化的。实际上,休闲的娱乐化、消费化、标准化,只是现代社会休闲异化的三个较为突出的表现,它们既不能涵盖现代休闲的所有异化形式,更不能被认为是现代休闲的全部。只是,通过笔者的论述,希望社会大众能够有一点警觉,即在当今商品经济和商业利润主导的社会结构中,休闲异化的确现实地存在着,并且正在以诱人的面孔吸引更多的人深陷其中。

[1]刘海春.生命与休闲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

[2](美)厄尼·J·泽林斯基:你能不能不工作[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27

[3]赵瑞华.媒介化生存与人的异化[J].新闻记者,2010,2

[4][5]谢秀华.工业社会休闲异化批判[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39

[6]张景安,马惠娣.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4

[7]孙海植.休闲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0

[8]章海荣.休闲学概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55

[9]陈琰.闲暇是金[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

[10]胡大平.崇高的暧昧——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休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102

[11]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D].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0:81

[12]王颖.现代休闲文化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13](美)托马斯·古德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成素梅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29-230

M odern Leisure’s Alienation and its Representations

ZHAO-Rui-hua

(News and Dissemination College,Jinan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Journalism,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500)

“Alienation”,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It basically represents a kind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whichmeans that the productof the subject turns to be an alienated force from its own and stands in an opposing place in turn,controlling,oppressing and enslaving the subject.The alienation of leisure justmeans the essence of leisure becomes external and materialized;referring that leisure disobeys its own essence and laws and reaches an adverse aim.Undoubtedly,there has been a big change in China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since China’s Reformation and Opening to the World.People’s leisure time has been largely increased.However,there still exist some serious and neglected problems in people’s leisure time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which appears to have some sharp alienated features.And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se alienated representations as three aspects:first,leisure’s entertainment trend;Second,leisure’s consumption trend;third,leisure’s standardization.

leisure;alienation;representation

G811.4

A

1007-323X(2011)03-0056-04

2011-03-10

赵瑞华(1979-),宁夏人,博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媒体与社会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异化本质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Film review:WALL·E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设计的本质
Dutch university digs grave for students to reflect on life & death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