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段玉裁侯部无入的押韵和谐声理据的讨论

2011-12-08 10:40杜恒联
关键词:广韵声韵古韵

杜恒联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关于段玉裁侯部无入的押韵和谐声理据的讨论

杜恒联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段玉裁创立了古韵十七部,第三部是入声觉部和屋部相合以承阴声幽部,第四部是阴声侯部,也就是侯部没有与之相承的入声。段玉裁有他的押韵理据,但这个理据是片面的,而且不符合语音系统性的原则。用押韵和谐声可以证明以屋部承侯的正确性。

古韵;押韵;侯部;屋部;入声

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清代著名的文字学家和古音学家。他的《说文解字注》[1],贯通形音义,创获甚多。他的古音学研究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上承顾炎武、江永,下启江有诰,划古韵为十七部,奠定了古韵分部的基本框架,沾溉后人,影响深远。

古韵十七部载在段玉裁的早期古音学著作《六书音均表》[2]里。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江永分古韵为十三部。乾隆三十二年,段氏景山万寿殿官学任教期满回乡,与弟段玉成对《毛诗》细加紬绎,发现顾炎武、江永的古韵分部尚有不完密之处,于是划古韵为十七部,撰成《六书音均表》。

如果用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3]中的术语来概括段氏的古韵十七部,即为:

第一部:之部,职部(即段氏的第一部包括王力先生的阴声之部和入声职部,下同此)。第二部:宵部,药部(段氏把药部字都归入平声宵部)。第三部:幽部,屋部,觉部。第四部:侯部。第五部:鱼部,铎部。第六部:蒸部。第七部:侵部,缉部。第八部:谈部,盍部。第九部:东部,冬部。第十部:阳部。第十一部:耕部。第十二部:真部,质部。第十三部:文部。第十四部:元部。第十五部:脂部、微部,物部,月部。第十六部:支部,锡部。第十七部:歌部。

段氏的古韵分部,相对他的前辈江永来说,发明脂支之三分、真文分部、侯幽分部,成就巨大。

顾炎武研究古韵,一以《诗经》押韵为准,第一个改变《广韵》以入承阳的格局为以入承阴,只有歌部没有相承的入声。这是正确的。虽然从语音的系统性来讲,与歌部相承的入声是月部,但韵部是从押韵事实进行归纳的,《诗经》及先秦韵文几乎没有发现歌月相押的例子。谐声也是归纳韵部的一个依据。我们也没有发现一个字可以兼谐歌月。所以歌部独立为一个韵部、不与月部合部是正确的。

段氏的第四部是侯部,与之相配的入声屋部,他归入了第三部,与觉部合一,作为幽部的入声。也就是说,段氏侯幽分部,但与之分别相承的屋觉却合部。江永侯幽合部,屋觉合部。在屋觉的离合和阴入分配上,江氏和段氏均不如顾炎武。顾氏第三部的阴声韵为侯鱼,相承的入声韵为屋铎。顾氏的第五部阴声韵是幽宵,相承的入声韵是觉药。也就是说,顾氏药铎有分,屋觉有分。江氏药铎不分,段氏屋觉不分,于此可见顾氏卓识。

从考古派的观点看,应该以屋承侯,以觉承幽。本文从押韵和谐声两个方面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一、以屋承侯的押韵理据的探讨

《诗经》及群经中侯屋本部阴入自相押韵和幽屋觉有纠葛的诗句和韵文主要是(我们省去无关的章节,把韵脚字的古韵部标明):

《秦风·小戎》第一章:

游环胁驱(侯部),阴靷鋈续(屋部)。文茵畅毂(屋部),驾我骐馵(直戍切,去声,上古归屋部)。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屋部)。在其板屋(屋部),乱我心曲(屋部)。

《小雅·楚茨》第六章:

乐具入奏(侯部),以绥后禄(屋部)。

《小雅·角弓》第三章: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屋部)。不令兄弟,交相为愈(侯部)。

《小雅·角弓》第六章:

毋教猱升木(屋部),如涂涂附(侯部)。君子有徽猷(幽部),小人与属(屋部)。

《大雅·桑柔》第十二章:

维此良人,作为式谷(屋部)。维彼不顺,征以中垢(侯部)。

《左传·哀公十七年》繇辞:

阖门塞窦(屋部),乃自后逾(侯部)。

《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侯部)兮,后飞廉使奔属(屋部)。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侯部)。

《楚辞·天问》: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屋部)?隅隈多有,谁知其数(侯部)?

《大雅·文王有声》第三章:

匪棘其欲(屋部),遹追来孝(段氏归幽部,现在一般归入宵部)。

《小雅·采绿》第一章:

终朝采绿(屋部),不盈一匊(觉部),予发曲局(屋部),薄言归沐(屋部)。

《易经·晋》初六:

罔孚裕(屋部),无咎(幽部)。

《秦风·小戎》第一章、《小雅·楚茨》第六章、《小雅·角弓》第三章、《大雅·桑柔》第十二章、《左传·哀公十七年》繇辞、《离骚》、《楚辞·天问》都是本部侯屋阴入自相押韵,共七处。从考古派的观点说,就证明了以屋承侯的正确性。

段氏为什么屋觉合部、以承幽部呢?段氏在《荅江晋三论韵》(载在江有诰《江氏音学十书》)中最终承认了错误并谈到致误的原因。段氏在信中说:“此条(按,即屋觉分部)最为足下中綮之言。……是说也,精确之极,仆撰表时亦再四分之,而牵于一二不可分者,遂以中辍。洎乎壬子以后,始得孔撝约检讨《诗声类》一书,分举厘然,始为大快,欲改拙书而未暇也。”[4]段氏所说“牵于一二不可分者”,查他的《六书音均表四》,主要是指《诗经》及群经中侯屋与幽觉在押韵中有纠葛。即:上举《小雅·角弓》第六章是幽侯屋通押,(王念孙认为猷不入韵);《大雅·文王有声》第三章、《易经·晋》初六是幽屋通押(王念孙认为非韵),《小雅·采绿》第一章是屋觉通押。段玉裁因为这四处通押,就把觉屋合一以承幽部,把幽觉屋作为一个韵部,即第三部,而认为前举七处是第三部和第四部合韵。用少数否定了多数。我们不是说多数就占据真理,还有语音系统上的考虑。语音是有系统性的。与侯相同性质的阴声韵都有与之相承的入声韵,职承之,药承宵,觉承幽,铎承鱼,锡承支,那么侯就也应该有与之相承的入声韵部,即屋部。

王念孙和江有诰各自进行独立研究,得到屋觉分立、以屋承侯的结论。王念孙说:“又案屋沃烛觉四部中,凡从屋、从谷、从木、从卜、从族、从鹿、从菐、从彔、从束、从狱、从辱、从豖、从曲、从玉、从属、从足、从局、从角、从岳之字,及秃哭粟珏等字,皆侯部之入声,而《音均表》以为幽部之入声,于是《小戎》首章之驱续毂馵玉屋曲,《楚茨》六章之奏禄、《角弓》三章之裕愈、六章之木附属、《桑柔》十二章之谷垢、《左传》哀十七年繇辞之窦逾、《楚辞·离骚》之属具、《天问》之属数,皆不以为本韵而以为合韵矣。且于《角弓》之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晋》初六之罔孚裕,无咎,皆非韵而以为韵矣。”[5]江有诰在《寄段茂堂先生书》中说:“表中又以屋沃烛觉为幽入,有诰则谓当以屋沃之半配幽,以烛与屋觉之半配侯也。”[6]二人的批评可谓中肯。

另外在谐声方面,一字异读方面,侯屋与幽觉也有纠葛。这也是造成段氏不能离析屋觉的原因之一。江有诰以及现代的古音学者一般把《广韵》的屋一等韵、烛韵归屋部,把屋三等韵、沃韵归觉部,但谐声方面并不如此分明。如:旭,从日,九声。九是幽部,但《广韵》旭为许玉切,是烛韵。勖,从力,冒声。冒是幽部,但《广韵》勖为许玉切,是烛韵。顾炎武屋觉相分,故他的《音学五书·唐韵正》勖下注:“以上二字(按:指旭和勖)当改入沃韵。”[7]菐,《广韵》有蒲木和方六二切,蒲木是屋一等韵,方六是屋三等韵。仆,《广韵》有蒲木、蒲沃二切,蒲木是屋一等韵,蒲沃是沃韵。鹜,《广韵》有亡遇、莫卜二切,上推上古音是侯部或屋部,《王力古汉语字典》[8]取亡遇切,定为侯部。但鹜从务声,务从矛声,矛是幽部。

再次,《广韵》大徐音与《广韵》音的参差,也使段误合屋觉为一。豖,大徐丑六切,但《广韵》丑玉切。现在一般取丑玉切,定豖及从豖声之字为屋部。竹,大徐张玉切,但《广韵》陟六切。现在一般取陟六切,定为觉部。赎,大徐殊六切,但《广韵》神属切。现在一般取神属切,定为屋部。穆,大徐莫卜切,但《广韵》莫六切。现在一般取莫六切,定为觉部。筑,大徐陟玉切,但《广韵》张六切。现在一般取张六切,定为觉部。这些都是比较少见的也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二者本来音质就比较近,但不能因此泯灭幽觉和侯屋的界限。

二、以屋承侯的谐声证明

从押韵事实出发是归纳古韵部的根本原则,谐声也是一条重要的依据。同一声符兼谐侯屋也能证明以屋承侯的正确性,因为谐声和押韵在音理上是一致的。

据我们统计,能够兼谐侯屋的声符有11个,如下:

(1)後作声符,可谐阴入。

後。《说文解字·彳部》(以下省去书名):“後,迟也。从彳幺夊者,后也。”[9]大徐音:胡口切。匣母一等开口上声厚韵,阴声韵。古韵侯部。

(2)娄作声符,可谐阴入。

娄。《女部》:“娄,空也。从毋中女,空之意也。一曰:娄务也。”大徐音:洛侯切。来母一等开口平声侯韵,阴声韵。古韵侯部。

数。《攴部》:“数,计也。从攴,娄声。”大徐音:所矩切。生母三等合口上声麌韵。《广韵》[10]有四个反切:所矩切(上声麌韵),色句切(去声遇韵),桑谷切(入声屋韵),所角切(入声觉韵)。数有阴入侯屋异读。

(3)作声符,可谐阴入。

(4)冓作声符,可谐阴入。

冓。《冓部》:“冓,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凡冓之属皆从冓。”大徐音:古候切。见母一等开口去声候韵。古韵侯部。

篝。《竹部》:“篝,笿也,可熏衣。从竹,冓声。宋楚谓竹篝墙以居也。”大徐音:古侯切。见母一等开口平声侯韵,阴声韵。古韵侯部。

斠。《斗部》:“斠,平斗斛也。从斗,冓声。”大徐音:古岳切。见母二等开口入声觉韵。古韵屋部。

(5)主作声符,可谐阴入。

主。《丶部》:“主,灯中火主也。象形;从丶,丶亦声。”我们把主作为一个独立的声符看待。大徐音:之庾切。章母三等合口上声麌韵,阴声韵。古韵侯部。

罜。《网部》:“罜,鱼罟也。从网,主声。”大徐音:之庾切。章母三等合口上声麌韵。《广韵》有两个反切:之戍切(去声遇韵),徒谷切(入声屋韵)。罜有侯屋阴入异读。

(6)具作声符,可谐阴入。

具。《廾部》:“具,共置也。从廾,从贝省。古以贝为货。”大徐音:其遇切。群母三等合口去声遇韵。古韵侯部。

俱。《人部》:“俱,偕也。从人,具声。”大徐音:举朱切。见母三等合口平声虞韵,阴声韵。古韵侯部。

椇。《木部》:“椇,举食者。从木,具声。”大徐音:俱烛切。见母三等合口入声烛韵。古韵屋部。

(7)取作声符,可谐阴入。

取。《又部》:“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司马法》曰:‘载献聝。’聝者,耳也。”大徐音:七庾切。清母三等合口上声麌韵,阴声韵。古韵侯部。

趣。《走部》:“趣,疾也。从走,取声。”大徐音:七句切。清母三等合口去声遇韵。《广韵》有四个反切:七逾切(平声虞韵),仓苟切(上声厚韵),七句切(去声遇韵),七玉切(入声烛韵)。趣有侯屋阴入异读。

齱。《齿部》:“齱,齵也。从齿,取声。”大徐音:侧鸠切。庄母三等开口平声尤韵。《广韵》有两个反切:侧鸠切(平声尤韵),侧角切(入声觉韵)。齱有侯屋阴入异读。

(8)刍作声符,可谐阴入。

刍。《艹部》:“刍,刈艹也。象包束艹之形。”大徐音:叉愚切。初母三等合口平声虞韵,阴声韵。古韵侯部。

齺。——《齿部》:“齺,齿搚也。一曰:齰也。一曰:马口中糜也。从齿,刍声。”大徐音:侧鸠切。庄母三等开口平声尤韵,阴声韵。《广韵》士角切,为入声觉韵。古韵屋部。

(9)谷作声符,可谐阴入。

谷。《谷部》:“谷,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凡谷之属皆从谷。”大徐音:古禄切。见母一等合口入声屋韵。古韵屋部。

螸。《虫部》:“螸,螽丑螸,垂腴也。从虫,欲声。”大徐音:余足切。以母三等合口入声烛韵。《广韵》羊朱切,平声虞韵。螸有侯屋阴入异读。

(11)束。束作声符,可谐阴入。

束。《束部》:“束,缚也。从口木。凡束之属皆从属。”大徐音:书玉切。书母三等合口入声烛韵。古韵屋部。

涑。《水部》:“涑,浣也。从水,束声。河东有涑水。”大徐音:速侯切。心母一等开口平声侯韵。《广韵》有三个反切:相玉切(入声烛韵),桑谷切(入声屋韵),速侯切(平声侯韵)。涑有侯屋阴入异读。

(12)族作声符,可谐阴入。

族。《部》:“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从,从矢。”大徐音:昨木切。从母一等合口入声屋韵。古韵屋部。

嗾。《口部》:“嗾,使犬声。从口,族声。《春秋传》曰:‘公嗾夫獒。’”大徐音:稣奏切。心母一等开口去声候韵。《广韵》有三个反切:仓奏切(去声候韵),苏奏切(去声候韵),苏后切(上声厚韵)。嗾有侯屋阴入异读。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段玉裁.六书音均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61-63.

[4]江有诰.江氏音学十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8.

[5]王引之.经义述闻[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1764.

[6]江有诰.江氏音学十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4.

[7]顾炎武.音学五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429.

[8]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1742.

[9]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73.

[10]陈彭年.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on Duan Yu - ca i ’s Arguments of Rhyming and Xie sheng(谐声)of Houbu(侯部) not Matched by Ru sheng(入声)

DU Heng-li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 fen 041000,Shanxi)

Duan Yu-cai established seventeen archaic Chinese rhyme categories.The third category is You bu(幽部)matched by Jue bu(觉部)and Wu bu(屋部).The forth is Houbu(侯部),but Houbu(侯部)is not matched by Rushing(入声).This does not accord with principle about pronunciation systematicness.The paper prove that rhyme and Xiesheng support the Houbu(侯部)matched by W u bu(屋部).

archaic rhyme category;Houbu(侯部);W u bu(屋部);Rusehng(入声)

H014

A

1004—9975(2011)01—0094—04

2010-07-02

杜恒联(1969—),男,河南南阳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 王俊虎]

猜你喜欢
广韵声韵古韵
九江县民歌三声腔的统计与分析
古韵今和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贺《红叶微刊》上线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声韵格律之美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广韵》所见《国语》文本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