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鸡传染性贫血的诊疗

2011-12-09 08:47史玉颖孙守礼刘玉山郎冬梅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1年4期
关键词:法氏囊农科院免疫抑制

史玉颖 孙守礼 刘玉山 郎冬梅

(1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 济南 250023

2山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 济南 250000)

1例鸡传染性贫血的诊疗

史玉颖1孙守礼2刘玉山1郎冬梅1

(1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 济南 250023

2山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 济南 250000)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圆环病毒科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和骨髓萎缩变色等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疫病。1992年我国证实有此病存在,目前已相当普遍。笔者2010年遇见了几例,现介绍1例如下。

1 发病情况

济南郊区某养殖户2010年6月份从外地引进海兰(白)商品代雏鸡5000羽。饲养到26日龄发病,鸡只大小不均,常见弱小鸡只死亡,每日死亡约10~15只。鸡群7日龄新支二联冻干疫苗点眼,滴鼻,同时颈部皮下注射新支油苗;14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K85)滴口。鸡群发病后曾使用抗病毒药、环丙沙星等药物饮水4天,未见明显好转,于第5日前来就诊。

2 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精神委顿,食欲不振,羽毛蓬松,虚弱、消瘦及大小参差不齐,冠及面部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贫血。个别鸡只皮下出血,未见明显的蓝翅病例。

3 剖检变化

病、死鸡消瘦,胸、腿肌苍白,有点状或斑状出血。心脏变圆,心外膜出血。肝、肺和肾肿大、褪色。严重病例可见肌胃黏膜糜烂或溃疡;胸腺萎缩呈深红褐色;法氏囊萎缩,外观呈半透明状;血稀如水,淡红色或淡黄色,血凝时间延长;最特征的病变是骨髓萎缩变性,由正常的深红色变为淡红色或淡黄色。

4 实验室检查

4.1 镜检: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鸡心、肝和脾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未见有细菌生长。

4.2 血液学检查:采集病鸡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取抗凝血1毫升加入红细胞压积管中,以3000转/分离心30分钟,结果红细胞压积值为20%以下。根据判定标准:正常的红细胞压积值30%以上,红细胞压积值低于27%,且骨髓黄染的判为鸡传染性贫血阳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鸡群感染了鸡传染性贫血。

5 防制

本病目前已有疫苗可供接种预防,但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案,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继发感染。

5.1 淘汰弱、残鸡。

5.2 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防继发细菌感染;饲料和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维生素C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3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鸡舍保持良好的通风,全场用烧碱等喷洒消毒,舍内每天带鸡喷雾消毒1次。

事后回访: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防控,死亡逐渐停止,剩余病鸡逐渐康复,但鸡群总是不如同龄正常鸡群。

6 体会与讨论

6.1 鸡传染性贫血是鸡的免疫抑制病之一。感染后除了引起的特定病变外,最普遍的危害还是它所造成的整个鸡群的免疫抑制。虽然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但感染鸡出现免疫缺陷,当受到其他病毒或细菌侵袭时,变得更为易感。

6.2 采取综防措施,做好马立克氏病(MD)、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等其他免疫抑制病的预防接种,可降低鸡群对本病的易感性。MD、IBD与传染性贫血(CIA)都是对雏鸡危害严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雏鸡免疫系统不成熟,若同时感染或先后感染IBDV和CIAV时,会严重损伤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增强感染力和致病力。

6.3 目前虽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使用抗生素可防止并发或继发感染。饲料中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可减缓病情,降低死亡率,对缩短病程及病鸡的耐过康复有积极作用。

6.4 该病的传播方式是垂直传播,种鸡一般呈隐性感染,但感染病毒的种蛋孵出的雏鸡,则呈显性感染。所以,养殖户在引进雏鸡时,一定到有资质的种鸡场或卫生条件较好的孵化场购买。

6.5 注意鉴别诊断:MD、IBD可导致淋巴组织萎缩,但不会在自然感染的雏鸡中引起贫血;原虫病、磺胺类中毒和霉菌毒素也可引起贫血,但它们都有肠道出血和血便的变化。

S858.31

B

1008-3847(2011)04-0034-02

李斐

猜你喜欢
法氏囊农科院免疫抑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科技创新结硕果
——云南省农科院发布110个杧果新品种
安徽农科院研发新型野外阳光型人工气候室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Ghrelin 对IBDV感染雏鸡法氏囊T 淋巴细胞浸润的影响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西罗莫司不同血药浓度对肾移植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