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然观对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2011-12-10 09:46
关键词:自然界马克思人类

高 锐

(延安大学 学报编辑部,陕西 延安 716000)

一、中国生态环境现状

伴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蔓延,中国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导致了资源大量浪费和环境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也渐趋紧张,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但是,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据2011年4月21日的《人民日报》载,我国环境压力居世界首位,主要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环境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1]具体表现:一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一方面,中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水平却较低。“人均耕地少,排世界第67位,高质量的耕地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加之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2]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另一方面,中国对资源的利用率很低,浪费比较严重,结果导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如今中国45个主要矿种在14年后将剩下6个,石油5年以后将60%以上依靠进口,木材铁矿等等也统统要依靠进口。中国GDP占世界4%,却消耗了全球26%的钢,37%的棉花、47%的水泥。传统工业化需要的三大自然要素,一个是土地,一个是水,一个是矿产资源,中国已耗损大半。”[3]有限的资源加上低效率、不合理的利用,生态危机日益凸显。二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环境的污染,其中由工业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有资料显示:“我们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是全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世界第一,碳排放是全世界第二,十年以后第一。我们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的严重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工业危险废物化学物质处理率不足30%。三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四亿多城市人口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其中1/3的城市空气是严重污染。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了16个,一多半的城市空气不达标,山西几乎全不达标。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3]三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现象也比较严重。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介绍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时指出:“截止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3.1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和18.03%。”[4]中国的水土流失也非常严重,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公布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时指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8%;风力侵蚀195.7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0.4%。”[5]土地、水、矿产、空气等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的利用、环境的污染、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导致人们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生产活动受到影响。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还可能会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的生存环境的恶化,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资源、环境污染所引发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可见,中国生态环境的上述现状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并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此,探讨马克思的自然观,寻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支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的涵义

马克思首先从本体论的角度理解自然的概念,认为自然是一切存在物的总和。它既包括“存在于人之外的自然”,也包括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是整个世界、宇宙和存在。正是基于此,马克思把自然理解为人的“真正本体论的本质”,强调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6]131-150在强调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又把自然看作是人的环境的自然。他认为,自然界的发展使得人作为一个对立面在自然界中产生。自然是人和社会的外部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此种意义上的自然已不再是整个世界,而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自然界称之为“感性的外部世界”,认为它给人提供自己生存的生活资料和进行劳动的生产资料。离开这种“外部世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便无法进行,人的生命之延续也无法实现。自然界对人来说,是“赖以生活的无机界”,是“人无机的身体”。[6]95与此同时,马克思把自然看作是人的活动的要素,也就是,自然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自然界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它为人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源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7]560所以,“过于富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离不开引带一样。它不能使人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必然性”。[7]561当然,自然作为人的生产活动的条件和环境是通过劳动,将“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这时候的自然是进入人类活动、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之中的自然,这是在外部自然条件下把人自身的自然能力激发起来的自然,是人的自身自然支配外界自然物质的自然,是两种自然在人的活动、人的劳动中的统一。

(二)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根本方式

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表现为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自然对人的客观实在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为了让人们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在确定除开物质、精神何为第一性的问题之外,抽象地讨论先于存在的自然界没有任何现实意义。”[8]劳动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的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6]95正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人和自然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然化,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互动。自然的人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通过劳动使自然具有了属人的性质,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主体能动性。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求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6]97可见,人与动物不同之处就是,人总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使自然朝着有利于人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所谓人的自然化就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广泛地掌握和同化自然力,将自然规律纳入自身,将大自然无比丰富的属性化为人的主体能力。马克思说,人通过“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自己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化”。[9]

综上所述,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一体化的关系,即人一方面要施展自身的主体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本性、需要,把客体自然改造为适合为自身需要的人化自然,使客体自然的发展服务于人类;另一方面,人又要受制于自然,他必须顺从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所欲为。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既表现出自然对人的限制,又表现出人对自然的超越,即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辨证统一。

(三)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主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自然固然具有先在性,但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是彼此制约的。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而形成——尽管以一种异化的形式——的自然界,才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6]128这就是说,现实的、人化的自然界,是离不开人类历史、离不开人类社会生产的过程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通过劳动作用于自然界,通过工业形成自然界的历史。劳动使人成为社会的人,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社会的关系,使人改造自然的活动成为社会的活动。正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才实现了真正的统一。“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而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6]122

然而,在异化劳动和私有制存在的条件下,人与自然的统一不可能真正实现。如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越是能从自然界获得更多的东西,他就所得越少,“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对于通过劳动而占有自然界的工人说来,占有就表现为异化”。[6]93-102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人与自然的异化现象?马克思认为必须铲除产生异化的社会条件,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真正解决”。[6]120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化了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7]926

总之,马克思的自然观始终以人和自然的关系为研究主旨,在强调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实在性的同时,突出了人的中心地位。马克思一方面看到了自然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位,主张人通过劳动实践改造自然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但马克思也认为,人对自然的改造应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然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一个过程,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进程。在人的发展早期阶段,人与自然处于原始统一的状态,这种统一表现为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和无助;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狭隘的,它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狭隘关系决定的。在近代,人在自然面前确证了其主体性,但人却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向“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来统治自然界,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破坏,这一切都根源于私有制和异化劳动。只有变革社会制度,完善社会关系,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到那时,人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6]123显然,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对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马克思自然观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确立主客一体化的人与自然新型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具有客观规律性。分析造成中国当前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局势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没有准确理解自然的含义和特性,即我们只从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强调自然界对人类的有用性,而忽视自然界作为客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性;只强调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性,把自然界当作纯粹被动的客体,不顾及自然作为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如一些地方政府只强调开发当地的资源,发展当地的经济,而不顾及当地的环境保护。当环境污染同地方经济发展相矛盾时,他们就把重心偏移到地方利益上。正是这种人与自然“主客二元对立”的关系造成了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马克思的自然观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并存的“主客一体化”的关系。人首先要维持自己肉体组织的存在。从这方面来说,人和动物一样,是依赖自然界的。人从自然界获取维持生命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只有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人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才能构成人类社会,形成人类历史。人作为主体对自然具有能动性,但人类要通过实践活动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能量,就必须遵循自然界所具有的客观规律,否则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自然作为客体,它也有自己存在的客观规律。自然是一个巨生态系统,它的演化是无限发展过程,因为生态系统是物质循环系统,生命生生不息,生物圈在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转化、再生。循环使生态系统成为自我维持系统,强大的再生能力或自我修复能力使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自然的自我调节或再生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这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的价值和规律的认识程度及其对自然的作用力的大小。如果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力小于它的再生能力或自我修复能力,生态系统将会得以持续发展,反之,它的生态平衡系统和发展规律就会遭到破坏,当然它也就会对主体实施反作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如地震、海啸、沙尘暴等)来报复人类。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须抛弃过去那种只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的“主客二元对立”的关系,用马克思的整体世界观和生态平衡观来确立人与自然“主客一体化”的新型关系,也就是,在和谐社会中,我们既要关注人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又要关注自然的生态平衡系统和客观规律,尊重和爱护自然,把人类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寻求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二)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长远效应的科学实践方式

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而不科学的实践方式会导致人对自然不合理的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采取了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的粗放式发展方式,结果,这种发展方式确实使我国的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资源却遭到了掠夺性使用,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和破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失衡。在管理心理学中,把“由于短期行为而引发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称之为短期效应。其实,我们采取的这种粗放式发展方式就是一种短期效应的发展方式,也正是追求这种短期效应,使我国遭到了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的紧张局势。

马克思从正面告诉我们,“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求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6]97恩格斯从反面告诉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绝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0]可见,在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中,人既要遵守自然规律,又要使自然朝着有利于人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追求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长远效应。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必须抛弃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单一发展方式,转变为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既要使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又能要使自然的生态系统得以平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当然,要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就必须创造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如:制定战略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技术创新、追求新能源的利用、完善政策法制保障等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加强完善社会公平机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

社会制度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根本的保障。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不单纯是人运用技术工艺去改变自然,也不单纯是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为指导去对待自然”。[11]科学技术和人的价值理念的改变虽然可以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但是要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讲,要靠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社会化了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7]926合理的制度和社会秩序能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而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

当前,中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推动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机制。首先,我们要在国际间真正确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政治方面,确保我国与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共同协商、共同发展的权利,坚决抵制那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不公平行为;在经济方面,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我国应与世界各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进一步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抵御少数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和输出或转嫁工业污染的行为,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其次,我们要在国家内部努力消除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完善和健全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坚决杜绝行业垄断,严防某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利益差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化公为私,从而对资源进行破坏性和掠夺性的使用。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实现人人在资源占有和利用方面的公平原则。只有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平机制,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异化问题,从而能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之,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当前,我们每位公民都必须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既不要像古代那样做自然界的奴隶,也不要像近代以来那样做自然界的敌人,而应该做自然界的朋友,爱护自然,培育自然,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这样的“人化自然观”才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武卫政.我国环境压力居世界首位[N].人民日报,2011-04-21.

[2]闻艳.我国自然资源预警[EB/OL].http://www.eedu.org.cn/Article/es/esbase/resource/200804/24412.html.

[3]潘岳.中国环境问题的思考——潘岳副局长在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tianya.cn/C/worldlook/1/141532.28.shtml.

[4]祝列克.国新办就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举行发布会[EB/OL].http://big5.china.com.cn/zhibo/2011-01/04/content_21650952.htm.

[5]周生贤.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http://www.sepa.gov.cn/gzfw/xzzx/wdxz/201006/p020100603551 633387739.pdf.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周义澄.自然理论与现时代[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90.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1.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384.

[11]张尚仁.社会历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19.

猜你喜欢
自然界马克思人类
马克思像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