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间自下而上的互动博弈
——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为例

2011-12-15 06:50陈建先
重庆行政 2011年2期
关键词:中央政府最大化中央

□陈建先

我国政府间自下而上的互动博弈
——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为例

□陈建先

博奕论的精髓——“交互的决策论”。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过程中体现为:中央战略对地方有利时,地方政府顺应地执行,而对地方不利时,则会遭到其抵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集中体现出地方对中央采取的博弈策略;与此同时,地方战略的实现,需要中央的政策倾斜,尤其是战略定位,如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等。而主动地将地方发展战略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博弈策略,如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可视为其经典,这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自下而上(特指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的策略互动博弈范式。

一、政府间自下而上博弈的现实意义

《意见》从酝酿到正式出台,经过中央与地方的反复互动博弈:国务院、各部委办、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多次探讨论证,并且进行了方方面面的利益调节,历经10个月,最后找到利益均衡解。将重庆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即提出重庆发展战略“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我全国统筹城乡提供示范的需要,是形成沿海与内陆联动开发开放新格局的需要,是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意见》明确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战略任务,赋予了一系列“黄金定位”,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既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又抓住了重庆发展战略的关键。

中央(政府)利益是整个公共利益最集中的代表和体现。中央利益具有与公共利益一致性的稳定基础。地方利益既有与公共利益的一致性,又具有明显的地方独特性,即具有双重特性。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实质上就是国家整体利益和地方局部利益的博弈。如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放在博弈框架中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中央有“开放”与“封闭”的选择,地方有“积极”与“消极”的选择,两两组合共有四种情况(如矩阵图):

情况1:中央“开放”,地方“积极”的组合。 中央“开放”并得到地方的合作,能实现中央利益的最大化(增长200个单位)。地方政府在努力发展地方经济时,虽会因服从中央利益而损失小部分的收益,但仍然可以得到自身的发展(增长50个单位)。二者选择此策略是各自理想的优势策略,是一种变和博弈(博弈方都有各自的收益值)[1]的结果,也是一种纳什均衡状态。

情况2:中央“封闭”,地方“积极”的组合。中央政府采用“封闭”时,自己的收益不高(增长80个单位)。同时,地方积极性受到影响,与中央发展战略不合拍,收益没有增加(增长0个单位)。呈现出的是一种零和博弈(即博弈各方不管采取何种策略,各自收益之和都是零)[2]。

情况3:中央“开放”,地方“消极”的组合。虽然中央是“开放”的,但地方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增长80个单位),与中央发展战略发生偏离,中央发展处于停滞 (增长0个单位)。中央和地方的总增长不高,呈现出的是一种零和博弈。如果地方自身利益需求与公共利益需求发生冲突时,地方政府的合法性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诺斯悖论”的境地。

情况4:中央“封闭”,地方“消极”的组合。中央与地方均力图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二者利益均无法实现(双方增长0个单位)。呈现出的是一种典型零和博弈,是最为典型的“公地悲剧”的结果。

从现实层面分析,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并非处在这样单一的假设前提条件下。但是,无论前提条件如何变动,中央与地方政府都是在不断地变更策略过程中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进行着不断的利益博弈,从而造成了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互动。而只有二者长期的重复博弈,才会出现中央“开放”和地方“积极”的策略选择组合。所以,中央应坚持“开放”的理念(自上而下的博弈),地方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自下而上的博弈)。尤其是地方更应考虑如何将地方发展战略与中央发展战略达到“吻合”、一致,地方政府应更多地思考如何把握中央政府制度供给的意愿,以及向中央政府索取制度创新权所允许的程度。即能够成功把握这两者的便是获利最多的地方政府,反之,则可能获利较少。因此,只有地方政府“积极”、“自下而上”的互动策略博弈,才能得到中央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即将地方发展战略提升到中央发展战略。这种自下而上的策略选择,符合博弈的特征、理念——互动、双赢。所以,这种自下而上的博弈策略模式是现实社会中的经典博弈实例。

二、政府间自下而上博弈的理论价值

政府间自下而上的博弈范式,将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其理论价值:将单向的零和博弈转变为互动的变和博弈;将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将有限的一次博弈转变为无限的重复博弈。

第一,转变博弈理念。从“中央与地方的博弈策略”的矩阵图分析,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中,中央政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限制地方利益的无限膨胀,地方政府为谋求自身经济发展而与中央政府进行博弈。但就博弈双方而言,中央过分“封闭”会严重影响地方的积极性,以致影响公共利益的整体实现;而地方追求利益最大化,则会造成公共利益无法实现。因此,只有第一种博弈模型才是变和博弈(“开放——积极”),而其它三种均为零和博弈 (“封闭——积极”、“开放——消极”和 “封闭——消极”)。虽然在第一种博弈模型中,地方利益不是最大化(只增长50个单位),第三种博弈中,地方利益可增长得更多(80个单位)。为什么我们不主张地方政府选择第三种博弈策略呢?其主要原因是这种博弈是不可持续的,只能获取短期的利益。第一种博弈虽然地方没有做到利益最大化,但是是可持续的,能够获取长期的利益。那么,怎样在现实社会中更多的出现第一种博弈策略组合?最重要的是无论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二者都应树立博弈的理念——均衡、合作、双赢、共赢,从重复博弈思考,从长期博弈着手考虑、从公共整体利益出发。

第二,重塑合作博弈。一般来说,非合作博弈(强调个体理性)关注的是人们交互的短期关系,合作博弈(强调集体理性)关注的是人们交互的长期关系。而人们的交互方式更多是长期(重复)关系,也即合作关系。2005年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颁奖词提到:“在现实世界,长期关系比短期关系更加容易合作,并且具有效率更高的博弈结果,因此一次性博弈往往有失偏颇,罗伯特·奥曼通过对重复博弈原创性的全面研究,很好地诠释了长期中的合作行为”[3]。在博弈过程中,人们都为自己寻求利益最大化,其实合作是一种可以创造博弈各方“共赢”、利益最大化的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利益博弈时代,一切合作都可能演变为冲突,而一切冲突都可能演变为合作,合作博弈的关键是集体如何实现联盟,以达到最后均衡双赢的结果。“选数博弈”是最能表现出这种均衡的状态,即两个人你选一个数我选一个数,当两人选的数相同时两人都得到奖励,否则就一无所获。在这个博弈中,均衡点有无数个,那么实际会出现哪一个均衡点呢?大多数人选择1,因为1是最小的正整数,这就是默许交流[4],亦协调。现实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均属于此种博弈。这个博弈实际上是一个协调、均衡的过程,如甲利益与乙利益不一致性,甲的预期利益与最终实现利益不一致性时,要么二者均受损,要么其中一方受损;而当二者利益一致时,双方都收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都得以实现,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

第三,探索重复博弈。从“中央与地方的博弈策略”矩阵图可以看出,地方政府采取“消极”策略,虽然能够得到“80”的收益,但这只能是短期的收益。而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策略,虽然只能得到“50”的收益,但这是长期的收益。这也说明,如果是有限的、短期的博弈并不能带来合作,只有无限的、长期的重复博弈才会带来合作。战略是长期的目标规划,因此地方政府不能因短期的“利益”而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地方发展战略必须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才有可能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同样,中央政府在思考地方政府利益时,不是一味地否认地方政府利益,而是力求在满足全局利益的前提下考虑地方利益,以达到整体利益的均衡。为实现其目标,应建立新的博弈规则——重复博弈。而主动地将地方发展战略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博弈策略,如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从酝酿到正式出台,经过中央与地方的反复互动博弈:国务院、各部委办、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多次探讨论证,并且进行了方方面面的利益调节,最后达到找到利益均衡解其可谓是重复博弈的一个典型范例。

(本文为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政府公共决策利益博弈的路径和机制研究”(NO.09XZZ011)的阶段性成果;论文作者为项目负责人)

[1]王佃利,曹现强.公共决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275.

[2]王佃利,曹现强.公共决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274.

[3]吕本富,刘正涛.人类交互方式的范式分析:冲突与合作[J].北京:管理评论,2007.10.3.

[4]郭其友,李宝良.冲突与合作:博弈理论的扩展与应用[J].上海: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1.9.

作者:重庆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中央政府最大化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元明中央政府治藏宗教政策不同特点成因分析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