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实证分析

2011-12-14 09:14马健
重庆行政 2011年2期
关键词:新生代重庆市农民工

□马健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实证分析

□马健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1980年、1990年代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他们生长在农村,初高中毕业后进入城镇就业,或是自幼随打工的父母在城镇长大。2011年2月2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助其发展的对策。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既和传统农民工一样面临共同的问题,同时又具有自身的新特征和新诉求。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统筹做好农民工各方面工作压力增大,切实加强技能培训、实施就业帮扶、提供社会保障、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维护合法权益等农民工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的实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基于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2010年的调查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试图从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的就业状况分析入手,提出我们课题小组的对策、建议。

一、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被称为“无根的一代”,在农村长大却对生长的土地没有太大的眷恋,在城市拼搏却总感觉不被城市所接纳,缺乏归属感。截止到2010年底,重庆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为445.8万人,占重庆市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人数的52.45%,其中在主城区务工的人数约为188.6万,占全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的42.3%。现代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进军城市大军的新生力军,并且占据半壁江山,也日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力量,这一群体也逐渐的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一是文化程度概况。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有近一半的比例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高中及同等学历占39.2%、大专及以上占12.6%。我们课题小组认为,重庆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低是导致其技术能力低以及工资低的根本原因。技术能力低而从事低工资的工作使得新生代农民工陷入就业的困境中,种种不利的情况会使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不断降低,并且很有可能诱发出现就业心理问题。见表一。

?

没有获得任何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占60.2%,获得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占17.5%,获得中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占19%,获得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占3.3%。见表二。

?

二是就业分布以及工作概况。重庆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为加工业、服务型行业和建筑业,其中加工业占30%、服务业占30%、建筑业为23%、其他占17%。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加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其中月平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9.7%,在800元至1500元的占43.7%,在1500元至2000元的占32%,在2000元至3000元的占11.2%,在3000元以上的占3.4%。

三是社会保障概况。重庆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工作的年限都为一年到五年之间,虽然年限不长,但是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意识却较老一辈农民工有着明显的提高,他们当中参与社会保险的偏好比例依次为医疗保险43.2%、养老保险16.5%、工伤保险15.3%、失业保险11.1%、生育保险2.8%。在打工单位参加了养老保险的有25.6%,在农村老家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19.1%,自己定期存钱养老的有18%,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的有7.4%,考虑养儿防老的有4.6%,未采取任何养老防备措施的有25.3%。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租房比例极高,选择独自租房的有35.5%,选择与父母共同租房的有25.4%,选择单位提供住宿的有16.9%,选择寄宿在别人家的有13.2%,选择自购房的有9%。

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进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并必将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该群体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点、新诉求和新问题,这些诉求和问题的积累已经开始显露出对我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幸福及其个人发展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建议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采取“保障职业发展、鼓励扶持创业、满足生活需求”的方式:即一是通过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养及技能,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为其实现职业发展愿望提供保障;二是愿意回到农村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不可能还会继续父辈的粗放种植为生,同样,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推进,势必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为此,我们应大力鼓励和扶持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极大地丰富社会需求。同时,有意在城市创业的农民工,虽然有一定资金、技术积累,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需要政府积极的鼓励和扶持政策,让其逐步发展壮大;三是政府和用人单位有责任和义务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文化等物质、精神各方面的正常诉求。只有这样,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到职业发展有望、创业扶持有道、生活诉求有保,才能让他们真正幸福起来,才能让他们逐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变,由普通工人向创业者的转变。具体而言,我们应从加强技能培训、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土地适度调整、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加大公共服务力度五个方面入手,积极稳妥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一是加强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创新培训模式,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创业人才培训等,多层次地加大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切实将新生代农民变为 “专业农民”,将新生代农民工变为“技术工”或创业者,切实解决他们的衣食之忧。

二是完善政策配套。虽然近年来,我市在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廉租房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一些有益探索,但还应继续完善帮助解决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政策,更好地为农民进城落户做好服务;研究农村土地和资产权益保障以及促进其货币化、资本化的问题,增强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发展的能力;研究为农民工进城提供住房保障的问题,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工在城镇的住房需求;研究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研究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障水平的问题等,逐步完善政策配套。

三是积极鼓励创业。重庆市应该全面实施引导返乡创业和鼓励发展微型企业,这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010年,重庆引导回返乡创业户、返乡创业者带动就业发展的实例证实了引导返乡创业可以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诞生了1万多个微型企业,带动了10万人就业。为此,建议继续实施积极的鼓励扶持政策。首先财政要加强保障,要将扶持返乡创业、微型企业的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体制和机制。其次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鼓励和扶持创业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微企创业的资金担保机制。同时,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也要针对自主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合理的政策探索,扩大贷款对象范围,放宽贷款条件,下放审批权限,提高贷款办理效率。第三,在已有税收优惠的基础上再加大优惠力度,逐步扶持壮大重庆市农民工创业群体。

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户籍改革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批准号:2011HQZZW03).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

[2]曾一春.教育培训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梦[N].中国教育报,2010

[3]郑莉.王娇萍.代表委员呼吁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个性化培训[N].工人日报,2010

[4]韩云鹏.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10(31)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新生代重庆市农民工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