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至十八世纪土鲁番王统研究之考述

2011-12-18 02:54郭胜利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阿力世系研究

郭胜利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研究所 河南 开封 475001)

十四至十八世纪土鲁番王统研究之考述

郭胜利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研究所 河南 开封 475001)

土鲁番王统之研究是为明代土鲁番研究之重要部分,但囿于史料、语言诸因素形成了诸家争鸣之局,目今尚未形成定论。本文在此对中外诸家之研究进行梳理比对,从中探索造成之缘由及研究之思路,以为后来者研究之便。

叶尔羌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土鲁番;王统

土鲁番王统,是为明代土鲁番研究之一历史存疑,有关其考述研究,不绝于书。但是至今未有一历史定论,自是各书一家,各成一言,这为后来者涉足造成了些许困惑,究其诸家之言,何者方为盖棺之论。笔者学浅识薄,不敢在此妄加评论,但为方便后人研究之故,在此就明代土鲁番王统之研究做一概述,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就纵横两向试行比对,从中探索前人研究之思路,以便后来者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

一、土鲁番王统之研究

关于土鲁番王统之研究,究其何者为限,诸家亦是各成一言。

林幹、高自厚先生在《回纥史》之附录《明代前期畏兀儿各部首领世系表(三)土鲁番政权》中记载其世系大略如下:

赛因帖木儿 -尹吉察儿 -病哥帖木儿 -锁恪 -锁恪之弟 -猛哥帖木儿 -也先帖木儿-巴剌麻儿 -也密力火者 -阿力 -阿黑麻 -满速儿 -沙 -马速。[1]

对于林先生的观点,刘国防在《关于明代前期土鲁番统治者世系的几个问题》[2]中做了进一步的纠正与补充,刘先生在文中指出:自黒的儿火者汗至歪思汗时期,土鲁番地区,一般来说,是东察合台汗国领土的一部分。因而其统治者就只能是东察合台汗国之汗或汗室的某个成员。而在15世纪上半叶,能称得上是土鲁番地区统治者的,可能仅为哈散王子 (魏良弢先生疑为黒的儿火者汗之后裔速檀哈散)一人。

究其如何对土鲁番王统进行划分,孙振玉在《明代别失八里(含亦力把里)-土鲁番王统考述(从黒的儿火者至速檀·阿黑麻)》[3]一文起首就言:本题目所揭示的这一段历史是东察合台汗国的一部分,作者在此亦置土鲁番王统与东察合台汗国研究之中。在文章中孙先生对别失八里、土鲁番王统做了系统性总结:

赛因帖木儿 (万户)-尹吉察儿 (头目) -巴剌麻儿答失里 -也先不花 -革力虎力(头目)-也密力虎者 -阿力 -羽奴思 -速檀阿黑麻。

有关土鲁番王统之记载,今人研究多取之于明人史料。目今国内有关土鲁番、哈密史料之集大成者莫过于陈高华先生,陈先生在《关于明代土鲁番的几个问题》[4]中运用所搜集到的汉文史料对土鲁番王统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陈先生在吐鲁番速檀世系中指出,自永乐五年(1407年),土鲁番地面三城首次入贡,土鲁番和柳城的首领尚保留元朝的官衔,因之未入土鲁番速檀世系之列。因之陈先生认为土鲁番速檀世系首从也密力火者始,其世系依次如下:

也密力火者 -阿力 -阿黑麻 -满速儿 -满速儿子沙、弟马黑麻 -沙之弟马速 -马黑麻 -土鲁番酋速檀马黑麻阿力卜把都儿 -土鲁番速坛阿卜纳西儿阿黑麻 -土鲁番速坛马黑麻虎答遍迭 -土鲁番王哈喇哈夫 -土鲁番速坛阿黑麻王 -土鲁番王阿都剌因。

但同时自嘉靖二年(1523年)起,土鲁番称王号者始多至十一二人,嘉靖十二年 (1533年),竟多至七十五王,1593年时,土鲁番称王者竟达一百一十人。虽然诸王遍地,但是真正能纳入土鲁番王统的也只有东察合台汗国诸王之后裔。

对土鲁番王统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莫过于魏良弢和田卫疆两位学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魏先生先后发表了《明代及清初土鲁番统治者世系 -兼述东察合台汗国之变迁》[5]、《东察合台汗国与叶尔羌汗国统治者世系年表》,[6]魏先生在前文中通过对中外史料的综合应用,结合汉文史料比对考释,对十四世纪末至十七世纪晚期土鲁番统治者的世系列表如下:

王子哈散 -也密力虎者王 -速檀阿力 -兀隆各 -速檀兀也思 -速檀阿黑麻 (汗)-速檀满速儿(汗)-速檀沙 (汗)-速檀马速-速檀马黑麻 -速檀马黑麻阿力卜把都儿 -速檀阿卜纳西儿呵黑麻 -速檀马黑麻虎答遍迭 -速檀阿卜剌因 (汗)-苏鲁谭阿布伦木汉默德阿济汗 -巴拜汗。

土鲁番速檀 (王)世系,史籍记载较为模糊,特别是明朝末年,西域诸地称王称侯者不知几人,因之,田卫疆先生在《明哈密、土鲁番速檀 (王)世系补正》[7]中只对土鲁番速檀世系进行考证,列出了较为详细的速檀世系表:

也密力火者 -阿力 -阿黑麻 -满速儿 -沙 -马速 -马黑麻 -马黑麻阿力卜把都儿。对于马黑麻阿力卜把都儿之后诸速檀,田先生认为由于明朝后期土鲁番地区分裂为许多不相统属的地面,主要世系史载不明确,且与上述速檀(王)没有明确的世袭关系,故万历十一年后之世系从略。之后,田先生在《关于明代吐鲁番史若干问题的探讨》[8]中对这一遗留问题做了补充:马黑麻阿力卜把都儿在位四年,后为其后代速檀阿卜纳西儿阿黑麻袭立。但是仅仅四年之后,西部在位的阿不都·哈林 (拉失德汗之子)册其侄马黑麻虎答遍迭为东部地区的汗。至是,东西两部皆归塞德汗后裔管辖。马黑麻之后由其子阿都剌因继位,阿不都拉继阿都剌因之后攻占了阿克苏、鸭儿看,把东部土鲁番地区由其子阿布勒·默罕默德 (其给清朝奏折中称为阿布勒·阿哈默特,或苏鲁檀·阿木伦·木汉默德·阿济汗)管辖。

有关土鲁番王统之问题,国外也有学者作了专题研究,其中为代表的有M·罗萨比[9]、小田寿典[10]、阿基穆什金[11],前两位学者使用的资料主要是汉文史料《明实录》和穆斯林史料《拉失德史》,不再进行赘述。在此需要提出的是阿基穆什金,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挖掘新的穆斯林史料,修订和补充了前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年表研究中的错误和空缺,并且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叶尔羌汗国统治者的世系和年表。

统治者名册:

秃黒鲁帖木儿 -也里牙思火者 -黒的儿火者 -沙迷查干 -马哈麻 -纳黑失只罕 -失儿阿里·乌黑阑之子歪思 -失儿马黑麻 -歪思之子也先卜花 -笃思特马黑麻 -笃思特马黑麻之子怯伯、速檀乌黑阑 -歪思之子羽奴思 -羽奴思之子速檀马哈木 -羽奴思之子速檀阿黑麻 -阿黑麻之子满速儿 -阿黑麻之子速檀赛德 -赛德之子阿不都拉失德 -满速儿之子沙汗 -阿不都拉失德之子阿不都哈林 -满速儿汗之子马黑麻 -阿不都拉失德之子麻法默德 -麻法默德之子疏扎丁阿黑麻 -疏扎丁阿黑麻之子阿不都剌帖夫—即阿丁阿黑麻速檀(帖木儿速檀)之子速檀阿黑麻(福剌德汗)-帖木儿速檀之子速檀马黑麻 (乞力赤汗)-速檀阿黑麻(福剌德汗)-阿都拉汗之子阿不都拉 -阿不都拉之子伊思玛业勒汗 -速檀赛伊特巴巴汗之子阿不都拉失德 -速檀赛伊特巴巴汗之子玛舍玛特额敏 -速檀赛伊特巴巴汗之子马黑麻木明(阿克巴什汗 1694 -1695)。

对于阿文之中年代不确之弊,魏良弢先生在《东察合台汗国与叶尔羌汗国统治者世系和年表-对阿塞穆什金 <察合台兀鲁思东部统治者年表>的补正》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考正补充。魏先生断叶尔羌汗国于伊思梅尔 (1670-1680)之时,且自 1570年始,土鲁番地区就为拉失德汗之后裔长期统治,一直到 1680年卫拉特占领这一地区。

二、土鲁番诸王之争鸣

土鲁番王统之研究,除了断代及王系方面的不一外,在诸王研究之上诸家也存在着一定的争鸣。

阿力之悬疑。土鲁番速檀阿力,究竟为何人,史籍所载与后人考证多有不一。刘国防认为,阿力可能就为《拉失德史》所载之异密·速檀·阿里·扎剌思,其由概有如下:其名字相似,汉文与穆斯林史料比对之历史活动基本吻合;写亦虎仙“速檀阿力病故,罕慎复将哈密城夺守”;[12]海答儿之《拉失德史》较可为信史,因之作者认为“两者即为同一人”。对于此论,孙振玉在《明代别失八里(含亦力把里)-土鲁番王统考述(从黒的儿·火者至速檀·阿黑麻)》一文中从两方面加以考证:其一,《拉失德史》之关于扎剌思家族投靠瓦剌酋长也先大石的儿子阿马桑赤·大石,该家族的速檀·阿里·扎剌思曾控制过土鲁番政权。而速檀·阿里·扎剌思在与明朝交往或明朝的有关文件中只称名不称姓,“力”当是“里”之同音异译;其二案汉文史籍所载,阿力当政以后与瓦剌关系是友好的。此一观点日本学者堀直[13]与小田寿典[14]支持。

而罗萨比则通过某些事件的比较得出结论,认为阿力与羽奴思同为一人,[15]王治来也“疑羽奴思与阿力本系一人而二称”。[16]关于羽奴思即阿力之观点,田卫疆先生对此做了充分的考证,其证据主要是:明代回纥文书《高昌馆课》的内容确凿地说明羽奴思汗在哈密呆过;笃思特马黑麻卒年、羽奴思入主阿克苏称汗、《明实录》及《明史》首见阿力以土鲁番王名义到中原朝贡此三个历史事件时间上的一致。[17]其后又在《关于明代吐鲁番史若干问题的探讨》[18]中补充:汉文献中的“阿力”符合羽奴思的文化背景,或是其当时的宗教名称;明抄本《高昌馆课》第 37篇中所谓羽奴思使臣都督赛亦虎仙朝贡的函文似乎也证实了其双重身份。[19]

阿力是否即为“速檀·阿里·扎剌思”或“羽奴思”,对此,魏良弢先生也做了一番考证。魏先生认为:根据《明实录》卷一九四,成化十五年(1479年)九月甲子之记载,[20]与《拉失德史》克伯速檀被部下所杀,并将其头献给羽奴思汗[21],由此证羽奴思在阿力死后尚在人世。虽则在明人笔记、奏书等记载“阿力死,其子阿黑麻嗣为速檀”之记载,[22]但其是依土鲁番使臣译言,是阿黑麻为嗣承阿力合法资格,以便继续与明朝通贡之诈称。其次写亦虎仙来朝后,明人史料关于阿力与阿黑麻之记载又变成了“阿力病故,弟速檀阿黑麻立”,[23]阿力可能为黒的儿火者汗之后裔,而后来之穆斯林史学家对于阿力史料之失载,是为造成史料混乱之原因。对于“速檀·阿里·扎剌思”魏先生认为:阿力死年 (1478年)与阿黑麻处死“速檀·阿里·扎剌思”之年 (1487年)相去甚远,而阿黑麻臣服之地是为蒙古斯坦,没有包括畏兀儿之地 (土鲁番地面),阿力故时,阿黑麻方十二三岁,其能否镇压“速檀·阿里·扎剌思”尚属未知。因之阿力不为“速檀·阿里·扎剌思”。其应为“阿黑麻同辈次上的兄弟”。[24]

秃黒鲁帖木儿之身世。关于秃黒鲁帖木儿身世,海答儿在《拉失德史》中记载:“秃黒鲁帖木儿是也先不花之子”,[25]阿布尔·哈齐在《突厥世系》中也对此有所记述:“察合台汗的一位后裔叫也先不花,别名伊勒·火者,他的儿子脱古鲁克·帖木儿 (秃黒鲁帖木儿)”,[26]而在 15世纪成书的《贵显世系》之中,秃黒鲁帖木儿却为记载成都哇之子叶密立·火者之子,[27]宏达密儿在书中对此也进行了印证:“也先不花一生始终统治者察合台汗国西支,直到死时未变,而在‘蒙兀儿斯坦’自立汗的显然是都哇的另一子亦迷里火者”,[28]对于叶密立·火者与也先不花之身份,14世纪 20年代成书的波斯文史籍《完者都史》在叙述元朝与察合台汗国军队沿边对峙的将领时提到:也先不花的一支军队由其兄弟叶密立·火者率领。[29]对于文献记载之冲突,巴托尔德在《中亚史十二讲》中指出:阿布哈齐为了消除史料中的矛盾,把叶密立·火者说成是也先不花,无论是古代的史料或者是现世史料都没有提到秃黒鲁帖木儿出身于汗的家庭,秃黒鲁帖木儿在一异密家中长大,异密并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关于秃黒鲁帖木儿出身大汗家的故事,是由都黑剌氏族的异密所创造出来的,在没有真正汗的家族后裔的情况下,其才为立为察合台汗国东部地区的汗。[30]

对于秃黒鲁帖木儿身世,田卫疆在《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中也提到:秃黒鲁帖木儿似应是笃哇汗儿子也密力火者之子,其源出于黄金家族应该是可以肯定的;[31]而刘迎胜在《察合台汗国史研究》也提到:可能的情况是这样,脱忽鲁帖木儿是也密力火者 (燕火者)或失里·斡兀立的儿子,他被牵强说成是也先不花的遗腹子。[32]

也密力火者之与也密力虎者。也密力火者,[33]又作亦迷力火者[34]、也乜力火者[35]、也咩力火者,[36]但是在也密力火者之同时,史料又载在东察合台汗国亦有一也密力虎者之汗王,[37]而在阿基穆什金《察合台兀鲁思东部统治者年表(秃黒鲁帖木儿系)》中却没有也密力火者之记载。对此刘国防先生根据《明史》、《明实录》及《拉失德史》关于也密力火者与也先不花汗之活动认为也密力火者王即为东察合台汗也先不花汗,[38]而魏良弢先生对此也只是在土鲁番统治者世系中提到:也密力虎者王疑与亦力把力也咩力火者王或也密力虎者为同一人。[39]对于此一问题,田卫疆在《十五世纪东察合台汗国历史探幽》中认为:土鲁番也密力虎者与亦力把力也密力虎者王系同一人,也密力火者王与土鲁番之也密力虎者亦为一人,也密力虎者系也先不花之王子。[40]

兀隆各之与兀也思。关于兀隆各与兀也思之世系,史载失详,田卫疆在《十五世纪东察合台汗国历史探幽》中提到:两者或系一人之异称,很可能是以为东察合台汗国的皇室国戚。

三、清初之土鲁番王统补遗

明代史料一直视土鲁番为一独立存在之政权,因之文献之中始终以“土鲁番王”而称土鲁番地面之统治者。到了清朝初年,在其对清朝的贡书表文之中,也一直以“土鲁番国王”[41]、“土鲁番汗”[42]自称。乾隆十九年,准噶尔汗国内讧,阿睦尔撒纳、车凌等率众投奔清朝,清朝平定准噶尔之机业已成熟。值此大军临行之前,清朝派遣官员奔赴瓜州,对东迁之土鲁番居民“编旗队,置管旗章京、副管旗章京、参领、佐领、骁骑校各员,如哈密例”,[43]从而在土鲁番建立了八旗牛录制度,至此,土鲁番正式纳入到清朝统治之下。之前虽则早于 1680年噶尔丹就出兵南疆,消灭了叶尔羌汗国,但是其并没有在土鲁番地区建立直接的政治军事统治,而是通过东察合台汗国之诸王裔进行间接治理,因之,对于土鲁番王统之研究也应下延至乾隆十九年前后。

关于清朝之土鲁番王统之概况,前人之研究多至于 1680年,概由准部南下,汗王为其所制,但准噶尔在东疆及南疆之统治还多赖土鲁番原诸王裔而进行,因之,魏良弢在《对清代汉文史籍中有关叶尔羌汗国记载的一些考释》[44]中对阿都剌因汗诸子进行了考证

阿都剌因汗诸子:

巴拜汗以后土鲁番诸王之概况,王希隆先生在《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46]、《阿克苏尔坦考》[47]、《新疆统一之前维吾尔人与清朝之互动关系及清朝之政策》[48]诸文中有具体研究:1680年以后,活动在土鲁番一带的察合台后裔主要有:

额尔克苏尔唐 (阿不都里什特汗之子)[49]、素勒坦阿哈木特 (马哈麻特木明阿克巴什汗之子) -莽苏尔 (素勒坦阿哈木特之子)、哈什木 (素勒坦阿哈木特之子)[50]-阿布勒 (哈什木之子)。[51]

阿布勒之后,土鲁番诸王后裔逐渐“式微无考”,[52]淡出了土鲁番地区,代之而起的是额敏和卓家族在土鲁番地区的活动。

结 语

土鲁番王统之世系,主要集中在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以及清初之准噶尔汗国研究之中,对此国内外诸多学者多有涉猎,且成果颇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土鲁番王统研究中存在着史料问题。首先从汉文文献观之,其有关史料主要散见于《明实录》、《明史》、朝臣奏疏及相关笔记之中。虽则相对较为详实,但是,由于政治之关系,汉文史料大多归属于间接史料。而穆斯林史料及波斯文献虽则直接,但却失之于严谨,虽两者可以相得益彰,但是囿于语言之故,使得后人对于土鲁番王统之研究造就了诸多不便。以致于诸家在诸问题之上各成一体,没能形成统一之共识。其次,明时期土鲁番史料之匮乏固为研究之中一大问题,但由于语言文字之羁绊,也是在土鲁番王统之上难以有新的突破之诱因。

由于诸家所用之史料不同以及中西、今古语言之差异,造成了研究之中的纷杂局面。在目今之史料情况下,就土鲁番王统研究之中诸端,学界短时间内尚难就某些问题达成共识。虽则如是,但今来在土鲁番王统研究之中,业已形成诸国(东察合台、叶尔羌)、诸王 (东察合台系、非东察合台系)、诸代(元末、明、清初)合一的状况,因之对于土鲁番王统之构建,亦应自 14世纪始至 18世纪终,且亦打破地域界限,融合土鲁番地面活动之诸王而成。但由于上述诸多问题目今尚未明了,因之,其重构之详细工作尚待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1]林幹,高自厚.回纥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369-370.

[2]刘国防.关于明代前期土鲁番统治者世系的几个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 (哲社版),1997,(4):36-40.

[3]孙振玉.明代别失八里 (含亦力把里)-土鲁番王统考述 (从黒的儿·火者至速檀·阿黑麻)[J].西北民族研究, 1990,(1):121-133.

[4]陈高华.关于明代土鲁番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1983,(2):26-34.

[5]魏良弢.明代及清初土鲁番统治者世系 -兼述东察合台汗国之变迁[J],历史研究,1986.6:145-160.

[6]魏良弢.东察合台汗国与叶尔羌汗国统治者世系和年表 -对阿塞穆什金 <察合台兀鲁思东部统治者年表 >的补正[J].新疆大学学报,1988,(2):42-48.

[7]田卫疆.明哈密、土鲁番速檀(王)世系补正[J].新疆大学学报,1986,(3):50-55.

[8]田卫疆.关于明代吐鲁番史若干问题的探讨[J].吐鲁番学研究 -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51-58.

[9]M·Rossabi:Ming China and Turfan,1406—1517,—CentralAsiatic Journal,vol,16,No,3,1972;China and InnerAsia from 1368 to the PresentDay,London,1975.

[10]Oda Juten:Uighuristan.—Acta Asiatica,34,1978.

[11][苏]Ф.基穆什金著,潘志平译,陈诗教校.察合台兀鲁思东部统治者年表 (秃鲁黑帖木儿系)[C].中亚民族历史译丛,1985:68-78.

[12]陈高华.明代哈密、吐鲁番资料汇编·写亦虎仙供词[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444.

[13][日]堀直.关于明代的土鲁番[C].待兼山论丛,第 8辑,1975.

[14][日]小田寿典.畏兀儿斯坦[C].东方学通报,卷 34,第 6期.

[15]M·Rossabi:Ming China and Turfan,第 215页;并见其 China and InnerAsia,第 36页.

[16]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著,新疆社科院民族研究所译,王治来校.拉失德史 (第一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277.

[17]田卫疆.十五世纪东察合台汗国历史探幽[J].民族研究,1988,(5):89-96.

[18]田卫疆.关于明代吐鲁番史若干问题的探讨[J].吐鲁番学研究 -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51-58.

[19]高昌馆课第 37篇[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

[20]明宪宗实录 (卷 194)[C].成化十五年九月甲子条:囊者土鲁番速檀阿力并吞哈密……今虽译报速檀阿力死,而克伯速檀又欲占其地.

[21]A History of theMoghuls of CentralAsia,being the Tarikh-i-Rasbidi ofMirzaMuhammad Haidar,Dughlat,An english version ed,with commentary,notes,and map byN·Elias.The translation by E·D·Ross,London,1972.95.

[22]马文升.兴复哈密记、许进.平番始末;张雨.边政考 (卷 5);叶向高.四夷考(卷 4);郑晓.皇明四夷考(卷下);无名氏.荒?通考;徐学聚.国朝典汇 (卷 175);王世贞.弇州史料前集 (卷 18);万历朝大明会典卷 107及杨一清,赵伸等人奏疏.

[23]明武宗实录 (卷 39)[C],正德三年 (1508年)六月庚寅;后鉴录之写亦虎仙供词;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卷 13)、慎懋赏.四夷广记.

[24]明代及清初土鲁番统治者世系 -兼述东察合台汗国之变迁[J].历史研究,1986.6:145-160.

[25]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拉失德史(第一编)[M].第 151页。

[26]阿布尔·哈齐把秃儿汗著,罗贤佑译.突厥世系[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149-151.

[27]显贵世系 (Muizz alAnsab fi Shajarat SalatinMughul),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古代波斯文抄本第 67号.

[28]Khwandamir,Habib al Siyar,Histoire des khansMongols du Turkistan et de la Transoxiane,extraite du Habib Essiier de Khondemir,traduite du Persan et accompagne de notes,pa rM.C.Defremery,paris,1853.

[29]哈沙尼.完者都史 (Qashani,Tarikh- iUljaytu)[M].玛丽娅姆·帕尔维兹波斯文原文及德文摘译合璧本.哈沙尼关于伊利汗完者都的编年史,1304-1316年,德国哥廷根大学申请哲学博士论文,1968.

[30]巴托尔德著,罗致平译.中亚突厥史十二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13.

[31]田卫疆.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37.

[32]刘迎胜.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53.

[33]明史·西域传[M].吐鲁番条:其酋也密力火者逆僭称王.北京:中华书局,1974.

[34]明英宗实录 (卷 162)[C].正统十三年正月、卷 165,正统十三年四月.

[35]明英宗实录 (卷 302)[C].天顺三年四月.

[36]明英宗实录 (卷 256)[C].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四.

[37]明史·西域传,第 8608页;明英宗实录卷 136,正统十年十二月、卷 138,正统十一年二月、卷 139,正统十一年三月、卷 142,正统十一年六月、卷 224,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二,卷 267,郕戾王附录第八十五.

[38]刘国防.关于明代前期土鲁番统治者世系的几个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1997,(4):36-40.

[39]魏良弢.明代及清初土鲁番统治者世系 -兼述东察合台汗国之变迁[J].历史研究,1986,(6):145-160.

[40]田卫疆.十五世纪东察合台汗国历史探幽[J].民族研究,1988,(5):89-96.

[41]清圣祖实录 (卷 42)[C],康熙十二年五月癸未.

[42]清圣祖实录 (卷 98)[C],康熙二十年十月庚寅.

[43]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卷 15)[C],回部要略 (一).

[44]魏良弢.对清代汉文史籍中有关叶尔羌汗国记载的一些考释[J].新疆大学学报,1990,(4):32-36.

[45][日]羽田明.明末清初的新疆——关于回教史的研究[M].转自佐口透《新疆民族史研究》中译本第 131页.

[46]王希隆.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J].兰州大学学报,1998,(4):97-103.

[47]王希隆.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00.

[48]杨建新.中国民族学集刊[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8:71.

[49]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卷 28)[M].康熙三十五年八月癸巳.

[50]皇舆西域图志(卷 48)[M].杂录二·四部·世系.

[51][52]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 117)[M].哈什木列传.

K248

A

1671-6469(2011)02-0017-06

2011-03-06

郭胜利(1974-),河南洛阳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西北少数民族研究。

(责任编辑:马海燕)

猜你喜欢
阿力世系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辽耶律休哥世系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最最最好的朋友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阿力遇见一只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