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为何不光荣?

2011-12-23 11:15汪金友
中华魂 2011年6期
关键词:唱响光荣劳动者

文/汪金友

劳动为何不光荣?

文/汪金友

我们的国家,一直倡导主旋律。“劳动最光荣”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一条谁也不能否认的主旋律。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不少地方和领域,这条主旋律唱的并不响,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人和农民,失去了劳动的光荣感。一些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嘴上喊着“劳动最光荣”,实际却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亲属子女脱离艰苦劳动的岗位。

为此,在今年河北省的两会上,九三学社的几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高基层劳动者待遇和地位的提案。他们认为,当前社会,不少人已经从思想上背离了“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或者“金钱至上”,或者“享乐主义”。所以建议增加基层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增加一线劳动者的政治话语权,真正唱响“劳动最光荣”的主旋律。

《燕赵都市报》的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个劳动者。他们问石家庄一个正在饭店门口擦玻璃的女工:“你认同‘劳动最光荣’吗?对这句话你有什么认识?”这位女工苦笑着回答:“劳动最光荣,劳动者也最苦啊!像我们这些临时工,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活,工资每月只有800块钱,病了没有医保,老了没有退休金。和正式工相比,总觉得低人一等,哪里能体会到光荣?”接着记者又去问一个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农民工,他说:“俺没有感到劳动光荣,俺觉得当官的和有钱人光荣。他们吃得好、住得好,走到哪儿都让人羡慕,他们才光荣。”

为什么第一线的劳动者,大都感觉不到光荣?可能是因为收入差距太大。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差了几倍甚至几十倍。可能是因为生存压力太重。收入虽然微薄,却要承担同样的房价、物价、药价、学价,压得很多人喘不过气来。可能是因为社会地位太低。无论在厂里店里村里,劳动者的话语权都非常有限。可能是因为上升空间太小。工人永远是工人,农民永远是农民,永远在基层,永远被人管。

在这个问题面前,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是“两面人”。开会的时候,讲话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动员和开导别人的时候,总是说“劳动最光荣”、“行行出状元”。但轮到自己头上,情形就不一样了,都愿意进机关,都愿意当干部,都愿意做白领,都不愿意到艰苦的岗位去劳动。不仅自己不愿去,而且还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家的孩子也找个轻松舒适收入又高的“好工作”。

不是劳动不重要了,而是社会评价人生的标准变了。过去,多是以付出和牺牲论英雄。现在,多是以地位和财富论英雄。看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学习和尊敬,不是看他多么艰难,多么辛苦,而是看他收获和得到了什么。发财才是“英雄”,升官才是“英雄”,又体面又轻松才是“英雄”。见了官员,都毕恭毕敬地弯下腰去;见了老板,都不由自主地张开笑脸;见了孩子,都异口同声地呵斥: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到工厂和田间去劳动。

唱响“劳动最光荣”的主旋律,其一要靠法律,完全彻底地保护基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二要靠政策,切实有效地调整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提高基层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其三要靠各级领导,带头尊重劳动,带头鼓励和支持自己的亲属子女到第一线工作。其四要靠社会媒体,大力宣传诚实、勤奋、敬业的普通劳动者。让每个人都明白,生活需要劳动,发展需要劳动。人生的光荣,不在获得而在付出,不在享受而在创造。✿

猜你喜欢
唱响光荣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光荣升旗手
唱响我们的队歌
陕西音乐 能否唱响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劳动”最光荣
在云端
唱响美丽未来的和平之歌
在青工中唱响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