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其心生“憋屈”,不如奋而“织网”

2011-12-23 11:15游本根
中华魂 2011年6期
关键词:技校生织网技校

文/游本根

大学生:与其心生“憋屈”,不如奋而“织网”

文/游本根

近日,《重庆晚报》“第一眼”网站上一个名为《回家后,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的帖子,引发了众多网友激烈讨论。这位发帖的应届大学生羡慕技校毕业的弟弟妹妹:一个工作仅半年,今年春节竟打着“飞的”回家,还怀揣8000元现金;一个转正后,工资不低于2500元。她尤其羡慕的是做瓦匠的农民工表姑父,其月薪在5000元以上,可她的月薪还不到2000元,因此她感到很是憋屈。(《重庆晚报》2011年2月19日)

近年,有关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后,其起薪不如农民工和技校生高的新闻屡见媒体,不少大学生为此心里纳闷、很是憋屈:我们十年寒窗,花了一大摞钞票,喝了一肚子“墨水”,可工资咋就比不上一个农民工呢?

暂且来个辩证思考。在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然要追求利润,技校生和农民工因拥有一技之长且又能吃苦,可以及时有效地参与生产经营,为企业创造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企业当然会给予相应较高的报酬。而那些刚出校门就进厂门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练过程,因此,企业开始给的薪酬比技术熟练的技校生和农民工低,尚在情理之中,有啥“憋屈”不解呢?

技校毕业生,并非当今社会上误解的所谓“差生”,他们因为经济、机遇、志向等原因,未能进大学校门。但他们不言悔、不沉沦、不放弃,坚信“有技走遍天下,无技寸步难行”的理念,在技校、职校刻苦学习、钻研技术,大都拥有“立身之本”:或会车、钳、刨、铣,或会焊、锻加工,或会烹饪大餐……一个个成了“武林高手”,成为各类企业抢手的“香饽饽”,不少人的薪酬事实上已超过一般公务人员。一些大学生眼羡之余,不“憋屈”、不埋怨,或进企业从一线工人踏实干起,或进技校“充电”提高,此实乃明智之举、力求高薪之策!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所涌现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工,他们不但传承了父辈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而且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市场历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他们能根据图纸生产出合格的机器零部件和高速运转的整机;他们不惧严寒、不畏酷暑,能将散落于地的砖瓦、沙石、水泥等材料,建成幢幢高楼,铺成条条马路,为企业、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也获得了较高的回报。如今,一个熟练木瓦工、钢筋工的月收入一般都在4000元左右,大大地超过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刚进企业的初薪。可这样苦脏累险的活儿大学生愿意干吗?干得了吗?但愿大学毕业生们能到这样的岗位 “试试水”。愚姑妄言之,到时您心中的“憋屈”自然会烟消云散。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毕业生,与其对工资暂时高于自己的农民工和技校生感到羡慕、觉得“憋屈”,不如直面现实,扬起理智的风帆,在企业安营扎寨,定心安神,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钻业务、学技术,尽快把自己锻炼成为岗位能手、技术标兵或行业状元,相信企业会慧眼识珠、量才重用的。无数事实表明,大学生在经过几年的一线岗位锻炼、拥有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后,一般都会被逐步提拔到管理层,成为企业的骨干和中坚,此时的薪酬今非昔比,更决非农民工所可望可及的。可眼下的关键是要克服“憋屈”心态,坚定“织网”信心。切记,学技的信念可比金子还重要啊!✿

猜你喜欢
技校生织网技校
蜘蛛姐姐织网
所有的蜘蛛都织网吗
技校档案管理有关问题分析
民办技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试论影响技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及对策
让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
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是一种积极导向
技校生怎样学好直流电路知识
技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技校生如何上好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