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的博弈——以职业粉丝组织为例

2011-12-23 06:39臧晓露
当代青年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场域职业

◎臧晓露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对中国传统市场结构的冲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传统社会逐渐走向现代社会,封闭社会也开始转变为开放社会。“经济领域的变革以及由此促成的经济快速增长,在推动社会结构转型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文化价值观念。”(邢虹文等,2009)人们对文化的精神渴求促进了娱乐市场的繁荣。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使得这种繁荣产生了虚假的泡沫。

“文化资本是一种属于文化正统的趣味、消费方式、社会属性、技能和判断的价值形式。”(布迪厄,2000)文化资本等级和社会等级之间具有内在结构上的同源性。文化和社会等级、生活形式、审美趣味等日常生活的方面关系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分析,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出,处于社会结构中下层的是占据了全国人口80%以上的工人、农民、服务人员等。他们的文化水平多数是中等以下,他们只掌握少量的社会资源,这一切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文化消费方式。

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强烈冲击。当环境不确定的时候,各个组织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佳方案的时候,通过模仿那些已经成功了的组织的做法,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对国外娱乐节目的盲目模仿,使得国内迅速弥漫起一股“泛娱乐化”风气。制度学派指出,模仿的趋同机制有两种:一种是竞争性模仿,另一种是制度性模仿。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视节目也受到了国外电视节目的冲击。各个电视台为了增强竞争实力和抢占市场份额,也不断地引入或模仿国外的娱乐电视节目。比如模仿国外真人秀节目的《生存大挑战》,黑龙江电视台现在播出的韩国娱乐节目《情书》等,都在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提高自己的收视率。本土的一些电视台,也开始尝试学习其他著名电视台的娱乐电视节目,或模仿或创新,这些也促使了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

就不同社会组织而言,也产生了巨大的分化。社会制度环境的多元化减缓了组织趋同性的步伐,组织也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这一趋势不仅仅表现在同一类型的组织分化出不同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更表现在不同类型的组织的“嫁接”上。嫁接原指园林工艺中剪截植物体的一部分枝或叶,嫁接到另外一株植物体上,使两者成为一新的植株。其原理是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而组织拥有适应能力,因此在这里笔者将嫁接的概念类比到组织现象中来。然而,植物嫁接的成活率与亲和力①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组织中也是一样。综合以上,我们暂且将嫁接组织定义为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组织,通过亲和力操作,产生的一个新型组织。其中亲和力操作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获得组织结合的合法性,以减少交易成本。而最终产生的新型组织,笔者将其取名为“嵌合体”。这里的“嵌合”不同于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内嵌性”概念。“内嵌性”的概念指“经济行动不是孤立的、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我们应该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入手来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也就是说由于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不同而使人们的行为存在着具体的差异,即强调了社会网络结构对人们行为的制约作用。”(格兰诺维特,1985)而“嵌合”的本意是指物体楔入结合,“嵌合体”一词是引用园艺学上的一个术语,②用以指代亲和力操作后产生的新的嫁接组织。

根据嫁接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将嵌合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方组织嫁接入他方组织的内部,并进入决策机构的,称为区分嵌合体;一方组织嫁接于另一方组织成为其管理对象的一部分的,称为外缘嵌合体;两方组织相互交错在一起的,称为区分外缘嵌合体。

在嫁接组织这个概念中要注意两点:第一,嫁接前的组织是两个或多个完全不同的独立个体。第二,嫁接后形成的是一个全新的统一的组织,在某些方面具有嫁接前组织双方不具有的生命力,很多情况下也会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

那么,嫁接组织为什么会产生?嫁接结果对于嫁接双方来讲的利弊权衡又是怎样的?关于组织发生学的问题,各种流派有着不同的解释。不同的理论各自有着自己的解释力,但作为根源于西方特殊环境下的理论概念,在变居不动的中国传统社会中,都面临着经验现实的挑战。本文将着眼点放在嫁接双方的博弈上,即嵌合体对嫁接双方产生的功能上,而不讨论组织发生的问题,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有关组织发生的实证材料的不足。而嫁接组织发展至今,有些已小有规模,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功能分析的实证资料是相对方便搜集和操作的。

正是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理论框架和研究对象两方面做出如下安排:在理论框架上,本文并不局限于哪一种理论范式,而是同时使用交易成本、制度学派和“场域”这三种理论视角来考察我们所研究的案例,也就是说,本文在理论解释上是开放性的;相反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本文则将范围仅仅局限在职业粉丝组织,并无意将研究结论扩展到全体嫁接组织。

职业粉丝组织是一个典型的区分嵌合体,是专业的职业粉丝组织嫁接到普通粉丝组织之上的产物。原始的普通粉丝组织是自发的、非营利的、娱乐性的,后来也有了一些组织纪律性,但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而职业粉丝组织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等级严格的、带有商业性质的组织。它与普通的粉丝组织结合在了一起,并充当了他们的管理决策机构,从而形成了一个区分嵌合体。两者完成嫁接的亲和力之一体现在结合初期“粉头”往往是选手或明星的亲友,后来才出现了资深“粉头”。组织嫁接之后,无疑产生了新的活力。之前粉丝团最头疼的经费问题和组织松散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而职业粉丝也通过组织嫁接拓展了营利的新途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嫁接后遗症”。

通过对职业粉丝组织的观察和社会学思考后,笔者认为职业粉丝组织已经生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其成员的行为和角色,不同的角色间也形成了稳定的关系结构。“职粉”文化里有很多符号值得解读,它们反映的是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权威体系等等一些结构性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看,职业粉丝组织关系的形成与运作,不仅取决于市场逻辑,还取决于文化逻辑;不仅受到正式组织关系的影响,还要受到权力关系的制约。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职业粉丝组织在具体环境下的行为逻辑,揭示其内在的权利关系运作过程,由此分析嫁接双方的博弈过程。

二、对职业粉丝组织的描述③

粉丝④,又称“追星族”、“拥趸”等,是指对某一事物尤其是某些娱乐或体育明星狂热爱好和支持的个人及群体,其中有着时尚流行心态的年轻人占大多数。而职业粉丝是指以“捧星、造星”为主要工作内容,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组织或个人。他们以制造明星为职业,组织“粉丝团”、拉票会,在各大论坛灌水,贴吧中“爆猛料”,为选手炒人气,并且根据工作量的大小领取佣金。在一定意义上,他们是粉丝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也是“表现最出色的粉丝”。选秀选手之所以能走红,其中“职粉”大力运作“粉丝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自2005年“超级女声”比赛开始,各种选秀节目不断涌现,催生了一个全民娱乐的“粉时代”⑤。娱乐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相关产业的繁荣,职业粉丝(以下简称“职粉”)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系统。近年来,对于粉丝现象(Fan Culture)的研究已成为粉丝社会学和流行文化社会学的主要着眼点,但对于职业粉丝现象的有关研究涉及较少。

(一)演变历程

选秀“职粉”正式产生于2005年。2004年虽然有零星的职业粉丝,但不够规模。2006年职业粉丝全面进入选秀节目,这个时期是职业粉丝的成熟期,职业粉丝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产业。纵观2007年几大真人秀节目,“粉丝团”的组建更具规模、更专业化,他们拥有自己的标志、口号和会服,比好多成名多年的艺人更有排场。随着2007年“加油!好男儿”和“快乐男声”渐近尾声,各家“粉丝”相继成了气候,形成了拥有金字塔般严谨组织的“粉丝”团体。在这个团体内部,“粉丝”也分起了等级,“有技术含量”的“职粉”和凝聚狂热“粉丝”个体的“粉头”出现了。告别了过去简单的“追星族”概念,“职粉”和“粉头”因选秀节目而生,却也从此改变了选秀节目的造星模式。

(二)组织结构:分工明确等级严格

根据职责及收益的不同,职业粉丝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三层,不同层次的“职粉”之间分工明确,等级森严。

高层“职粉”基本由粉丝的亲友或有经验的纯商业粉丝担当。最高层的“职粉”被称为“粉头”,与选手、主办方都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们指挥粉丝,组织拉票会,制作宣传品,与其他选手的粉丝团连纵。中层“职粉”一般由有能力的粉丝晋升而成。另外还有一部分“职粉”被称为“粉客”,他们的任务是去热门的网站发帖子,为选手制作个人网页、博客等,扩大选手的影响面。底层“职粉”一般为那些举海报、喊名字,为选手造势、造人气的职业粉丝。

图1 职业粉丝组织结构及晋升关系图

(三)收入及分配:按具体表现分配收入

“职粉”一般有三个途径获得酬劳。第一,选手自己出钱请“职粉”。这种情况很多,很多选秀选手找不到免费的“职粉”,选手就会自己出钱请职业粉丝来帮忙管理控制粉丝。这种情况出现在比赛的初期较多,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粉丝团,随着比赛的深入,会有免费的“职粉”介入。一些不被看好的选手,一直找不到免费的职粉,只能靠花钱雇人撑场子。第二,经济公司、电视台补贴。这种行为可以算是经济公司、电视台把宣传的工作外包给“职粉”。第三,“职粉”还在赛前赛后通过多种方式敛财。比赛期间,投票是粉丝团开战的主战场。比赛结束期,他们依然有收入的途径。各种巡演和演唱会都需要造势,这就要利用粉丝的攀比心理了。花车游市、舞狮造势、市中心整幅广告都需要资金。职业粉丝的收入有“蓝领”、“白领”、“金领”之分,等级不同的职业粉丝,收入自然也是不等。底层“职粉”的月均收入一般能达到几千元,而作为“金领”的“粉头”更是收入不菲。例如某经纪公司在求职网站上发布的一条招聘信息:“写手4000—6500元/月,须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上网经验丰富,工作时间较长,约每日12小时;领队(高级粉丝经理)5500—8000/月,须社交经验丰富,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声音洪亮,身高男需1.8米、女1.7米,参加过选秀节目,长相英俊漂亮者更好。”⑥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等级的“职粉”收入差距较为明显,工作内容也有差别,对于应聘者的要求也不一样。而同一等级的职业粉丝收入也是有浮动的,浮动大小取决于“职粉”的具体表现。

三、嫁接双方的博弈关系

(一)嫁接方的“进”与被嫁接方的“退”

职业粉丝作为一个职业,其收入水平已远远超过了传统行业。其中最大的得益者就是本来就以夺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嫁接方了。

“像我们这样举海报、尖叫的‘临时工’是按场来算的,一场也就几十块钱。中等“粉客”的工资一般100元—250元/天不等。高层的“职粉”每月一般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收入。有些高层“职粉”会从“粉丝”交的会费中提成。”(访谈职业粉丝小Q)

不仅是会费,会服、选手设计的产品等,都是敛财的借口。例如一件会服的成本价大概在40元左右,卖给会员的价格一般是50到60元。假设销售量是一百件,净收入就有2000元。又例如某超女代言了一款手机,经销商就直接找到“粉头”,提供一笔赞助,团队的核心立即全部换上这款手机,这些核心人物又立即向追星族军团做出指示,购买这款手机。接下来就是我们在一些娱乐现场上看到的壮观景象:这位超女的追星族们举着同款手机为偶像加油。同时,这为在电视机旁的追星族们做出了更强大的暗示——这个追星族群体流行该款手机,于是追星族们纷纷换“机”,传播效果得到无限扩大。对职业粉丝的投资,会使商家得到极大的回报,而所付出的只是电视里广告费用的零头,何乐而不为呢?

图2 职业粉丝产业中各方经济收益图

在这一过程中被嫁接方处于被动状态,嫁接方与被嫁接方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经济学对市场的认识中,自我调节的观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自我调节的市场理念,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人类经济……是嵌入和纠结在制度中的,包括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波兰尼,2007)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的理论是建筑在“一组非常特定的假设”之上的。这些假设包括充分的、对称的信息和人们行为的理性选择,等等。(Kenneth Arrow,1985)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市场问题,交易成本学派更注重市场与组织的相互转化和组织内部的关系,因而再解释职业粉丝组织内部利益分配问题上更有解释力。整个嫁接过程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合同问题,而所有的合同问题又可以看作是“委托——代理”问题。嫁接方作为代理方拥有更多关于实际运作的信息(如账目等),为了追求私利,嫁接方会刻意隐瞒一些私有信息,产生隐蔽行为,使得被嫁接方无法得知粉丝团运作的真实情况。由此产生了合作之后的“道德风险”。

“现在一般性的歌迷会、影迷会都需要交纳一定的年费,从10元到100元不等,如果另外组织活动的话,还要再收取活动费。一个300人左右的“粉丝团”一年所产生的费用至少在五六万元左右。而这些费用的收支大多没有合法凭证,完全只能靠经手人自律,光是在采购环节上的灰色收入就十分可观。有些“职粉”从中得到个人工资,年收入上万元。”(访谈资深经纪人W女士)

“每次有投票战斗组织,只要你把钱捐给粉丝会,我们会去购买足够的手机卡去投票。这个专门建立的投票基金就叫做火药库、弹药房,每个粉丝团又根据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称呼。缺钱投票就叫缺弹药。粉丝可以汇款给指定的专人。在买卡投票的过程没有人监督,所以一部分钱都被职业粉丝敛走了,最多的能达到一半以上。”(访谈资深职业粉丝小P)

(二)嫁接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在粉时代,粉丝已不仅仅是一种现象,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有着独特鲜明特色的粉文化,而绝非只是简单的追星和崇拜。正是因为具有了团队精神,率真、积极主动、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忠诚、PK精神这种文化基础,粉丝现象才被社会大众接受并迅速蔓延。有学者甚至认为,“技术和大众媒体已经转移到一个更具参与性的‘衔接文化’,其中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传统已经被打乱。 现在的消费者成为了生产者,创造出了他们想要的媒介。 文化融合使世界各地的小社区关注着特定的主题,拥有着共同的兴趣,并获得产生这些事物的信息、媒体等。在这一点上,粉丝文化是有意义的典范。”(Henry Jenkins,1992)

“我们为了自己喜爱对象的成功,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从陌生人迅速成为同一个群体,拥有同一个信念,为了同一个目标,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那就是为了把自己喜爱的对象打造成最闪耀的明星!”(某后援团团长)

然而粉丝不仅仅是精神意义上的接受者、欣赏者,而且是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粉丝对偶像狂热的精神投入中,往往伴随一系列同样狂热的消费行为,他们是真实的消费者。透过粉丝文化表面的繁荣,不难看出这其中的受益者是媒体、是经纪公司,更是作为嫁接方的职业粉丝。根据制度学派的观点,组织面临着两种不同的环境: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各种组织同时生存在制度环境中,是制度化的组织。“组织的制度化即组织或个人不断地接受和采纳外界公认、赞许的形式、做法或“社会事实”的过程。”(周雪光,2003)如果组织或个人的行为有悖于这些社会事实,就会出现“合法性”危机,引起社会公愤,对组织今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困难。而嫁接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合法性问题。

嫁接方争夺合法性资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职业粉丝组织提倡积极的精神力量,目的不是提高效率,而是提高组织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加上近年来的负面报道,粉丝现象本身就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合法性”危机,若不披上“合法性”的外衣,对组织今后的发展会造成极大困难。除了提倡社会主流精神以外,职业粉丝组织时常会进行一些公益活动的目的也是如此。第二,职业粉丝的成员无论是高层职粉还是底层职粉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其目标、技术和环境条件与正式组织有很大的不同,但却选择了类似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各级职粉的工作内容差别很大,“粉头”等高层职粉大多是选手的亲友,因此科层制的晋升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职粉”组织采用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一是出于模仿机制,二是因为科层制是一个广为接受的制度,有利于非正式组织的“正式化”,从而获得一种权威,更为组织成员提供一种“可能晋升”的激励,为经营发展创造一个有力的制度环境。在机构设置上,嫁接方会设置监察机构,但这只是嫁接方用以解决合法性压力与效率的矛盾的。“组织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要把内部运作和组织结构分离开来(loose coupling)。 ”(迈耶,1977)

“组织粉丝,要购买荧光棒、横幅、灯牌、展板等造势的用具,都需要粉丝来承担费用。‘粉头’经常虚报价格敛财,造势工具的报价远远高于实际价格。账目基本是虚的,没有监督机构。就算要查,他们也早就找好发票对付了。一些大型的粉丝机构会为了表明公正廉明会设置一些监督机构,不过大多数机构和“粉头”沆瀣一气,只是个摆设。”(访谈资深职业粉丝P女士)

(三)嫁接双方的权力与冲突

职业粉丝组织是一个充满斗争和冲突的空间。其位置分配的不同,就代表了不同位置上的行动者具有不同的资本。不同行动者依据自己的资本和关系以竞争、冲突的方式不断巩固已有的资本并争取更多的资本。

“非亲友如果没有在早一年做过中层以上的职粉,一开始进入不了高层,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方法。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斗,何况是利益那么巨大,因此这一层的斗争最激烈。高层之间分很多小圈子,如果粉丝规模大一点,圈子中还有分圈子。很多高层被爆料侵害选手权益,就是高层内部的对手所为。”(访谈资深经纪人W女士)

“有些人是对偶像幻灭后成为职粉,有些一开始就想做职粉但是没有门道只能先当粉丝,还有的被上层腐化拉拢。他们要进入高层或进入高层的一个小圈子,当然会配合一个小圈子去打倒另一个小圈子的人,以此获得晋升机会。”(访谈经纪人Z先生)

布迪厄和弗雷根斯坦的“场域”强调市场竞争及其结构的产生,制度的合法性等问题,与制度学派相比,“场域”分析超越了静态的结构分析,引入“行动者”概念。“社会关系是行动者为了应对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竞争而用来产生稳定性的各种机制。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关系体现的是一种权力系统。”(弗雷根斯坦,1990)场域就具有如下两种属性:第一,场域是关系的系统。网络关系是构成场域的基本属性,这些关系都是现实的、客观的存在。场域中的行动个体对场域的关系结构能起到建构作用,但个体的建构方式、建构能力和建构策略都基于一定的场域的结构,因此理解场域的属性不能将之还原为个人的属性。场域分析和操作的基点和焦点也是这种关系结构。第二,场域是一个竞争冲突的空间。场域间的差异在于关系结构的不同,但是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关系结构也处于不断的变化、重塑和调序的过程中。场域中不同的行动主体凭借不同的资本实力和权力,以竞争、冲突的方式不断巩固已有的资本并争取更多的资本。不同的资本总是在场域关系的角逐中不断配置,也就形成了场域格局的不断变更。

布迪厄在用场域概念理解社会世界时,经常用“游戏”来类比。他说:“事实上,我们可以将一个场域小心地比作一种游戏,尽管场域与游戏有许多不同:场域不像游戏,是深思熟虑的创造行为的产物,而且它所遵循的规则,或更恰当地说,它所遵循的常规,并不是明白无疑、编纂成文的。因此那些结果多半可以看作社会游戏者之间的竞争产物,这是个与我们有着切身利害的问题。”那么对职业粉丝,我们也可以这样类比分析。它看似是游戏,因为它其中有角色分配和游戏规则,但游戏的规则是被刻意设计创造的,当行动者同意这种规则时才进入游戏当中。“游戏者都同意游戏是值得参加的,是划得来的;这种同意的基础并非一份“契约”,而就是他们参加游戏的事实本身。游戏者之间的这种“勾结关系”正是他们竞争的基础。”场域内存在力量和竞争,而决定竞争的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一种资本不与场域联系在一起就难以存在和发挥功能。资本不仅是场域活动竞争的目标,同时又是用以竞争的手段。场域中的行动者拥有不同的资本,这些行动者凭借不同的资本实力和权力,以竞争、冲突的方式不断巩固已有的资本并争取更多的资本。他们的关系结构也处于不断地变化、重塑和调序的过程中。

同时,由于嫁接双方的根本性质和目的不同,加之资源分配和行为期待的差异性,双方的冲突愈演愈烈。

“我们这些“真心粉丝”,花钱去追星,为偶像拼命投票发短信、在帖吧里面发帖,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追星”,他们可好,花着我们的钱,享受着粉丝领导的待遇,这个让我很难接受,就觉得自己变成了别人利用的工具。这些“职业粉丝”让追星变得不纯粹,不是什么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访谈普通粉丝小W)

“真粉”和“假粉”的冲突愈演愈烈,这会刺伤那些真粉丝的自尊心,他们会觉得假粉丝是对自己情感和智商的侮辱。太过分的情况下,也许会引起真粉丝和观众与职业粉丝之间的激烈冲突,后果无法预测。

四、一个开放的讨论

基于上文对职业粉丝嫁接双方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到一个关于区分嵌合体的理想模型:

图3 区分嵌合体产生的嫁接流程图

为了对以上流程图做进一步解释,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职业粉丝组织产生的嫁接流程:嫁接方——专业的职业粉丝组织,与被嫁接方——普通粉丝组织,嫁接方想要与被嫁接方嫁接以更方便地获取经济利益,而普通粉丝组织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和解决经费难题,两者有了嫁接的共识。嫁接方拉拢被嫁接方的决策领导层,普通粉丝组织的领队一般为选手或明星的亲友,他们既要组织好普通粉丝,又要利用职业粉丝的专业操作和人际关系为选手或明星扩大影响,这时职业粉丝又提供经济回报,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嫁接双方通过这种途径获得一定的亲和力。嫁接方拥有管理和领导能力,理所应当的进入了新组织的决策层,通过对被嫁接方的激励和协调,如提供晋升机会,提供经济回报等,维护嵌合体的完整和统一。

这里需要说明的几点是:第一,嫁接双方受制度环境影响可能形成不同类型的嫁接组织,本文探讨的仅仅是作为区分嵌合体的职业粉丝组织的双方关系。第二,嫁接双方的关系并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始终处于演变和发展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关系不同。

鉴于篇幅和笔者水平有限,本文的描述性研究较多,对于其中因果机制的分析没有深入。但本文的意义在于将我国特殊国情下产生的这一新型组织推上研究舞台,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为此类组织的良性发展提出建议。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只是此类研究的一个准备工作,希望促进真正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的产生。

注:

①所谓亲合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互相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亲和力高,嫁接成活率高。反之,则成活率低.

②园艺学上指由于体细胞突变形形成遗传型不同的细胞,所导致的同一器官出现不同性状的生物体.

③这一部分的内容中,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结合作者自身搜集的信息整理、归纳而成.

④英语“fans”的音译,“fans”原义“狂热、热爱”,后引申为“影迷、追星者”等意思.

⑤娱乐业的一个全新时代,具体表现为:粉丝的力量无穷大,他们以自己的意志和情感造星,并以自己的方式推动娱乐个性化时代的来临。来源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104107.html?goodTagLemma.

⑥来自于新浪网http://ent.sina.com.cn/y/2009-12-29/11072827933.shtml.

猜你喜欢
场域职业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PHONEY WAR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职业写作
场域视野下彝族《指路经》的“活态”解读
我爱的职业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