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在新形势下创新群众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2011-12-25 17:38顾燕峰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1年8期
关键词:机关干部区级浦东

●顾燕峰

浦东在新形势下创新群众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顾燕峰

浦东新区深入开展了“走千听万”主题活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开展了“六个结对”,实现联系群众网格化;实施了“四个直接”工作法,实现联系群众主动化;搭建了“三级网络平台”,实现解决问题高效化;注重了“三个结合”,实现群众工作常态化。这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浦东;创新群众工作;实践;启示

从2010年初开始,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入开展了“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以下简称“走千听万”)主题活动,组织全区区级机关干部,对全区一千余个居村开展大走访。截至目前“走千听万”已完成五批集中走访,受到基层和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

一、“走千听万”活动的提出背景

“走千听万”活动是浦东区委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而提出的。

(一)社会的急速转型使得矛盾凸显。浦东开发开放的进程是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快速发展的过程,这一进程带来了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社会的急速转型使得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社会矛盾急剧增多。在利益多元、观念多元、思想多变的时代,群众的诉求也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开发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把群众的情绪疏导好;如何在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社会进程中,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迫在眉睫。浦东处在发展的前沿,必须先行先试、加强探索、作出回答。

(二)传统的群众工作方法受到挑战。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和方法倾向于依赖强制性的宣传发动、行政性的组织部署和指令性的规范要求等开展群众工作。但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特点,导致这些以往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陷入“用起来不灵、动起来不行”的被动局面。要使党的群众工作取得成效,我们必须顺应群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利益实现方式的变化,在实践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跳出传统的惯性思维和固有模式。

(三)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需要加强。要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利益关系,凝聚群众,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让群众的诉求能够及时表达、意愿及时上达。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改进作风,增强主动服务、主动下访的自觉性,把联系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基本职责。

基于这样的背景,浦东区委在全区开展“走千听万”活动,通过机关干部主动联系群众、倾听呼声,准确把握了群众需求的脉动,畅通了群众表达意见和反映问题的渠道,使矛盾得到及时化解,也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了实处。

二、“走千听万”活动的具体实践

(一)开展“六个结对”,实现联系群众网格化。明确联系走访群众的主体和单位,即区级机关干部与居村结对,全区905名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与新区1123个居村建立了结对联系;各委办局与街镇结对,全区39个委办局分别与38个社区(街道)、镇建立结对联系;区级机关内设处室党支部与居村党支部结对,区级机关674个内设处室党支部与居村党支部(党总支)建立结对联系;区级机关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区级机关2700多名党员干部与近3000名困难群众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走访干部与党代表、人大代表走访结对,走访的机关干部作为“两代表”的联络员,与685名市、区两级党代会代表,540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共同开展对居村的集中走访和日常联系工作;区四套班子成员与街镇结对。通过全方位、网格化结对,确保做到走访居村全覆盖、走访干部全参与、困难群众全帮扶。

(二)“四个直接”工作法,实现联系群众主动化。推行“四个直接”工作法,要求机关干部通过深入居村、直面群众、实地走访,做到直接发现问题,作出重大决策前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直接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和政策直接向群众宣传回应。如区发改委在“走千听万”活动中直接听取群众182条民生意见,经梳理归纳后作为“十二五”期间“十大民生项目”的决策基础。区环保局、区建交委等部门的干部,在走访中结合岗位职责,努力现场答复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获得很好的社会影响。通过机关党员干部走进百姓家门,与群众聊家常、察实情、解难事,消除了党群干群隔阂,增进了党群干群感情。

(三)搭建“三级网络平台”,实现解决问题高效化。搭建集区、街镇和居村三级工作平台于一体的“走千听万”工作网站,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收集、分派、督办、反馈和统计问题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监督评价老问题和上报提交新问题的便捷化操作,做到接收问题全天候、走访居村全覆盖、办理反馈全落实。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浦东社工协会进行合作,利用其所掌握的社科专业知识对“走千听万”存量问题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并协助调查收集社情民意,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工作的社会力量。

(四)出台“1+5”文件,实现走访活动规范化。为使“走千听万”活动规范化,浦东区委注重顶层设计,专门制定下发“1+5”文件,内容涵盖活动实施意见和结对联系安排、各方工作职责、流转操作细则、问题处置流程和群众满意度评议办法等5项基本制度,突出联系走访、问题处置和宣传反馈3个重点环节,明确收集问题、上报问题、分派问题等14个工作步骤,保证“走千听万”活动持续开展,促进群众工作制度化运行。特别是在群众满意度评议制度中明确提出,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只有经过群众评议并达到“很满意”或“满意”标准的,才能退出网上工作平台;群众评价“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要重新流转到问题处置环节中去,真正做到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

(五)注重“三个结合”,实现群众工作常态化。注重集中走访与日常联系相结合,除集中走访外,要求走访干部和居村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联系;注重问题处置与改进机关工作相结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高出台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个别解决与批量解决问题相结合,着重把握问题的规律性,努力做到集中研究、政策破题、批量解决。

三、“走千听万”活动的启示

目前,“走千听万”已经成为浦东区委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积极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不仅如此,“走千听万”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本质联系,回应了时代对群众工作的挑战。它对于我们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强化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把群众的情绪疏导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转变作风,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在“走千听万”活动中,“走”就是要求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主动服务、主动下访、主动改进工作作风。“听”就是要求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其核心在于要求机关干部转变作风,主动沉下去,变被动了解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通过和基层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听意见、破难题、议发展的方式,不仅解决了群众的“三最”问题,也增强了机关干部的群众意识。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解决问题迅速高效是“走千听万”受到群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走千听万”收集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民生和社会领域,要把这些问题、这些信息汇集起来,迅速转化为改善民生、优化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惠民举措,靠的是各部门间的资源整合,部门之间主动跨前一步,加强沟通、主动衔接、紧密配合、合力攻坚。如属于信访、稳定方面的,信访、稳定部门积极对接;属于改善管理、完善配套、优化环境的,环保、建交等部门主动研究;属于企业的急难愁问题,综合经济部主动接过去。针对问题中“难啃的硬骨头”,新区加强统筹,建立了“难题会诊”机制,由分管领导牵头,通过多部门联动破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区委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整合了社会组织的资源。通过这样一系列新的方法和措施,确保了“走千听万”取得实效。

(三)科学规范的运作制度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浦东区委通过制定一整套的制度、流程、机制来保证“走千听万”活动的制度化、长效化和科学化运作。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群众工作才不会流于形式,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D267

B

1009-928X(2011)08-0042-02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

■责任编辑:袁志平

猜你喜欢
机关干部区级浦东
王海龙作品选
如何更好地走好区级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三十年的浦东
带你全面了解,勃艮第/Bourgogne带补充地理标识的大区级法定产区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浅析区级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和策略
前有深圳、浦东 今天的雄安新区潜力有多大
激发机关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区级财政审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