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爱的火种体验爱的快乐

2011-12-27 04:08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杜平凡涂永胜
当代学前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播撒同伴爱心

■ 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杜平凡 涂永胜

播撒爱的火种体验爱的快乐

■ 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杜平凡 涂永胜

爱是永恒的主题,有爱就有生机,有爱就有和谐,有爱就有真情。我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引领,结合本园实际,形成了“传承爱的薪火,播撒爱的火种,践行美的教育,追求美的和谐”的办园理念,对孩子实施“崇爱”“尚美”特色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播撒爱的火种,家园共育开展爱的教育、师幼互动,孩子们在爱与被爱中,获取爱的真谛,体验爱的快乐,付出爱的行动,成为乐于助人的爱心宝贝。

我国办园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目标中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3.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

一、爱心教育的意义

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是融融春天,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心教育可帮助幼儿克服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逐步去掉小“我”变“大我”。

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培养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人人献爱心,有利于创建愉悦、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环境,培养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播撒爱的火种,营造爱的氛围

鲁迅说:“教育根植于爱。”我园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创设爱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是一所大型生态园林幼儿园,园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在办公楼门前墙上写有“传承爱的薪火,播撒爱的火种,践行美的教育,追求美的和谐”的办园理念,“崇爱、尚美”的办园特色,在绿荫大道上有爱父母、爱幼儿园、爱同伴等宣传画,园中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皮纸屑;排好队伍滑滑梯等提示语随处可见。每天早上,在“把爱传出去”的音乐旋律中,家长、孩子、老师们迎着晨曦、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幼儿园——爱的摇篮,拉开了新的一天生活序幕,医务室医生热情为孩子们晨检,老师们微笑服务迎接家长和孩子,同伴间相互问好。班级文化为幼儿创设了爱的和谐心理环境,各班班级文化独具特色,如:大二班班级文化是“关爱、礼仪、激励、赏识”,即班风为: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互助关系、赏识他人优点,争做礼仪好宝贝。幼儿、老师、家长共同努力,老师关爱幼儿,平等对待每位幼儿,家长信任老师,不溺爱、不偏爱,同伴间友好相处等,营造文明班风,形成了“关爱、质朴、阳光、和谐、进取”的园风。班级家园宣传栏中有《爱的正确方法》,家长《爱的奉献》等育儿心德,通过礼仪园本文化,让爱的火种在幼儿心田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凸显园本特色,崇爱教育形式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是2.5~6岁。幼儿时期既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幼儿礼仪就是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一)利用园本资源,开展爱的活动

热爱大自然——园中树木书写四季风彩:春日桃花竞开放、夏日石榴咧嘴笑,秋日橘树结满果,冬日松树挺拔站立。这里,是孩子们认识大自然的课堂;各班种有自己的小菜地,孩子们观察记录蔬菜的生长过程,认识了白菜、萝卜。通过散步,让孩子观赏幼儿园的花、草、树木,认识他们的名称、外形特征、作用,并将自己的所闻所见通过看、闻、听、说、画、做等多种形式,表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会付出

1.从小事入手,开展爱的行动

开展“爱心小使者”、“我是班级小主人”、“值日生”等活动,如:帮小伙伴发图书、发餐盘、发玩具等,教孩子学会观察,当别人在做某一件事时能力达不到要求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学会选择时机开展爱的行动,如:进餐时先吃完饭的孩子可以走到吃得慢的孩子面前问:“需要我的帮助喂饭吗?”在征得对方同意的基础上开展爱的行动效果更好。

2.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在日常活动中,开展“手拉手,好朋友”活动,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差的孩子,如午睡时,能力强的孩子协助能力差的孩子穿脱衣裤,使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又如:开展“大带小”活动,即大班的孩子给小班的弟弟妹妹讲故事,为小班的弟弟妹妹做好事等。创设“手拉手,好朋友”专栏,将结对的孩子相片贴在一起,互帮互助好即得小红花,学期结束时,评出十佳结对好朋友给予物质鼓励。

3.爱心捐助活动

在园领导的组织下,我们经常开展为贫困灾区捐款活动,孩子们在国旗的映照之下,拿出爸爸妈妈给的零钱,一元、两元、拾元投进了捐款箱,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使孩子学习关爱别人的方法,爱父母,爱长辈,爱同伴,爱老师,知道关爱别人,能收获快乐。

(三)学会感恩

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懂得感恩,才能知道在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同时,懂得尊重他们,爱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他人。

1.利用节日教孩子学会感恩

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元旦、春节时,引导孩子为成人送一件亲手做的小礼物,或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捶背,洗脚等。在“母亲节”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自己的家庭结构,还了解了妈妈工作的辛劳,让孩子们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说上一句感恩的话,学会付出,学会感恩,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2.当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道谢

同伴帮助穿好了衣裤,游戏中在同伴帮助克服了困难完成了游戏过程,鼓励幼儿当得到别人帮助后,要说声“谢谢”,将文明礼貌用语贯穿到爱心活动中去。

(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爱的程度

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爱心教育,把爱心教育计划落实到五大教育领域及游戏、日常生活之中。结合故事、儿歌、及身边的感人故事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如:讲《吴天祥爷爷》、《郭明义伯伯》的故事等,使孩子明白关爱别人,助人为乐的意义。另外,同伴间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能引领幼儿的行动,如:君君小朋友尿湿裤子了,红红马上去帮忙拿干裤子给他换……老师的表扬及红花鼓励,使其他孩子有了学习的榜样,大家也学着关爱同伴,争得小红花。

在每个区域游戏中,都有本区域爱的教育目标,如:图书区有爱惜图书,不撕书、建构游戏区有爱惜玩具,同伴间合作建构等目标,幼儿游戏时,老师有目的地给予指导,培养孩子合作游戏,友爱相处的好习惯。

国旗下讲话是对幼儿进行爱教育的好形式。我园老师自编了园本教材《国旗下讲话》,每周星期一,全园幼儿欢聚在操场上,各班老师轮流给孩子们讲礼仪知识,如:爱妈妈——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一件好事;环境教育篇——保护地球,做爱护环境的小卫士等。通过大型爱的教育活动,孩子们懂得关心他人,付出爱心,获得开心的道理。

爱心教育循序渐进,由爱家庭、爱同伴到爱老师、爱幼儿园再爱家乡武汉爱祖国。

四、爱与美的和谐,体验爱的快乐

(一)家园配合,快乐同分享

我们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家长会上宣传爱心教育的计划和意义,爱的桥梁——家园宣传栏,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理解和支持。开展“快乐同分享”活动,使他们明白:分享行为是友好和谐的体现。当孩子过生日时,家长们会提前订好大大的生日蛋糕带到班上来,在“快乐小寿星”活动中,过生日的小朋友在同伴的祝福声中享受生日快乐之情,并能得到同伴的祝福话语,小寿星将生日大蛋糕送给同伴吃,老师也为孩子们照下美好的相片。当家长带孩子旅游归来,旅游地的特产也带到了班上,并让孩子介绍食物名称,发给小伙伴吃,既认识了不同的食物,又培养了幼儿献爱心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快乐。还让孩子介绍旅游相片,说出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我们在引导孩子与人分享时,使他们明白:分享,是自己与他人同享快乐的过程,是抛开自私,关爱同伴,给人温暖,获得幸福的体现。

(二)自驾车游武汉,快乐同分享

小五班的家园亲子活动《春游小记》,是家长孩子老师共同参加的自驾车游武汉活动,今年四月的一个星期六,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活动开始了。家长们驾车带孩子观赏武汉新变化:耸立的新楼房,绿树成荫的街道,起伏的高架桥,车辆在马路上奔跑,休闲的人们在逛街……武汉美景尽收眼底,最后,大家来到马鞍山森林公园,在绿树、红花下,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家长们自发从家中带来了好吃的东西,大家一同分享,烧考、唱歌、诗朗诵,抒发热爱武汉的情感,家长、孩子、老师同玩亲子游戏,体验了武汉之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快乐,孩子们春游的相片也被《家长报》刊登。

(三)爱心评比活动,收获爱的快乐

播撒爱的火种,在爱心教育之下,发挥家园配合作用,孩子们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形成爱长辈、爱老师、爱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品德,体验爱的快乐,巧手做出节日爱的贺卡,通过爱心故事大赛,爱心宝贝评比获得爱的礼物,收获了成长的喜悦。

爱的付出是一种快乐的体验,爱的付出是一种快乐的心境,爱的感恩是成长的翅膀,爱的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学会付出,学会感恩,愿所有孩子都能成为爱心宝贝,让爱的温暖遍布人间。

猜你喜欢
播撒同伴爱心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爱心树(下)
寻找失散的同伴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播撒纯真的种子
爱心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播撒助人为乐的种子
播撒在田野里的少年梦
播撒关爱十三载捐资助学几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