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榆黄酮预防大鼠高脂血症形成的实验研究

2011-12-31 13:28石利春包海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实验性降血脂高脂

石利春,包海鹰,李 岩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高血脂及脂质代谢障碍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危险因素,而AS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还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而黄酮类化合物降血脂的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抗氧化作用实现[1]。刺榆(Hemiptelea davidii),为榆科(Ulmaceae)刺榆属(Hemiptelea)的单属种植物,据笔者调查内蒙古东部的居民在几百年前就有食用其嫩茎叶的习惯,其具有降脂、滑肠和延年益寿的作用[2-3]。2004年韩国学者从中分离出黄酮类成分,且具有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活性[4]。本文采用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首次观察了刺榆黄酮对动物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Wistar大鼠60只,雄性,体质量为220~250g,合格证号:10-1028,购自吉林大学实验动物部。

1.2 植物 刺榆嫩茎叶采自于2005年,采自内蒙古通辽市,经吉林农业大学包海鹰教授鉴定。

1.3 药品及试剂 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608。胆固醇:上海新兴化工试剂研究所产品,批号060608。丙硫氧嘧啶:上海复星朝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901。猪油:由本实验室自制。TC、TG、HDL-C、LDL-C含量测定试剂盒: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依次为070391,071461,070141,070151。

1.4 仪器 SPECTRAFLUOR PLUS型酶标仪:奥地利TECAN公司产品。GL-20G-Ⅱ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TU-1800S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1.5 方法

1.5.1 刺榆黄酮的提取 将刺榆嫩茎叶粉末用95%乙醇于55℃水浴回流提取3次,每次8h,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一定体积(无醇味)后依次用等量的石油醚(60-90)、正己烷萃取,然后将水层蒸干。将该提取物用蒸馏水溶解后,过聚酰胺柱(30~60目),依次用水、40%乙醇和95%乙醇洗脱,其中40%乙醇部分参照黄酮的理化鉴定方法[5],结果均显阳性。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为57.06%。

1.5.2 药理实验方法[6]大鼠购入后先饲养7d以适应环境,之后空腹测TC、TG、HDL-C、LDL-C含量。根据血脂水平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血脂康组,刺榆黄酮高、中、低(4.5、1.5、0.5g/kg)3个剂量组,每组10只。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的配方:在87.8%基础饲料基础上,加入2%胆固醇、10%猪油和0.2%丙硫氧嘧啶。正常组给予常规饲料外,其余组均饲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正常组和高脂模型组大鼠每天灌胃等量的蒸馏水,其余各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10mL/kg。阳性药物血脂康组的剂量为0.54g/kg体质量。每2周剪尾取血测血脂,以动态观察动物血脂变化及药物的降血脂作用。每次取血前大鼠应禁食(不禁水)16h,以排除食物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2 结果

大鼠给药前及预防性给药后第2、4周血脂检测结果,见表1~表3。

表1 刺榆黄酮给药前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含量(±s,n=10)

表1 刺榆黄酮给药前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含量(±s,n=10)

注:给药前各组动物血脂4项指标均衡一致,组间比较均为P>0.05。

组 别 给药量/(g/kg体质量)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TC/HDL-C正 常 组 - 2.11±0.14 1.82±0.34 0.63±0.13 1.45±0.14 1.71±0.31高脂模型组 - 2.26±0.62 1.79±0.32 0.60±0.22 1.43±0.32 1.70±0.29血 脂 康 组 0.54 2.34±0.33 1.76±0.48 0.68±0.35 1.45±0.31 1.63±0.37刺榆黄酮组 4.50 2.35±0.31 1.80±0.43 0.65±0.27 1.40±0.36 1.73±0.41刺榆黄酮组 1.50 2.18±0.40 1.85±0.31 0.58±0.37 1.38±0.29 1.68±0.26刺榆黄酮组 0.50 2.07±0.11 1.88±0.65 0.61±0.35 1.48±0.25 1.65±0.34

表2 刺榆黄酮预防性给药2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含量的影响(±s,n=10)

表2 刺榆黄酮预防性给药2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含量的影响(±s,n=10)

注:与高脂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组 别 给药量/(g/kg体质量)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TC/HDL-C正 常 组 - 2.01±0.17### 1.87±0.56# 0.64±0.09## 1.42±0.17### 1.72±0.28###高脂模型组 - 4.30±0.52 1.42±0.22 1.21±0.46 2.76±0.40 5.51±1.96血 脂 康 组 0.54 3.54±0.81# 1.76±0.68 1.08±0.57 2.30±0.35# 3.56±0.36#刺榆黄酮组 4.50 4.10±0.89 1.71±0.42 1.29±0.66 2.60±0.63 4.65±1.43刺榆黄酮组 1.50 4.00±0.63 1.69±0.46 1.30±0.69 2.60±0.41 5.32±1.40刺榆黄酮组 0.50 4.64±1.66 1.68±1.05# 1.44±0.84 2.80±1.04 6.19±2.81

表3 刺榆黄酮预防性给药4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含量的影响(±s,n=10)

表3 刺榆黄酮预防性给药4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含量的影响(±s,n=10)

注:与高脂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组 别 给药量/(g/kg体质量)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TC/HDL-C正 常 组 - 1.40±0.15### 1.97±0.31### 0.60±0.09## 1.28±0.19### 1.31±0.17##高脂模型组 - 3.10±0.81 1.29±0.42 1.21±0.59 3.00±0.96 3.64±1.56血 脂 康 组 0.54 1.79±0.16### 1.37±0.48 0.74±0.16# 1.51±0.24### 1.71±0.19###刺榆黄酮组 4.50 2.07±0.65## 1.40±0.23 1.20±0.38 2.14±0.58# 2.45±1.26#刺榆黄酮组 1.50 2.34±0.64# 1.12±0.28 1.09±0.44 2.16±0.55# 2.63±0.98刺榆黄酮组 0.50 3.14±0.78 1.33±0.23 1.34±0.81 2.44±0.75 3.41±1.18

结果表明:实验前大鼠的血脂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给药2周后,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TC和LDL-C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随之导致TC/HDL-C比值也明显升高。阳性药血脂康较明显降低了血清TC和LDL-C含量(P<0.05),而刺榆给药组对此虽表现出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4周后,刺榆黄酮4.5、1.5g/kg体质量剂量组大鼠血清TC和LDL-C含量均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P<0.05),其TC/HDL-C比值也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

3 讨论

降血脂药物的开发是目前化学及药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降血脂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机理主要是通过抗氧化作用,消除自由基来维持脂质代谢正常而达到降血脂目的[1]。刺榆是科尔沁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树种,具耐干旱、盐碱、严寒,抗高温等多种特性。据《本草拾遗》记载,刺榆性淡、涩,味平,主要功效为解毒消肿[6],且据民间调查发现,其叶具有降脂、滑肠和延年益寿的作用[2]。

本实验结果表明,刺榆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主要是明显降低血清TC和LDL-C含量,使TC/HDL-C的比值随之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刺榆黄酮4.5g/kg体质量组效果最好。本实验证实了刺榆的降血脂功效,但对其具体的降血脂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鉴于刺榆叶可食,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保健食品和药品资源。本实验对刺榆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的科学依据。

[1]齐君,李俊利,常福厚.中药降血脂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7(1):59-60.

[2]马毓泉.内蒙古植物志:2卷[M].2版.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115.

[3]李岩,石利春,王玲,等.刺榆嫩茎叶的生药学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1):51-54.

[4]Chang Bok Sim,Kwon Yong Soo,Kim Chang Min.The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components isolated from the heartwood of Hemiptelea davidii[J].Korean Journal of Phamacognosy,2004,35(1):80-87.

[5]匡海学.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46-147.

[6]丁云录,贲彦鸿,孙庆录,等.海德捷宁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的治疗作用[J].吉林中医药,2005,25(9):57-59.

猜你喜欢
实验性降血脂高脂
充满实验性的现代艺术
课堂上的实验性法律方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降血脂的六个误区,你知道多少?
高脂血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对策
胡椒酸己二胺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运动降低MG53表达及其在缓解高脂膳食大鼠IR中的作用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生精功能障碍
ILK和TGF-β1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和意义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