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2011-12-31 13:28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民卫生出版社蛋白尿尿蛋白

谢 滨

(南宁市中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以蛋白尿为主,中后期出现水肿,甚至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当DN的蛋白尿持续性出现后,DN的肾单位损害将是不可逆的,因而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1],是DM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宁市中医院2007年7月-2010年9月门诊及住院病人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55.0±10.0)岁;病程(11.0±5.0)年;血压(141.0±6.0/84.0±3.0)mmHg。对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56.0±11.0)岁;病程(12.0±5.0)年;血压(140.0±6.0/86.0±4.0)mmHg。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为Ⅱ型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上;尿蛋白定量30~299mg/24h。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导致的肾脏病变;年龄在18岁、妊娠或哺乳期患者;有严重的心脑肝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和精神病患者;血钾>5.6mmol/L。

1.3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饮食控制、西药降糖、伊那普利10mg每日1次口服;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若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时,选用胰岛素治疗。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mL,黄芪注射液20mL和丹参注射液10mL(均由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入注射用生理盐水80~1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均测定空腹血糖和24h尿蛋白定量。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显效:尿蛋白定量降至正常或下降1/2以上;有效:尿蛋白定量有所下降,但达不到下降1/2以上;无效: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2。

表1 2组疗效结果比较 例

表2 2组空腹血糖及24h蛋白尿比较(±s)

表2 2组空腹血糖及24h蛋白尿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 别例数 空腹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24h尿蛋白/(mg/L)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2 14.23±1.01 5.31±1.51## 230.82±19.0323.78±1.54##△△对照组 31 13.81±1.56 5.87±1.42## 231.04±18.71 90.04±7.08#

4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临床上以气阴两虚夹瘀为基本病机,故以益气养阴兼活血化瘀立法,气虚则推动血液无力,血运缓慢;而病久则伤津损阴,血液浓稠,二者均可导致血液瘀结于肾脏脉络。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应予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现代研究[4]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病变,而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状态,以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聚集,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失调为主要表现,导致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流动力学改变,组织缺血缺氧。采用了中成药针剂合用,起到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早期肾病的目的。药理研究表明:人参[5]具有降脂、降糖的作用,同时能增高胰岛神经丛,特别是内脏神经丛胆碱酯酶活性。黄芪[6]能促进机体代谢,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有降血糖、血脂,抗衰老,抗缺氧作用。丹参[7]能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和造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有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化硬化斑块的形成。近年来运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伴有微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可取得一定临床疗效,该药能降低肾小球出球微动脉阻力,抑制细胞外基质形成,防止系膜细胞增生和肾小球肥大,从而能减轻蛋白尿和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综上所述,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24h尿蛋白,使肾功能得以明显的改善,从而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速度。且无不良反应。

[1]杨霓芝,黄春林.泌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2.

[2]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6.

[4]陈志涵,黄国良.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0):949-950.

[5]刘燕妮,陈毅平.通心络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83-8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53,215.

[7]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03.

猜你喜欢
人民卫生出版社蛋白尿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