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通降逆方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研究

2011-12-31 13:28季雁浩顾庆华指导邵荣世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流性胃镜食管

季雁浩,顾庆华,袁,孙 蓓,指导:邵荣世

(南通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近年来,反流性食道炎(reflux esophagitis,RE)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1]。主要损伤因素为过多的胃内容物(主要是胃酸)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胆汁和消化酶也可造成食管黏膜损伤[2]。日久常因胃酸返流,引起慢性食道炎、食道瘘,甚至癌变。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有效率高及复发率低的良好临床疗效[3]。笔者运用自拟清通降逆方治疗63例,疗效显著,并与用耐信治疗的3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南通市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治疗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3~84岁,平均49.5岁;有烧心感64例,反酸59例,胸骨后灼痛45例;根据内镜下食道黏膜破损特征及程度分级为I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39例,Ⅱ级(呈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l7例,Ⅲ级(病变广泛,黏膜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存在)7例。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1~85岁,平均48.3岁;有烧心感者31例,反酸者28例,胸骨后灼痛21例;内镜诊断分级为I级19例,Ⅱ级12例,Ⅲ级3例。2组性别、年龄、胃镜反流性食管炎分级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8月烟台全国反流性食道疾病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4]。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运用清通降逆方治疗。处方:代赭石(先煎)30g,炒竹茹5g,半夏10g,黄连3g,吴茱萸3g,炒白术10g,炒枳壳10g,广郁金10g,炒延胡索10g,九香虫6g,蒲公英15g,制大黄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服用耐信(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0mg,每日1次。2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均停用一切影响本药疗效评价的药物。

2.2 观察指标

2.2.1 临床疗效指标 采用半定量法,烧心、泛酸嗳气、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胃脘部胀痛等5个主要症状均分5级:0级,无症状;1级,偶尔出现症状,或程度很轻,不影响生活和工作;2级,介于1级和3级之间;3级,症状频繁,影响生活和工作;4级,症状较重,患者痛苦,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分别记0、1、2、3、4分,计算治疗前后的症状总分,求得疗效指数,以判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2.2.2 胃镜观察 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均进行胃镜检查,根据镜下表现进行打分。

2.3 疗效标准

2.3.1 胃镜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研究会1999年8月在山东省烟台市通过的诊断方案内镜疗效分级诊断标准[4]拟定。痊愈:胃镜积分0分者;显效:胃镜积分减小2分者;有效:胃镜积分减小1分者;无效:胃镜积分无变化或增加1分以上者。

2.3.2 症状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或治疗后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90%;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60%~89%;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30%~59%;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30%。

2.3.3 综合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90%,胃镜积分为0;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60%~89%,胃镜积分减小2分;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30%~59%,胃镜积分减小1分;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30%,胃镜积分无变化或减小1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 结果

3.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例数 烧心 胸骨疼痛 泛酸嗳气 恶心呕吐 胃脘胀痛治疗组 治疗前治疗后 63 5.12±1.69 3.95±1.49 4.04±1.63 3.49±1.33 5.11±1.49 1.37±1.12##△ 0.86±0.70##△ 1.06±0.93##△ 0.93±1.05##△ 1.36±1.08##△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 34 5.24±1.21 3.64±0.91 3.77±1.40 3.28±1.23 5.21±1.21 1.68±1.01## 1.23±1.05## 1.45±0.97## 1.29±1.32## 1.18±1.07##

3.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治疗组临床痊愈32例(50.79%),显效21例(33.33%),有效6例(9.53%),无效4例(6.35%),总有效59例(93.65%)。对照组临床痊愈14例(41.16%),显效10例(29.41%),有效7例(20.59%),无效3例(8.82%),总有效31例(91.18%)。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2组治疗前后胃镜分级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胃镜分级情况比较 例

4 讨论

反流性食道炎[5-6],归属于中医“嘈杂”“吐酸”“胸痛”“胃痛”“反胃”等范畴。《内经》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皆损伤脾胃,胃失和降,郁久化热冲逆于上,通降失司,气机阻遏,导致胃液分泌失常,胆汁、十二指肠液的排泄失于常道而随胃气上逆而反流于食道,损其黏膜。根椐“胃主降,以通为用”之理论,立清胃泄热,通降气机之法,自拟清通降逆方治疗RE。方中代赭石、半夏降逆和胃,消痞散结;炒竹茹、蒲公英、黄连、吴茱萸清胃泻火,苦寒健胃,止呕和中;枳壳下气宽中除胀;制大黄泻火泄热,行瘀通络;炒延胡索、九香虫疏肝理气,化瘀和络;白术健脾益气,化湿和中;郁金行气解郁。现代药理实验研究[7]表明,黄连、吴茱萸能抑制胃液分泌,降低总酸排出量及胃蛋白酶活性,具有修复溃疡的作用。

诸药合用,共奏清胃泄热,通降气机,降逆和胃之效,故对反流性食道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及食管黏膜炎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其机理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1]李艳梅.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评分及内镜下表现的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1):7-9.

[2]林三仁,许国铭.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杂志,2007,12(4):234.

[3]周明霞,孙之广.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9,29(10):841-842.

[4]中华医学会内镜学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5):60.

[5]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729.

[6]孙涛.功能性烧心和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8):572-573.

[7]陈艳芬.“左金丸”与“反左金丸”的药敏反应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0):67.

猜你喜欢
流性胃镜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