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011-12-31 13:28李广曦刘晓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清开灵计量学中医药大学

李广曦,刘晓雁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清开灵注射液是在古代名方“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研制的新型制剂,其主要成分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效,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了更好地了解清开灵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研究现状,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国内发表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的治疗性文献进行分析,以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信息与方向。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检索中国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1979-2009年收录的文献,以“清开灵”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阅读标题和摘要,不确定时查阅全文,排除重复文献、“清开灵软胶囊”“清开灵口服液”相关文献以及综述、会议纪要、药品商业广告、动物实验等与临床治疗不相关的文献,最后共检得文献994篇。对检出结果利用小锄头文献计量工具[1]、Access、Excel软件从文献发表年代、著者、著者单位、主要期刊源及研究内容分布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计量及年度变化 对994篇有关清开灵注射液的治疗性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清开灵注射液”较早的文献是从1981年开始见诸于国内期刊,文献中较早应用于临床的是1988年发表的关于脑卒中急诊的临床研究。此后,关于清开灵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文献逐渐增多。由于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运用中积累了一些合理使用的成功经验,因此从1995年以后,研究呈加速发展的趋势,达到一个较高的文献量水平。至2006年,论文年发表量达到100篇。其文献总量及年度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1979-2009年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性文献发表的年代分布

2.2 核心作者的发文量 994篇文献,按第一作者及发文量的多少排列,排在前5位的核心作者分别是:荆百治(4篇)、刘自力(3篇)、魏跃钢(3篇)、岳少杰(3篇)、张培影(3篇),结合她/他们所著述的内容,主要应用于急诊如中毒性疾病、脑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皮肤病的使用方面。

2.3 文献地区分布及单位发文量 只计算第一作者所在地址,994篇文献分布于22个省市自治区,相对较集中于各省市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共发文41篇,占文献量的4.12%;河南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共发文26篇;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共发文25篇;其它发文量较多的单位还有中国中医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这7个单位共发文156篇,占总文献量的15.7%(见表2)。

表2 1979-2009年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性文献发表的作者单位分布

2.4 文献期刊分布 对994篇文献分布进行统计,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较为分散,分别发表在331种期刊上。从期刊种类来看,主要以中医类或中西医结合类杂志为主要刊载对象。按期刊载文量的多少,主要有中国中医急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见表3)。

表3 1979-2009年国内清开灵治疗性文献期刊主要分布及发表论文数(篇)

2.5 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主题分析 通过对994篇文献中1 844个标引词(主要指关键词、主题词,项目缺漏者由分析者对全文分析后进行标引)来了解清开灵注射液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情况,可见清开灵注射液早期研究多应用于急性脑血管意外方面的临床治疗,而在90年代后,有关清开灵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临床上多强调辨证使用,即“证同治亦同”,体现了中医治病“异病同治”的特点。如根据清开灵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一些热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流行性出血热、小儿夏季热、皮肤病血热证、肺结核顽固性低热等;根据药理研究清开灵注射液有抗病毒、抗菌的功能,临床上多用于病毒性或炎症性疾病,如SRS、病毒性肝炎、肺炎、流行性腮腺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等。此外,清开灵有醒神开窍之功,故亦多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肝性脑病、肺性脑病、流行性乙脑、重症颅脑损伤等。此外,还广泛应用于一些中毒性疾病,如酒精、药物、食物、农药、一氧化碳中毒等;同时在一些临床疑难杂症中亦取得良好的疗效,如川崎病、白塞氏综合征、亨特综合症、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电击伤等。

表4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性文献临床病种主要分布及发表论文数

3 讨论

文献计量学是借助文献各种特征的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2]。也是一种可确定专题文献的研究热点、发展方向等全局性的方法[3]。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清开灵注射液相关临床应用的文献最早见于1988年,此后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在国内应用广泛,可见于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各级医院的临床报道。但主要研究单位多集中在北京、河南、广州等中医药高等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清开灵注射液系中医古方安宫牛黄丸拆方制成的中成药物,具有良好的清热疏风、凉血解毒、醒脑开窍之功效,且改进了剂型和用药途径,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为中医急症抢救开创了新的局面,相信随着对清开灵注射液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其适应证将得到进一步拓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但在文献研究中亦发现有许多关于清开灵注射液使用后不良反应的报道,因此临床上要加强监测工作,注意规范临床操作程序,重视中药注射剂的辨证应用、配伍禁忌,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李广曦,陈蔚文,叶富强.小锄头:一个基于CBMdisc的文献计量工具[J].医学情报工作,2005(6):437-439.

[2]王孝宁,何苗,何钦成,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的科技论文定量评价[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4):15-18.

[3]张宏梁,田玲,张黎黎.利用文献计量学研究学科热点初探[J].医学信息学,2008,29(11):11-15,43.

猜你喜欢
清开灵计量学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基于CiteSpace的医药语料库文献计量学分析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HPLC法测定注射用清开灵(冻干)中6种成分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Meta分析
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肺气肿感染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神威药业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入选MERS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