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突出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2-01-20 08:58潘湘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节段椎间盘腰椎间盘

潘湘林

永州市三医院急救中心,湖南永州 425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突出的临床治疗分析

潘湘林

永州市三医院急救中心,湖南永州 425000

目的分析并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实施后路腰椎板开窗突出椎间盘摘除术的86例病人做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后下腰痛的JOA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681±124)、(1297±177),差异显著(P<0.01)。术后 67 例仍有下腰痛,55 例偶发轻度下腰痛。术后未见下肢疼痛的病人约占48.1%。6例病人在术后表现为手术节段退变性不稳,但病人腰椎不稳与JOA之间并未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其中13例病人再次手术。结论中青年病人容易出现严重的下腰痛与腰椎间盘再突出现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中青年病人在首次手术时可进行脊柱融合,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突出;临床治疗

外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然而术后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严重影响手术效果[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术后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2010年间实施常规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对198例病人进行治疗,其中86例病人得到随访,其中男54例,女32例;病人年龄22~74岁之间,平均为41.5岁,随访4~10年,平均8.4年。2例突出节段位于L2、3,4例在L3、4,41 例在 L4、5,32 例在 L5S1,7 例有2个节段突出,均位于L4、5及L5S1突出。全部病人术前均表现为下肢疼痛,少数病人有麻木、肌力下降等表现。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后,病人取俯卧位,在后正中皮肤进行切口,在患侧腰椎板处开窗,去除黄韧带,神经根及硬膜囊被牵开后,将突出物与游离椎间盘摘除。于手术前后按照下腰痛的症状及体征进行JOA 评分。

1.3 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

手术前 JOA评分为(681±124);手术后评分为(1297±177),差异显著(P<0.01)。见表1术后67例仍有下腰痛,55例偶发轻度下腰痛。术后未见下肢疼痛的病人约占48.1%。术前全部病人直腿抬高试验均呈阳性,随访时全部病人直腿抬高试验均呈阴性。6例病人在术后表现为手术节段退变性不稳,但病人腰椎不稳与JOA之间并未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13例病人再次手术,在再次手术之前手术节段椎间隙的高度为(89.9±5.2)%。

3 讨论

外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然椎间盘之间压力变大,使相邻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此外,椎间盘的生物力学作用是保证椎间隙的高度,缓冲震荡,同时承载体重,而手术破坏椎间盘与椎体间的保持平衡的解剖结构,改变了腰椎运动节段矢状面的稳定性,使该节段有而术后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严重影响手术效果。虽然近些年来微创手术发展迅速,并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很多医院的临床上仍然广泛采用常规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2]。本组病人中有63例进行手术前后的X线片比较。在侧位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间的高度、上椎体下缘以及下椎体上缘的后缘、上下椎体之间的角度等。对于随访中发现的动态屈伸椎体位移大于3 mm,或者和邻近椎体成角大于15°者,表明腰椎不稳。导致腰椎不稳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①退变因素:腰椎之间的组织或者腰椎间盘产生退行性变化。②内分泌紊乱因素:激素失衡容易引发骨质疏松,造成关节韧带与关节囊松懈、弹性下降,出现腰椎关节不稳,引发腰痛。③医源性因素:腰椎的任何外科手术都会在某种程度上破坏腰椎的重要组织,进而导致椎体失稳。④其它因素:如精神因素、家族遗传病以及肥胖体型等[3]。初次手术后仍有下腰痛及椎间盘再突出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首先,病变节段小关节突受到较大的应力,导致关节突出现增生、退变,以至于压迫神经根。其次,病变节段腰椎活动较少,造成相邻不稳定因素。

表1 主观症状及体征JOA评分(±s)

表1 主观症状及体征JOA评分(±s)

下腰痛 下肢疼痛 步行能力 直腿抬高 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手术前手术后1.38±0.61 2.04±0.58 1.22±0.58 2.48±0.50 1.06±0.45 2.51±0.50 0.91±0.27 1.97±0.14 1.04±0.46 1.81±0.41 1.21±0.41 1.88±0.30

本组结果显示手术前后JOA评分差异显著。术后67例仍有下腰痛,55例偶发轻度下腰痛。6例病人在术后表现为手术节段退变性不稳,但病人腰椎不稳与JOA之间并未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其中13例病人再次手术。本组结果显示中青年病人愈后比年长者要好,但在中青年病人中出现严重下腰痛者比年长者多,这一结果其它文献报道类似[4]。综上所述,中青年病人容易出现严重的下腰痛与腰椎间盘再突出现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中青年病人在首次手术时可进行脊柱融合,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1]巴特尔.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的注意事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23):113.

[2]张福明,王春江.体重指数和血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392-395.

[3]钱列,贾连顺,陈雄生,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5):337-339.

[4]乔小丽,张亚娥.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30):150.

R681.5

A

1672-5654(2012)04(c)-0061-01

2012-01-09)

猜你喜欢
节段椎间盘腰椎间盘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