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药产业更加光辉灿烂的2012年

2012-01-23 16:11肖培根赵润怀
中国现代中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品中药

肖培根 赵润怀

新年寄语

迎接中药产业更加光辉灿烂的2012年

肖培根 赵润怀

2012年阳光明媚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在欢度新春佳节之际,谨向广大读者和作者、产学研同仁,以及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中药产业发展的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祝福!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中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一年。据统计,2011年1~9月份中成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 433亿元,同比增长33%,高于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和生物生化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高达61%。

2011年,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和促进中药产业发展。2009年卫生部启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一步调整完善,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重点吸纳重大疾病、慢性病防治、儿科用药进入目录,从常用大宗中药饮片中遴选确定基本饮片。工信部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完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模式,加大对基本药物中原料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提升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能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确保药品质量,有序推进“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新版《中国药典》药品安全性检测标准显著提高,药品注册申报程序进一步规范,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品再评价工作得到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新版高标准药品GMP正式实施。

2011年,中药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业务板块逐步向大健康产业扩展。如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的战略目标;天士力着力打造的“大健康产业”涵盖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和特色医疗、功能饮品、生活健康、营养保健、健康酒业;云南白药开启了“新白药、大健康”的发展战略;东阿阿胶、广药集团、修正药业、康美药业、河南宛西等大型企业也都纷纷涉足大健康产业,而且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1年,中药国际化工作积极有序推进。针对欧盟《传统植物药指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药欧盟注册专家组,统筹指导中草药专论的研究和编写,深入研究我国中药在欧盟注册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企业开展中药欧盟注册提供技术指导。如兰州佛慈制药的浓缩当归丸等已经开始登陆欧盟市场的征程。

2011年,筹备多年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终于拉开序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成立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领导小组,以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专项和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形式,在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新疆等6个省(区、市)开展普查试点,通过每省20~25个县进行普查试点,为在全国开展中药资源普查提供经验和验证新的普查技术和方法。

2011年,中药材价格的异常波动直接影响到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出现的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直至2011年上半年的暴涨,使中成药生产由于成本大幅度增加,也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医疗用药。10月底药材价格又大幅度降低。这种大幅度急剧升降对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而且药材价格暴跌、药贱伤农会直接引发新一轮暴涨暴跌。对此,国务院高度重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委局深入调查研究,制订扶持恢复药材生产、建立产地仓储物流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市场流通管理、打击扰乱中药材市场价格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2011年,中药研发的重点逐步转向中药健康产品和二次开发。据《2010年药品注册审批年度报告》,共批准中药81个,其中新药12个、改剂型59个、仿制药9个,进口药1个。虽然国家对于新药研发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启动了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新药研发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但是中药研发现状仍不容乐观。药品价格、医保目录、基本药物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有待加强,以及科研资金使用分散、成果转化艰难、人才流失等问题,都制约着中药企业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发展后劲。

2012年,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安全生产。2011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药品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促进常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强新药、中药注射剂、高风险药品的安全性监测和评价;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集中采购政策和药品抽验工作机制,健全问题药品与退市药品召回处置制度;开展医药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严重违规、失信者实行行业禁入;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减少流通环节;加快药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

2012年,中药科技发展的重点是资源、产品、技术和质量。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在重点任务中明确指出: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围绕中药资源、质量控制、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与不良反应监测、新型制剂、临床疗效评价、生产过程控制等环节进行关键技术研究;进行GAP种植基地技术优化升级及规模化推广,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培育研究和替代品研究,加强新型中药饮片研究以及中药新剂型和新工艺的研究,确保中药可持续发展;开展疗效确切的传统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重点加强疗效确切、作用机理相对明确的现代中药研发等。

2012年,中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亟需加强宏观调控和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实。尽快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预警平台,通过信息引导生产来防止产销失衡;加快建设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买卖双方高效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并实现订单农业;加强中药材流通标准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奠定基础的同时也防止囤积炒作行为;认真做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摸清家底;加大对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符合中药材生产规律、体现中药材既是农副产品又是药品这一特殊商品属性的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建立常用中药材国家储备制度。

2012年,中药产业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随着《全国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中药产业规模将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技术创新能力日益增强、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中药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中药在医药卫生领域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2年,本刊将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按照本刊“中国现代中药”的主题特色,调整后的栏目分为专稿、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科技、中药文化六大板块。专稿围绕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重点宣传报道中药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研究、探讨和建议;中药农业包括野生药材资源调查、保护、管理与开发,栽培(饲养)药材的规范化与产业化;中药工业包括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保健品的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中药商业包括中药商品仓储流通规范、商品质量标准、国内外市场供求变化与趋势分析;中药科技包括中药创新体系建设,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应用基础研究与探讨,科技成果的宣传与推广,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中药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知识,药文化,茶文化,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等。《中国现代中药》将在中国中药协会的领导下,紧密依靠三家学术组织和中药行业同仁的大力支持,继续为中药行业服务,为中药同仁服务,共同为中药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让我们以新的姿态迎接中药产业更加光辉灿烂的2012年!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品中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