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2012-01-23 16:29黄丽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3期
关键词:溶栓心血管心肌梗死

黄丽萍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80%的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尤其是冠心病中的急性心肌梗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具有巨大的危险性,具有病情发展化、变化多,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严密加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是改善预后和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5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中,男43例,女12例,年龄47~76岁。既往糖尿病史者48例,入院后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者7例。参照1999年世卫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2],所有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参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的要点[3],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1.2 临床表现 胸痛43例,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消化道症状38例,胸闷、活动时感到心悸、气急14例,浑身无力、头晕且无其他明显症状者3例。

1.3 治疗及预后 入院后立即对患者采用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方法联合糖尿病胰岛素治疗。36例加用静脉溶栓治疗。本组55例中,治愈出院45例,死亡10例。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心率失常以及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心源性休克。

2 观察

2.1 病情观察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往往无明显胸痛症状表现。本组有胸痛表现者43例,其余12例无胸痛表现,占21.81%。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运用先进的生命体征监测手段以时发现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对入院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如患者伴有ST段异常改变,且伴胸闷、心悸应给予高度重视,转入冠心病监护病房。连续3~5 d常规监测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重点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包括ST-T段、T波的细微变化,是否存在不正常的Q波等。此外,还要关注是否有心律的异常和血糖水平的变化。当患者表现有头晕、冒冷汗、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均可认为是心肌梗死的先期征兆,必须立即向医生汇报,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同时,保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立即吸氧,积极预防此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

2.2 溶栓治疗观察 本组36例采用了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其余19例给予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在溶栓治疗期间,应观察患者是否有寒战、发热、皮疹等常见用药副反应,并察看有无出血的征象,包括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和咯血等,特别是头疼、喷射状呕吐、神志不清等颅内出血的征象以及低血压征象。36例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无颅内出血。同时,采用12导联心电图监测心电图变化,并每隔10 min测量血压和呼吸,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处理。

3 护理措施

3.1 饮食护理和排便护理 饮食结构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无刺激性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多进食含大量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得进食动物脂肪,控制每次的进食量,以少吃多餐为原则,食物的温度控制适宜为最佳。保证每天充足的饮水量,特别是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患者要习惯使用床上排便器,并养成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如已经发生便秘,应遵医嘱服用缓泻剂,防止用力排时加重心脏和其他器官的负担。

3.2 心理护理 糖尿病病程漫长,必须严格控制饮食量,再加上心肌梗死引起多种症状,往往会使患者产生紧张、忧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同时,有的患者对医生治疗方案缺乏信任,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应善于发现这些心理问题,通过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诉说,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以简单通俗的语言讲解心肌梗死治疗常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鼓励患者听舒缓、愉快的音乐或看书读报等。

3.3 胰岛素治疗护理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关键治疗措施,遵医嘱严格执行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和剂量,经常更换注射的部位。注射时严格做到无菌消毒操作,以避免发生感染。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低血糖过敏反应,以及注射部位的皮下脂肪是否有萎缩、增生等异常改变。

3.4 健康教育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健康教育指导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充分有效的教育指导能够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促进患者更好的配合各项治疗措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具体方法包括:①科学认识疾病。采用现场讲解、播放科教音像资料和发放宣传手册的方法,让患者和家属科学认识糖尿病的起因、临床症状表现、基本的诊治方法,从而客观的认识糖尿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更加乐观的态度的对待疾病。②了解和掌握自我监测方法。由于患者必须经常监测血糖水平变化,应让患者了解和掌握血糖监测方法,准确记录血糖的变化。同时还要掌握血压、体重指数的监测方法,以更好的控制病情。③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为了控制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加强饮食治疗,坚持体育锻炼,遵医嘱服用治疗药物,做好日常的血糖监测,加强足部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心理状态的调整等多个方面的自我护理行为。④戒烟。根据研究,心肌梗死患者如持续吸烟,心肌再次梗死和死亡的危险性高于非吸烟患者22%~47%[4]。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明吸烟的危害性,劝阻患者继续吸烟,并实施周密可行的戒烟计划。

4 讨论

糖尿病由于处于机体处于高糖状态,极易引起血管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发生多支狭窄和细小血栓的形成,其中尤其以冠心病为主[5]。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前提,有针对性的治疗心血管疾病,向患者和家属广泛宣传糖尿病的专业知识,尽可能防范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发生。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的方法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心脏的负担,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做好全面细致的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心理护理、胰岛素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有利控制病情发展,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2):710.

[2]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

[3]李新兰.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见性护理.中华名医论坛,2005,1:58.

[4]郝云霞,高瑞雪.实用心血管内科护理及技术.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12

[5]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猜你喜欢
溶栓心血管心肌梗死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