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卫生资源指标体系实用性筛选

2012-01-23 05:47段占祺应桂英
卫生软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卫生统计德尔菲代表性

段占祺,李 恒,应桂英

(1.四川省卫生信息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1 研究背景

统计指标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卫生统计指标体系是建立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1],而卫生统计信息是卫生循证决策的主要依据[2]。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可为评价、衡量当地卫生工作情况,引导卫生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落实,促进相关政府部门对卫生工作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3]。

我国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最初形成得益于 20世纪50年代初创立的定期卫生统计报表制度[1]。根据原苏联经验,该制度创立后几经修订,内容不断得到完善,为我国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我国卫生统计信息的最新来源是 2010年制定并实施的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4]。

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统计专家委员会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卫生统计指标的设计原则,80年代初公布了2000年人人健康进度检查指标。近年来,随着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本国人民的健康问题,对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建立和完善也日趋重视,并纷纷付诸实践[3]。但由于卫生工作本身种类庞杂,性质特殊,卫生统计指标体系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具有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多要素的特点[3,5],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套得到公认的、较适用的卫生统计指标体系[3]。本文旨在基于国家及四川省已有的卫生统计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筛选出实用于四川省的卫生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2 资料与方法

2.1 候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2.1.1 候选指标体系来源

通过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结合2007年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和2008年制定的四川省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并补充近两年四川省卫生厅各处室及厅领导建议增加的指标以及四川省医疗信息月报表中要求新增的指标,共同构成四川省实用卫生统计候选指标体系。文中仅对卫生资源部分指标进行研究,该部分共涉及80个指标。

2.1.2 指标筛选的原则

本研究的候选指标有其特定来源,符合一般指标设定的目的性、导向性、科学性、客观性原则,故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通过召开专家会议确定了下列原则来进行指标的筛选。

①实用性:指标应服务于使用者。所谓实用性即指实际工作中指标的使用情况,指标使用越频繁,使用频次越高,说明该指标的实用性越好。

②代表性:指标能准确反映医疗卫生的某个侧面,力求覆盖医疗卫生的各个领域,精简,无重复。

2.2 指标的筛选方法

2.2.1 专家会议法

专家会议法是指根据规定原则选取一定数量的专家,按照某种方式组织专家会议,发挥专家集体的智能结构效应,对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状况,作出判断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就是专家会议预测法的具体运用。

2.2.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 method)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和N.达尔克首创,50年代经过T.J.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自从1964年首个兰德研究发表以来,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作为一种主观、定性、直观有效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度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并且可以用于预测领域。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匿名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有组织地对每一轮专家意见汇总整理和反馈,使专家们的意见趋于一致,最终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结论或方案。

3 结果

3.1 专家会议结果

通过第一次专家会议,确定了指标筛选的三大原则:实用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经与会专家一致确定,实用性即指日常工作中指标的使用情况,指标使用越频繁说明其实用性越好。

3.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结果

3.2.1 专家基本情况

本研究第一轮共发出专家咨询表20份,实际回收18份。在回收的18位专家中,55.6%的专家为研究生学历,66.7%以上的专家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专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专家基本情况

3.2.2 专家积极系数

本研究采取信函和电子邮件方式来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共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0%和73.7%(见表2)。

表2 专家的积极系数

3.2.3 专家协调系数

通过公式计算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并进行假设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

3.2.4 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总的权威程度为专家熟悉程度和判断系数的均数。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分别为 0.854和0.866(专家权威程度的波动范围为0.1~0.9),说明本研究所选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3.2.5 卫生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结果

在第一轮专家咨询中,专家对每个指标从实用性和代表性两个方面同时评价,对实用性按最不实用(赋值为0分)到最实用(赋值为10分),对代表性按最没有代表性(赋值为0分)到最有代表性(赋值为10分)分别进行评分。同时了解专家对各指标的熟悉程度和评分的判断依据,计算每个指标的均数和变异系数,部分结果见表4。

表4 第一轮专家咨询的结果(部分)

均数表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指标的均数越大,说明其实用性和代表性越好。本轮咨询中专家对指标的实用性和代表性分别进行评价,其赋值范围均为0分~10分,实用性均数的范围为4.44分~9.83分,代表性均数的范围为4.72分~9.83分。

变异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对某个指标的协调程度,说明专家对该指标相对实用性和相对代表性的波动程度,或者说是协调程度。变异系数越小,专家们对该指标的协调程度越高。通过表4可见,实用性评价中“每十万人口医师数”指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691,“卫生技术人员数”指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 0.039;代表性评价中“无人卫生院”指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665,“其他技术人员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指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039。

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综合考虑专家对于卫生资源指标实用性和代表性的评分,经课题协调小组讨论总结,对第一轮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实用性和代表性均比较低的16个指标。同时,根据部分专家建议,增加2个指标,形成了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指标由原来的80个变为66个,指标增删情况见表5。

同时根据部分专家的建议,结合工作实践,将卫生资源指标体系按其来源、填报机构的不同分为针对卫生机构和针对地区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专家咨询继续请专家对各指标的实用性和代表性进行评判。各指标的得分与第一轮的区别不是很大。根据确定的指标入选标准,第二轮共删除指标两个:编制人员数和全科医生数,最终剩余64个指标。

4 讨论

4.1 专家的积极程度

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 90.0%和73.7%,并且不少专家对指标体系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表明专家对本研究的关心程度较高。但第二轮的积极程度比第一轮低,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第二轮专家咨询时间在岁末年初,专家工作繁忙导致有些专家无法回复问卷。

4.2 专家的协调程度

专家的协调程度反映了所有参与专家意见的一致性。根据国内几项大型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在卫生系统的应用研究,经过 2~3轮咨询协调后,协调系数一般在0.5左右波动。本研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协调程度有所上升,实用性从第一轮的0.38到第二轮的0.43,协调系数逼近0.5,但是两轮咨询协调系数的χ2检验结果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不是太好,一致性程度较低。

4.3 专家的权威程度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有学者认为权威系数大于0.7即可接受。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分别为 0.854和0.866(专家权威程度的波动范围为(0.1~0.9),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高,结果较为可靠。

4.4 卫生资源指标体系筛选结果

经过两轮筛选,共删除指标18个,增加指标2个,所得的64个指标构成了四川省卫生资源实用指标体系,同时这些指标又具有比较高的代表性。卫生行政部门在使用这些指标进行数据收集时可以比较客观贴切的反映四川省卫生资源情况。

5 结语

考虑到卫生统计指标体系作为一套比较成熟的指标体系,且本研究课题经费有限,故在实施德尔菲专家咨询过程中所用专家人数比较少,导致专家咨询的协调性假设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整套实用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确定之后,对指标体系有待进行下一步的评价及实证研究。

[1]田凤调.对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想[J].中国医院管理,1989,9(4):37-43.

[2]王 霞,刘丹红,饶克勤,等.国家卫生指标体系:概念框架与基本属性[J].中国数学医学,2006,(1):38-41.

[3]孙 桐,刘忠华,毕振强.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6,1(2):49-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5]李云峰.关于建立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结构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4,11(5):61-63.

猜你喜欢
卫生统计德尔菲代表性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新医疗背景下卫生统计工作的实践与发展思考
德尔菲法构建肿瘤医院ICU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
基于 Access的卫生统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闽台地区代表性道地药材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勉冲·罗布斯达
我国卫生统计的深化与改革探讨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临床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德尔菲法的上海某专科医院公开招聘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