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间隙自调式心理放松缓解大学生学习疲劳探索

2012-01-23 05:47裴庆彬陈天刚
卫生软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保健操译码测验

舒 敏,裴庆彬,陈天刚

(1.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1;2.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安徽 当涂 243100)

1 引言

学习疲劳是由于人高强度或长时间持续学习引起的学习能力下降(包括速度减慢和质量降低)与身心不适的状态,是人体的一种自然性的反应。这是人的体力或智力过度支出或消耗后的一种自我防护,这既是一种非病理性的学习障碍,也是一种先天的防御反应。研究表明,多数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自调功能被破坏而引起的。如果能及时恢复神经系统的自调功能,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均可预防。例如,学习疲劳就是机体所发出的要求调节的信号,然而或许是由于学习任务太重个体不能停止学习或不愿停止学习。那么,这种要求调节而被个体拒绝调节的过程多次反复,就可能导致自调功能的紊乱。这时就需要进行恢复自调功能的调节了。体育运动、按摩放松这类活动对缓解学习疲劳都有一定作用,但在时间空间方面均存在局限;通过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开展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难以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疲劳问题;此外,平常的休息、娱乐、运动等,在自调功能紊乱的状态下是难以发挥调节作用的。

就此,针对课间有限时间和教室有限空间,和学生由于较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后产生的疲劳,本研究吸收了德国脑生理专家 Oskar Vogt的自生训练(Autogenic Training,简称 AT)、传统催眠技术和美国学者Richard Bundler和John Grinder的经验擎技术中有利于自我放松的成分[1],简化了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并结合太极拳和瑜伽中的某些动作,整合改编成自调式心理放松法[2],即适合学生课间或课上使用的心理保健操[3]。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 材料

2.1 放松材料

本研究使用的放松教材为《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示例光盘,解说录音词。采用崔立中教授编制的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一共8节,总时间为8分钟,所有的动作均适于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完成。

2.2 译码测验材料

认知疲劳一般都会伴随着信息加工效率下降及注意力无法集中、认知资源匮乏等症状。因此,认知能力测验是测量认知负荷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此类研究中使用认知能力测验的主要目的在于评定认知疲劳的程度,而非个体的认知能力,因此,此类认知能力测验应对被试的知识储备要求尽量少,以适应于各种智力水平的个体,但同时还要足够敏感,能反映出认知负荷的细微变化而不出现“天花板效应”或“地板效应”。本研究使用的译码测验不但满足以上条件,而且可以进行团体测验,方便在本实验研究中使用。

译码是韦克斯勒智力量表(WISC)中的一个成熟的测验项目,主要测量认知加工速度和短时记忆的能力等,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主体的精神状态。受学习疲劳的影响,译码成绩会有所降低;随着学习疲劳的缓解,译码成绩也会有所恢复。译码作业是根据 WISC中的译码测验改编而成的,共改编了12套等值的复本,每个复本由300个图形码组成,每次施测3分钟,每译对1码记1分,以总分代表译码成绩。译码测验有着较好的信效度,在龚耀先等修订的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中,译码的重测信度为 0.646,作为课间心理保健操的效标,其重测信度为0.782。

3 方法

3.1 被试

本实验被试是安徽师范大学与淮南师范学院两所高校的随机抽样样本,共计292人。统计有效被试273人,有效率达93.49%。性别分布为男生114人,女生159人,年龄分布为17岁~22岁。对其译码成绩进行分年龄段F检验、分性别的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其差异结果均不显著(P>0.05)。因此,可将被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前后测对比研究。

3.2 实验程序

实验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被试学习放松催眠操作程序,时间为半小时,目标是学生能独立进行自调式心理放松。第二步,练习译码测验操作直至熟练掌握,达到个体译码成绩相对稳定。第三步,进入正式实验,采用组内前后测实验模式,即在三节课后的学习疲劳情境下,被试进行译码测验的前测,接着进行自调式心理放松,10分钟后,进行译码测验的后测,从而获取学习疲劳状态下和自调式心理放松后的译码成绩。前测、后测采用等值译码复本,目的在于克服练习效应。且在前后测试卷中均需标注完整被试的性别、出生年月、学校、年级以及学号,以便实验结果处理时进行配对与分析。

3.3 统计工具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统计与SPSS 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总体前后测数据分析比较

对273名有效被试的译码作业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前后测的平均成绩、标准差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看出,译码测验前后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显示实验主效应显著。

表1 总体前后测数据配对样本t检验

4.2 年龄差异的方差分析

本实验被试年龄分布在17岁~22岁,对这6个年龄分段的被试按前后测成绩划分,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各年龄段组内前后测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前后测配对样本年龄差异t检验

4.3 译码作业的性别差异分析

对被试按性别进行译码作业前后测成绩划分,分别对男、女被试成绩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男生、女生的前后测成绩均有显著差异(P<0.001),见表3。

表3 前后测配对样本性别差异t检验

5 讨论

5.1 缓解大学生学习疲劳效果

本实验中,译码测验得分越低表示认知疲劳程度越高,译码测验后测成绩减去前测成绩的差值代表被试认知疲劳的缓解程度。差值越大,表明疲劳缓解效果越好。单组组内实验处理的效果不受被试的个体差异因素的影响。最终,本实验的结果为整体数据处理的前译码测验成绩显著低于后测译码成绩,说明由于认知自调式心理放松技术的运用,学生的认知疲劳程度明显降低,认知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5.2 普适性

前期研究表明,简易自我催眠技术[4]以及心理保健操对中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疲劳[5]、认知疲劳[6]、学习焦虑[7]、考试焦虑[8]、认知负荷[9]的缓解具有普遍适用性。本实验又进一步说明在认知间隙使用自调式心理放松技术对缓解高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学习疲劳均效果显著。综合上述研究得出,自调式心理放松具有很大程度的普遍适用性,可以推广使用。

5.3 认知间隙心理放松的特殊意义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认知间隙自调式心理放松后,学生的译码作业成绩有了显著性的提高,一方面说明在译码作业之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已非较高水平,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学习疲劳;另一方面说明在认知间隙进行心理放松能及时缓解这种疲劳,预防疲劳堆积所可能导致的自调功能的紊乱。因此,认知间隙的心理放松对缓解学生学习疲劳具有特殊意义。

5.4 深入研究建议

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在认知间隙进行自调式心理放松能及时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但研究仍存在不足。首先,测量工具译码测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练习效应。尽管实验前后所用的测验是等值的复本,但仍不能完全排除练习效应对实验效度产生的影响。在进一步实验中,应将译码测验与认知负荷的主观评定工具和生理评定工具配合使用。其次,实验的现场控制存在不足,影响了被试心理保健操的练习质量,进而影响了实验的效度。在进一步实验中,应注重实验室实验的使用。最后,认知间隙自调式心理放松技术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为了能更理想的改善和应用这套放松方法,必须对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起到的作用有更精确的认识,这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1]Anshel MH,Effect of chronic aerobic exercise and progres-sive relaxation on motor performance and affect following a-cute stress[J].Behavioral Medicine,1996,21(4):186-196.

[2]崔立中.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研究[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3]崔立中,刘 娟.课间缓解学习疲劳的一项探索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6):1405-1408.

[4]崔立中,朱国康,程 顶.简易自我放松催眠对学习疲劳的缓解作用[J].心理科学,2009,32(2):453-455.

[5]刘 鹃,徐嘉骏,崔立中.心理保健操对中小学生学习疲劳的缓解作用[J].中国校医,2008,(4):379-381.

[6]陆 磊,崔立中.心理保健操缓解认知疲劳效果的脑电检验[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3):50-51.

[7]朱丽娟,崔立中.心理放松操缓解考试和学习焦虑的实验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6-29.

[8]王 丹,胡 芳,邓 遥.心理保健操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缓解作用[J].中国校医,2010,(4):266-267.

[9]徐嘉骏,曹静芳,崔立中.心理保健操对缓解小学生认知负荷的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2):165-167.

猜你喜欢
保健操译码测验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降压保健操联合中医养生理论干预的效果分析
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分段CRC 辅助极化码SCL 比特翻转译码算法
基于校正搜索宽度的极化码译码算法研究
颈椎三步保健操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从霍尔的编码译码理论看弹幕的译码
LDPC 码改进高速译码算法
课间心理保健操缓解大专生考试焦虑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