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与防控

2012-01-25 18:10文亮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4期
关键词:气管炎分泌物病牛

文亮平

(广西桂林平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平乐 54240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牛的养殖中经常发生。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其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牛疱疹病毒 I型。由于本病目前缺乏特效药物,病畜死亡率较高,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牛,多发生于育肥牛,其次是奶牛。病牛和带毒牛是传染源,有的病牛康复后带毒时间长达 17个月以上。病毒随鼻、眼和阴道的分泌物、精液排出,易感牛接触被污染的空气飞沫或与带毒牛交配,即可通过呼吸道或生殖道传染。饲养密集、通风不良均可增加接触机会,本病多发于冬春舍饲期间。当存在应激因素时,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腰、荐神经节中的病毒可以活化,并出现于鼻汁与阴道分泌物中,隐性带毒牛往往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牛群发病率 10%~90%,病死率 1%~5%,犊牛病死率较高。

2 临床症状

2.1 呼吸道型

该病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通常于较冷的季节出现,病情轻重不等。急性病例,病毒可侵害整个呼吸道,病初发热可至39.5℃~42.0℃,病牛极度沉郁,拒食,咳嗽,呼吸困难,流泪,流涎,有多量黏液脓性鼻漏,鼻黏膜高度充血,鼻窦及鼻镜因组织高度发炎而成为“红鼻子”。常因鼻黏膜坏死,而导致呼出的气中带有臭味。该病严重流行时,发病率可达75%以上,但病死率则在10%以下。以犊牛的症状急且重,常因窒息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2.2 生殖器型

潜伏期很短,通常为3 d左右。一般经配种感染。母牛及公牛均可感染发病。病初患牛精神沉郁,呈轻度的波浪热型发热。可持续数天。病牛无食欲,产奶量稍降,尿频,排尿时有痛感。

2.3 眼结膜炎型

由于IBRV对黏膜的亲嗜性。常可引起角膜炎和结膜炎,但一般不形成溃疡。临床上多数该型患病牛缺乏明显的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表面形成灰色的颗粒状坏死膜。角膜轻度混浊,眼和鼻流浆液性或脓性的分泌物。该病型有时会和呼吸道感染型同时出现,很少引起死亡。

2.4 脑膜脑炎型

主要发生于犊牛。表现脑炎症状。体温升高至40℃以上.在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同时.还伴有神经症状。病犊共济失调、沉郁,随后兴奋、惊厥。口吐白沫,最终倒地,呈角弓反张,磨牙,四肢划动。病程短促,多归于死亡,病死率可达50%以上。

3 诊断

根据该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等方面的特点,可作初步诊断。要确诊该病。必须依靠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

3.1 病毒分离与鉴定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应采集不同病料: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应以棉拭子采取处于发热期患牛的鼻液和眼分泌物;出现阴道炎症状的病例应采取患牛外阴部黏膜和阴道分泌物;出现流产型IBR症状的病例应采取流产胎儿的胸水、心包液、心血以及肺脏等实质器官;出现脑膜脑炎型IBR症状的病例应取其脑组织。将采集到的病料立即放入含有10%犊牛血清的Hank’s液内(含青霉素500 IU/ml、链霉素500μg/ml),在冷藏状态下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病毒的分离。通常采用牛胎肾单层细胞培养物进行病毒分离.然后采用中和试验及荧光抗体法鉴定病毒。

3.2 特异性抗体检测

用于检测特异性抗体的试验主要有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变态反应检查以及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等。其中,中和试验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IBRV只有1个血清型。只要有一个已知标准毒株的免疫血清,通过在敏感细胞培养上进行中和试验,即可作出鉴定。OIE推荐用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抗体检测。此外,还应注意将该病与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牛蓝舌病等相区别。

4 防控措施

为有效预防IBR,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外。还应加强冷冻精液检疫。不从有IBR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牛只和精液,必须引种时需经过隔离观察和严格地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证明牛只未被感染IBR或精液未被污染方可引进。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对牛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及时淘汰阳性感染牛。由于IBR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一旦发生该病应根据具体情况,封锁、检疫、扑杀病牛或感染牛。并结合消毒等综合性措施扑灭该病。在老疫区,可通过隔离病牛、消毒污染牛棚、应用广谱抗生索治疗而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同时配合对症治疗等方法来促进病牛的痊愈。

对于疫区或受威胁牛群,可对未感染牛进行弱毒疫苗或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通常犊牛在半岁时就可进行免疫接种,其免疫期可达半年以上。在免疫接种时,应考虑免疫母牛后代血清中的母源抗体(有时可保护4个月),其对主动免疫的产生可能有干扰作用。病愈康复牛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

5 结束语

牛传染性鼻气管炙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延缓育肥牛群的生长和增重,使患病奶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甚至停乳,感染种公牛的精液带毒。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做好诊治和防控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胡文兵,关平原,李平安,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部分糖蛋白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9(4):59-61

[2]冷雪,武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l,39(1):284-285

[3]王忠明,拓守珍,王义忠,等.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J].现代农业科技,2009,(7):215

[4]童光志,封启民,王玫,等.牛传染性葬气管炎病毒DNA的限制性酶切分析[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3,(5):50-51

猜你喜欢
气管炎分泌物病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晚秋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床防治方法探讨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防治气管炎的自我推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