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方剂学实验研究

2012-01-25 18:12张保国刘庆芳
中成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芍药平滑肌甘草

张保国, 刘庆芳

(1.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2.河南大学临床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变证篇,由芍药、炙甘草两味药物组成。具有益阴和血,柔肝止痛的功能。传统用于伤寒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致脚挛急不能伸展,烦躁,吐逆之证。为使传统经方逐步发展到现代科学知识水平,近年,人们对该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组分配伍规律及其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为古方进一步开发和临床新用提供了现代医学依据。

1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和组分配伍规律研究

1.1 方剂复方组分 芍药甘草汤中芍药 (白芍)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单萜及单萜苷类化合物、部分三萜化合物以及鞣质等成分。亦含有类萜、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黏液质、蛋白质和金属元素Mn、Fe、Cu、Zn、Cd及17种氨基酸[1-2]。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另含香豆素、脂肪酸、多糖、葡萄糖、蔗糖、淀粉、醇类等化合物[3]。通过对芍药甘草汤HPLC血清指纹谱分析证实,白芍、甘草配伍后,32个血中移行组分中,其中17个为原方直接入血成分,15个为代谢产物,两者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存在相互协同的作用[4]。

1.2 方剂组分配伍规律

1.2.1 配伍对方剂组分的影响 吴华振等[5]采用薄层色谱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芍药与甘草“酸甘化阴”配伍的化学内涵,发现芍药与甘草配伍前后水提液总体成分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新的物质产生;芍药配伍甘草能够促进芍药苷、甘草酸的煎出。说明芍药配伍甘草不产生新的物质,但对其中一些主要化学成分的煎出有一定影响。沈岚等[6]采用HPLC-DAD-ESI-MS技术,分析芍药甘草配伍体内外物质基础变化,确认大鼠血中移行组分。结果显示,芍药甘草复方组方体外的主要成分为芍药苷、儿茶素-5-O-葡萄糖苷、白芍苷、甘草苷、甘草酸等,入血移行成分中也发现此类糖苷类物质,另又发现了来源于甘草成分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甘草素葡萄糖醛酸和异甘草酸葡萄糖醛酸。王淑静[7]通过灌胃给予大鼠芍药甘草汤检测血药浓度,证实白芍与炙甘草配伍可互相促进有效成分甘草次酸和芍药苷的吸收。

1.2.2 合煎与分煎对组分的影响 何丽仙等[8]以常规方法制备芍药甘草汤合煎和分煎的提取物,采用HPLC法,探讨芍药甘草汤合煎和分煎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证实,合煎后未发现明显新峰,但合煎和分煎提取物各共有峰相对积分面积存在差异,合煎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大于分煎提取物,且共有化学成分的比例也不同。表明芍药甘草汤合煎和分煎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组成比例存在差异。这种化学成分组成比例的改变,可能会改变中药复方中各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导致药效上的差异。

1.2.3 提取方法对组分的影响 董洁等[9]以芍药甘草汤为试验体系,探索不同提取分离方法对中药复方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方法精制后芍药甘草汤体系中指标性成分的含有量以及各指标性成分之间的比例都有变化,从“基本活性物质”和“伴生物质”两方面明显改变了芍药甘草汤的物质组成。

1.2.4 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组分的影响 孙丽荣等[1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的影响。结果显示,煎煮时间对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苷的析出量影响不明显,而煎煮次数明显影响各汤剂中芍药苷的析出量,相同的煎煮时间和用水量,增加煎煮次数能增加汤剂中芍药苷的析出量。

1.2.5 不同剂量配比对组分的影响 丘振文等[1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不同剂量配比对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煎出量的影响,结果各种配伍未见芍药苷煎出量有明显变化。说明不同剂量配比对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的煎出无明显的影响,该方法可作为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的定量测定方法。

2 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1 抗炎、镇痛作用 芍药甘草汤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朱爱江等[12]采用抗炎实验证实,该方对大鼠足肿胀、小鼠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气囊炎性渗液中的前列腺素 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降低气囊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其药物血清和有效成分芍药苷能明显抑制激活的多形核白细胞 (PMN)化学发光。抗炎作用的机制与抑制PGE2、NO、IL-6的产生,抑制PMN产生氧自由基,及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关。刘陶世等[13]通过荧光脂质体研究芍药甘草汤对磷脂酶A2(PLA2)的抑制效应及其配伍作用显示,芍药甘草汤、甘草、甘草酸和对照药氯丙嗪对PLA2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芍抑制作用较弱,而芍药苷几乎无抑制作用;芍药甘草汤复方对PLA2的抑制作用强于单味甘草和白芍。说明芍药甘草汤对PLA2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白芍与甘草具有协同作用。洪建华等[14]通过小鼠镇痛实验发现,芍药甘草汤能明显提高热板法中小鼠的痛阈值,减少扭体实验中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提高辐射热照射大鼠的痛阈。郑富超等[15]通过腹腔注射醋酸法复制疼痛小鼠模型实验显示,芍药甘草汤能对抗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且芍药比例为3∶1时镇痛作用最好,与1∶1组和2∶1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刘陶世等[16]观察了芍药甘草汤总苷、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的抗炎镇痛作用,发现芍药甘草汤总苷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复方总苷在150~600 mg/kg剂量下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炎性耳肿胀,在75~300 mg/kg剂量下显著抑制脱脂棉球引起的大鼠肉芽肿和鸡蛋清引发的大鼠足跖肿胀;在150~600 mg/kg剂量下显著减少乙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延长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而且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抗炎镇痛作用有弱于芍药甘草汤总苷的趋势,且甘草总苷的抗炎作用优于白芍总苷,但镇痛效应弱于白芍总苷,说明其组成成分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郑王巧等[17]采用福尔马林致痛法实验,发现较大剂量的芍药甘草汤对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动物I相和II相疼痛反应均呈现抑制作用,并明显降低冰醋酸致痛模型小鼠血清中PGE2和cAMP水平。表明PGE2/cAMP信号通路参与了芍药甘草汤的镇痛作用。时乐等[18]通过正交设计法对芍药甘草汤主要部位群 (芍药苷、甘草总黄酮、甘草总皂苷)不同比例组合的药效学进行了比较,发现芍药甘草汤中的3个主要部位群组合比例为1∶2∶2时不仅具有明显的平滑肌抑制作用,而且还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隋峰等[19]采用完全佛氏佐剂复制大鼠关节炎模型,分别给予芍药、甘草以及芍药甘草汤灌胃治疗,观察并分析大鼠的行为学、足温、痛阈以及关节肿胀度的变化。结果证实,大鼠注射完全佛氏佐剂后,体质量明显减轻,足温升高,痛阈降低,关节肿胀明显;各给药组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作用,尤以芍药、甘草1∶1组最为明显。表明芍药、甘草以及芍药甘草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以芍药和甘草配伍组效果最佳。

2.2 解痉作用 芍药甘草汤能使多脏器平滑肌松弛,解除平滑肌痉挛。

2.2.1 对肠平滑肌的影响 乐永红等[20]采用Magnus实验,发现芍药甘草汤全方和有效部位群所制备含药血清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均有兴奋作用,有效部位群大剂量具有兴奋家兔离体回肠的作用,而全方则无此作用。表明芍药甘草汤有效部位群能增强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和回肠的张力,作用优于全方。韩坚等[21]通过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观察芍药甘草汤对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证实该方能显著性抑制正常和亢进状态的小鼠小肠运动,显著性抑制正常离体肠管的活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对乙酰胆碱 (Ach)、组胺、新斯的明 (Neo)、氯化钡 (BaCl2)等不同离体兔肠模型均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 <0.05或P <0.01或P <0.001)。说明芍药甘草汤抑制胃肠运动的机理可能与抗胆碱样、钙拮抗、抗组胺有关,也可能与α受体有关。

2.2.2 对输尿管平滑肌的影响 杨晓溪等[22-23]通过结扎家兔单侧输尿管的方法复制输尿管急性梗阻的动物模型,发现芍药甘草汤能明显降低梗阻输尿管内基础压力,对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具有解痉作用。而此作用与芍药甘草汤剂量有一定依赖性,大剂量作用最强,小剂量则无明显作用。另有实验证实,芍药甘草汤能明显降低输尿管平滑肌电活动频率,对痉挛输尿管平滑肌具有明显地解痉作用。大剂量 (1.5 g/mL)可与口服阿托品解痉疗效相当,甚至更好。中 (0.75 g/mL)、小 (0.375 g/mL)剂量则较口服阿托品解痉疗效差。但阿托品作用具有出现快,维持时间较短的弊端。芍药甘草汤作用尽管出现慢,但解痉疗效巩固持久。

2.2.3 对膀胱平滑肌的影响 常青等[24]通过家兔膀胱平滑肌肌电活动实验显示,芍药甘草汤中、高剂量组及阿托品阳性对照组3×10-4g/kg能够明显增加家兔膀胱平滑肌肌电活动的电压和膀胱平滑肌收缩时的膀胱压力,与同时间点的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说明芍药甘草汤能够调节家兔膀胱平滑肌的肌电活动和膀胱收缩时的膀胱压力,能够影响家兔膀胱平滑肌舒缩功能。

2.2.4 对痉挛模型神经递质的影响 田丰玮等[25]通过改良吴氏法制作大鼠痉挛模型,发现芍药甘草汤口服给药,能明显升高痉挛大鼠模型脑内甘氨酸、γ-氨基丁酸、5-羟色胺水平,明显增加上肢伸直幅度,降低肌张力。说明芍药甘草汤对痉挛大鼠脑内与痉挛相关的抑制性和调节性神经递质有一定的影响,但量-效关系不明显。提示芍药甘草汤通过调节脑内与痉挛有关的神经递质而对痉挛起到治疗作用。

2.3 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芍药甘草汤具有保护急性肝损伤的作用。邸琳等[26]采用急性肝损伤昆明种小鼠模型实验表明,芍药甘草汤20、10、5 g(生药)/kg灌胃给药,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活性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对扑热息痛和硫代乙酰胺所致的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活性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酒精所致的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和AST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降低肝组织中MDA水平,提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氧化酶 (GSHPX)活性。宋军等[27-28]通过小鼠化学性及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芍药甘草汤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有效部位群-芍甘多苷对血清转氨酶和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转氨酶及肝脏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增高,芍甘多苷组血清转氨酶,肝脏病理组织学评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实验又发现,芍甘多苷对CCl4诱发大鼠亚急性肝损伤升高的转氨酶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并使形态学上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得到明显改善和恢复,能降低血栓素B2(TXB2),升高PGF1α/TXB2比值;能降低NO水平和NOS活性。表明芍甘多苷有明显的肝脏保护作用。

2.4 利胆退黄作用 芍药甘草汤有效部位群具有利胆退黄的药理作用。宋军等[29]采用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芍药甘草汤有效部位群芍甘多苷,观察药物对胆汁流量的影响;采用小鼠异硫氢酸-1-柰酯黄疸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芍甘多苷,观察药物对胆红素和转氨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芍甘多苷具有增加正常大鼠胆汁流量,降低异硫氢酸-1-柰酯黄疸模型小鼠总胆红素、1 min胆红素及AST活性 (P<0.05或0.01)。

2.5 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芍药甘草汤在体外和体内均有显著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戴瑛等[30]采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鸭体内实验,观察芍药甘草汤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有效部位群-芍甘多苷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结果显示,DSM体外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质量分数下,在第4天、第8天对HBV转染的HepG 2215细胞株排泌HBsAg、HBeAg以及2215细胞HBV-D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感染鸭体内试验,DSM 88、264、528 mg/kg口服可以显著降低鸭血清中的DH-BV、DNA和DHBsAg滴度,停药后7 d仍可保持一定的抑制作用。

2.6 抗肝纤维化作用 芍药甘草汤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赵军宁等[31]通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发现芍药甘草汤提取物芍甘多苷灌胃给药对大鼠CCl4肝纤维化具有显著降低转氨酶、减轻肝损伤组织病理改变作用,对肝脏内羟脯氨酸水平也有一定降低作用。表明芍甘多苷可明显抑制CCl4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可通过抑制肝内胶原纤维增生,阻止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程。

2.7 保护胃黏膜作用 芍药甘草汤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李静[32]采用乙酸溃疡型模型大鼠实验表明,芍药甘草汤能减少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大鼠再生黏膜厚度,促进表皮生长因子 (EGF)、一氧化氮 (NO)等保护因子的合成,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合成,降低攻击因子丙二醛 (MAD)的损害。其增强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理之一。

2.8 止咳、平喘、抗过敏作用 芍药甘草汤具有止咳、平喘和抗过敏作用。刘平[33]运用小鼠氨水引咳、豚鼠枸椽酸引咳、豚鼠整体引喘、豚鼠气管片等实验表明,该方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咳嗽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并随剂量大小而有明显差异;还可增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解痉百分率,其平喘作用可能是对气管平滑肌的直接松弛的结果。吴滨等[34]通过鸡卵白蛋白抗原制造大鼠哮喘模型显示,模型组血清lL-4、IL-6及lgE高于正常组 (P<0.01),经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且地塞米松片5 mg/kg组和地塞米松片25 mg/kg合芍药甘草汤5 g/kg组最显著。表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血清IL-4、IL-6及IgE的异常有关,芍药甘草汤对其具有调节作用。蔡宛如等[35]通过整体实验,观察芍药甘草汤对组胺所致豚鼠支气管收缩和卵白蛋白诱发的致敏豚鼠哮喘及致敏大白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影响,结果3 g/kg和10 g/kg剂量的芍药甘草汤均能显著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 (P<0.01或P<0.001)和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 (P <0.001)。关炜等[36]研究认为,芍药甘草汤可以抑制卵蛋白 (OVA)致敏支气管哮喘小鼠各类炎性细胞的增生,调节肺组织中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减轻氧自由基对肺组织结构的氧化损伤程度,因而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2.9 对跟腱组织的保护作用 芍药甘草汤能够抑制大鼠跟腱细胞的凋亡,可以起到对大鼠跟腱组织的保护作用。任东坡等[37]通过电刺激、跳跃等方法制造大鼠末端病模型实验结果发现,光镜下各组大鼠末端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凋亡细胞,细胞形态呈现水肿,腱区及跟骨区显现玻璃样变,毛细血管浸入等组织学变化。凋亡指数显示,生理盐水组凋亡细胞最多,正常组的凋亡细胞最少,中药组的凋亡细胞呈现减少的趋势。

2.10 增强免疫调节作用 芍药甘草汤能显著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王璞等[38]通过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芍药甘草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转基因动物模型MRL/Lpr小鼠的影响,证实高质量浓度芍药甘草汤能明显改善病鼠症状,延长生存期;改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可能是药物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作用机制之一。该方剂能安全有效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石学魁等[39]通过研究芍药甘草汤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发现芍药甘草汤大、中、小剂量 (4、2、1 g/kg)组均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促进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溶血空斑及溶血素的形成。刘文辉[40]采用BALB/c小鼠免疫功能实验证实,芍药甘草汤能增强CD4+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化,提高小鼠NK细胞的杀伤率,对于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的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外能有效的刺激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并呈质量浓度依赖性。

2.11 通便作用 芍药甘草汤具有促进肠道润滑而便通的作用。齐微等[41]以小鼠粪便含水量、家兔离体肠管及小肠碳末推进实验显示,高剂量组 (25.4 g/kg)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低剂量组 (12.7 g/kg)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芍药甘草汤对家兔离体肠管呈抑制作用。说明在高剂量时,芍药甘草汤能促进碳末推进 (可能为抑制痉挛的胃肠平滑肌使排便正常)。孙冬阳[42]通过小肠炭末推进率实验证实,芍药甘草汤可治疗津亏便秘,白芍配伍生甘草泻下作用较强,随着白芍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泻下作用有增强趋势,在镇痛最佳比例下本方也具有泻下作用。

2.12 其他 芍药甘草汤随着剂量不同有着双向调节的作用。即一方面可松弛痉挛,缓解疼痛,起镇静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又可起兴奋促进作用。表现在该方低质量浓度时可使胃肠呈兴奋状态,高质量浓度时却抑制胃肠蠕动。同样,对正常及胃酸缺乏者能增加胃酸分泌,而酸度高者使之暂时下降。芍药甘草汤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与c-AMP能抑制胃酸分泌,c-GMP能刺激胃酸分泌,二者对胃酸分泌起相互对抗的调节作用有关[43];芍药甘草汤的抑制回肠收缩、双向调节、镇痛、抗炎、解痉作用,对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的治疗[44]。

3 结语

芍药甘草汤作为传统经典方剂,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日本学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本方的药理研究报道内容较多,取得了相当进展。资料显示,日本将芍药甘草汤作为汉方镇痛的有效方剂,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多偏重于临床疗效的观察。21世纪初近五年间,我国对该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方剂学研究,认为芍药甘草汤具有很好的抗炎、镇痛、镇静、解除平滑肌痉挛、保护胃黏膜、保护肝脏、增强免疫、通便等多种药理学作用。近年,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已将该方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且取得了显著疗效。今后,应加强该方的分子生物学和中医临床的结合研究,从多学科、多系统、多病种的角度探讨芍药甘草汤的作用机制。

[1]高小荣,田庚元.白芍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6):416-418.

[2]周秋香,李友宾,蒋建勤.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J].海峡药学,2009,21(6):92-94.

[3]高雪岩,王文全,魏胜利,等.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698-2700.

[4]陈 梅.芍药甘草汤入血成分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5]吴华振,王沛坚.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配伍的化学内涵研究初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2):309-311.

[6]沈 岚,冯 怡,徐德生,等.基于HPLC-DAD-ESI-MS技术的芍药甘草汤体内外物质基础变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5):1947-1952.

[7]王淑静.芍药甘草汤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8]何丽仙,黄忠京,谭 倪,等.HPLC研究芍药甘草汤合煎与分煎的化学成分变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29(6):32-35.

[9]董 洁,方玉婷,郭立玮.不同提取分离方法对芍药甘草汤物质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成药,2010,32(12):2170-2172.

[10]孙丽荣,严华成,曹 雄,等.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三种芍药汤剂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9(2):693-695.

[11]丘振文,罗丹冬,任结梅,等.不同剂量配比对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煎出量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454-1455.

[12]朱爱江,方步武,吴咸中,等.芍药甘草汤的抗炎作用研究[J].天津医药,2009,37(2):120-123.

[13]刘陶世,赵新慧,段金廒,等.荧光脂质体法研究芍药甘草汤对磷脂酶A2的抑制效应及其配伍作用[J].中草药,2008,39(7):1000-1004.

[14]洪建华,张本全,梁建萍.芍药甘草汤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5):84-85.

[15]郑富超,郑秀丽,郭玉成,等.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2):213-214.

[16]刘陶世,赵新慧,段金廒,等.芍药甘草汤总苷抗炎镇痛作用的配伍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27-430.

[17]郑王巧,宋丽华,李海菊,等.PGE2/cAMP信号通路对芍药甘草汤镇痛作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1):1-2.

[18]时 乐,徐 立,谭秋薇.正交设计法对芍药甘草汤主要部位群不同比例组合的药效学比较[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5):21-22.

[19]隋 峰,李兰芳,李 珊,等.转化理念指导下的芍药甘草汤抗炎止痛实验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1):188-192.

[20]乐永红,杨惠琴.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芍药甘草汤对离体兔肠平滑肌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0):56-58.

[21]韩 坚,钟志勇,景 丽,等.芍药甘草汤对肠道运动的作用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1):55-58.

[22]杨晓溪,赵 舒,常 青.芍药甘草汤影响梗阻输尿管基础压力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9):194-196.

[23]杨晓溪,赵 舒,常 青.芍药甘草汤对梗阻输尿管平滑肌电活动频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477-478.

[24]常 青,何金军,罗江海,等.芍药甘草汤对家兔膀胱平滑肌肌电活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6):158-160.

[25]田丰玮,杨金蓉,邓亚维,等.芍药甘草汤对大鼠偏瘫痉挛模型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251-270.

[26]邸 琳,刘新宇,常福红,等.芍药甘草汤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6):4-5.

[27]宋 军,王晓东,赵军宁,等.芍药甘草汤提取物(芍甘多苷)对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2):40-42.

[28]宋 军,赵军宁,王晓东,等.芍药甘草汤有效组分(芍甘多苷)对四氯化碳亚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NO、NOS和TXA2、PGI2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4)266-269.

[29]宋 军,赵军宁,王晓东,等.芍药甘草汤有效组分芍甘多苷利胆退黄作用研究[J].中成药,2011,33(5):870-871.

[30]戴 瑛,赵军宁,宋 军,等.芍药甘草汤有效成分群(芍甘多苷)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3):36-39.

[31]赵军宁,宋 军,王晓东,等.芍甘多苷对CCl4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2):8-10.

[32]李 静.加味芍药甘草汤对胃粘膜保护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6.

[33]刘 平.芍药甘草汤止咳平喘和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海南医学,2008,19(1):111-112.

[34]吴 滨,蔡宛如.芍药甘草汤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及lgE影响的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8,39(5):47-50.

[35]蔡宛如,钱华,朱渊红,等.芍药甘草汤平喘和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6):341-342.

[36]关 炜,王 洋,李韶妮,等.芍药甘草汤对支气管哮喘作用机理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0):1625-1626.

[37]任东坡,唐欣荣,吕发明,等.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大鼠跟腱末端病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2009,29(5):455-457.

[38]王 璞,张 雯,周红娟,等.芍药甘草汤对MRL/Lpr小鼠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9,50(S):247-249.

[39]石学魁,王雅贤,张晓莉,等.芍药甘草汤免疫学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2):18-20.

[40]刘文辉.芍药甘草汤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41]齐 微,孙 茜,封 雷.芍药甘草汤治疗习惯性便秘的实验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3):139-140.

[42]孙冬阳.芍药甘草汤治疗津亏便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

[43]曹 艳,旺建伟,段淑香,等.芍药甘草汤临床及药理研究近况[J].中医药信息,2006,23(3):41-43.

[44]党 莉,张 虹.芍药甘草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理作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2(1):57-58.

猜你喜欢
芍药平滑肌甘草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芍药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