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生脉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2012-01-25 07:35赵惠茹冯素香靖会
中成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生脉冷却剂滴丸

赵惠茹,冯素香,靖会

(1.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2.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灯盏生脉胶囊由灯盏细辛、人参、五味子、麦冬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健脑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气阴两虚,瘀阻脑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1-3]。其有效化学成分为灯盏乙素、芹菜素、高黄芹菜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及二咖啡酰奎宁酸等[4-6]。因该复方制剂中有部分难溶性组分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利用,为达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的稳定性,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的目的,故将其制成滴丸剂。本实验对灯盏生脉滴丸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以灯盏生脉胶囊剂作对照考察了其体外溶出度。

1 试药与仪器

灯盏细辛、人参、五味子、麦冬购自西安市药材公司;聚乙二醇-4000(河北省邢台科王助剂有限公司);聚乙二醇-6000(上海光明化工厂);液体石蜡(广州市德隆化工贸易有限公司);DY-201-100硅油、DY-201-200硅油、DY-201-300硅油(山东大易化工有限公司);野黄芩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842-200705);甲醇、四氢呋喃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灯盏生脉胶囊(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8g/粒);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Tvp泵,SPD—M10Avp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DWJ—2000型滴丸机(山东烟台康达尔药业有限公司);ZLPG—25型喷雾干燥机(常州市远宇干燥设备有限公司);ZRS—8G智能溶出仪(天津大学天发科技有限公司)。

2 滴丸制备的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的提取以上四味药材,粉碎成粗粉,加75%乙醇回流提取3次,第1次、第2次加10倍量,各提取2 h,第3次加8倍量,提取1 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20 mL,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15 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10 mL,加热溶解,再加稀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滤过,滤液喷雾干燥,分别称定质量,计算药粉收率为(3.06±0.31)%,HPLC法测定其灯盏乙素的质量分数为(10.86±0.29)%。

2.2 滴丸制备工艺称取基质适量,置烧杯中水浴加热溶融,加入喷雾干燥所得药粉(过100目筛),混匀,保温滴制,滴入冷却剂中滴制成丸,用滤纸吸除其表面的冷却剂,即得。

2.3 基质的选择滴丸常选用水溶性基质以发挥速效作用。聚乙二醇类基质可用于释放水溶性或油溶性药物,同时能容纳部分液体药物,是比较理想的水溶性基质[7]。本实验以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为备选基质,按上述工艺制备滴丸,用10分制对包括滴丸成型性、外形、圆整度、硬度和光泽度在内的外观质量评分,以确定比较理想的基质及其用量。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基质对滴丸外观质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单独用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时,滴丸的外观质量均不佳,而选用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2∶3)作为滴丸的基质较好。

2.4 冷却剂的选择冷却剂是滴丸剂的重要助剂,其密度和黏度直接影响着药液的沉降速度和滴丸的圆整度,本实验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2∶3)作为滴丸的基质,以液体石蜡和二甲基硅油为备选冷却剂,按上述工艺制备滴丸,结果可见用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DY-201-200和DY-201-300作冷却剂,沉降速度及圆整性均不理想;而在二甲基硅油DY-201-100中下沉速度适中且成型圆整,故选其为冷却剂。

2.5 药物与基质配比的选择本实验在制作滴丸的配方设计时,按药物与基质的配比分别为1∶1、1∶2、1∶3、1∶4进行了研究。选择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2∶3)为基质,二甲基硅油DY-201-100为冷却剂,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和用10分制对包括滴丸成型性、外形、圆整度、硬度和光泽度在内的外观质量评分,以确定比较理想的药物与基质的比例。结果见表2。

表2 药物与基质配比对滴丸成型的影响

由试验结果可知,当基质的比例愈大时,滴丸的成型率愈高,滴制愈容易,丸剂的外观质量愈好,丸重的变异系数愈小,相对溶散时限愈短。当药物与基质的比例小于1∶2时,滴丸剂的成型性不佳,外观质量也不符合滴丸剂的规定。因此,为了保证滴丸剂的质量,同时保证药物的疗效,选择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3。

2.6 滴头口径大小的选择分别考察滴头口径(内-外径)为3.0~3.5 mm、3.5~4.5 mm、4.0~5.5 mm时滴丸的成型情况。结果表明,当滴口壁较厚时,有些液滴需要充满整个滴口外壁后才能下滴,而有些液滴则直接沿着滴口内径往下滴,故滴丸大小不均匀,丸重差异较大;当滴口壁较薄时,丸重差异愈小且圆整度好。故选择滴头口径(内-外径)为3.0~3.5 mm。

2.7 滴丸成型工艺的选择在前述单因素筛选出基质的种类及配比、冷却剂的种类、载药量、滴头口径大小等试验的基础上,选出对滴丸成型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即药液温度(A)、冷却剂温度(B)、滴速(C)及滴距(D)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及用10分制对包括滴丸成型性、外形、圆整度、硬度和光泽度在内的外观质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根据各指标对制备工艺影响的重要程度,分别给予相应的权重,进行综合评分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综合评分=丸重变异系数评分×0.3+溶散时限评分×0.3+外观质量评分×0.4。正交设计及结果见表3、表4、表5。

表3 因素水平

表4 L9(34)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5 方差分析

由表4、表5可知,影响滴丸成型的主次因素为B>A>C>D,因素B、A、C即冷却剂的温度、药液温度和滴速对试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影响。根据正交试验结果,选取显著因素的最好水平,得到最佳滴制条件为A2B2C1D3,即:药液的温度为85℃保温滴制,冷却剂的温度为5~10℃,滴速为35滴/min,滴口距冷却液面6 cm。

2.8 验证试验因为A2B2C1D3不是正交试验设计表中的组合,因此按照最佳滴制工艺条件重复制备3批滴丸样品,对样品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结果见表6。

表6 灯盏生脉滴丸验证试验结果

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用正交试验优选灯盏生脉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3 体外溶出度试验

3.1 色谱条件Hypersil-C18柱(4.6 mm×250 mm,5 μm),检测波长335 nm,流动相甲醇-四氢呋喃-0.2%磷酸水(15∶15∶70),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为室温。

3.2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野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每1 mL含野黄芩苷0.064 mg的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此对照品溶液1、5、10、15、20 mL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按照3.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峰面积。以野黄芩苷对照品进样量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为:Y=3.62×106X+2.14×104,r=0.999 7,结果表明野黄芩苷在7.00~160.0 μg/mL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3.3 回收率采用标准添加法,用3个不同质量浓度测定回收率,加入量为规定量的80%、100%、120%,平均回收率为94.78%(n=9),RSD为0.94%。

3.4 精密度制备含野黄芩苷高、中、低3种质量浓度的溶液,每个质量浓度测定5次,记录峰面积,结果表明,3种质量浓度的RSD均小于0.83%(n=5)。

3.5 体外溶出度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释放度测定法中的测定法(浆法)[8],分别取实验室自制灯盏生脉滴丸3批和灯盏生脉胶囊,以0.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900 mL作为溶出介质,维持温度37℃,转速100 r/min,分别于5、8、10、15、20、30、45、60 min取样5 mL(同时补加预温好的同体积的空白介质),经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取续滤液2 mL,在3.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记录峰面积,按标准曲线求得质量浓度。计算溶出度。结果见图1。

图1 灯盏生脉滴丸与胶囊的溶出度曲线

由图1可见:与灯盏生脉胶囊比较,滴丸体外溶出度有所增加,30 min内滴丸累积释放量达到91.07%,而灯盏生脉胶囊累积释放量为80.23%。

4 讨论

4.1 PEG4000和PEG6000均是常用的滴丸剂基质,在试验中发现单用PEG6000与药粉混合后黏稠度较大,滴制困难,易拖尾。而单用PEG4000滴丸硬度又不够,而采用PEG4000∶PEG6000(2∶3)为混合基质,药液黏度适中,可以顺利滴制成丸,且外观质量评分最高。

4.2 试验中选用的冷却剂二甲基硅油的表面张力比较小[7],由试验结果可见:其种类、密度、黏度会影响滴丸的沉降速度和圆整度。二甲基硅油的密度、黏度越大,滴丸沉降越慢,滴丸易变成扁圆形。由于二甲基硅油DY-201-100黏度适中,滴丸下沉速度合适且成型圆整,因此适合于灯盏生脉滴丸的制备。

4.3 滴丸的成型和质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工艺时,难于用一个指标来衡量。本研究采用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及外观质量作为评价工艺优劣的指标,结果更合理可靠。

[1]毛德军,宫相聪,唐咏春,等.灯盏生脉胶囊干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1):959-962.

[2]程晓昱,葛岚,张秀环.灯盏生脉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5):2030-2031.

[3]方睿,杜树山.灯盏花素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233-236.

[4]程雪梅,罗俊芳,李颜,等.HPLC法测定灯盏生脉片中野黄芩苷的含量[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7):86-88.

[5]孙汉董,赵勤实.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灯盏细辛酚的研究与开发[J].化学进展,2009,21(1):77-83.

[6]李莉,苏华,张玉红.灯盏生脉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29(3):213-216.

[7]曾德惠.滴丸剂的生产与理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02.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73-74.

猜你喜欢
生脉冷却剂滴丸
核电站主冷却剂泵可取出部件一体化吊装检修工艺探索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穿心莲内酯滴丸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
应用血塞通联合生脉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反应堆冷却剂pH对核电厂安全运行影响研究
冷却剂泄漏监测系统在核电厂的应用
夏天补点生脉饮
冷却液对柴油机废气后处理系统的影响
胡椒提取物速释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