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并活血利水中药治疗创伤性足踝部肿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2-01-25 03:52梁铁军黄建锋尹爱民李世君张在友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年11期
关键词:足踝利水甘露醇

梁铁军,黄建锋,尹爱民,徐 博,李世君,张在友

创伤性足踝部肿胀在骨科疾病中十分常见,肿胀程度不同,其发展和预后也有较大的差异。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对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十分重要[1]。本研究根据《血证论》“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的中医理论以及西医的相关观点,依据活血化瘀和利水消肿的原则,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足踝部肿胀患者采用甘露醇并活血利水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和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足踝部肿胀患者,年龄14~78岁,平均(23±9.8)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甘露醇并活血利水中药治疗)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对照组(甘露醇治疗)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其中51例胫腓骨下端骨折,56例踝关节骨折,10例胫骨骨折,3例足跟骨骨折。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例)

纳入标准:经诊断符合标准的轻、中、重度肿胀患者,并不伴有其他相关的系统性疾病,依从性等符合要求。排除标准:(1)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并伴有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2)患者依从性非常差,不能有效地接受治疗;(3)有严重出血性倾向疾病的患者;(4)静脉栓塞、肿瘤等原因导致的肿胀;(5)其他各种疾病导致的肢体肿胀不适;(6)未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按时按量服药,不能判断疗效和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7)孕妇及生理期的女性患者;(8)由于器械所导致的肢体肿胀。

诊断标准:有外伤、下肢手术史,并出现足踝部肿胀症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指标对肢体肿胀进行分级。重度肿胀:皮肤严重肿胀,并出现水泡,肿胀中心高度(标尺法与监测对比分析,下同)>1 cm;中度肿胀:皮肤肿胀,皮肤纹状消失,无水泡出现,肿胀中心高度0.5~1.0 cm;轻度肿胀:皮肤肿胀,有皮纹,肿胀中心高度<1 cm。

1.2 方法 对照组:30%甘露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50 mL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甘露醇与活血利尿中药(我院药剂科配制)联合治疗。中药组成:木通、防风、猪苓、泽泻、牛膝、泽兰、桃仁、川芎各10 g;当归、丹参、茯苓、甘草、生地、赤芍、红花各12 g;疼痛患者加乳香及木香各5 g;大便干燥患者加大黄10 g;瘀血并发热患者加连翘、栀子、黄芪各15 g。1剂/d,水煎煮,早晚服用,持续1周。

1.3 判定标准[2-3](1)肢体肿胀改善程度:用同一皮尺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肿胀的差值,并取平均值。通过踝关节尖测量踝关节的周径,第一次测量后做标记。首次测量患者的患肢周径记为a,健侧的测量周径记为b,两者差值记为c,用药后患者的患侧部位周径记为d,肢体肿胀的改善度为:1-(d-a)/c。疗效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肿胀消失,下降90%以上(包括90%);显效:肿胀显著改善,下降65%~90%;有效:肿胀部分改善,下降30%~65%;无效:肿胀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下降少于30%(包括30%)。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2)肢体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疼痛分为3级,轻度、中度、重度。根据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BS)、词语描绘量表(DVS)等,将疼痛分为轻度疼痛:NBS 0分;中度疼痛:NBS 4~6分;重度疼痛:NBS 7~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足踝部肿胀程度比较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足踝部肿胀情况均有所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足踝部肿胀情况比较(例,%)

2.2 足踝部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足踝部疼痛感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足踝部疼痛程度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1周后对所有患者复查肝、肾功能等重要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3 讨论

祖国中医认为,血有形成肿胀之征,专从血论,须先辨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然后施治,庶不有误也。说明了肢体肿胀的主要病机是气血在局部停留,从而导致相应的血瘀证,因此,中医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治血为主,并依据临床具体辨证加减用药量[4-5]。

活血化瘀药物具有行血、通经、消肿、利痹、定痛、散瘀等多种作用。首先,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血液的粘、浓、凝、聚等病理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其次,活血化瘀药物可以通过扩张外周血管,提高各器官的血流供应,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发挥其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再次,活血化瘀药物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和增加纤溶酶活性,从而有效防止血栓的生成。通过以上重要的药理学作用,活血化瘀药物可明显改善血瘀证患者的血液病理改变,即改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

本研究采用的活血利水消肿汤的主要成分为桃红四物汤,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入了适量的其他有效药物,综合发挥其抵抗血瘀证的功能。其中,桃红四物汤可明显改善微循环和血液粘滞状态,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脉流通;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功能;泽兰具有活血、行水消肿的功能,其辛散温通,行而不峻,可以疏通肝气并使经脉通畅,具有祛瘀散结且不伤正气的特点;牛膝可入络活血引药下行,直接改善病变;同时,本药方也配伍了少量防风,改善患者郁结的肝气,使脾胃达到较为舒适的状态,此亦为脾经引经之药;茯苓、猪苓、大黄、泽泻、木通等清热利水、消肿,通过排便而消除水邪;黄芪利水、补气、消肿[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观察组足踝部肿胀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缓解足踝部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溶液,可以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同时,甘露醇基本不被肾小管吸收,使原尿渗透压升高,抑制髓袢升支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增加,最终起到消除肢体肿胀的作用。

总之,甘露醇联合活血利水中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创伤性足踝肿胀疗效确切,较单用甘露醇治疗效果明显。临床上应充分发挥两种药物功能,使气血得补得活,水湿自除,肿胀得消,方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 刘武,米琨,伏春华,等.活血利水消肿方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320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3):18-19.

[2] 王笃英.活血化瘀药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作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10):1041-1042.

[3] Li RG,Yu B,Wang G,et al.Sequetial therapy of vacuum seating drainage and free-flap transplantation for children with extensive soft-tissue defects below the knee in the extremities[J].Injury,2011,1:7.

[4] 周飞亚,张弦,池征璘,等.封闭负压引流在创伤性足踝皮肤缺损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0,9:1224.

[5] 沈志敏,杨晓辉,王国胜,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骨外露伤口的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5: 1317-1318.

[6] 郭元兵,郑烽,郭永刚,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足踝部肿胀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8):28-29.

猜你喜欢
足踝利水甘露醇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儿童足踝部复合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护理27例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