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础教育改革需要新思维

2012-01-27 07:44黄俭
湖北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公平改革课程

推进基础教育改革需要新思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经历了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呼应的“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阶段,并在全国率先办好了一批重点小学、初中和高中。同时,还经历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呼应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力争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而现在,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拓宽视野,创新方式方法,突出改革的重点,推动每一项工作精彩“落地”。

准确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高和保障教育质量一直是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改革最突出的主题。同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视教育公平;协调政府与市场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平衡教育管理体制上的集权和分权;重视教师工作,加强师资培训等都被世界发达国家所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呈现出新的特征。

基础教育走向国际化。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要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的要求。基础教育要应对教育国际化,就必须“深人国际教育,建立价值信念”“加强基础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真实经验”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培养育人精英”。

基础教育走向个性化。基础教育的个性化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是体现教育的个性化,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欧美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引导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然后创造条件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兴趣。七年级开始实施走班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每个人都是特殊人才,每个人都很自信”,这一特点在西方教育中表现十分突出。

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日益感到技术、技能、能力是连在一起的,这些都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2008年,美国在《国家竞争法》中明确地将“技术”提到首要地位;同年,在《世界一流的技能》(白皮书)里再次强调“技术课”即“国家课程”,并将多种技术、技能课程确定为“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科目和“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职业技术课程。目前,PISA组织正会同十几个国家的教育家、科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对此进行研究。

明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四项重要任务

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确保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要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以及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要相对均等。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经之路。因此,在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的各项任务时,应该突出重点。

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稳步推进《湖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改革试点、项目立项、编制预算、收费标准制定和教师培训工作。探讨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模式,支持中西部地区硬件建设、设施改善、玩教具配备,加强学前教育男教师的培养工作等。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一是合理规划布局。二是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上学远和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以及学生管理问题的研究。三是确保困难群体学生不失学。四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所有义务教育段学校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均衡配备教师、图书设施等教育资源;国家和省对达到初步均衡或基本均衡的县(市、区)进行达标验收。五是强化“国务院领导、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责任体制。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多样化是指体制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一是提高课程多样化,让学生选择性地学习。二是把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重点。既要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也要培养拔尖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中与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培养拔尖人才的体制和机制。

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要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国家级培训,推进师范教育的改革等。

拓宽视野,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以“公平、均衡、质量”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道:“教育涉及所有人,接受教育是每个人获得发展的基本前提。缩小不同群体的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人的自由发展,首先要保障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正基于此,我们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当前社会上出现的“穷二代现象”以及农村学生上一流大学比例下降的问题,均说明促进教育公平的任务仍较为艰巨。

均衡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此前,教育部与全国各省、市、区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各地也初步确定了近几年教育发展目标,并制定了验收标准和办法及标准化建设规划,一省(市、区)一案,分省指导,先达到初步均衡。教育部将对验收合格的县(市、区)授牌并子以公布。另外,各省、市、区均承接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425个项目中的基础教育类试点项目。这些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些都说明我们必须以公平、均衡、质量作为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

优质发展基础教育必须遵循“穿越玉米地原理”。有个游戏是穿越玉米地比赛,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摘下最多的玉米。这给竞赛者带来三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安全问题,穿越时不要被坚硬的玉米秆和玉米果实划伤;其次是速度问题,要尽快穿越;最后是效率问题。这就是安全、速度、效率的统一。基础教育发展的安全问题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速度来源于遵循教育、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科学开设课程,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效率来源于教学质量,这种质量不是时间加汗水换来的,而是优化了的质量,它是面向每一个人的,是指培养更多的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稳妥地进行高中课程改革。要打造看得见的德育,建设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艺术修养,着力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破解择校和大班额难题,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越深入,就越能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的通过条件改善和政策调整即能解决,但也有些问题,如教育的功利性、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很多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等,都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是高中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从评价上看,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升学率“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课程设置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

然而,在现实中,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过分关注高考、高中提前分文理科和选修课程开课率极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形式、学习负担过重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首先,应建立全国统一的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明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以及学生毕业与高考录取之间的关系,发挥导向作用。其次,高中阶段不宜有文理分科倾向,应在全面开设课程的基础上,由学生在选修课上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实行高考文理试题并存。再次,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可从考试命题和选择上进行改革创新,从以文化考试为主转变为突出能力考核。最后,建立高中评价体系。围绕课程改革要求建立评价指标,重视落实课程理念、内涵发展和学校特色,在导向上要突出过程。同时,学生高考报名要社会化,学校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高中学业,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作者

黄俭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猜你喜欢
公平改革课程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笨柴兄弟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改革之路
公平比较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