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教育研究的分析

2012-01-28 04:24罗自文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新闻学维度理念

秦 汉 罗自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北京100089)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教育规模迅猛扩张,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新闻学专业点877个,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5万[1]。可以说,新闻学专业这个蛋糕已经实现了“做大”。但是,相比美国传媒行业新入职人员的科班出身比例,我国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却越来越不受新闻传媒行业的青睐,即使有幸进入新闻传媒行业工作,其发展后劲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整体也显得不足。我国新闻教育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理论研究不透彻。为此,本文将以新闻教育研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目前我国新闻教育研究的现状,以此探究新闻教育研究的创新,进而推动新闻教育改革,致力于实现新闻学专业由“做大”到“做强”的蜕变。

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坚持纵横融合研究的原则,才能拓展对其广度与深度的全面把握,新闻教育研究也不例外。新闻教育学科内部体系研究、大新闻教育体系的关联研究以及信息传播理论对于新闻教育的影响研究是新闻教育研究的三个横向维度,而对于新闻教育发展历史的回顾则是新闻教育研究的纵向维度。学校作为培养新闻专业人才的主体,需要定义明确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才能在此基础上构筑相应的课程体系,最后打造学缘、业缘等结构合理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因此,以“理念建构——课程设置——师资配置”为主旨的“三分法”是新闻教育研究的第一个横向维度。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在“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落实八个方面的创新,其中包括在产业发展方式上要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优势,以推动优势资源向基地和园区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推动产业升级[2]。新闻教育如何通过这个路径实现良性发展,是对新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考量,“产学研一体化”因此成为新闻教育研究的第二个横向维度。新闻教育从宏观角度来看,属于人际沟通和信息传播的范畴,新闻学教育应该吸收传播学中的受众效果、内容与控制和守门员等相关传播理论[3],因此“传播法”成为新闻教育研究的第三个横向维度。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一脉相承的,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并激励当今的新闻教育改革实践则成为新闻教育的一个纵向研究维度。通过在中国知网以“新闻教育”为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我们共计检索出525篇文献,其中2000年发表的篇目只有16篇,而2011年则达到62篇①检索时间为2011年11月23日17时,检索年限为2000年至2011年。。新闻教育研究规模的加速增长,一方面反映了新闻教育研究的繁荣,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新闻教育面临的挑战的增强。

一、“理念建构——课程设置——师资配置”三分法维度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教学理念能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新闻教育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本文通过对上述525篇文献以“理念”、“课程设置”、“师资”为关键词分别进行再检索,依次得到51、52、13篇的结果,三者合计116篇,占全部文献的22.1%。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有关课程设置与理念的文章较多,有关师资的文章较少。刘海贵认为,“课程体系陈旧,教学脱离实际”是新闻教育的四大危机之一,学生的素质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的课程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过多强调了“术”,而在通识教育方面则存在严重漏洞[4]。倪宁通过对我国新闻教育事业源起的探讨以及对建国后五十多年新闻教育发展的评述,重点强调了燕京大学新闻系与复旦大学新闻系重视课程体系建设,认为这两个教学单位开设了齐全的专业课程,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底蕴,加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5]。

在理念方面,王平提出了“新新闻教育”首要培养的是人、其次是人才的理念。当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假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原因在于记者在利益面前没能抵制住诱惑,背离了新闻理想。新闻教育所要培养的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有着坚定的专业理念并且充满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合理运用“第四权力”。当然,坚定的新闻理念不可能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中就牢牢树立,还需要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通过点滴实践不断加强。但是大学教育的铺垫关系着学生职业发展的未来,因此在大学教育期间必须大力加强理念教育的熏陶。

师资方面,徐春霞着重阐述了优秀师资对于新闻教育的巨大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了目前研究生以及本科新闻教育在师资引进、配置和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6]。新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因此对新闻学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学专业教师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热爱学生,有着对于新闻教育事业无限的执著与奉献精神;其次,新闻学专业教师应该有很强的新闻理念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领路人。除此之外,还需要新闻学专业教师有业界工作的经历,熟悉当今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即使转向学校教育也不能远离对业界的关注,要始终保持高度关注,避免讲授课程脱离实际。

上述研究者着重在“三分法”体系的某一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该体系的其他方面,包括上述四篇文献在内的116篇文章多数也涉及到“三分法”体系的其他部分,即“理念建构、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具体文章的侧重有所不同,限于篇幅对三者的论述也不尽充分,比如理念分析往往停留在教育的本质上,而忽视了对操作理念的探讨。实际上,教学理念体现在实践层面上,是学校的办学思路;课程体系是学校办学思路的集中体现;教师队伍是课题体系得以推行和落实的重要保证。三者紧紧围绕学校教育这一主体,彼此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信念坚定、“后劲”十足、实践能力突出的新闻人才。

二、“产、学、研一体化”维度

整合是科学学新近出现的概念,整合理论是当下行业研究的流行理论。所谓整合,其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高层次的整合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立体思维,这样一种整合既寻求客观具体基础上的统一,又谋求历史变迁和动态发展中的统合[7]。从“课程整合”到“学科融合”,从“学科融合”到“产学研一体化”是整合理论在新闻教育领域的不断优化。

“产学研一体化”旨在使新闻实践、新闻教学、新闻科研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夯实新闻教育的根基,推动新闻实践与新闻科研的协调发展。走向以新闻实践为基础、新闻教学为支柱、新闻科研为指导的一体化格局是“一体化研究法”的目的。蔡凯如教授认为,新闻实践是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的基础,新闻教育服务于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新闻研究为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8]。在全部525篇新闻教育研究文献中,以“教学”、“新闻业”、“研究”为关键词两两组合分别进行再检索,依次得到92、129、156篇的统计结果,占全部文献的比例依次为17.5%、24.6%和29.7%。可见,教学与研究的联系最为紧密,而教学和新闻业的联系则最少。

当下新闻教育的困难在于培养的新闻专业毕业生不被新闻媒体看好,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优势。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学囿于经院、学堂而与社会和媒体的联系薄弱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们的新闻教学至今还没有脱离“术”的影子,导致新闻学研究停滞不前,没有使新闻学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产学研一体化”展现的大新闻教育理念着重解决上述问题。此外,“产学研一体化”方法打破了目前新闻教育研究条块分割的现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个部分的整合效能,是粗放式教育向集约化教育、个性化教育转变的生动体现。类似的“医学教育——医学实践——医学科研”、“农学教育——农学实践——农学科研”、“法学教育——法学实践——法学科研”等专业学科体系都形成了这种循环往复、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值得新闻教育加以研究与借鉴。

三、“传播模式”维度

提高新闻教育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因此可以参照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新闻教育。根据拉斯维尔的“五W”传播模式,分别以“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和“效果”为关键词对525篇文献进行再检索,依次得到6、27、44、10、3篇的统计结果,合计90篇,占全部文献的17.1%。由此可见,从传播学的角度探索新闻教育研究的发展,运用传播学的方法解决新闻教育研究的问题受到了比较高的关注。张昆和张永德从传播的五个层次论述了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传播的视角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9]。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传播的角度解决新闻教育研究的问题,还提出了将“受众中心论”、“使用与满足”等理论运用到新闻教育的实践中,这其实是混淆了“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的理论界限。“新闻教育”是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新闻,新闻事业做什么,新闻工作者应当是怎样的人[10]。相比较新闻教育的实体化,传播教育更多表现的是“工具化”、“手段化”,两者的研究领域有很大不同,而且新闻教育的灵魂在于树立理念,而传播教育中的诸多理论更多强调的是效果研究,有较强的功利色彩,这对于保持新闻事业客观、准确、公正的性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新闻道德与伦理的混乱。因此,不能随意将传播理论简单套用到新闻教育研究领域。

四、“历史法”维度

“历史法”不是一个具体的方法,它所呈现的是需要我们通过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525篇总文献以“回顾”和“展望”为题名关键词进行再检索时发现,搜索到的篇目只有2篇和3篇,仅占总数的1%。这个数字非常令人震惊,但它客观地折射出新闻教育研究历史观缺失的现状。

在这仅有的几篇文章中,程道才于2000年在《广州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对我国新闻教育的世纪回望》就是其中之一。该文详细介绍了燕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作为两家老牌的新闻教育院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建国以来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旨在强调,新闻学虽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依然波澜壮阔、光彩夺目。人们可以从它的历史中了解发展规律、从重大事件中发现它的缺憾与进步、从名记者名作品中感受人文关怀,我们以历史为镜就是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攀登,汲取足够的营养来壮大我们当下的新闻教育事业。

针对在历史关注与传承方面的缺失,新闻教育研究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可以通过理念培养给学生传递勿忘历史的信条;可以开设《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报刊史》等课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可以通过实践、参访历史遗迹,加深学生对新闻历史的直观印记。这些举措不仅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对新闻事业有着宏观把握,加深对专业主义理念的认知,同时也是对“三分法”的有益补充。

五、“一体两翼”是新闻教育研究的整合优化之路

上述新闻教育研究的四个不同维度,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了新闻教育研究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一定程度上为新闻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照。考虑到目前中国新闻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上述对四个维度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新闻教育研究的改革应走以“三分法”为主体并以“历史法”和“产学研一体化法”为两翼的整合优化之路,同时要警惕“传播法”研究取向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闻教育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体两翼”的新闻教育研究整合优化之路是这个大系统中一个颇具潜力的子系统。当前,我们应竭力创造条件去尝试以“三分法”为主体,以“历史法”和“产学研一体化法”为两翼的新闻教育研究体系,按照“一体两翼”的研究模式深入推进新闻教育研究的发展,通过研究模式的创新带动研究成果的创新,并依托新的研究成果指导新闻教育改革的实践,努力解决新闻专业毕业生个人发展“前景不明”、“后劲不足”等问题,为学生的最终成才提供科学指导,从而开创中国新闻教育的新局面。

[1]陈 彬:《学科30年嬗变之新闻学:从“分支”成长为“大树”》,载《科学时报》,2008年11月25日。

[2]柳斌杰:《抓住战略机遇 把握主题主线科学谋划精心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载《中国出版》,2011年第3期。

[3]李希光:《新闻教育未来之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6页。

[4]刘海贵:《论中国新闻教育的危机与转机》,载《新闻大学》,2001年第4期。

[5]倪 宁:《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载《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5期。

[6]徐春霞:《目前我国新闻教育的现状和思考》,载《新闻天地》,2008年第2期。

[7]彭 娟:《论整合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研究》,载《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

[8]蔡凯如:《大新闻系统建构刍议——关于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思考》,载《当代传播》,2000年第4期。

[9]张 昆张永德:《从传播学视角看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阙失》,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0]郑保卫:《新闻≠传播≠媒体——对〈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的思考与回应》,载《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新闻学维度理念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加强新闻学话语体系建设
重造新闻学
——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解困新闻学』的特征和本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